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没有人工客服:AMD的处理器和奔腾的处理器有什么不一样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10 19:14:19

AMD与Intel的区别

CPU的处理性能不应该去看主频,而INTEL正是基于相当相当一部分人对CPU的不了解,采用了加长管线的做法来提高频率,从而误导了相当一部分的人盲目购买。CPU的处理能力简单地说可以看成:实际处理能力=主频*执行效率,就拿P4E来说他的主频快是建立在使用了更长的管线基础之上的,而主频只与每级管线的执行速度有关与执行效率无关,加长管线的好处在与每级管线的执行速度较快,但是管线越长(级数越多)执行效率越低下,AMD的PR值可能会搞得大家一头雾水,但是却客观划分了与其对手想对应的处理器的能力。为什么实际频率只有1.8G的AMD 2500+处理器运行速度比实际频率2.4G的P4-2.4B还快?为什么采用0.13微米制程的Tulatin核心的处理器最高只能做到1.4G,反而采用0.18微米制程的Willamette核心的处理器却能轻松做到2G?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以上两种“怪圈”的存在。
每块CPU中都有“执行管道流水线”的存在(以下简称“管线”),管线对于CPU的关系就类似汽车组装线与汽车之间的关系。CPU的管线并不是物理意义上供数据输入输出的的管路或通道,它是为了执行指令而归纳出的“下一步需要做的事情”。每一个指令的执行都必须经过相同的步骤,我们把这样的步骤称作“级”。管线中的“级”的任务包括分支下一步要执行的指令、分支数据的运算结果、分支结果的存储位置、执行运算等等…… 最基础的CPU管线可以被分为5级: 1、取指令 2、译解指令 3、演算出操作数 4、执行指令 5、存储到高速缓存 你可能会发现以上所说的5级的每一级的描述都非常的概括,同时如果增加一些特殊的级的话,管线将会有所延长: 1、取指令1 2、取指令2 3、译解指令1 4、译解指令2 5、演算出操作数 6、分派操作 7、确定时 8、执行指令 9、存储到高速缓存1 10、存储到高速缓存2 无论是最基本的管线还是延长后的管线都是必须完成同样的任务:接受指令,输出运算结果。两者之间的不同是:前者只有5级,其每一级要比后者10级中的每一级处理更多的工作。如果除此以外的其它细节都完全相同的话,那么你一定希望采用第一种情况的“5级”管线,原因很简单:数据填充5级要比填充10级容易的多。而且如果处理器的管线不是始终充满数据的话,那么将会损失宝贵的执行效率——这将意味着CPU的执行效率会在某种程度上大打折扣。
那么CPU管线的长短有什么不同呢?——其关键在于管线长度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可以说它把原来的每一级的工作细化,从而让每一级的工作更加简单,因此在“10级”模式下完成每一级工作的时间要明显的快于“5级”模式。最慢的(也是最复杂)的“级”结构决定了整个管线中的每个“级”的速度——请牢牢记住这一点! 我们假设上述第一种管线模式每一级需要1个时钟周期来执行,最慢可以在1ns内完成的话,那么基于这种管线结构的处理器的主频可以达到1GHz(1/1ns = 1GHz)。现在的情况是CPU内的管线级数越来越多,为此必须明显的缩短时钟周期来提供等于或者高于较短管线处理器的性能。好在,较长管线中每个时钟周期内所做的工作减少了,因此即使处理器频率提升了,但每个时钟周期缩短了,每个“级”所用的时间也就相应的减少了,从而可以让CPU运行在更高的频率上了。

如果采用上述的第二种管线模式,可以把处理器主频提升到2GHz,那么我们应该可以得到相当于原来的处理器2倍的性能——如果管线一直保持满载的话。但事实并非如此,任何CPU内部的管线在预读取的时候总会有出错的情况存在,一旦出错了就必须把这条指令从第一级管线开始重新执行,稍微计算一下就可以得出结论:如果一块拥有5级管线的CPU在执行一条指令的时候,当执行到第4级时出错,那么从第一级管线开始重新执行这条指令的速度,要比一块拥有10级管线的CPU在第8级管线出错时重新执行要快的多,也就是说我们根本无法充分的利用CPU的全部资源,那么我们为什么还需要更高主频的CPU呢??
回溯到几年以前,让我们看看当时1.4GHz和1.5GHz的奔腾四处理器刚刚问世之初的情况:当时Intel公司将原奔腾三处理器的10级管线增加到了奔腾四的20级,管线长度一下提升了100%。最初上市的1.5GHz奔腾四处理器曾经举步维艰,超长的管线带来的负面影响是由于预读取指令的出错从而造成的执行效率严重低下,甚至根本无法同1GHz主频的奔腾三处理器相对垒,但明显的优势就是大幅度的提升了主频,因为20级管线同10级管线相比,每级管线的执行时间缩短了,虽然执行效率降低了,但处理器的主频是根据每级管线的执行时间而定的,跟执行效率没有关系,这也就是为什么采用0.18微米制程的Willamette核心的奔腾四处理器能把主频轻松做到2G的奥秘! 固然,更精湛的制造工艺也能对提升处理器的主频起到作用,当奔腾四换用0.13微米制造工艺的Northwood 核心后,主频的优势才大幅度体现出来,一直冲到了3.4G,长管线的CPU只有在高主频的情况下才能充分发挥优势——用很高的频率、很短的时钟周期来弥补它在预读取指令出错时重新执行指令所浪费的时间。 但是,拥有20级管线、采用0.13微米制程的Northwood核心的奔腾四处理器的理论频率极限是3.5G,那怎么办呢?Intel总是会采用“加长管线”这种屡试不爽的主频提升办法——新出来的采用Prescott核心的奔腾四处理器(俗称P4-E),居然采用了31级管线,通过上述介绍,很明显我们能得出Prescott核心的奔四处理器在一个时钟周期的处理效率上会比采用Northwood核心的奔四处理器慢上一大截,也就是说起初的P4-E并不比P4-C的快,虽然P4-E拥有了更大的二级缓存,但在同频率下,P4-E绝对不是P4-C的对手,只有当P4-E的主频提升到了5G以上,才有可能跟P4-3.4C的CPU对垒,著名的CPU效能测试软件SuperPi就能反应出这一差距来:P4-3.4E的处理器,运算Pi值小数点后100万位需要47秒,这仅相当于P4-2.4C的成绩,而P4-3.4C运算只需要31秒,把同频率下的P4-3.4E远远的甩在了后面!! AMD 2500+处理器,采用了10级管线,只有1.8G的主频却能匹敌2.4G的P4;苹果电脑的G4处理器,更是采用了7级管线,只有1.2G的主频却能匹敌2.8C的P4,这些都要归功于更短的管线所带来的更高的执行效率,跟它们相比,执行效率方面Intel输在了管线长度上,但主频提升方面Intel又赢在了管线长度上,因为相对于“管线”这个较专业的问题,大多数消费者还是陌生的,人们只知道“处理器的主频越高速度就越快”这个片面的、错误的、荒谬的理论!!这就是Intel的精明之处!!!

对立的竞争对手,cpu方面的。

AMD性价比高,我推荐。

intel的奔腾也好,但是偏贵(同比AMD的)。

作为AMD公司的创始者、美国半导体协会的主席, W.J.Sanders是美国信息产业界极富个性的一个领袖。AMD正是在Sanders的领导下与Intel公司竞争并拥有一席之地的。AMD公司经营风格中渗透着Sanders的个性,说其是AMD的旗帜,并不为过。

和Intel公司的Robert Noyce、Andy Grove、Gordon Moore一样,Sanders曾经在硅谷中具有传奇色彩的Fairchild Semiconductor公司工作过。Sanders是个天生的销售高手,在 Fairchild公司主管着美国西部11个州的销售业务。Sanders的个性感染力是他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大名鼎鼎的Fairchild公司销售经理的主要原因。

1968年Fairchild公司人事"大地震",Noyce等人另筹资金成立了Intel公司。1969年Sanders和7位Fairchild公司的同事成立了AMD公司。和Noyce所不同的是,Noyce是位科学家, Sanders是个市场开拓者,所以Intel以技术创新而闻名,而AMD的优势,在于市场运作和销售。

在硅谷,年轻的Sanders因坚持理想、具有冒险勇气和创新魄力被称为"狂妄才子"。曾有人评价Sanders是美国信息业中最才华横溢的领袖人物,而Sanders则自认为是个改造世界的 人。他曾经说:"我过去是个愤怒的年轻人,现在是个愤怒的中年人。我追求完美,这个世界不完美,我要改造这个世界。"

Sanders这么说不一定是大话。当初AMD作为一家芯片厂商时就以精益求精而闻名。Sanders宣称AMD将使它的产品达到军用833的水准,这就意味着AMD在研发、生产、制造时要采取比其他公司更先进的水平,做到更细致、更精密。这一点保证了AMD的市场地位和形象。即使是现在,AMD在和Intel这样的巨头角逐CPU市场时,它也没有像Cyrix那样,规避在低价市 场,相反AMD主动挑战高端市场,从K5、K6到K6-2乃至即将出台的K7,新产品和新技术层出不穷,丝毫不避Intel的锋芒。

这也算是Sanders个性的一种表现吧。

众所周知,Intel的管理采用的是智囊团形式,而AMD的管理风格则是以Sanders为精神核心。AMD公司员工至今还津津乐道于1980年San Jose会议中心举行的公司晚会上发生的故事。那一次,Sanders一诺千金,给了一个在抽奖中中奖的员工20年每年1.2万美金的奖金。的确,AMD在创业之时,没有像Intel那样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AMD在创业之时几乎是白手起家,它的崛起完全是以Sanders为代表的创业者们努力的结果。AMD公司有种说法:"Intel花了5分钟筹集了500万美元,而AMD花了500万分钟只筹集了5美元。"

由此可见当初的风险资本家对AMD不怎么看好以及创业者们面临的艰难。Sanders在AMD的一言九鼎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AMD成立的早期,公司的经营领域主要是半导体业,到 1984年AMD的销售额已达到11亿美元,是National Semiconductor和Intel在半导体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而且AMD的增长趋势明显。Sanders甚至在80年代初宣称,AMD将在80年代末成为美国集成电路的市场领袖。但是这一设想在日本厂商大举"入侵"之下化为泡影。

1985年,由于总体生产能力过剩,美国半导体厂商都面临着日本厂商的存储器产品大幅降价的难题。Intel公司抽刀断愁,割舍了存储器业务,将精力转移到中央处理器CPU的开发生产中来,而AMD在这一转变中落后了一步。

1989年,AMD开始策划公司的战略调整,将公司的市场指定在兼容x86系列的微处理器、网络和通讯专用芯片、可编程逻辑设备、高性能存储器这些范畴之中。1991年,AMD推出了它的第一个386处理器,打破了Intel在PC CPU市场的垄断地位,并开始了它和Intel在这一领域的竞争。

90年代,随着PC机市场蒸蒸日上,PC机CPU制造业的竞争也开始加剧。市场中除了AMD,还有Cyrix、NexGen都企图成就霸业。但每个厂商对自己的认识和选择的道路是不一样的, Cyrix和NexGen自认力单势薄,心甘情愿在低端分一勺羹。而 AMD不甘于此,一直努力加紧技术的研发,窥视着市场变化,一直扮演着挑战者的角色。

CPU市场几多风雨几多轮回。如今NexGen公司已经被AMD并购,Cyrix也已经被National Semiconductor公司收归旗下。新面貌的IDT和RISE想扮演的是Cyrix当年的角色。唯有AMD在产品及市场推广上与Intel全线抗争着。

说起和Intel的竞争,AMD人有说不尽的苦楚和自豪。1994年,AMD的K5处理器挑战Intel 奔腾处理器的战役因AMD一招失误而痛失好局。当时AMD在微处理器技术论坛上推出新品 后,面对市场的强大需求,AMD的工厂竟然无法如期生产出K5来,致使整个公司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由此而来的负面影响导致了1995年和1996年的困境,市场份额萎缩,K5项目上无利 润。但让AMD骄傲的是AMD非但没有退却,反而形成更强的斗志。1997年4月,AMD推出了K6处理器。

有人说:"对AMD公司来说,K6是个来得时机最好、最具战略意义的产品。"的确,AMD K6处理器一诞生就受到了各界的好评。测试机构声称K6的速度等同于、甚至高于同样时钟的Intel处理器;媒介高调评论市场需要竞争、竞争才有进步;客户们喜得能用低25%的价格买得那么性质优越的CPU。

1997年,AMD的K6成为CPU市场的一个热点,公司产品经理不得不苦着脸说"我已达到最大产量了"。

Intel自然不会坐视市场被蚕食,Pentium II和Slot 1就是Intel的反击。Intel的意图再明显不过了——所有非Intel厂商,不要再用同样的体系结构设计CPU了。

AMD为首的兼容芯片厂商自然也决不会因为Intel的强大而坐以待毙——"性能价格比"是大家回击Intel的有力武器。同 Intel的产品相比,AMD的芯片性能相当,价格却要低25%,这一点对于争取全世界普通计算机用户的支持显然至关重要。事实也的确如此。1997年下半年开始的一场CPU价格大战使1000美元以下PC市场迅速升温,用户在认清自身需求之后,大多放弃了对"升级"的追逐,要求自己的计算机够用即可;而 IBM、Compaq等世界著名PC厂商也已顺应潮流,推出多款采 用非Intel CPU作为"芯"脏的机型。据最新的美国市场调查显示,AMD在1000美元以下的PC市场份额已经超过50%。

与前两年AMD在产品综合性能上比Intel落后一代到半代的情况相比,现在的形势已是今非昔比了。特别是在商业应用领域,AMD在某些方面还稍有超出。AMD于1998年5月推出了具有卓越三维图形处理能力的K6-2系列。这一款CPU拥有首创的 3D Now!技术,使用基于Socket 7平台的Super 7平台,成功支持 100MHz的外频,大幅增强了3D浮点运算能力,而成本却大大低于Intel处理器,因而一上市就广受欢迎。

面对强大的对手,AMD确实像个斗士似的发出了应战的吼声。AMD为自己选择了竞争和创新的道路,而不是退却。今后 AMD的道路还很艰难,但相信其一定会不屈地去抗争,而唯有这样的抗争也才能使市场更有生气。

如今的AMD实在是雄心勃勃,下一代芯片AMD K7的身影也若隐若现。K7将体现AMD的一贯信条,采用全新的总线和接 口,不与Intel兼容。AMD对抗Intel,大战在即,让我们拭目以 待。

最新的应该说是构架不同,还有就是其二核心的CPU的仲裁者不同,P是在北桥而AMD在CPU内部。

你的问题好揪像。怎什说呢?
牌子不同吧

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