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学生综合素质:林则徐是怎样开眼看世界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8 13:54:41

中国,这个东方的文明古国,曾经在漫长的岁月里走在世界的前列。从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末期,西方英、美、法等国相继进去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却依然在封建社会道路上缓慢发展。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外扩张,凭借其船坚炮利,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1840至1842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外国的船坚炮利在打开中国的大门同时,也惊醒了中国的爱国知识分子。他们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开眼看世界,探索新知识,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而林则徐迈出了第一步,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之第一人”。
林则徐(1785—1850),字少穆,福建侯官人,嘉庆进士,曾与龚自珍、魏源提倡经世之学,先后外任浙江杭嘉湖道,盐运使,江苏按查使,江宁布政使。他在任地方官期间,关心体察民情,对漕务,盐政、救灾和水利等关系国计民生的要政都有认真研究,革除弊病,采取各种措施,帮助人民解除困难。他尤其注意水灾,致力新修水利。鸦片贩运中国后,他极力主张禁烟。1838年9月,他上书道光皇帝,痛切指出鸦片“适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年之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在他任钦差大臣期间,他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人合作,积极整顿海防,防御外国入侵,严拿烟贩。林则徐派兵包围商馆,断绝广州与澳门的交通,并下令暂停中英贸易。在中国禁烟斗争的威力下,4月下旬到5月中旬,英美烟贩被迫交出鸦片19187箱,22119麻袋,共计重237万余斤。在林则徐支持下,6月3日到6月25日在虎门当众销毁。各地群众闻讯赶来观看,万众欢腾,无不称快。虎门硝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一个重大胜利,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表明了外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林则徐的抗英禁烟壮举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篇章,无可非议林则徐是中国的民族英雄。
然而让中国人称赞的远不止此,他的“开眼看世界”更让他区别与同时代的爱国人士。为了“采访夷情”,他到广州后不久,即组织一批当时还很少有的通晓外文的人材,从外国报刊上搜集有关的资料编译成《澳门新闻纸》,并“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在他到广州后的两年时间里,即使到后来被革职了,组织翻译西书西报的工作一直坚持下来没有中断过。他除了根据编译成的外国报刊汇编《澳门新闻纸》,分类整理为专题式的报导资料《澳门月报》外,还请人译述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将它编辑整理成《四洲志》。《四洲志》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大观,它介绍了世界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的地理和历史概况,。此外,他还组织有关人员摘译西方报刊上的议论中国的资料辑成《华事夷言》;摘译瑞士人瓦特尔关于国际法的著作编成《各国律例》(或译作《万国公法》);又摘译英国僧侣池尔洼的《对华鸦片贸易》等书。通过这些翻译过来的西方著述和资料,林则徐了解到不少“夷情”,并据此制定了“控制之方”,也就是针锋相对的斗争策略。林则徐在后来被革职查办后给新来广州的奕山所提的建议中还特别强调说:从外国报刊书籍翻译过来的资料,“其中所得夷情,实为不少,制驭准备之方,多由此出。”例如瓦特尔的著作《国际法》,强调国家主权,其中包括“一个国家拥有禁绝外国货,没收走私货,以及进行战争的权利”等相当广泛的内容,就为林则徐提出的要求外国鸦片商在缴出全部鸦片后必须出具结声明“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的做法提供了充分的国际法的法律根据。林则徐当时也就在有关的译文后加上内容涉及中国有权禁止外商夹带鸦片来华“流毒射利”,如果“有人买卖违禁之货,物货与人正法照办”等评注。不仅如此,他还请人翻译西方关于大炮瞄准法等武器制造方面的应用书籍,以学习外国的先进军事技术,改进和提高清朝军队的武器和作战能力。林则徐的这种了解“夷情”,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抵抗外来侵略的思想,也就是魏源后来在《海国图志》中所概括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与一般封建官僚闭目塞听、故步自封的保守思想恰成鲜明的对照。当时的外国人即有评论。他们说:“中国官府全不知外国之政事,又不询问考求,故至今中国仍不知西洋,……。中国人果要求切实见闻,亦甚易,凡老洋商之历练者,及通事、引水人,皆可探问,无如骄傲自足,轻慢各种蛮夷,不加考究。惟林总督行事,全与相反,署中养有善译之人,又指点洋商、通事、引水二、三十位,官府四处探听,按日呈递,亦有他国夷人,甘心讨好,将英吉利书籍卖与中国。林系聪明好人,不辞辛苦,观其知会英吉利国王第二信,即其学识长进之效验。”
林则徐之所以能比其同时代的中国有识之士先迈出一步向西方学习,这于林则徐所受教育有关。林则徐自幼出身清寒,青少年时期生活贫苦,加上父母对他学而优则仕的殷切期望,林则徐从小便发愤读书,而他父母本身的困苦经历和他们比较同情于下层人民的痛苦、不满于统治集团中的黑暗腐败等方面的言传身教,更给了他以重大影响。通过他父亲,林则徐在青少年时期还接受了几个书院的山长、前辈学者如郑光策(1755-1804)、陈寿祺(1771-1834)等人的教育,更懂得了必须立定志向,学以致用,从而接触到各种经史典籍,大大开拓了眼界。由于家庭、父母和师长的长期熏陶,使得林则徐从小奠立了救世济时的志向,注意了解下情,认识到正直做人、办事要讲效果和不能与世同流合污的道理,并使他喜读有关民生利病的书,讲究民族气节,崇拜古代著名的民族英雄如李纲、岳飞、文天祥、于谦等人的功业和高尚情操。特别是在他13岁到20岁在鳌峰书院学习期间,鳌峰书院的经世致用思想深深的影响了他。他开始注意中国的现实,研究解决中国的社会现实问题。“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务实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心使得林则徐敢于正视中国落后的现实,向西方学习。
林则徐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成为中国“开眼看世界之第一人”。尽管这一步走得还很小,且有许多不足之处,却是艰崎长路的极其宝贵的开端。林则徐“开眼看世界”掀起了中国有识之士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在林则徐的影响和促动下,魏源、姚莹,徐继畲等人著书立说,向西方学习。
魏源根据林则徐翻译的《四洲志》及其他中外文献资料,综述各国历史、地理及中国应采取的对外政策,编写成《海国图志》一书,主张变法革新。魏源认为“天下无数百年不变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他反对当权派的闭塞无知和盲目自大,批评他们拒绝吸取西方国家的“长技”和把机器看作是“齐技淫巧”的顽固保守思想。在《海国图志》中,魏源还介绍和平说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他强调在发展近代工业时,应“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并相信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把祖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兴盛的国家。林则徐所提供的资料不仅是魏源《海国图志》的主要根据,而魏源序中所述:“去伪去饰,去畏难,去养痈”;“以实事程实功,以实功程实事”以及“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更无一未道出林则徐的心意。故将近百年来“师夷长技”的观念,视为林则徐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应不为过。
姚莹撰写的《康猷纪行》一书不仅对西藏的地理、历史、政治、宗教、风俗习惯作了考察,而且对英俄等国的情况作了探讨。书中揭露了英、法、俄等侵略中国的野心,建议请政府加强沿海与边疆防务,以反抗外国侵略。徐继畲撰写的《瀛环志略》也是近代中国人系统介绍世界史地知识的名著,其中对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介绍尤为详细,对中国人很了解的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也都有所记述。徐继畲还在书中对欧美的政治制度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并给予称赞,他说:“美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在当时是难得的进步思想。
魏源、姚莹,徐继畲等人的行为推动了当时中国人去了解、学习西方。以李鸿章、张之洞等人的地主阶级洋务派就是典型。他们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并付之于行动,开始了中国最早的近代化探索。晚清名臣左宗棠在福建马尾兴建造船厂,所谓“中国自强之策除修明政事,精练兵勇外,必应仿造轮船以夺彼族之所持”,亦是因相信林则徐的观点对中国近代化做出的贡献。在对西方世界和中国自身的认识上,很多开明的官僚和士大夫该变了传统“夷夏”观念,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再不被认为是“师事夷人”之举,而被看成是求强求富的重要手段;对西方的技术制造和各种器物再不被认为是“奇技淫巧”,而被看作是“制造之精”;中国再不是立足于世界“中央”的“天朝上国”,也不是孤立于世界之外的“华夏之邦”,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远不如西方各国富强的一员。不论对世界还是对中国的认识都有了明显的改变。在此基础上中国早期的民族资产阶级思想家由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转向了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林则徐、魏源等人还开创了新的研究风气,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在文学方面,鸦片战争后的爱国主义文学作品是丰富的,如诗歌,著名的作者有张维屏、张际亮等。张维屏的《三元里》诗,描写了三元里群众抗英斗争的雄伟声势,英国侵略者在中国人民面前丧魂落魄的丑态;《三将军歌》则歌颂了葛云飞、陈连升、陈化成“捐躯报国”的英雄人物。张际亮的《东阳县》诗,谴责英国侵略军在宁波奸淫掳掠的残暴罪行,揭示了人民群众所受的灾难和痛苦。民间的揭贴和歌谣,以通俗朴素的语言和尖锐鲜明的思想,痛斥外国侵略者和清朝统治者,鼓舞人民起来反抗,富有战斗性和鼓动性。在科学技术方面,我国近代植物学,天文、历算及地理都有显著的成绩。吴其浚汇集古代有关植物的文献,成《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共收植物838种,又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访问,成《植物名实图考》共收植物1714种,是我国近代植物学上的重要著作。邹伯奇总结中国关于几何、光学的基础上,成《格术补》一书,进一步数学的方法表述了关于反射镜等成像规律,以及关于眼镜、望远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
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城市生活的衣食住行等方面,传统的风俗习惯都有了一些改变,穿西装,剪辫子成为许多年轻人反叛旧风俗,学习西方的典型表现。
总之,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期间注重了解西方情况,向西方学习,开创了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林则徐之后。魏源,姚莹、徐继畲等人进一步继承发展了“经世致用”的传统,反对脱离实际,崇尚空疏,注意研究现实问题,向西方学习,倡言改革,欲图强国御侮,中国由此迈上了近代化的道路。林则徐作为中国“眼看世界之第一人”,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英雄。

是魏源

翻译国外的书籍

1 设立译馆 2 组织人编译出《各国律例》和《四洲志》 3 仿制西方战船

呵呵~~这么多高中生啊~!
我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