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委员会的职责:日军当年怎么攻破南京、造成后来的南京大屠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2 04:19:13
我问过好多人当年的日军是怎么攻破了南京?
数十陪于日军的国民党军手里不是有美援助新式武器吗?国民党军把武器当烧火棍了、为何30几万中国人成了人家的枪靶子了、椐了解日军乘死也就是数万人、我就不相信国军都各个是饭桶(国军也是中国人呀)

1. 派谁收南京?
一说:蒋提出要守,唐生智赞同。其他人不作声(基本就是反对守)或反对(明确反对的有白崇禧,刘斐) 。所以唐为司令。
另一说:蒋提出要守,问谁可挑起担子。众人皆沉默。蒋怒,曰:那就我来守吧!老唐实在看不下去,就跳了出来。结果是可想而之的。唐是于11月19日成为卫戍司令,此时离正式开打只有不到20天。
另另一说(弟兄们,不是我罗嗦,都是当事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听。差别较大,不得不列出。在此再次提醒,回忆录万万不可全信) :
12月8日蒋拜陵时问众人谁愿守南京?无人答,蒋大怒,说那么我来守吧,如果我牺牲了,你们继续抗日。唐此时才跳了出来。(邱为达,74军51师306团团长,回忆)
关于唐的目的是否是沽名钓誉,大家大可不必追究。别管他目的如何,打好仗就成(参考邓公的猫论) 。但首都保卫战实在是凶险,如他守不好,一世骂名就跑不了了。

2. 计划守多久?
11月29日,蒋和众人出城看了地形,蒋认为:至少可以守两个月。12月7日蒋在师以上军官会议上说只要坚持到云南援军到,他必亲自带队解围。唐在会上说誓与南京共存亡。但会后又对蒋说:没有你的命令,我决不会下令撤退,仔细分析一下蒋唐的讲话就会发现,高层根本没有具体的计划。谁能保证云南的援军2个月就一定会到?蒋何时会下撤退命令?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名义上南京是死守,实际上并没有明确的防守计划,只能说守到蒋下令撤退为止。这让部下如何去准备?

3. 准备工作怎么样?
我们已经知道,南京保卫战的计划不是死守(有蒋下令即可撤退这个活口) 。但实际执行时却变成了死守。大概唐只记得自己的豪言壮语了。唐下令:
所有南岸的船(包括卫戍长官部)均交36师控制,以坚定死守的决心。
城外的部队不许退入城内,城内的部队不许出城。
北岸胡宗南的第一军可以射击偷渡江北的船只。
这方法尽管死板(有的军军长师长在城内,部队却在城外,只能隔着城墙用无线电指挥) , 如果真能贯彻,到也绝了大家撤退的念头,一门心思的死守。
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
其一, 唐的长官部偷留了条小火轮,各师均偷留了船,但只有师旅长们知道,所以高级军官从一开始就给自己留好了后路。只有前线的国军士兵是真正抱定死守的决心。
工事准备:
先是准备坚守外围工事(在复廓工事外),花了很大力气去修,多日后又说兵力不足,改守复廓。复廓有部分水泥构建工事。且一直在加强。12日夜守军已散,居然仍有民工在赶工期浇铸水泥构件。
居民准备:居民逃走很多,但卫戍司令部并没有下令疏散市民。既然准备打巷战,就应该把老弱病残疏散出城,一来避免不必要的平民伤亡,二来可以节省城内的资源。
不疏散居民带来了巨大恶果。
物资储备:较好。没有弹药不济,粮食不够的报道。“储备相当丰富”。

4. 到底能守多少天?
大家都知道衡阳,常德是如何死守的。国军的进攻不行,但依城死守相对较好,南京的守军10万余,装备也不错,尽管多数是淞沪打残撤下来的部队,如果死守打巷战,守一个月应该不是问题。真到巷战是,双方搅在一处,日军的炮火优势便没有了。事实上,南京保卫战12月5日打响(以外围战开始算) 到12月12日下令撤退时,南京的防守态势并没有极度恶化。真要是下定决心死守,日军不损失几万人恐怕拿不下南京。

5. 谁下令撤退的?
11日蒋开始通过顾祝同下令撤退,老唐不愧是老生姜!怎么会上这套,蒋只好亲自下令。唐不但向部下出示了蒋的命令,又让各位军师长们在下令各部队撤退的会议记录簿上签字盖章。让大家捆在一起了。
这里唯一让我奇怪的是为什么只守了7天蒋就下令撤退?当时的大盘并没有崩溃,巷战还没有开打呢。
我的推测:唐向蒋谎报了军情,谎称城防已经崩溃,要求撤退,蒋认为既然崩溃了,那就撤吧,至少还可以撤回些人来。唐又害怕事后真相被发现,罪责难逃,於是又让军师长们签字盖章,呵呵,集体讨论的结果,蒋不会把大家都杀了吧?
据说,桂永清反对撤退:说左翼(他的防区) 没有问题,光华门也守住了。只有中华门有危险,但我们还有紫金山北麓的预备队可调。(12日国军还有预备队没有用!)

6. 下令撤退时南京被攻破了吗?
12日南京城没有被攻破,没有!!!!
这是南京保卫战最大的悲剧之一。12月12日南京城并没有被攻破,日军不但没有攻进城,甚至没有控制一半以上的城外地区。
12月12日凌晨的具体情况是(最好拿张南京地图) :
中华门方向:城外的雨花台陷落,但中华门没有失守。守军是88师,87师一部。12下午88师孙元良(也有人回忆是10日下午)想往下关(在长江边,有轮渡) 撤退,被36师制止,命其返回阵地。12日上午唐的长官部幕僚开会讨论撤退方案,孙可能得到了消息,所以开始撤了。如果唐根本没有撤退的意思,孙敢带部队擅自离开阵地?唐可是定了连坐法的!
12日下午,中华门外还有国军阵地,4时孙元良还在中华门城楼上!
另:叶肇的66军一个旅12日已经受命入城增援中华门。
光华门方向:11日日军进攻,城外的87师261,260旅的阵地“屹立不动” (261陈旅长语) 。12日日军光华门的日军“异常沉静” 。陈旅长只听见雨花台枪炮声比较密集,紫金山有稀疏枪声。
日军曾于10日“摸到了” 光华门,但突入日军被全歼(当时的命令:恢复不了阵地拿头来见!谢承瑞团长亲自上阵消灭了门洞内的日军,还俘虏了一个。可怜的谢团长竟然在后期的混乱撤退中被踩死在挹江门前) 。11日日军只进攻城外的261,260旅的阵地。没有攻城,更不用提12日了。12日光华门连城墙上被日军轰塌的缺口都堵上了,害的陈旅长抱怨:11日最大的问题是伤员不能通过缺口后送了(日军的进攻不是最大的问题) 。
光华门城外的工兵学校的阵地,有说10日丢了,有说没丢。我的感觉是可能地域比较大,日军占了部分,国军也控制部分。
另:陈旅长说中山门外还有12门普福斯山炮,因为怕日军炮火压制而拒绝向他们提供炮火支援。不知真假?
中山门方向:日军猛攻城外桂永清的教导总队四方城,卫岗阵地(日军连城门还没摸到!) ,日军炮击了中山门城墙。
87师的中山门阵地也没有丢。
水西门方向:水西门在中华门的北面,受到的压力叫小。守军是51师306团。12日下午日军曾攻破中华门,水西门之间的城墙,但被306团敢死队消灭。12日夜敌人也没有攻入 (在王耀武12日夜命令303团撤退前,阵地都在手中,撤退会议就是在城墙上开的)
紫金山第一峰,第二峰均在我手中。乌龙山要塞也基本未遭攻击(12日日军的小炮艇刚到乌龙山附近水面) 。
直到13日下午,江心洲(长江中的一个岛) 的芦苇丛中还埋伏着112师的一个团,准备伏击日军的登陆部队呢。他们根本没有得到撤退的命令。
12日从103师残部在副师长戴之奇的带领下从镇江退入南京。被安排防守中山门太平门一线。(万团长说是11日,但又说第二天中午唐已至浦口,我认为万记错了一天)。13日中午618团还在中华门战斗。
如果排除这些写回忆录的人串通好集体撒谎,我们不难得出结论:12日除中华门外,南京城防没有大危险。通讯,组织都没有太大的失误。

7. 谁组织撤退?
没有高级将领组织指挥撤退,12日5时开完撤退会后各部队即自行突围。以至於12日城外的守军发现叶肇的66军在出中华门还蒙在鼓里。
最可恨的是部分高级军官开完会后独自悄悄逃过江,根本没有通知部队!教导总队的部分将领们逃走时,底下的团长还在指挥战斗,一直到12日晚8:30,总队的四个团长还在紫金山开会。直到夜里12点才开始突围。
71军军长王敬久,87师师长沈发藻12日下午逃走时,也没有通知城外的部队,直到12日傍晚261旅发现城墙没有人防守了才明白过来。
万式炯一直战至13日中午, 也没有接到撤退命令,后来听说日军坦克已经到了长官部门口,才知道头头们已经都撤了。(万称自己是南京保卫战最后撤退的部队)。
宋希濂部撤退是居然下令关城门,过江后又下令烧船。根本不管其他部队。

8. 十万守军的土崩瓦解
当时的命令是各部队从正面往外突围,36师掩护卫戍长官部从下关过江突围。
但实际上绝大多数部队都往下关跑,为什么?因为军长师长们都知道,那儿有他们偷偷保留的船!所以都往下关撤,部下听说长官往下关去了,自然也就跟过去了。
就这样,几万国军,无数民众便涌向了下关,可是挹江门的36师却不放军队通过,因为按计划,从下关撤退的只是长官部和36师。於是发生枪战,部队混作一团。最后终於冲开了挹江门。但地上的尸体有好几层!
多数部队开始撤退时还能保持建制,但到了挹江门下就瓦解了。冲出挹江门的国军只能称为是散兵游勇,而不是部队了。这些散兵以各种形式过江,少部分成功。
需要提出的是,北岸的胡宗南并不知道撤退计划(既然要撤过江,卫戍长官部居然没有通知北岸的守军!) ,他们奉命想江中的船只射击,直到唐到了对岸,方才知道撤退已经开始。但不知已经误杀了多少人。
并不是所有的国军都挤向江边,叶肇的66军就是向东突出去的。教导总队的第三旅12日夜还在紫金山上和日军拼杀,“误了” 时辰,等别人都撤走后,从日军间隙中冲到了皖南。可见,各部队从正面往外突围的计划是正确的。日军尽管围住的南京,但后面是空的。
另:据说邱清泉很牛,非常冷静,12日傍晚桂要邱和他一起走,邱说:你先走,我还要和团,营通话研究撤退方案(当时和各营团还有正常的通讯!) 。 数个人的回忆录中都有评述。

后面的故事就不用我多说了,大家可以找些南京大屠杀的书看。

拉贝生于1882年11月23日,1908年来中国。南京大屠杀发生时,他正任西门子公司驻南京代表。由于他的身份,他被推举为由当时留居南京的十余位西方人士发起成立的“南京国际安全区”主席。
1937年12月1日,当时的南京市长马赵俊把国际安全区(即难民区)的行政职权授予拉贝,同时交给他450名警察、3万担米、1万担面粉,并拨给现金
10万元。当时的首都卫戍司令唐生智也拨交了军粮存条两张——5万石米和10万包面粉。
1937年12月12日深夜,南京城沦陷了。13日下午,拉贝高举印有安全区徽章的旗帜,带着他的秘书史密斯把译成日文的正式公函交给日本侵略军长官。不料在场的五人竟无一人肯接受。15日,他们又赶到日本特务机关所在地交涉。日本特务头子原田少将接见了拉贝,并表示可以相信日军的“仁慈态度”。但残酷的大屠杀证明日军毫无信用可言,暴行在步步升级。
拉贝和他的委员们每天奔走在暴行发生地点,阻止日军施暴。此外,他们每天就日军暴行写出详细报告,同时分送美、英、德等国使馆,向日方提出抗议。但日军灭绝人性的残暴行为并未收敛。
日军的兽行激怒了拉贝,为了给后人留下一份记录,他把所见所闻详细记载于日记之中。美国圣公会牧师约翰·马骥和克里斯蒂安、克鲁茨等两名德国人则拍摄了日军的种种暴行影片。
为了制止日军虐杀中国平民,拉贝在国际委员会宫殿式的屋顶上,插上了一面德国纳粹党党旗,这方法果然奏效。那些强奸妇女的日本士兵一见到结盟的德国人,就连呼“德意志”而悻悻离去。在广州路小桃源10号拉贝住处,他也用同样的方法来对付这些强盗,保
护收容着几百名中国妇女和老人。
拉贝作为安全区的最高长官,面对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总面积只有3.86平方公里的安全区,共收容了25万难民,所有的空地都搭满了芦席棚子。天寒地冻,这么多人要吃要穿,粮食、煤炭、水、药品,少了哪一样都难以生存下去。
日军占领南京后,封存了城内所有的米和煤。拉贝除了与日军交涉外,又请英、美、德等国的使馆出面帮忙。他们利用种种关系和国际舆论的压力,迫使日军同意交出部分粮食和药品。
南京沦陷初期最危急的两个多月,总计受拉贝和国际安全区救济的难民达25万人,妇女受庇护幸免于日寇蹂躏的达数万人。后来,中国政府因此授予拉贝带有玉石勋章的蓝、白、红三色项链。

1938年2月22日,拉贝奉调回国。拉贝回国后,于当年5月2日至25日之间在德国外交部等处连续作了5场演讲,向人们展示有关证据,揭露日军在南京的暴行,以期引起国际舆论的谴责,唤醒德国人民的良知。他还于6月8日寄给希特勒一份揭露日军暴行的报告。
揭露日本法西斯的暴行,当然使德国法西斯难堪。几天以后,拉贝遭秘密警察逮捕,他的六本日记和有关的照片也同时被搜走。他被强令保持沉默,不得再举办报告会、出版书籍,特别是不允许展示约翰·马骥拍摄的有关日军在南京暴行的照片。
1938年10月,拉贝拿回了他的日记,而那些照片却被没收了。拉贝愤怒之余勇敢地提出退出纳粹党,但遭到拒绝。
1943年11月,拉贝在柏林的住所在轰炸中被毁。
战争结束后,拉贝已是63岁的老人。全家六口,生活无任何来源,只能靠收集野菜树叶做成的面糊汤度日。拉贝还患有皮肤病,情绪非常低落。但中国人民从未忘记这位善良、正直的德国老人。
1948年初,当南京人民获知老人晚境窘困时,当年受拉贝庇护免遭日寇凌辱的妇女、从日军枪口下得以生还的男子、得到救济而免遭饿毙的老人纷纷解囊相助,并将捐的钱物辗转寄给贝拉。
由于战后德国物资极度匮乏,有钱也买不到食物,南京市政府于1948年3月又在瑞士购买奶粉、香肠、茶叶、咖啡、牛肉、奶油、果酱等四大包食品寄给拉贝。此后,南京各界又自6月起按月寄奉食物一包,以表达南京市民对他的由衷感激之情。
南京人民的友好支援使他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当时的南京市政当局还提议给他退休金,让他携家眷到中国安度晚年,但他一直到死再未回中国。
拉贝在南京工作期间,参加过纳粹党,在他的一位朋友休假期间他还临时代理过一段纳粹“地方组织”的副组长。但他在中国时还看不到德国纳粹的性质,不知道纳粹的暴行。战后,每个纳粹党员都要进行“非纳粹手续”。柏林档案馆保存一份英国占领区“非纳粹化委
员会”的材料,证明拉贝“在中国建立安全区,拯救了许多中国人的生命,因此不应被追究责任”。
1950年1月5日,这位可敬的老人——约翰·拉贝患中风,在柏林去世,享年68岁。

======================补充资料: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日军直逼中国首都南京。金陵大学校董会的董事长杭立武,约集了留居南京的10多位外国人,商讨仿照上海国际难民区的模式在南京设立难民区,成立一个南京国际安全区委员会。当时留在南京的外国人有27名,其中15名参加了国际委员会。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于1937年11月12日成立。

拉贝在11月19日参加了该委员会。22日下午,“国际委员会开会讨论成立一个南京平民中立区”,拉贝被推选为主席。

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在外国使领馆和教会学校较为集中的南京市中西部建立了一个旨在保护和救济战争难民的中立区。它的占地面积约3.86平方公里,大概是当时市区面积的1/8。南京安全区于1937年12月8日正式对难民开放。

成员名单如下:
拉贝(主席)国籍:德,原就业:西门子洋行
史迈士(秘书长)国籍:美,原就业:金陵大学教授
芒罗*福尔 国籍:英,原就业:亚细亚石油公司
马骥牧师 国籍:美,原就业:美国圣公会
希尔兹 国籍:英,原就业:和记洋行
汉森 国籍:丹麦,原就业:德士古石油公司
舒尔兹*潘廷国籍:德,原就业:兴明公司
麦凯 国籍:英,原就业:太古公司
皮克林 国籍:美,原就业:美孚石油公司
史波林 国籍:德,原就业:上海保险公司
贝兹 国籍:美,原就业:金陵大学教授
莫尔斯牧师 国籍:美,原就业:美国长老会
利恩 国籍:英,原就业:亚细亚石油公司
特里默医生 国籍:美,原就业:金陵大学医院
里格斯 国籍:美,原就业:金陵大学教授
费齐(副总干事)国籍:美,原就业:基督教青年会中国区负责人
许传音 国籍:中国,南京红十字会副会长

请记住他们的功绩!!!!这便是本人列举这些人(英雄)的原因!

当时国军有8千多人,可小鬼子只有600多人,当晚日本人打南京时国军住首将领下令部队把所有武器交到军火库晚上时日本人打进南京把8千人全部杀死8千军手无尺铁被当成人把全部杀死 当时国军将领是知道日本人当晚要打进南京的 就这样8千国军全部阵亡.

1. 派谁收南京?
一说:蒋提出要守,唐生智赞同。其他人不作声(基本就是反对守)或反对(明确反对的有白崇禧,刘斐) 。所以唐为司令。
另一说:蒋提出要守,问谁可挑起担子。众人皆沉默。蒋怒,曰:那就我来守吧!老唐实在看不下去,就跳了出来。结果是可想而之的。唐是于11月19日成为卫戍司令,此时离正式开打只有不到20天。
另另一说(弟兄们,不是我罗嗦,都是当事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听。差别较大,不得不列出。在此再次提醒,回忆录万万不可全信) :
12月8日蒋拜陵时问众人谁愿守南京?无人答,蒋大怒,说那么我来守吧,如果我牺牲了,你们继续抗日。唐此时才跳了出来。(邱为达,74军51师306团团长,回忆)
关于唐的目的是否是沽名钓誉,大家大可不必追究。别管他目的如何,打好仗就成(参考邓公的猫论) 。但首都保卫战实在是凶险,如他守不好,一世骂名就跑不了了。

2. 计划守多久?
11月29日,蒋和众人出城看了地形,蒋认为:至少可以守两个月。12月7日蒋在师以上军官会议上说只要坚持到云南援军到,他必亲自带队解围。唐在会上说誓与南京共存亡。但会后又对蒋说:没有你的命令,我决不会下令撤退,仔细分析一下蒋唐的讲话就会发现,高层根本没有具体的计划。谁能保证云南的援军2个月就一定会到?蒋何时会下撤退命令?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名义上南京是死守,实际上并没有明确的防守计划,只能说守到蒋下令撤退为止。这让部下如何去准备?

3. 准备工作怎么样?
我们已经知道,南京保卫战的计划不是死守(有蒋下令即可撤退这个活口) 。但实际执行时却变成了死守。大概唐只记得自己的豪言壮语了。唐下令:
所有南岸的船(包括卫戍长官部)均交36师控制,以坚定死守的决心。
城外的部队不许退入城内,城内的部队不许出城。
北岸胡宗南的第一军可以射击偷渡江北的船只。
这方法尽管死板(有的军军长师长在城内,部队却在城外,只能隔着城墙用无线电指挥) , 如果真能贯彻,到也绝了大家撤退的念头,一门心思的死守。
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
其一, 唐的长官部偷留了条小火轮,各师均偷留了船,但只有师旅长们知道,所以高级军官从一开始就给自己留好了后路。只有前线的国军士兵是真正抱定死守的决心。
工事准备:
先是准备坚守外围工事(在复廓工事外),花了很大力气去修,多日后又说兵力不足,改守复廓。复廓有部分水泥构建工事。且一直在加强。12日夜守军已散,居然仍有民工在赶工期浇铸水泥构件。
居民准备:居民逃走很多,但卫戍司令部并没有下令疏散市民。既然准备打巷战,就应该把老弱病残疏散出城,一来避免不必要的平民伤亡,二来可以节省城内的资源。
不疏散居民带来了巨大恶果。
物资储备:较好。没有弹药不济,粮食不够的报道。“储备相当丰富”。

4. 到底能守多少天?
大家都知道衡阳,常德是如何死守的。国军的进攻不行,但依城死守相对较好,南京的守军10万余,装备也不错,尽管多数是淞沪打残撤下来的部队,如果死守打巷战,守一个月应该不是问题。真到巷战是,双方搅在一处,日军的炮火优势便没有了。事实上,南京保卫战12月5日打响(以外围战开始算) 到12月12日下令撤退时,南京的防守态势并没有极度恶化。真要是下定决心死守,日军不损失几万人恐怕拿不下南京。

5. 谁下令撤退的?
11日蒋开始通过顾祝同下令撤退,老唐不愧是老生姜!怎么会上这套,蒋只好亲自下令。唐不但向部下出示了蒋的命令,又让各位军师长们在下令各部队撤退的会议记录簿上签字盖章。让大家捆在一起了。
这里唯一让我奇怪的是为什么只守了7天蒋就下令撤退?当时的大盘并没有崩溃,巷战还没有开打呢。
我的推测:唐向蒋谎报了军情,谎称城防已经崩溃,要求撤退,蒋认为既然崩溃了,那就撤吧,至少还可以撤回些人来。唐又害怕事后真相被发现,罪责难逃,於是又让军师长们签字盖章,呵呵,集体讨论的结果,蒋不会把大家都杀了吧?
据说,桂永清反对撤退:说左翼(他的防区) 没有问题,光华门也守住了。只有中华门有危险,但我们还有紫金山北麓的预备队可调。(12日国军还有预备队没有用!)

6. 下令撤退时南京被攻破了吗?
12日南京城没有被攻破,没有!!!!
这是南京保卫战最大的悲剧之一。12月12日南京城并没有被攻破,日军不但没有攻进城,甚至没有控制一半以上的城外地区。
12月12日凌晨的具体情况是(最好拿张南京地图) :
中华门方向:城外的雨花台陷落,但中华门没有失守。守军是88师,87师一部。12下午88师孙元良(也有人回忆是10日下午)想往下关(在长江边,有轮渡) 撤退,被36师制止,命其返回阵地。12日上午唐的长官部幕僚开会讨论撤退方案,孙可能得到了消息,所以开始撤了。如果唐根本没有撤退的意思,孙敢带部队擅自离开阵地?唐可是定了连坐法的!
12日下午,中华门外还有国军阵地,4时孙元良还在中华门城楼上!
另:叶肇的66军一个旅12日已经受命入城增援中华门。
光华门方向:11日日军进攻,城外的87师261,260旅的阵地“屹立不动” (261陈旅长语) 。12日日军光华门的日军“异常沉静” 。陈旅长只听见雨花台枪炮声比较密集,紫金山有稀疏枪声。
日军曾于10日“摸到了” 光华门,但突入日军被全歼(当时的命令:恢复不了阵地拿头来见!谢承瑞团长亲自上阵消灭了门洞内的日军,还俘虏了一个。可怜的谢团长竟然在后期的混乱撤退中被踩死在挹江门前) 。11日日军只进攻城外的261,260旅的阵地。没有攻城,更不用提12日了。12日光华门连城墙上被日军轰塌的缺口都堵上了,害的陈旅长抱怨:11日最大的问题是伤员不能通过缺口后送了(日军的进攻不是最大的问题) 。
光华门城外的工兵学校的阵地,有说10日丢了,有说没丢。我的感觉是可能地域比较大,日军占了部分,国军也控制部分。
另:陈旅长说中山门外还有12门普福斯山炮,因为怕日军炮火压制而拒绝向他们提供炮火支援。不知真假?
中山门方向:日军猛攻城外桂永清的教导总队四方城,卫岗阵地(日军连城门还没摸到!) ,日军炮击了中山门城墙。
87师的中山门阵地也没有丢。
水西门方向:水西门在中华门的北面,受到的压力叫小。守军是51师306团。12日下午日军曾攻破中华门,水西门之间的城墙,但被306团敢死队消灭。12日夜敌人也没有攻入 (在王耀武12日夜命令303团撤退前,阵地都在手中,撤退会议就是在城墙上开的)
紫金山第一峰,第二峰均在我手中。乌龙山要塞也基本未遭攻击(12日日军的小炮艇刚到乌龙山附近水面) 。
直到13日下午,江心洲(长江中的一个岛) 的芦苇丛中还埋伏着112师的一个团,准备伏击日军的登陆部队呢。他们根本没有得到撤退的命令。
12日从103师残部在副师长戴之奇的带领下从镇江退入南京。被安排防守中山门太平门一线。(万团长说是11日,但又说第二天中午唐已至浦口,我认为万记错了一天)。13日中午618团还在中华门战斗。
如果排除这些写回忆录的人串通好集体撒谎,我们不难得出结论:12日除中华门外,南京城防没有大危险。通讯,组织都没有太大的失误。

7. 谁组织撤退?
没有高级将领组织指挥撤退,12日5时开完撤退会后各部队即自行突围。以至於12日城外的守军发现叶肇的66军在出中华门还蒙在鼓里。
最可恨的是部分高级军官开完会后独自悄悄逃过江,根本没有通知部队!教导总队的部分将领们逃走时,底下的团长还在指挥战斗,一直到12日晚8:30,总队的四个团长还在紫金山开会。直到夜里12点才开始突围。
71军军长王敬久,87师师长沈发藻12日下午逃走时,也没有通知城外的部队,直到12日傍晚261旅发现城墙没有人防守了才明白过来。
万式炯一直战至13日中午, 也没有接到撤退命令,后来听说日军坦克已经到了长官部门口,才知道头头们已经都撤了。(万称自己是南京保卫战最后撤退的部队)。
宋希濂部撤退是居然下令关城门,过江后又下令烧船。根本不管其他部队。

8. 十万守军的土崩瓦解
当时的命令是各部队从正面往外突围,36师掩护卫戍长官部从下关过江突围。
但实际上绝大多数部队都往下关跑,为什么?因为军长师长们都知道,那儿有他们偷偷保留的船!所以都往下关撤,部下听说长官往下关去了,自然也就跟过去了。
就这样,几万国军,无数民众便涌向了下关,可是挹江门的36师却不放军队通过,因为按计划,从下关撤退的只是长官部和36师。於是发生枪战,部队混作一团。最后终於冲开了挹江门。但地上的尸体有好几层!
多数部队开始撤退时还能保持建制,但到了挹江门下就瓦解了。冲出挹江门的国军只能称为是散兵游勇,而不是部队了。这些散兵以各种形式过江,少部分成功。
需要提出的是,北岸的胡宗南并不知道撤退计划(既然要撤过江,卫戍长官部居然没有通知北岸的守军!) ,他们奉命想江中的船只射击,直到唐到了对岸,方才知道撤退已经开始。但不知已经误杀了多少人。
并不是所有的国军都挤向江边,叶肇的66军就是向东突出去的。教导总队的第三旅12日夜还在紫金山上和日军拼杀,“误了” 时辰,等别人都撤走后,从日军间隙中冲到了皖南。可见,各部队从正面往外突围的计划是正确的。日军尽管围住的南京,但后面是空的。
另:据说邱清泉很牛,非常冷静,12日傍晚桂要邱和他一起走,邱说:你先走,我还要和团,营通话研究撤退方案(当时和各营团还有正常的通讯!) 。 数个人的回忆录中都有评述。

后面的故事就不用我多说了,大家可以找些南京大屠杀的书看。

一楼的不用照搬网上的东西,简单点来说!

南京这个鬼地方,三面环水,冷兵器时代绝对是个易守难攻的地儿!但是在热兵器时代,却成了易攻难守的地儿!
水上可以攻,陆地可以攻.天上更可以攻!
所以,南京是肯定守不住的,但是还是得守,因为毕竟是中华民国的首都,派谁守?于是蒋介石就把唐生智叫来,要么你守,要么我守,唐哪敢怠慢,"站着死总比跪着生"强的豪言状语让其成为南京卫戍总司令.
提问者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当时国军根本没有美式装备,中央军的嫡系部队装备的是德式装备!而且当时南京已经被日军各路人马合围,无论在武器和人数上面,国军都处于劣势!
在守卫南京的过程中,国民革命军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誓死保卫南京,但是由于武器的落后,及前线退回来的散兵游勇扰乱了守军的守卫.当时连蒋最心疼的全部德式装备的一支部队,番号我忘记了,都在守卫南京的过程中被日军消灭!

所以说,南京是根本守不住的,只有消耗日军的有生力量才是坚持抗日的基本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