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弧打火机电到人:由”亡鈇”可以得出一个什么典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9 07:52:59
情况紧急!求助各位!!!

中国古代有一个“疑邻窃斧”的故事:

  一天,一个农夫忽然找不到自己家的斧子了,他思来想去,认定是被邻居给偷走了。

  于是他开始悄悄注意邻居,发现邻居的行为果然十分异常:邻居走路的样子像是偷了他的斧子,说话的样子也像是偷了他的斧子。总之,邻居的一言一行都非常可疑。

  正当他想要采取行动时,斧子却在自家的柴堆下面找到了。他一下觉得自己凭空猜疑很对不起邻居。而这时他再去看邻居,一切都恢复了原样:走路不像偷了东西的样子,说话也不像偷了东西的样子。总之,邻居的一言一行都十分正常。

  无独有偶,国外也有一个关于邻居和斧子的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

  一个人打算向邻居借斧子,但又担心邻居不肯借给他,于是他在前往邻居家的路上一直在胡思乱想:

  “如果他说自己正在用怎么办?”

  “要是他说找不到怎么办?”

  “......”

  想到这些,这人自然对邻居感到不满:

  “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他为什么不肯借给我?”

  “假如他向我借东西,我一定会很高兴地借给他。”

  “......”

  这人一路上越想越生气,于是等到敲开邻居的门后,他说的不是“请把你的斧子借给我用一下吧”,却张嘴说道:

  “留着你的破斧子吧,我才不借呢!”

  结果惹得邻居莫名其妙。

  ——以上这两个例子都属于无端猜疑。

  猜疑本是一般人都会产生的心理,正常的疑虑能使人小心谨慎,防止偏差。假如一个人心中毫无疑虑,对人或事物没有丝毫戒备,做事就会莽撞,以至于吃亏上当。

  但凡事都应该有一个尺度,过分猜疑则会导致“多疑”这一病态心理。多疑不但会使人心胸狭隘,自我封闭,不易接受别人的意见,时间长了还会引起身体上的疾病。
  一般来说,多疑心理产生于暗示,也就是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一个人的心理施加影响,使他按一定的方式行动或接受意见。在第一个故事里,邻居的行为起到了无意中的暗示作用;而在第二个故事里,表现出来的则是自我暗示。

  我国还有一个用亲疏和感情作为判断是非标准的类似典故

  智子疑邻

  宋国有个有钱的人,天下大雨,把他家的墙壁冲塌了。他儿子说:“如果不赶快把墙修好,小偷一定会爬进来偷东西。”邻居的老人也这样警告他。
  当天夜里,他家果真给小偷盗走了大量的财物。
  事后,这个有钱人极力称赞自己的儿子有先见之明,而对邻居的老人却产生了怀疑。 。。。

  以上三个典故它告诫人们,如果不尊重事实,只用亲疏和感情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就会主观臆测,得出错误的结论。

人有亡鈇(读音fu三声,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

无为而不窃鈇也。抇(读音hu二声,挖掘)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复见其邻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

其邻之子非变也,己则变矣。变也者,无他,有所尤也。

翻译:有一个丢失了斧头的人,怀疑是他的邻居家的儿子(拿了),看他的举止,(像)偷了斧头;表情,(像)

偷了斧头;说话,(像)偷了斧头。动作和态度,没有不像偷了斧头的。挖他原来的一个坑(的时候)得到了他的斧头。

后来再见到他邻居家的儿子,(看他的)动作态度,没有像偷斧头的样子。

他的邻居家的儿子没有变,他自己却变了。变的是什么呢,没别的,(思维)有所局限啊。

感:从浅显的方面看,今天的布什看萨达姆有点类似。至少布什说出来的是这样的,现在还没找到大规模杀伤性

武器也是这样。我们看布什,就不能那么简单地看他了,只是以为他要对付恐怖组织和消除别人的大杀伤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