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市直机关幼儿园:这则文言文的寓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30 09:40:07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注释】

【译文】 齐景公问政。孔子说:“君象君、臣象臣、父象父、子象子。”齐景公说:“说得好极了!如果君不象君、臣不象臣、父不象父、子不象子,即使粮食再多,我能吃到吗?”

我把译文也贴出来了,问一下大家这则文言文表明了孔子怎样的主张?
注意,是表明了孔子怎样的主张!

一个字:礼

个人见解:
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其“家国一体”的观念。作为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家族观念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儒家把国当作家的放大,因此家庭伦理和政治伦理之间没有分际,治国之道也就等同于家庭里的原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儒家“人治”思想的根基便在于这八个字上。
齐景问政,孔子以“礼”答之,“礼”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季康子问“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的时候,孔子说“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这种对刑罚的深恶痛绝和对道德教化的迷信,后来发展为董仲舒的“阳德阴刑”“任德不任刑”。儒家反对滥施刑罚,这是仁爱思想的体现,值得我们赞赏。但用道德和礼法代替法律,却造成了很坏的后果。一方面,他们“引礼入法”,提出“春秋经义决狱”,把“法”当作推行“礼”的工具,把中国的法律搞成了一个礼、法结合的怪胎。“三纲五伦”成了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谁违背了“礼”,谁就要遭受酷刑,“礼教”因此可以“吃人”。

好象是说国家内个人各司其职国家才能繁荣昌盛,君主才能有稳定的统治.治理国家必须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法则

稳定压倒一切

治国要有规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