ps去掉白色边框:求救求救,陆游写的卜算子 咏梅谁有诗意啊,好的加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8 08:21:43
求救求救,陆游写的卜算子 咏梅谁有诗意啊,好的加分!
最好诗意完整的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首《卜算子》,作者自注“咏梅”,可是它意在言外,象“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正是以梅花自喻的。

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绝少、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了。从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应有得护理,也无人来欣赏,随着四季代谢,它默默地开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孓然一身,四望茫然,——有谁肯一顾呢,它是无主的梅呵。“寂寞开无主”这一句,诗人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日落黄昏,暮色朦胧,这孓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它只有“愁”——而且是“独自愁”,这几个字与上句的“寂寞”相互呼应。而且,偏偏在这个时候,又刮起了风,下起了雨。“更著”这两个字力重千均,写出了梅花的艰困处境,然而尽管环境是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它,“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它,“完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杨维桢)。总之,从上面四句看,这对梅花的压力,天上地下,四面八方,无所不至,但是这一切终究被它冲破了,因为它还是开了!谁是胜利者?应该说,是梅花!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象这象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蕙风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田同之《西圃词说》)。上片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

下阕,托梅寄志。

梅花,它开得最早。“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己);“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谓)。是它迎来了春天。但它却“无意苦争春”。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是一点迎春报春的赤诚。“苦”者,抵死、拼命、尽力也。从侧面讽刺了群芳。梅花并非有意争春,“群芳”如果有“妒心”,那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妒忌吧。这里把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花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说“争春”,是暗喻。“妒”,则非草木能所有。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标格独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句的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一层。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辨何这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这是第三层。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令人不忍卒读。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腿上最高峰。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请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呵。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尘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见尽节”(卓人月〈词统〉)。而这“尽节”的得以“想见”,正是由于此词运用比兴手法,十分成功,托物言志,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梅的杰作。

1、那株生长在荒郊野外的梅花在断桥边自开自落,无人过问,无人欣赏,黄昏到来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
还要遭到风雨的摧残梅花没想到要与百花争春斗艳任凭百花的嫉妒与徘斥,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坚定的信念。
2、驿亭之外,靠近断桥的旁边,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却无人作主。每当日色西沉的时候,总要在内心泛起孤独的烦愁,特别是刮风下雨。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春,一意听凭百花去嫉妒。零落凋残变成泥又碾为灰尘,只有芳香依然如故.

意思:
驿亭之外,靠近断桥的旁边,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却无人作主。每当日色西沉的时候,总要在内心泛起孤独的烦愁,特别是刮风下雨。

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春,一意听凭百花去嫉妒。零落凋残变成泥又碾为灰尘,只有芳香依然如故。

鉴赏: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末两句即是《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精神。比王安石咏杏:“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之句用意更深沉。
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韩侂胄失败后被诬陷。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与六朝文人不同。但是象林和靖所写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隐士的情怀;虽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写品格的,但也只能说:“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南宋肃泰来《霜天晓角·咏梅》)这只是陆游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一面。陆游的友人陈亮有四句梅花诗说:“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写出他自己对政治有先见,不怕打击,坚持正义的精神,是陈亮自己整个人格的体现。陆游这首词则是写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我认为在宋代,这是写梅花诗词中最突出的两首好作品。

赏析: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首《卜算子》,作者自注“咏梅”,可是它意在言外,象“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正是以梅花自喻的。

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绝少、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了。从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应有得护理,也无人来欣赏,随着四季代谢,它默默地开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孓然一身,四望茫然,——有谁肯一顾呢,它是无主的梅呵。“寂寞开无主”这一句,诗人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日落黄昏,暮色朦胧,这孓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它只有“愁”——而且是“独自愁”,这几个字与上句的“寂寞”相互呼应。而且,偏偏在这个时候,又刮起了风,下起了雨。“更著”这两个字力重千均,写出了梅花的艰困处境,然而尽管环境是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它,“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它,“完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杨维桢)。总之,从上面四句看,这对梅花的压力,天上地下,四面八方,无所不至,但是这一切终究被它冲破了,因为它还是开了!谁是胜利者?应该说,是梅花!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象这象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蕙风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田同之《西圃词说》)。上片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

下阕,托梅寄志。

梅花,它开得最早。“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己);“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谓)。是它迎来了春天。但它却“无意苦争春”。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是一点迎春报春的赤诚。“苦”者,抵死、拼命、尽力也。从侧面讽刺了群芳。梅花并非有意争春,“群芳”如果有“妒心”,那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妒忌吧。这里把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花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说“争春”,是暗喻。“妒”,则非草木能所有。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标格独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句的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一层。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辨何这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这是第三层。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令人不忍卒读。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腿上最高峰。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请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呵。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尘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见尽节”(卓人月〈词统〉)。而这“尽节”的得以“想见”,正是由于此词运用比兴手法,十分成功,托物言志,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梅的杰作。

作者介绍:
人物评传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直到秦桧死后三年(1158)才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宋孝宗即位之初,他被召见,赐进士出身。历任镇江、夔州通判,并参王炎、范成大幕府,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后被劾去职,归老山阴故乡。他“身杂老农间”,为农民送医送药,与农民结下浓厚的情谊。嘉定二年(1210),八十五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他生当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他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将近万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词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毛晋《放翁词跋》说:“杨用修(慎)云:‘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秦观),雄慨处似东坡。’予谓超爽处更似稼轩耳。”的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

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他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他继承并发摺了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在当时和后代的文坛上产生了深刻影响。

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传世。本文选其诗十一首:《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病起书怀》、《关山月》、《夜泊水村》、《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沈园二首》、《示儿》;其词五首:《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鹊桥仙》(茅檐人静)、《钗头凤》(红酥手);其文一篇:《游小孤山记》。

评论:
陶渊明爱菊,为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周敦颐喜莲,为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而陆游重梅,则为的是“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的坚贞。这可以从他的《卜算子·咏梅》中得到印证。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读罢此诗,我们也不禁会生出“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孤忠”的感慨来。作为一代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很早就有“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君书”的爱国之志,二十九岁时,他以状元秀的身份登上仕途可他面对的不仅仅是一部分卖国求荣的投降派,更面对着敬且偏安的昏帝王。因此面对积贫积弱的现实,诗人只能眼睁睁看着南宋走“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的破亡之路。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击、排挤、贬谪,使诗人不得不发出“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浩然长叹了。尽管如此,但是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不从俗媚的节操没有丝毫的改变。即便到了“食且不继”,因为没钱,药也停了吃;因为省灯油,书也没的读,甚至不得不连自己常用的酒杯都忍痛卖掉的地步,他仍然足迹不踏权门,他依旧胸怀杜稷,心系百姓。我们从中仿佛听到了屈原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与坚定,我们仿佛看到了杜甫那“穷年忧黎园,叹息肠内热”的抑郁与沉重。真可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亦忧,退亦忧”也正是有这样的社会背景,有这样的思想根基,使我们在品读《咏梅》时,更能清楚地看到诗人那至死不渝的追求。
词的开篇,便推出了一组凄清的镜头,冷清的驿站旁,自开自落……一“外”字,一“边”字,让我们不难体会到诗人纵有满腹才华,却无人赏识的落寞。接下来,镜头更近,苍茫的黄昏笼着浓浓的愁绪,凄风苦雨交相侵袭。大有不推残至死绝不罢手之势。一“更”字,不仅写出了嫉妒者的歹毒、凶狼和仇视之深。同时也反衬了诗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坚贞。这样诗人通过描写梅花的困难处境,揭示了“木秀于林,风必吹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众,人必非之”的黑暗现实。从而暗示了自已政治上遭受的强大压力和沉重打击。词的下片,进一步咏物明志。“无意”“苦争”不正是诗人“位卑未敢记忧国”的感情的自然流露么,这不也正象这梅花虽先百花而放,却不为争早斗宠吗?“一任”写出了梅的孤傲拔俗,坚贞自韧,“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是说即使凋堆成为泥土。碾碎化作尘埃,心中的那缕馨香不改变。这就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推向了高潮,强烈地表达了诗人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虽九死犹未悔”的自尊,自爱与自律。
纵观全词,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这也正象他在一首咏梅诗中所写的“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气怜”。陆游以他饱满的爱国热情,谱写一曲曲爱国主义诗篇,激励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谓——
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相关连接:
陆游《卜算子·咏梅》 简析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鉴赏】

这首咏梅词,作者咏物寓志,表达了自己孤高雅洁的志趣。

上阕状物写景,描绘了风雨中独自绽放的梅花。 梅花长在偏僻的“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它不是由人精心栽种的,它寂寞地开放着。“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在这样的暮色黄昏中,独自挺立开放的梅花难免会有着孤苦无依的愁苦,更何况环境如此恶劣,风雨交加,倍受摧残。这实在令人深深叹息。

下阕抒情, 主要抒写梅花的两种美 德。“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它的其一美德是朴实无华,不慕虚荣,不与百花争春,在寒冬就孤傲挺立开放,它的与世无争使它胸怀坦荡,一任群花自去嫉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它的其二美德是志节高尚,操守如故,就算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还香气依旧。这几句词意味深长。作者作此词时,正因力主对金用兵而受贬,因此他以“群花”喻当时官场中卑下的小人,而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

这首词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的坚贞不屈,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
回答者:帅帅的老木匠 - 举人 五级 2-11 12:43

--------------------------------------------------------------------------------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驿站外的断桥边,一树梅花寂寞地开放。天色已近黄昏,它独自释放着淡淡的忧愁,忍受着风雨的洗礼。没有心思与这百花争艳的春天相媲美,却遭来了群芳的妒忌。然而这又怎么样呢。就算我飘零凋谢,任那冰清玉洁的花瓣落入混浊的泥土中,但我身上幽幽的清香也不会消逝,它将如同我的灵魂,一如既往地存在这世上
陆游酷爱梅花,因为它象征着气节。他的《落梅》诗说:“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梅花开时不畏严寒,落时不恋春光,来得光明,去得磊落。陆游所心折的正是梅花的这种高洁品格。他甚至幻想“何方可化身千亿,一对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 希望终身与梅花为伴。此词咏梅,实际上是借梅花的品格自明心迹,自抒怀抱。上片感遇。“驿外”二句,说梅花流离沦落,所居非地;“已是”二句,说梅花备受风雨摧残,所遇非时,突出梅花遭遇的不幸。下片咏梅历尽磨难,留得芳香而去。从中不难看到作者身世与人格的投影。陆游早年因爱国议论触犯秦桧被黜,后来又因“力说张浚用兵”免职。他在南宋苟且偷安的环境中,一直颇遭时忌,但爱国斗志始终不衰,甚至老而弥笃。此词或许是他晚年所作,借咏梅以表达其坚定不移的爱国立场和政治节操。虽然不免有自悼自伤的消极成 份和孤芳自赏的意味, 但主要精神是积极的, 他在词中对周围恶浊的环境、“群芳”嫉妒的卑劣行径以及自身遭受的种种迫害,所表现出的高度蔑视,也是令人感佩的。咏物词贵在“不离不即”、“不粘不脱”,做到托物寄意,物我相融。此词不雕镂梅花形貌,而着重摄取其神韵,借以自我写照,是咏梅的上乘之作。设首诗表达了陆游仕途不得志,又不被世人理解是的郁闷心情,风格清丽、平淡自然。

风雨将春天送走了,
飞雪又把春光迎来。
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柱的时节,
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竞放。

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
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告。
待到山花开满大地时,
梅花就在花丛中欢笑。

驿亭之外,靠近断桥的旁边,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却无人作主。每当日色西沉的时候,总要在内心泛起孤独的烦愁,特别是刮风下雨。

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春,一意听凭百花去嫉妒。零落凋残变成泥又碾为灰尘,只有芳香依然如故。

陆游(1125~1210) 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父陆佃,徽宗时官至尚书右丞,被诬元□党籍,罢知亳州。父陆宰,官朝请大夫,直秘阁。陆游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世宦家庭。他诞生和成长的年代,正当宋王朝腐败不振、屡遭金国(女真族)进犯的时候。陆游诞生的第二年,金兵即攻陷宋朝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他随父陆宰向南逃亡,在"经旬不炊"和夜闻金兵马嘶中,历尽艰辛,逃至寿春(今安徽寿县),后又逃归故乡山阴。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群情激昂的抗敌气氛,给童年时代的陆游留下难忘的印象,并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他后来曾这样回忆道:"绍兴初,某甫成童,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虽丑裔方张,视之蔑如也。"(《跋傅给事帖》)生平 陆游自幼好学不倦,自称"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青年时代曾从江西派诗人曾□学诗,得到不少启发,但他并未受其束缚,又从前代大诗人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岑参等人的诗作中汲取滋养。
封建家庭虽然给陆游以良好的文化熏陶,特别是爱国教育,但也给他带来婚姻上的不幸。他20岁时与唐氏结婚,夫妻感情甚笃,可是母亲却不喜欢唐氏,硬逼着他们夫妻离散。离婚后,陆游非常伤痛,曾在10年后的一次偶然相遇中写了〔钗头凤〕词以寄深情,此后多次赋诗怀念,直至老年还写了有名的爱情诗《沈园》。
陆游29岁时,赴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应锁厅试,名列第一,但因居于投降派权臣秦桧的孙子之前,又因他不忘国耻"喜论恢复",于是受到秦桧忌恨,竟在复试时将他除名。秦桧死后,孝宗即位,起初颇有抗金之志,主战派受到重视,陆游方被起用。他积极向朝廷提出许多抗敌复国的军事策略和政治措施。但由于张浚举兵北伐,部下将领不和,再加投降派掣肘,抗战终于受挫。宋朝廷立即动摇,又走上屈服求和的老路;陆游也被加上"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黜还乡。
陆游在故乡山阴镜湖之滨闲居 4年,屡次上书求职,最后才于乾道五年(1169)得一个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小官,其时已45岁。他迫于生计,不得不于次年远行入蜀就任。由于位卑职微,再加僻处山城,感到无所作为,但任期满后"归又无所得食",不得不又上书求"捐一官以禄之,使粗可活"。乾道八年(1172)主战将领四川宣抚使王炎聘他为干办公事,延至幕中襄理军务。这使陆游的生活发生很大变化,他换上戎装,驰骋在当时国防前线南郑(今汉中)一带。铁马秋风、豪雄飞纵的军旅生活,使陆游的怀抱不禁为之一开,写出了许多热情奔放的爱国诗篇。"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丹心唯报国",可算是他这一时期生活和心情的写照。特别是当他看到川陕地势险要,民气豪侠,觉得可用关中作根本,以谋反攻收复失地。于是便向王炎陈进取之策,提出一些经略中原、积粟练兵的战略。他充满胜利的信心,认为"王师入秦驻一月,传檄足定河南北"。可是陆游的这一片报国赤忱,并不能实现。腐败的宋朝廷,只求苟安,无意进取,致使将士闲置前线,"报国欲死无战场"。不久,宋朝廷将王炎召回,随即罢免,陆游也改任成都府安抚司参议官。他只好抱着"不见王师出散关"和"悲歌仰天泪如雨"的激愤心情,眼看着收复中原的希望破灭。此后,陆游又在蜀州、嘉州、荣州代理通判、知州等职,自称"身如林下僧",抗战复国的壮志一直得不到伸展的机会。
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陆与范素有诗文之交,因此不甚拘守官场礼数,以至引起了同僚讥议;又由于陆游的复国抱负和个人的功名事业长久得不到伸展,常以"脱巾漉酒,拄笏看山"为自得,甚至在琵琶腰鼓、舞衫香雾中寻求精神遂又麻醉,被同僚指责为"不拘礼法,恃酒颓放"。于是陆游索性自号"放翁",并在诗中这样解嘲道:"名姓已甘黄纸外,光阴全付绿樽中。门前剥啄谁相觅,贺我今年号放翁。"从此,"放翁"便和他的诗名同著于世。
陆游在川陕 9年,祖国的山川形势、风土民情丰富了他的生活体验。特别是在南郑前线,他接触到许多边防战士和"忍死望恢复"的"遗民",使他的精神境界不禁大开,并将许多富有生活实感的爱国激情倾注于诗。这是他创作上收获最多的时期。陆游对这一创作阶段很珍视,觉得"诗家三昧忽见前",于是将全部诗作题名为《剑南诗稿》。
淳熙五年(1178)春,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在江西任上,当地发生水灾,他"草行露宿",不辞辛苦,亲到灾区视察,并"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不料却因此触犯当道,竟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
陆游在家闲居 6年,已经62岁,才又被起用为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州。他赴京受命,写了有名的七律《临安春雨初霁》,其中"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两句,得到孝宗的激赏,但孝宗并不了解陆游的真正抱负,只叫他到严州后,"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新职虽然不合陆游素志,但他还是勤勉从事,正如诗中所说:"忧民怀懔懔,谋己耻营营。"他在任上,力求"宽期会,简追胥,戒兴作,节燕游",因此得到当地人民的爱戴,为他立碑,并为他曾经作过严州太守的高祖陆轸立祠,以纪念他们祖孙二人。
在严州任职期间,陆游曾将历年所作诗,特别是早年的作品,严加删选,共得2500余首,刊刻为《剑南诗稿》20卷。此书行世后,深得当时文坛赞誉。
淳熙十五年(1188),陆游在严州任满,卸职还乡。不久,被召赴临安任军器少监。次年,光宗即位,改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于是他又连上奏章,谏劝朝廷"力图大计,宵旰勿怠",并提出"救民之贫,莫先于轻赋"等政治主张。这时宋朝廷已耽于偏安享乐,无意进取,所以陆游的建议不仅不被采纳,反而遭到□佞之徒的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再度罢官。陆游对此非常愤慨,便索性将山阴镜湖故居命名为"风月轩",以示讥讽。
此后,陆游长期蛰居农村,计有12年之久,在幽静但却清贫的生活中度着晚年。他将书室命名为"老学庵",以坐拥书城为乐,正像诗中所说:"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另外,他还亲自参加一些农业劳动:"扶衰业耕桑","夜半起饭牛",甚至为了应付"吏征租",不得不典质衣服。由于他"身杂老农间",了解到下层人民的痛苦,而且感到"忠言乃在闾里间",所以想和他们倾吐满腔爱国热情:"耿耿一寸心,思与穷友论。"农民们也感到陆游可敬可亲,每当看到他走来,便取出酒菜招待。他们为了感谢陆游治病施药,更是"村巷欢欣夹道迎",而且生子多以"陆"字为名,以报"活我"之恩。
在陆游乡居时,宁宗于绍熙五年(1194)七月代光宗即位,次年改国号为庆元。外戚韩□胄当政。他斥理学为伪学,罢逐宗室大臣赵汝愚及理学家朱熹等,史称"庆元党禁"。在这一时期,陆游曾应韩□胄之请,为他撰写了《南园记》,希望他"勤劳王事"。嘉秦二年(1202),宋朝因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尚未完成,召陆游入朝修撰,次年修毕,即辞官还乡。开禧二年(1206),韩□胄对金宣战,因急于贪功,贸然出师,不久即以失败告终。
韩亦被杀取首送金议和。由于陆游和韩曾有上述关系,在当时和后来都曾受到一些责难,认为"晚节"不终。其实,陆游在韩当政时退而复出,主要是为抗敌复国的夙愿所驱使,并无趋炎附势之意。
陆游于嘉泰三年辞官还乡,已近80高龄。此后犹赋诗作文不辍,但身体却逐年衰弱,终于在嘉定二年(1209)十二月二十九日,85岁的老诗人抱着未见国土收复的遗恨,与世长辞。
诗歌创作 陆游是一位创作特别丰富的诗人,集中存诗共约9300余首。他的诗大致可以分为三期:第一期是从少年到中年(46岁)入蜀以前。这一时期最长(约30年),但集中现存诗却最少,约 200首左右,这是因为他将早年那些"但欲工藻绘"的作品尽行删去的结果。据其《跋诗稿》中所说,他曾将42岁以前的诗"又去十之九",估计删去总在万首以上。由此也可看出,他前期的诗作主要偏于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第二期是入蜀以后,到他54岁罢官东归,前后近20年,存诗2400余首。这一时期他从军南郑,深入国防前线,充满战斗气息的豪迈生活以及雄奇壮伟的山川形势,不仅加深了他对现实的体验和激发了他爱国的思想感情,同时诗风也随之一变,正像他在诗中所说的"地胜顿惊诗律壮"。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成熟和丰富,奠定了他作为一代文宗的崇高地位。第三期是长期蛰居故乡山阴一直到逝世,亦有20年,现存诗约近6500首。这一时期的诗作最多,当是由于晚年未暇删汰的缘故。这一时期他生活比较平静,与农民接触较多,再加他宦海沉浮,饱经忧患,且年事渐高,因此在诗中表现为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诗到无人爱处工",可算是道出了他此时的某种心情和所向往的艺术境界。另外,在这一时期的诗中,也表现出趋向质朴而沉实的创作风格,如许多反映农村疾苦的诗即属此类。以上所分三期,仅是大致而言,并不能截然分割。其实每一时期都有出色的作品,即使是早期,在语言韵律等方面,也显示了诗人艺术上的功力,从而为后来达到更高的成就准备了基础。更重要的是,在陆游的诗中始终贯串着一个永不衰退的特色,这就是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一特色在他中年入蜀以后,表现尤为明显,不仅在同时代的诗人中显得很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无怪梁启超称之为"亘古男儿一放翁"。由于陆游所写的诗"言恢复者十之五六",故屡遭投降派的打击和排挤。但他"位卑未敢忘忧国",抗敌御侮一直是最能触发他创作激情的思想主题。在他早年的诗中曾这样写着:"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夜读兵书》);到了82岁的老年,还是"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老马行》)。正是这种永不衰竭的爱国热情,使陆游唱出了那一时代最高亢的歌声。他所写的许多感情激昂、气概宏肆的诗篇,像黄钟大吕一般地震荡人心。
陆游的"一片丹心"始终得不到报国的机会,不能不常常感到压抑和愤慨,在诗中也就表现为在激昂的基调中又鸣响着悲怆。正象他在有名的《书愤》诗中所歌咏的:"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又如:"白发萧萧卧泽中,□凭天地鉴孤忠。……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其他还有《金错刀行》、《送七兄赴扬州帅幕》、《胡无人》、《病起书怀》、《关山月》、《出塞曲》、《夜泊水村》、《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纵笔》、《陇头水》等等,都是气壮语豪而又托兴深微之作。特别感人的是,陆游在临终前夕,还不忘收复国土,在有名的《示儿》诗中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以上这类诗,堪称是最能体现陆游创作精神的代表作。
陆游不仅在诗中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同时还对腐朽无能、苟安求和的统治当局发出愤怒的谴责:"诸公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感愤》);"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夜读范至能〈揽辔录〉》)。另外,陆游还在《追感往事》、《客从城中来》、《北岩》、《关山月》等诗中痛斥那些不恤国难、唯知奢靡享乐的官僚。面对着"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的腐败现象,他痛心疾首地大声疾呼:"於乎此何心,有酒吾忍酌?"(《醉歌》)
对处于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下的人民,陆游也在诗中表现着深切的关怀。在《三月二十五夜达旦不能寐》、《秋获歌》、《秋赛》、《农家叹》等诗中,他描述当时的现实是:"富豪役千奴,贫老无寸帛","常年征科烦□楚,县家血湿庭前土","一身入县庭,日夜穷笞榜。"由于陆游对人民的痛苦感受深刻,所以他对被迫反抗的人民怀着不寻常的同情,以至在《两獐》、《疾小愈纵笔作短章》等诗中出现了这样光辉的思想:"吏或无佳政,盗贼起齐民";"彼盗皆吾民,初非若胡羌。奈何一朝愤,直欲事殴攘?"这种对"盗贼"的看法已经冲破一般文士的观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
总之,忧国、爱民、誓死抗战,是陆诗的最大特色并能传诵千古的原因。除此以外,陆游还写了很多别具风采的诗。这些诗或抒发生活感情,或描写山川风物,呈现着自然流畅而又清新俊逸的风格;其中还有些作品将诗情和哲理艺术地交融在一起。如《春晓》:"花经风雨人方惜,士在江湖道益尊";又如《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剑门道中遇微雨》: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等等。
陆游的诗可谓各体兼备,无论是古体、律诗、绝句都有出色之作,其中尤以七律写得又多又好。在这方面,陆游继承了前人的经验,同时又富有自己的创造,所以有人称他和杜甫、李商隐完成七律创作上的"三变"(舒位《瓶水斋诗话》);又称他的七律"当时无与比埒"(沈德潜《说诗□语》)。在陆游的七律中,确是名章俊旬层见叠出,每为人所传诵。如"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黄州》);"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夜泊水村》);"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枕上作》);"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度浮桥至南台》);"月色横分窗一半,秋声正在树中间"(《枕上》);"溪鸟低飞画桥外,路人相值绿阴中"(《衡门独立》)等等。这些名作名句,或壮阔雄浑,或清新如画,不仅对仗工稳,而且流走生动,不落纤巧。
除七律外,陆游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当推绝诗,前人曾称"可直追唐音"。这类诗除前面提到的《示儿》、《剑门道中遇微雨》等篇外,其他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楚城》"江上荒城猿鸟悲",《小雨极凉舟中熟睡至夕》"舟中一雨扫飞蝇"等等,都不愧是"视唐殆无愧色"的绝句。
陆游的诗虽然呈现着多彩多姿的风格,但从总的创作倾向来看,还是以现实主义为主,正如他自己所说:"道向虚中得,文从实处工。"他继承了屈原等前代诗人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并立足于自己的时代而作了出色的发挥。所以有人将他和杜甫媲美,誉之为"可称诗史"(《后村先生大全集》)。不过,陆游也不时在诗中驰骋其丰富的艺术想象,如在《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诗中,绘声绘色地描写了抗战胜利的欢乐情景:"驾前六军错锦绣,秋风鼓角声满天。苜蓿峰前尽停障,平安火在交河上。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样。"其他如在《醉歌》、《出塞曲》、《神君歌》等诗中,也表现着思飘云外的浪漫风韵,无怪他又有"小太白"之称。不过陆游的这类诗作仍然带着强烈的现实色彩;或者说是现实理想得不到满足的一种反激。
总之,陆诗无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取得很高的成就,诚如前人所称:"无意不搜而不落纤巧,无语不新而不事涂泽,实古来诗家所未见。"(赵翼《瓯北诗话》) 陆诗也有不足之处。它虽然"清空一气,明白如话",但有时不免率尔成章,气势有余而含蕴不足。还有一个比较显著的缺点,是词意和句法有互相重复蹈袭的现象,特别是在晚年。这是由于他创作甚丰,因而"不暇剪除荡涤"的原故。此外,由于陆游毕竟是一位生活在封建时代的诗人,思想上难免有许多局限,特别是当他受到黑暗势力打击的时候,更容易产生空虚、悲观的情绪,有时甚至在那些写得激昂慷慨的诗中也不能避免。如"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黄州》);"百年细数半行路,万事不如长醉眠"(《寓馆晚兴》)等等。但陆诗的这些消极因素,与他的整个创作比较起来,终是小疵,并不影响他作为一位大家屹立于宋代文坛。
词的创作 陆游不仅工诗,还兼长写词。由于他对这种诗体不甚注重,所以词作不多,现存词共有 130首。他的词也是风格多样并有自己的特色。有不少词写得清丽缠绵,与宋词中的"婉约派"比较接近,如有名的〔钗头凤〕即属此类。在这首词中他对硬被封建势力拆散的前妻唐氏,倾吐了曲折而深挚的恋情:"红酥手,黄□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其他如〔鹧鸪天〕"南浦舟中两玉人",〔临江仙〕"鸠雨催成新绿",〔蝶恋花〕"陌上箫声寒食近",〔水龙吟〕"樽前花底寻春处"等,亦是情致深婉的作品。但是,陆游毕竟又和当时为他所推崇的婉约派词人秦观不同,他在词中并不是一味剪红刻翠,而是常常抒发着深沉的人生感受,或寄寓着高超的襟怀,如〔南乡子〕:"早岁入皇州,樽酒相逢尽胜流。三十年来真一梦,堪愁。客路萧萧两鬓秋。"又如〔卜算子〕:"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其他如〔渔家傲〕"东望山阴何处是",〔双头莲〕"华鬓星星,惊壮志成虚,此身如寄"等等,或苍凉旷远,或寓意深刻,这类词又和苏轼比较接近。但是最能体现陆游的身世经历和个性特色的,还是他的那些写得慷慨雄浑、荡漾着爱国激情的词作,如〔汉宫春〕:"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又如〔谢池春〕:"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烽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来多误。"其他如〔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桃源忆故人〕"中原当日三川震",〔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等等,都是饱含着一片报国热忱的雄健之作。这类词又和辛弃疾比较接近。毋怪前人曾称陆游的词"纤绝处似淮海,雄快处似东波"(杨慎《词品》);又有人说"超爽处更似稼轩"(毛晋《宋六十家词·放翁词跋》),这个评语是有道理的,他和辛弃疾确是一扫当时纤丽的词风,虽然从总体来说稍逊于辛词的成就。
陆游在散文上也著述甚丰,而且颇有造诣。其中记铭序跋之类,或叙述生活经历,或抒发思想感情,或论文说诗,此类最能体现陆游散文的成就,同时也如在诗中一样,不时表现着爱国主义的情怀,如《静镇堂记》、《铜壶阁记》、《书渭桥事》、《傅给事外制集序》等皆是。其他如《澹斋居士诗序》等文,则表现了陆游对文学的卓越见解:"盖人之情,悲愤积于中而无言,始发为诗,不然,无诗矣。苏武、李陵、陶潜、谢灵运、杜甫、李白,激于不能自已,故其诗为百代法。"这种视创作重在内在修养而不在于外在形式的观点,对他所说的"工夫在诗外"可算是作了进一步的发挥。陆游还有一些别具风格的散文如《烟艇记》、《书巢记》、《居室记》等,写乡居生活之状,淡雅隽永,颇似富有情味的小品文。《入蜀记》6卷,笔致简洁而又宛然如绘,不仅是引人入胜的游记,同时对考订古迹和地理沿革也有资助。至于他的《老学庵笔记》则是随笔式的散文,笔墨虽简而内容甚丰,所记多系轶文故实,颇有史料价值。其中论诗诸条(如批评时人"解杜甫但寻出处"等),亦堪称卓见。
总之,陆游是一位创作丰富,具有多方面才能的作家。特别是在诗歌创作上,成就尤其突出。人们公认他高于当时与他并称的尤袤、范成大、杨万里,清代人赵翼还认为他胜似苏轼。他说:"宋诗以苏、陆为两大家,后人震于东坡之名,往往谓苏胜于陆,而不知陆实胜苏也"(《瓯北诗话》)。从总体来看,特别是从反映时代的深度和广度来看,陆游确不愧是宋代最杰出的诗人。
作品集 陆游的著作,据汲古阁刻《陆放翁全集》,计有:《剑南诗稿》85卷,《渭南文集》50卷(其中包括词2卷,《入蜀记》6卷),《放翁逸稿》2卷,《南唐书》18卷,《老学庵笔记》10卷等。其他尚有《放翁家训》(见于《知不足斋丛书》)及《家世旧闻》等。中华书局于1976年排印《陆游集》5册,书后附今人孔凡礼《陆游佚著辑存》。
参考书目
齐治平:《陆游传论》,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上海,1959。
朱东润:《陆游研究》,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上海,1961。
欧小牧:《陆游年谱》,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1981。

意思:
驿亭之外,靠近断桥的旁边,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却无人作主。每当日色西沉的时候,总要在内心泛起孤独的烦愁,特别是刮风下雨。

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春,一意听凭百花去嫉妒。零落凋残变成泥又碾为灰尘,只有芳香依然如故。

鉴赏: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末两句即是《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精神。比王安石咏杏:“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之句用意更深沉。
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韩侂胄失败后被诬陷。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与六朝文人不同。但是象林和靖所写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隐士的情怀;虽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写品格的,但也只能说:“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南宋肃泰来《霜天晓角·咏梅》)这只是陆游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一面。陆游的友人陈亮有四句梅花诗说:“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写出他自己对政治有先见,不怕打击,坚持正义的精神,是陈亮自己整个人格的体现。陆游这首词则是写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我认为在宋代,这是写梅花诗词中最突出的两首好作品。

赏析: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首《卜算子》,作者自注“咏梅”,可是它意在言外,象“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正是以梅花自喻的。

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绝少、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了。从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应有得护理,也无人来欣赏,随着四季代谢,它默默地开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孓然一身,四望茫然,——有谁肯一顾呢,它是无主的梅呵。“寂寞开无主”这一句,诗人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日落黄昏,暮色朦胧,这孓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它只有“愁”——而且是“独自愁”,这几个字与上句的“寂寞”相互呼应。而且,偏偏在这个时候,又刮起了风,下起了雨。“更著”这两个字力重千均,写出了梅花的艰困处境,然而尽管环境是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它,“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它,“完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杨维桢)。总之,从上面四句看,这对梅花的压力,天上地下,四面八方,无所不至,但是这一切终究被它冲破了,因为它还是开了!谁是胜利者?应该说,是梅花!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象这象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蕙风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田同之《西圃词说》)。上片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

下阕,托梅寄志。

梅花,它开得最早。“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己);“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谓)。是它迎来了春天。但它却“无意苦争春”。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是一点迎春报春的赤诚。“苦”者,抵死、拼命、尽力也。从侧面讽刺了群芳。梅花并非有意争春,“群芳”如果有“妒心”,那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妒忌吧。这里把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花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说“争春”,是暗喻。“妒”,则非草木能所有。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标格独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句的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一层。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辨何这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这是第三层。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令人不忍卒读。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腿上最高峰。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请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呵。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尘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见尽节”(卓人月〈词统〉)。而这“尽节”的得以“想见”,正是由于此词运用比兴手法,十分成功,托物言志,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梅的杰作。

作者介绍:
人物评传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直到秦桧死后三年(1158)才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宋孝宗即位之初,他被召见,赐进士出身。历任镇江、夔州通判,并参王炎、范成大幕府,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后被劾去职,归老山阴故乡。他“身杂老农间”,为农民送医送药,与农民结下浓厚的情谊。嘉定二年(1210),八十五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他生当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他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将近万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词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毛晋《放翁词跋》说:“杨用修(慎)云:‘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秦观),雄慨处似东坡。’予谓超爽处更似稼轩耳。”的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

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他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他继承并发摺了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在当时和后代的文坛上产生了深刻影响。

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传世。本文选其诗十一首:《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病起书怀》、《关山月》、《夜泊水村》、《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沈园二首》、《示儿》;其词五首:《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鹊桥仙》(茅檐人静)、《钗头凤》(红酥手);其文一篇:《游小孤山记》。

评论:
陶渊明爱菊,为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周敦颐喜莲,为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而陆游重梅,则为的是“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的坚贞。这可以从他的《卜算子·咏梅》中得到印证。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读罢此诗,我们也不禁会生出“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孤忠”的感慨来。作为一代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很早就有“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君书”的爱国之志,二十九岁时,他以状元秀的身份登上仕途可他面对的不仅仅是一部分卖国求荣的投降派,更面对着敬且偏安的昏帝王。因此面对积贫积弱的现实,诗人只能眼睁睁看着南宋走“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的破亡之路。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击、排挤、贬谪,使诗人不得不发出“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浩然长叹了。尽管如此,但是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不从俗媚的节操没有丝毫的改变。即便到了“食且不继”,因为没钱,药也停了吃;因为省灯油,书也没的读,甚至不得不连自己常用的酒杯都忍痛卖掉的地步,他仍然足迹不踏权门,他依旧胸怀杜稷,心系百姓。我们从中仿佛听到了屈原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与坚定,我们仿佛看到了杜甫那“穷年忧黎园,叹息肠内热”的抑郁与沉重。真可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亦忧,退亦忧”也正是有这样的社会背景,有这样的思想根基,使我们在品读《咏梅》时,更能清楚地看到诗人那至死不渝的追求。
词的开篇,便推出了一组凄清的镜头,冷清的驿站旁,自开自落……一“外”字,一“边”字,让我们不难体会到诗人纵有满腹才华,却无人赏识的落寞。接下来,镜头更近,苍茫的黄昏笼着浓浓的愁绪,凄风苦雨交相侵袭。大有不推残至死绝不罢手之势。一“更”字,不仅写出了嫉妒者的歹毒、凶狼和仇视之深。同时也反衬了诗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坚贞。这样诗人通过描写梅花的困难处境,揭示了“木秀于林,风必吹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众,人必非之”的黑暗现实。从而暗示了自已政治上遭受的强大压力和沉重打击。词的下片,进一步咏物明志。“无意”“苦争”不正是诗人“位卑未敢记忧国”的感情的自然流露么,这不也正象这梅花虽先百花而放,却不为争早斗宠吗?“一任”写出了梅的孤傲拔俗,坚贞自韧,“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是说即使凋堆成为泥土。碾碎化作尘埃,心中的那缕馨香不改变。这就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推向了高潮,强烈地表达了诗人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虽九死犹未悔”的自尊,自爱与自律。
纵观全词,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这也正象他在一首咏梅诗中所写的“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气怜”。陆游以他饱满的爱国热情,谱写一曲曲爱国主义诗篇,激励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谓——
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相关连接:
陆游《卜算子·咏梅》 简析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鉴赏】

这首咏梅词,作者咏物寓志,表达了自己孤高雅洁的志趣。

上阕状物写景,描绘了风雨中独自绽放的梅花。 梅花长在偏僻的“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它不是由人精心栽种的,它寂寞地开放着。“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在这样的暮色黄昏中,独自挺立开放的梅花难免会有着孤苦无依的愁苦,更何况环境如此恶劣,风雨交加,倍受摧残。这实在令人深深叹息。

下阕抒情, 主要抒写梅花的两种美 德。“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它的其一美德是朴实无华,不慕虚荣,不与百花争春,在寒冬就孤傲挺立开放,它的与世无争使它胸怀坦荡,一任群花自去嫉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它的其二美德是志节高尚,操守如故,就算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还香气依旧。这几句词意味深长。作者作此词时,正因力主对金用兵而受贬,因此他以“群花”喻当时官场中卑下的小人,而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

这首词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的坚贞不屈,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

卜算子【咏梅】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毛泽东

〖原词〗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写这首词本是托梅寄志,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决心,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虽然“已是悬崖百丈冰”,但“犹有花枝俏”--中国共产党就是傲霜斗雪的梅花。

宋代林和靖《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梅花是清丽淡雅的,寄托了他“妻梅子鹤”的隐逸情趣。清代宋匡业《梅花》:“独立风前惟素笑,能超世外自归真。”这梅花是超凡脱俗的,表明他与世无争、超然尘世之情思。宋代陈亮《梅花》诗:“一朵忽先变,百花皆落后。”这昭示着梅花独领风骚的品位。元代王冕的《墨梅》诗:“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赞颂了梅的清雅高洁的内在美。
比较阅读相同点(1)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2)都表现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3)都赞颂了梅花的高洁的品格。(4)都以梅花自比。不同点(1)梅花的形象不同陆 游:寂寞凄凉、饱受摧残, 象征 屡受排挤的主战派。毛泽东:傲寒俊俏、积极乐观。 象征革命者的坚贞不屈 斗争的精神。(2)感情基调不同陆 游:低沉孤高。毛泽东:积极乐观,充满信心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