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艺术论读后感1500:朝天门的由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9 06:16:41
请问:“朝天门”这名称是怎样来的呢??谁知道啊??告诉我好吗??谢谢啊````

朝天门的由来:朝天门是重庆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位于渝中半岛的东南端,长江与嘉陵江的交汇处,地势中高,两侧逐渐向下倾斜,地势险要,城门上原书 “古渝雄关” 四个大字。“朝天门”,顾名思义——朝天,因为面朝当时天子、京师所在地南京,人们在此迎接天子派来的御差,天子下达的圣旨,故名“朝天门”。

“朝天门”在以前是重庆的一座城门,城门面朝当时天子、京师所在地南京,人们在此迎接天子派来的御差,天子下达的圣旨,顾名思义——朝天,因此称为“朝天门”。

南宁:千年古城写风流
南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早在史前一万多年壮汉先民就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1680多年的建城史留给这块土地是厚重的、深沉的记忆。

如今,人们在邕江上尚依稀看见近百年前“大船尾接小船头,北调南腔语不休。照水夜来灯万点,满江红作乱星浮”的货运繁忙的景象,也似乎听到了全城人民支持知州苏缄“孤城抗贼”的兵戈相交声,所有的往昔,这个已经1680多岁的城市都记得。在它的渗透了几百代人汗水和血水的泥土里,有着永远抹不去的痕迹。这就是城市的记忆,也是邕城人民的财富。

历史是消逝的,历史又是永恒的。

城市是凝固的,城市又是发展的。

发展的力量,越发地让这个城市充满生机:特别是近十多年来,随着南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确定,南宁开始更多地被人们提起,为人们所关注。特别是被确定为“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城市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唱响,南宁更为世人所瞩目。

古老而又年轻,传统而又开放,这就是南宁——一个有着无限前景、正坚定走向未来的城市。

我们把这个凝结了1680年记忆的版面——《话说南宁》奉献给读者,让现在和后来的这个城市的人们,更深地了解和认知南宁的风物和往昔的风流,也让南宁更科学地、可持续性地发展,让我们一起来爱护南宁,把更加璀璨的记忆留给未来!

--------------------------------------------------------------------------------

编者按:我曾在南宁市政府地方志编纂办公室看到一幅清代邕州古城图,这是我们这个城市在200多年前的缩影,它太小了,小得让我们不免有些惊讶。从200多年前再上溯至1600多年前,城市依在,只是“晋城面积方圆不足半里”让我们更难找到城市遗留下来的痕迹。现如今,宽敞的马路、随处可见的高楼大厦、时髦的男女、川流不息的人群,这个新的城市已还历史一个惊喜。1600多年,时光穿梭。南宁经过了怎样的变迁,她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回首南宁的建城历史,感受这个城市独有的过程,这种体验无疑是奇妙的。

东晋:方圆不足半里
东晋大兴元年(318年),晋兴(南宁的第一个地名)建郡,在邕江北岸凌铁村一带建城,位于邕溪水和邕江汇合的三角嘴上,在今广西军区院内紧靠邕江一带,晋城面积方圆不足半里。

唐朝:始建城墙

唐朝武德年间(618-626年)是唐朝兴盛时期,随着官方和民间交往的频繁,交通运输的发展,古城在晋城的基地逐步扩建,所处地理位置,大致从北今纬武路东头起,经七星路、天桃路、市体育场(旧跑马场)、植物路,南到邕江边凌铁村,城区东北—西南走向,呈长方形,面积约2平方公里。至今,纬武路东头还保留有古城口名称,城区人口“户二千八百九十二,口七千三”(清·宣统《南宁府志》卷十六)。唐朝前期,城市建设无城墙,“邕州旧以刺为墙”(《竹谱详录》卷四)。唐中叶以后,各地反唐起义不断,为防范起义军的袭扰,当地官吏在邕城四周筑城墙挖城壕,“罗城(位于邕城东部)圆周一千丈,高一丈五尺,上广一丈三尺,下广二丈,环绕二壕,益广一丈五尺,深一丈,唐开元二年(714年)司马吕仁筑”(明·《永乐大典》卷八千五百七)。随后,城墙逐步增加,开3座城门,分别称来远门、大安门、朝天门,城墙均为泥筑,较简陋,一直到北宋皇佑年间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