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别人比我好怎么办:城门立雪的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5 10:48:34
城门立雪是说谁的什么故事?

是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

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形容尊敬老师,诚恳求教,人们就往往引用这个典故和这句成语

首先要纠正你一下^_^是程门立雪而不是城门立雪

洛阳城外,茅屋竹窗深锁,柴门轻闭,四周静寂。天空压抑得像有厚重的棉被裹住胸口,寒冷冻僵了杨时的手脚,但是他没有贸然上前推开半掩的屋门,只是恭立门口,静候屋内小憩的老师程颐醒来。天上大雪开始飘落,打在杨时的脸上,堆满了头巾,铺白了原野。不知过了多久,门内传来老师的声音:天色已晚,弟子还没走么?听到应声之后,程颐推门出来,却见弟子双脚早已深埋雪中,立成雪人。老师被弟子诚心求学的精神深深打动,从此更加尽心教导,后来杨时果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老师全部学问,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并独成一家。

“程门立雪”的故事就这样从北宋流传下来,流过了差不多千年的光阴,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学子。我曾经感于“程门立雪”典故的召引,于上世纪90年代初从涪陵城搭乘过江小船,去“点易洞”内追寻本家先贤踪迹。

程颐出生在湖北黄陂。他的祖父程遹、父亲程珦都在黄陂任职, 祖孙三代在黄陂生活了68年,程颐在黄陂生活、学习了十六年。后来入朝为官,可是不久就在洛、蜀党争中丢了朝官,去洛阳挂职和聚徒讲学十余年。宋哲宗亲政后,程颐又被列为奸党一员,遣送“涪州编管”,即贬送到涪陵交地方官管制。所以程颐才从远山远水的洛阳来到涪陵,与涪陵结下一段缘分。在接受编管期间,程颐在“点易洞”评点完成了他的名著《易传》(也被称作《程氏易传》、《伊川易传》),成就了程颐理学思想的主干,并与后来朱熹的《四书集注》一起成为“程朱学派”的理学经典著作。

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

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杨时和他的老师程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