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者简单的国画图片:《创建和谐社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9 12:30:47
这个主题这么写啊,最好有个例文参考

创建和谐社会争做文明公民

  2004年12月24日 17:39 深圳晚报

  创建和谐社会争做文明公民

  诚信,一个人的立足之本

  古代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书生与女子相约在枯水桥下幽会,然而当女子没到而洪水滚滚而来时,为了践约守信,这位可敬的书生竟“抱柱而亡”。这个美丽得近乎完美、浪漫得让人落泪、高尚得只能仰视的故事,把中国人对“信”字的理解推向了极致。后来,人们常常把坚定不移的信诺称为“抱柱之信”。

  “人而有言”,是个“信”字;但仓颉造字时是否没有想到,“人而有言”不一定有信。从“人而有言”到“言而有信”,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一段路,恰恰是考量一个人有没有做人资格的关键。有了信,才有人格,这就是做人最基本的资格。

  “信”就是诚信。《说文解字》这样解释:“诚,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言”。两个字,一个意思,又有一定的差别。“诚”是指内在的品质、信念,即所谓“内诚于心”;“信”是指与他人或社会整体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行为及其价值指向,即所谓“外信于人”。“诚”“信”合起来用,其基本含义就是诚实为本,言行一致。

  在传统伦理文化中,诚实守信被视为“立人之本”、“立政之本”、“进德修业之本”。孔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他甚至把“信”摆到了关系国家兴亡的重要位置,所谓“民无信不立”,认为国家的朝政得不到人民的信任是立不住脚的。同样,孟子也把“信”视为维系儒家道德系统的伦常(基本伦理规范)之一。

  然而也有人戏谑说,仓颉造字有误。信,顶多是“誓”的意思。君不见,“人而有言”,不过是说一句话,大则歃血为盟,小则举杯为约,话音刚落,就可反复无常,何信之有?看春秋战国故事,那一套繁琐的盟誓仪式,将虔诚用尽,把人累坏,往往口血未干,才拜过把子,便兵戎相见。再看近年街市骗局屡闻,消费陷阱层出,有人惊呼,时下最大的危机是诚信危机。信用的缺失,对我国的市场经济已产生巨大影响。中科院一份报告指出,在世界发达国家用1美元可办到的事,在中国需要1.25美元。有专家分析,市场交易缺乏信用体制,使得国内生产总值的10%~20%成为无效成本。

  现在真的发生了信用危机吗?然,也不然。几千年来,“一诺千金”的佳话不绝于史,广为流传。诗人的“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民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都极言诚信的重要。专家一语道破天机:中国千百年来注重诚信的道德约束,却缺乏一套社会信用维护体系。在传统的义理社会,“信”与不“信”,靠长辈的首肯或者自我反省来检点;而时代迈进契约社会以后,“信”与不“信”却仍缺乏一套公开的记录和一系列的法规条例来束缚,于是在一些人中间产生了一种道德的缺失、诚信的泯灭。近年来,重铸诚信的呼唤声在全国各地越传越广,许多有识之士在诚信道德建设和信用体系建设两方面都提出了真知灼见。其中,深圳的信用体系建设走在全国的前面,本月15日,深圳与其他6个城市一起开通了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联网查询。这一招好得很!有了一本可以随时查询的信用记录簿,借贷的、买卖的、合伙的,从此都没了顾虑,有了底气。谁敢再说中国人没有信用?翻开簿子给你看看;谁敢再浑水摸鱼骗钱欠债,翻开簿子给我瞧瞧。这一招灵得很!几乎同时,深圳在全国城市诚信状况的评比中,跻身四甲。

  “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这是党的十六大在阐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问题时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以诚实守信为关键”,这是全省进行现代公民道德教育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事实上,有了信用数据库这本“簿子”,有了对信用的刚性监督机制,再着手锻造新时代伦理道德的脊梁,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千年义理社会和现代契约社会共同织就的“双面绣”,让一个“信”字比任何时代都灿烂。早在去年底,深圳海关、工商、税务、边检、打私办等15个政府职能部门就共同签署了诚信宣言。本月以来,打造诚信深圳又有了一连串喜人行动:为了抵制假账,深圳会计行业发出诚信宣言;为了与国际接轨,部分进出口企业发出诚信宣言。公民道德建设日趋推进,社会信用体系日益完善。我们坚信,人们总有一天将深信不疑:有信走遍天下,无信寸步难行。造中国字的仓颉意思很明白:“人而有言”即为“信”。作为中国人,就应当是言出必行,行必有果。我们希望,通过现代公民文明教育,诚信的光芒,必将普照深圳这块滚烫的土地。

  作者: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