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极小飞人:蒙古人在长途奔袭战中为什么要给每个战士多配几匹马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8 03:01:28
难道他们不知道和他们一起长途奔袭的空马一样会劳累吗?

在席卷欧亚大陆的无数战争中,蒙古骑兵被称为“上帝的鞭子”,以其无与伦比的战斗力和速度震撼了世界。

  为了确保和驾驶高度的机动性,每个蒙古骑兵都有一匹或多匹备用马。这些马紧跟在部队后面,行军途中,甚至在战斗进行过程中都可以随时用来更换。换马是以接力的方式进行的,这样可以保证安全,同时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预定任务的完成。

  蒙古军的骑兵和战马都有经过严格的训练和精心挑选的。成吉思汗认识到没有素质过硬的士兵和战马,便难以达到良好的机动性。因此,蒙古骑兵都是从当时训练得最好的士兵中挑选出来的。他们在三四岁的时候就被送入戈壁沙漠中的学校,进行严格的骑马射击训练,因而他们个个具有过人的驾驭马匹和使用武器的本领也就不足为奇了。他们体格强壮,能适应战斗的需要;他们能在快速撤退时回头射击跟在其后的敌人;能够吃苦和忍耐严酷的气候条件,不贪图安逸舒适和美味佳肴。不容忽视的是:训练过程中形成的那种严格的纪律制度,使他们个个都服从命令,严谨不怠,这种中世纪的其它军队中是闻所未闻的。

  对战马的训练也极其严格。与欧洲马匹不同,蒙古马不论严冬酷暑都生活在野外,具有极强的忍耐力,必要时可以连行数日而不进粮草,甚至能在相当短时间内在最险恶的地形上越过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距离。

  由于行军时不必马匹带饲料,士兵又自带各人的食物和装备,而且通常只带最少的用量,因此,蒙古军队不需要拖带庞大的后勤供应辎重车队,也不必保留一个后方供应基地。由于大部分蒙古战马都是母马,士兵能喝马奶生活,因此也减轻了军队食物供应的负担。这同时也使蒙古军队的机动性大大增强。

  蒙古人在战场上将他们的马匹作了最佳的运用,马奶还可以提供饮料,缺点是军士们要依赖马匹,有时要为草料供应问题被迫改变作战计划。因此,蒙古人的作战时间基本上都安排在冬季里。冬天里,强壮的马可以轻而易举跨过冰川,也可以在拨开覆雪的情况下找些草料吃。军士的年龄从15到70都有,平时教官负责军事训练并检查武器,如果指挥官表现得不好立即被降为士兵,如果士兵表现得好也可以立即升上高级职务。士兵三分之二是轻骑兵,他们带很多的干粮,还有很多箭,长矛和套马索和一把剑,盾牌是皮制的。重骑兵全身穿戴皮护甲。持长枪和弯刀,有弓和箭。所有的战士都穿件很难穿透的丝制衣裳。伤员是不必担心被遗弃在战场,受伤后很快会有人赶到医护。经常持续不断地严格军训,使蒙古骑兵各个战术精良,一个命令下来,全体军队能动作一致。

  良好的军纪和一往直前的作风总能攻破敌军浅弱处的阵势。传令兵的路上要畅通,从王公贵族到士兵都要给传令兵让路,马到驿站便被换上另一匹调养好的马,这样,传令兵的速度几天可以超过别人几十天走完的路程。这样保证了蒙古军团能让铁木真在最短的时间作出判断。

  开始的时候蒙古士兵每人有2到3匹马,已经使他们有了很高的机动性。但真正使他们在西征路上保持高机动性的原因是在乌沙堡之战中。大将木华黎命令前锋将领率领万骑包抄金国在抚州的养马场,夺得战马近百万匹,军威大振,并使得每人都有3到5匹马。

  蒙古民族的军队之所以能称霸于欧、亚二洲者,实全恃其精良的骑兵。

蒙古人本来就是放马人,一人几匹马好啊,一方面空载的马可以接替载人的马,另一方面马还能分担其他重物,还能捎带着养马放马,还可以把战利品多弄回来些,还可以必要的时候吃马肉,,反正他家马留在家也不放心

马很恋群,前边有马不用你赶就会走。熟悉的马更是如此。长途奔袭要带兵器战甲,饮水干粮,换洗衣服,全压在一匹马上,和多个马匹分担的优劣不言而喻。

不一样,没人骑的马肯定体力上要大大好于负重的马,他们马换人不换,部队机动力极高。古代的闪电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