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氨乙基哌嗪:内蒙古清水河最好的旅游线路怎样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1 02:34:35
MAD

哈哈 没钱啊

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是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简称“青城”,又因召庙云集别称“召城”。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土默川,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也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古为草原民族重要聚居地,有蒙古(约占11%)、汉、回、满、鄂伦春、鄂温克等34个民族共居。呼和浩特是祖国北疆一座有400多年建城历史文化名城,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众多名胜古迹。这里有各种召庙50多座,城郊有不少风光秀丽的草原旅游点,那里芳草萋萋,牛羊遍地,鸟语花香,富有浓郁的塞外风情。主要名胜古迹有旧城内的明代大召(伊克召)、席力图召(小召),清代五塔寺,旧城北门的清真大寺,新城的内蒙古博物馆,市西北的明代乌素图召,东郊辽白塔及象征民族团结的昭君墓。市北有大青山风景,市东南有和林格尔东汉壁画墓群,周边有希拉穆仁、格根塔拉、辉腾锡勒草原旅游胜地。来到呼和浩特,不仅可以领略到草原旅游的特有气氛和情趣,尽情观赏牧草飘香的草原风光,品味全羊盛宴,夜宿蒙古包,聆听草原之夜的动人歌声,更可以寻古人之遗踪,凭吊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创造的独特文明。
[昭君墓]
昭君墓位于呼和浩特市南9公里的大黑河畔,墓身为人工夯筑的封土堆,高达33米,矗立在一片平畴中,更显其巍峨高耸,姿态雄伟。远望陵墓呈青黛色。当地传说,每年"凉秋九月,塞外草衰"的时候,唯有昭君墓上草色青青,因此,历代相传称为"青冢"。"青冢拥黛"被誉为呼和浩特八景之一。
王昭君名嫱,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汉元帝时入宫为宫女。西汉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国王)入朝求和亲,昭君自愿远嫁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王后),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昭君出塞"的故事。在我国古典文献中,最早提到昭君墓的是唐代杜佑所著《通典》。
昭君墓占地1.3公顷。墓前有平台及阶梯相连;与中原地区汉代帝王陵墓的形制颇近。第二层平台及墓顶各建有一亭。伫立墓顶,极目远眺,阴山逶迤峥嵘,平畴阡陌纵横,墓草青青,古木参天。昭君墓周围景色宜人,加上晨曦或晚霞的映照,墓地的景色似乎时时都有变化。民间传说昭君墓一日三变,"晨如峰,午如钟,酉如纵",更增添了昭君墓这一塞外孤坟的神秘色彩。
[清真大寺]
清真大寺位于呼和浩特市旧城北门外。清乾隆年间(1736—1795),大批回族居民自新疆迁到呼和浩特,建造了这座规模宏大的礼拜寺。
根据伊斯兰教规定,礼拜寺要坐西向东,向西朝拜圣地——麦加。门额用阿拉伯文塑出寺名和各种图案装饰,大经堂圣殿是大寺的主要建筑,高大宏伟,庄严肃穆。殿后有讲堂、穆斯林浴室等。寺内装饰纹样都用阿拉伯文、几何线纹和各种植物做题材,将外来的形式与地方民族风格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宗教特色。寺内还藏有30册阿拉伯文《古兰经》,是珍贵的宗教文献资料。
1933年回族人民捐资重修了清真大寺,增建望月楼一座,平面为六角形,楼高15米,六角攒尖顶,绮丽雅致,秀出云表。楼内有梯道,游人登楼可眺望城市风貌。
[大召]
大召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内,蒙古语名“伊克召”,意思为“大庙”。汉名原为弘慈寺,后改名无量寺。明隆庆年间(公元1567年至1572年),土默特蒙古部主阿勒坦汗(明代译作“俺答”)受封顺义王后,与夫人三娘子共同主持兴建呼和浩特(旧城)和弘慈寺,1580年(明万历八年)完成。寺中释迦牟尼像是银铸的,故又称银佛寺。清康熙年间(1662年至1722年)扩建,大殿改铺黄琉璃瓦,并充作帝庙。
大召除大殿外,皆为汉式庙宇布局。大殿是常见的藏汉式喇嘛庙形制,由三部分组成。前部是双层三开间的前殿,下层为空廊;中部是经堂;后部是佛堂,佛堂内正中供奉的就是银铸佛像,佛像前有一对金色的木雕巨龙蟠于木柱之上。殿前有空心石狮子一对。召内另有山门、过殿、东西配殿、九间楼等建筑。大召的宗教文物众多,其中银佛、龙雕、壁画堪称“大召三绝”。
[大窑文化]
“大窑文化”遗址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北33公里、保合少乡大窑村的南山。于1973年发现并发掘。该遗址是由太古界花岗片麻岩和隧石构成的小山,隧石质地坚韧,适于制造石器。山下有土坡,地层构造上为黄土,下为红土。经挖掘考证发现,远古人类曾长期在此开采石料和制造石器。2平方公里的遗址上,古人打制的石器、石器半成品和石料遍地皆是。这里还发掘出了人股骨化石、动物化石、石器及石片等,经鉴定其年代约为旧石器时代初期至晚期,开始于约五十万年之前,与北京周口店第一地点相当。此说明内蒙古阴山地带远古人类活动,有悠久历史。遂将此命名为“大窑文化”。
[赵长城遗迹]
位于呼和浩特市北大青山南麓。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向北扩张领土,公元前300年在阴山南麓修筑长城,东起今河北省蔚县,西至内蒙古巴颜淖尔盟境内。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这条赵国长城只残存下局部遗迹,而它又以呼和浩特北面大山脚下的这段最为清晰。这段长城大部分用土夯筑,在一些土壤不多的山谷口多用石块垒砌。呼市西北的乌素图召后面保存的一段长城残高3米,虽不是保存最好的地段,但因其交通方便,游人在参观完召庙后就可登临长城,远处苍茫景色可以尽收眼底。

赤峰
赤峰位于内蒙古中部,因市区东北有一座红色山峰而得名。历史上,赤峰是著名的红山文化--契丹·辽文化的发祥地。全市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百余处。主要有辽上京、中京、祖陵、庆陵、元应昌路等遗址,阴河--百岔河岩画,燕、秦、汉长城和金界壕,史学界称之为:“中国北方文化之源”。除了丰富的历史古迹之外,赤峰的自然风光也堪称一绝,草原、沙漠、内陆湖一应俱全。克什克腾旗的贡格尔草原是距离北京最近的草原,夏季绿草如茵,畜群如织;草原旁边的达里湖,是内蒙古著名的内陆湖泊;勃隆克沙漠景区集草原、湖泊、沙漠景观为一体,是体验民俗风情的最好场所。此外,还有冰石林、冰石臼等罕见的地质奇观。赤峰的林业资源丰富。大兴安岭南端的黄岗梁、乌兰坝林区,七老图山脉的黑里河、旺业甸林区,均为国家森林公园,是休闲度假、滑雪狩猎的好去处。赤峰水利资源充沛。史称“潢水”的西拉沐沦河有“北方文化摇篮”之称,湖泊星罗棋布,高原湖泊达里诺尔面积2.4万公顷,是内蒙古四大名湖之一,以盛产瓦氏雅罗鱼蜚声中外;位于克什克腾旗、宁城县和敖汉旗三处的热泉,水温高疗效好,含矿物质多;红山水库、打虎石水库等十余处人工湖泊,为塞北大地增添了江南水乡景色。赤峰沙漠绵亘,如莽莽蛟龙。其甘和布日墩两处旅游点草原、沙漠、湖泊相伴,景色壮观,令游人陶醉。赤峰的民风古朴。蒙古族传统的生活方式、婚礼习俗和每逢盛夏举行的祭敖包,夏秋之交举办的那达慕无不显示蒙古民族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勤劳勇敢的性格。
[达里诺尔湖]
位于贡格尔草原西南部,是内蒙古四大内陆湖之一,与鄱阳湖和巴音布鲁克湖并列为中国三大天鹅湖。达里诺尔意为“象大海一样宽阔美丽的湖”,古称“鱼儿”、“捕鱼儿湖”、“达尔海子”等。该湖周长百余公里,呈海马状,湖周围草地缓升,百里际天,仅东南角地势下沉。湖区还盛产鲫鱼和当地俗称的滑子鱼(瓦氏雅罗鱼),以肉鲜味美名而闻名。达里诺尔湖有岗更诺尔和多伦诺尔湖两个姊妹湖,形成面积238平方公里的高原湖区,总储水量16亿立方米。天清气朗之时,湖面平静,宛如镜状;气团缓生、波翻浪涌,登上湖边砧子山观湖晨曦迎目,正赤如丹。云在水中,浪在天上;鱼跃鸥拍,飞花点点,金波光跃,诚为奇观,达里湖历来以瑞丽的风光和富绕的物产文明于世。达里湖区盛产鲫鱼和当地俗称的华子鱼(瓦氏雅罗鱼),这些鱼都以肉鲜味美名誉四方,这里的鱼全靠自然繁殖勿需人工撒鱼苗,从清明节到端午节前后,正是各类鱼产孵期,在这漫长的春季里,鱼群始终沿着牧草返青的河道溯流蜂拥而上,有时竟造成水流不畅。
[贡格尔草原]
位于克旗达来诺日和达日罕乌拉苏木境内,距旗政府所在地经棚镇45公里,总面积480万亩,水草丰美,风光秀丽,草原如茵似毯,野生动植物繁多,其中,3.6万亩红皮云杉林堪称“活化石”,查干突河,项格尔河绕林而过,夏季可游泳,垂钓、观鸟、赏花、赛马,冬季可滑雪。可谓天然人间乐园。云杉林中的白音敖包山,是蒙古族人民传统的宗教活动祭敖包的圣地,民族风情浓郁古朴。
[第四纪冰川遗迹]
在赤峰市巴林左旗、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宁城县等地多处发现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冰臼群及其冰石林、角峰、石河等是“国内外目前发现的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形态各异,保存完好,特征十分明显的古冰川遗迹……在国内外实属罕见,堪称‘世界奇观’”。在赤峰地区发现的冰臼群中,以克旗大青山最为典型。在海拨1500米,方圆约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大小冰臼300多个,最大的直径达10多米,最小的只有几公分。并有冰石林、角峰、石河、刃脊等冰川地貌伴生。有较大的观赏和科研、科普价值。目前正筹建中国第一个冰川(遗迹)公园并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小河沿水乡]
位于内蒙古敖汉四道湾子镇,旅游区水域面积1.6万亩,芦苇接天连地,珍禽栖息,雁鸣鱼跃,周围水稻飘香,青山连绵,山光水色浑然一体,天然景色堪称一绝,两侧台地上有新石器时期的“小河沿文化”遗址,为旅游区增加了文化底蕴。

海拉尔
海拉尔是呼伦贝尔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有“草原明珠”之称。海拉尔在蒙语中是“野韭菜地”之意,因沿海拉尔河的两岸长满了野韭菜而得名。周边地区景致极佳,以草原、湖泊、冰雪风光为主要的旅游景观。
这里的草原是中国目前仍保持完美(没被污染)的草原之一,在天高云淡的季节里,你可以来到这里,或信马由缰或策马急驰,惬意十足。呼伦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鸟类资源丰富,在赏鸟之余,呼伦湖日出也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海拉尔的人文景观同样引人入胜,东北部的嘎仙洞是鲜卑族的祖庭,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西部的满洲里是中俄边境小城,市内的中国国门和边贸互市也是别处难得一见的所在。
海拉尔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这里生活着包括汉、蒙、回、满、朝鲜、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等在内的26个民族,是各民族文化磨合交融的场所。
[呼伦湖]
呼伦湖位于呼伦贝尔大草原,是内蒙古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呼伦湖是鸟类和鱼类的天堂,这里有天鹅、海鸥、鹤、鸭、鹭等二百多种珍稀鸟类,泛舟湖上,静观鸟飞鱼跃,不失为一件惬意十足的事情。湖中还盛产多种鱼类,在湖边的饭店里你可以品尝到“全鱼宴”,是难得一尝的美味。游呼伦湖一般需要4-5个小时。
[呼和诺尔草原]
呼和诺尔草原在呼伦贝尔盟陈巴尔虎旗,距海拉尔市约45公里,是呼伦贝尔草原的一部分,也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草原民俗旅游点。
草原内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河流湖泊,其中呼和诺尔湖景色最佳,湖面四周绿草如茵,湖水清澈洁净,犹如一颗闪亮的明珠。夏季草原上水草丰美,牛羊遍野;冬季则“原驰蜡像”,一派北国风光。在草原上,你可以住在蒙古包中,真正体味一下蒙古民族特有的风情。

包头
包头的主要景点有:成吉思汗陵,响沙湾,昭君墓,五当召,美岱召,赵长城,梅力更召。
包头市位于内蒙古中部偏西,北依大青山,南临黄河,按地势高低可分为北部高原,中部山地,南部平原三大部分,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有“草原钢城”之称。
包头,是蒙语“包克图”的谐音,意为“有鹿的地方”,由此即可知,包头是一个很美丽的城市。包头市及其周边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这里不仅有美丽的草原风光,神秘的召庙寺院,丰足的文物古迹,还有荒芜的沙漠,奇特的淡水湖,多彩的大漠民俗,这一切都让这块古老的土地神采奕奕。
体验蒙古风情,最好的方法是住进蒙古包,喝一碗热乎乎的奶茶,吃一顿地道的手抓肉,再聆听一曲悠远的蒙古歌,这种美好的体验,会令你终生难忘。
[昭君墓]
昭君墓位于呼和浩特市南9公里的大黑河畔,墓身为人工夯筑的封土堆,高达33米,矗立在一片平畴中,更显其巍峨高耸,姿态雄伟。远望陵墓呈青黛色。当地传说,每年"凉秋九月,塞外草衰"的时候,唯有昭君墓上草色青青,因此,历代相传称为"青冢"。"青冢拥黛"被誉为呼和浩特八景之一。
王昭君名嫱,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汉元帝时入宫为宫女。西汉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国王)入朝求和亲,昭君自愿远嫁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王后),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昭君出塞"的故事。在我国古典文献中,最早提到昭君墓的是唐代杜佑所著《通典》。
昭君墓占地1.3公顷。墓前有平台及阶梯相连;与中原地区汉代帝王陵墓的形制颇近。第二层平台及墓顶各建有一亭。伫立墓顶,极目远眺,阴山逶迤峥嵘,平畴阡陌纵横,墓草青青,古木参天。昭君墓周围景色宜人,加上晨曦或晚霞的映照,墓地的景色似乎时时都有变化。民间传说昭君墓一日三变,"晨如峰,午如钟,酉如纵",更增添了昭君墓这一塞外孤坟的神秘色彩。
[清真大寺]
清真大寺位于呼和浩特市旧城北门外。清乾隆年间(1736—1795),大批回族居民自新疆迁到呼和浩特,建造了这座规模宏大的礼拜寺。
根据伊斯兰教规定,礼拜寺要坐西向东,向西朝拜圣地——麦加。门额用阿拉伯文塑出寺名和各种图案装饰,大经堂圣殿是大寺的主要建筑,高大宏伟,庄严肃穆。殿后有讲堂、穆斯林浴室等。寺内装饰纹样都用阿拉伯文、几何线纹和各种植物做题材,将外来的形式与地方民族风格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宗教特色。寺内还藏有30册阿拉伯文《古兰经》,是珍贵的宗教文献资料。
1933年回族人民捐资重修了清真大寺,增建望月楼一座,平面为六角形,楼高15米,六角攒尖顶,绮丽雅致,秀出云表。楼内有梯道,游人登楼可眺望城市风貌。
[大召]
大召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内,蒙古语名“伊克召”,意思为“大庙”。汉名原为弘慈寺,后改名无量寺。明隆庆年间(公元1567年至1572年),土默特蒙古部主阿勒坦汗(明代译作“俺答”)受封顺义王后,与夫人三娘子共同主持兴建呼和浩特(旧城)和弘慈寺,1580年(明万历八年)完成。寺中释迦牟尼像是银铸的,故又称银佛寺。清康熙年间(1662年至1722年)扩建,大殿改铺黄琉璃瓦,并充作帝庙。
大召除大殿外,皆为汉式庙宇布局。大殿是常见的藏汉式喇嘛庙形制,由三部分组成。前部是双层三开间的前殿,下层为空廊;中部是经堂;后部是佛堂,佛堂内正中供奉的就是银铸佛像,佛像前有一对金色的木雕巨龙蟠于木柱之上。殿前有空心石狮子一对。召内另有山门、过殿、东西配殿、九间楼等建筑。大召的宗教文物众多,其中银佛、龙雕、壁画堪称“大召三绝”。
[大窑文化]
“大窑文化”遗址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北33公里、保合少乡大窑村的南山。于1973年发现并发掘。该遗址是由太古界花岗片麻岩和隧石构成的小山,隧石质地坚韧,适于制造石器。山下有土坡,地层构造上为黄土,下为红土。经挖掘考证发现,远古人类曾长期在此开采石料和制造石器。2平方公里的遗址上,古人打制的石器、石器半成品和石料遍地皆是。这里还发掘出了人股骨化石、动物化石、石器及石片等,经鉴定其年代约为旧石器时代初期至晚期,开始于约五十万年之前,与北京周口店第一地点相当。此说明内蒙古阴山地带远古人类活动,有悠久历史。遂将此命名为“大窑文化”。
[赵长城遗迹]
位于呼和浩特市北大青山南麓。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向北扩张领土,公元前300年在阴山南麓修筑长城,东起今河北省蔚县,西至内蒙古巴颜淖尔盟境内。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这条赵国长城只残存下局部遗迹,而它又以呼和浩特北面大山脚下的这段最为清晰。这段长城大部分用土夯筑,在一些土壤不多的山谷口多用石块垒砌。呼市西北的乌素图召后面保存的一段长城残高3米,虽不是保存最好的地段,但因其交通方便,游人在参观完召庙后就可登临长城,远处苍茫景色可以尽收眼底。

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是蒙古民族的发源地。蒙古族的先民蒙兀室韦很早就生活在额尔古纳河东岸广阔地域。大约在八世纪中叶,成吉思汗的远祖孛日帖赤那率众离开了额尔古纳河东岸,开始游牧于斡难河、克鲁伦河、土拉河流域。十二世纪未,成吉思汗登上政治舞台,再次踏上呼伦贝尔大地,利用优越的条件,进行统一战争,把各个游牧部落统一起来。成吉思汗未进入呼伦贝尔之前其势力只局限于蒙古高原的肯特山区一带。当呼伦贝尔成为成吉思汗的舞台后,他便如虎添翼。成吉思汗把富饶的呼伦贝尔草原看成是自己的建国基地,每逢军事不利、年岁荒兼,他便迁到呼伦贝尔牧畜,养精蓄锐,以待时机。由于呼伦草原为他提供大量的战马和牛羊,还有无数次决定性的战役,上各集团之间多年来势力均衡的局面被打破了,于是成吉思汗从东向西,只用了几年的时间,便完成了统一蒙古均获大胜。蒙古高原草原各部落的伟大事业。
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有一块坦荡无垠的天然牧场,这就是驰名中外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是呼伦贝尔盟土地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东部还有大兴安岭林区和嫩江西岸河谷平原。
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大兴安岭西侧,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5度31分~121度10分,北纬47度20分~50度13分,即东起大兴安岭西麓,西至中蒙、中俄边界;北起额尔古纳市境内的根河南岸,南至中蒙边界;东南一隅与兴安盟接壤。东西300公里,南北200,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其中天然草场面积占80.1%。在行政区划中包括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旗自治旗、海拉尔市、满洲里市和牙克市西部、额尔夏天纳市南部。
呼伦贝尔草原河流纵横,大小湖泊星罗棋布。大兴安岭是分水岭。
呼伦贝尔草原上的主要河流有海拉尔河、额尔古纳河、伊敏河、辉河、锡尼河、莫尔格勒河、哈拉哈河、根河、乌尔逊河、克鲁伦河。
[金帐汗蒙古部落旅游景点]
金帐汗蒙古部落是呼伦贝尔唯一以游牧部落为景观的旅游景点,位于呼伦贝尔草原“中国第一曲水”的莫尔格勒河畔。这里是中外驰名的天然牧场。中国历史上许多北方游牧民族都曾在这里游牧,繁衍生息。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在这里林马厉兵,与各部落争雄,最终占据了呼伦贝尔草原。金帐汗部落景点的布局,就是当年成吉思汗行帐的缩影和再现。
每逢夏季,陈巴尔虎旗走"敖特尔"的蒙古族和鄂温克族的牧民们便在这山清水秀、水草丰美的所在,自然形成一个游牧部落群体。蓝天白云,弯弯河水,茵茵绿草,群群牛羊,点点毡房,袅袅炊烟,使这里成为世界少有的游牧圣地。
金帐汗蒙古部落的篝火狂欢晚会,精彩的赛马、套马、驯马表演,蒙古式博克、角力擂台赛、祭敖包,萨满宗教文化表演及丰富多彩的餐饮文化,将给每位来宾带来返朴归真的感受。
[莫尔格勒河]
陈巴尔虎草原的莫尔格勒河,人称天下第一曲水。夏秋时节,两岸草浪滚滚,鲜花开,处处马嘶羊咩,一片欢声笑语。最有趣的莫过于沿河岸散步,走呀走,走不到尽头,辩不清方向,像是在原地绕圈,又仿佛走进了迷阵。
[那达慕]
那达慕,蒙古语为“娱乐”或“游戏”之意,是蒙古族传统的群众性集会。在蒙古族最早的史书《蒙古秘史》中,便记载了人们唱歌跳舞举行集会的盛况。成吉思汗时代,更有每次战胜敌人之后集会庆祝的传统。开始以单纯的歌舞娱乐形式为主,不久便增添了摔跤、射箭、赛马为基本内容的比赛项目。而且竞技在那达慕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重视竞技比赛,和蒙古族悠久的历史传统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可以说,竞技几乎贯穿到蒙古族生活方式的各方面。春季打马鬃,剽悍的骑手调教暴烈的生个子儿马,祭敖包仪式之中,姻礼进行途中,都会展开规模不等、趣味迥异的各种比赛。
[祭敖包]
敖包也称脑包、鄂博,蒙古语“堆子”之意,原是以石块堆成的道路和境界的标记。因为草原广阔无垠,故在游牧交界之所或在辨别方向上垒石为记,谓之曰“敖包”。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步演变成了祭祀山神、路神的地方,以祈求平安无事、旅途顺利。人畜充足、条件优裕的人家,有时甚至赶上车,装满石头送到附近的敖包去,以致有些大的敖包石头多达几十立方米之多。
敖包有盟、旗、苏木敖包,也有姓氏敖包和一家所祭的敖包。每个敖包都有固定的祭祀日期。由于蒙古族牧民各地区的风俗习惯不同,祭敖包的形式各异。一般都是在夏历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有的地方在七、八月份。祭祀时,非常隆重、热烈,几十里、上百里远的牧民们都要坐着勒勒车、骑马或乘汽车、拖拉机带着祭品赶来。在有条件的地方,还要请上喇嘛穿起法衣戴上法帽,摆成阵势,焚香点火、诵经。参加祭祀的人都要围绕敖包顺时针转三圈,祈求降福,保佑人畜两旺,并将带来的祭品牛奶、酒、奶油、点心、糖块撒向敖包……
祭典仪式结束后,举行传统的赛马、射箭、摔跤、唱歌、跳舞等文体活动。有的青年男女则偷偷从人群中溜出,登山游玩,倾诉衷肠,谈情说爱,相约再见的时日。这就是所谓的“敖包相会”了。

锡林郭勒
锡林郭勒盟的主要景点有:锡林浩特烈士塔,贝子庙,金四郎城古城遗城,元上都遗址,恐龙之乡。“锡林郭勒”在蒙古语中意为“辽阔草原上的河流”。这里的草原类型多样,有草甸草原、荒漠草原、沙地草场等,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典型性的温带草原。在锡林浩特市周边的希日塔拉草原度假区,白音锡勒草原自然保护区等景色怡人,尤其是交通条件便捷,你可以从锡林浩特市区出发作一日游。
锡林郭勒大草原地处内蒙古高原中东部,是国家级草原自然保护区,这里是骑马驰骋草原体验游牧民族风情的最佳场所,也是骑自行车、摩托车或驾四轮驱动车越野旅游的首选之地。
美丽富饶的锡林郭勒草原面积达2.95亿亩,自然景观十分秀丽,每到夏天,碧绿的草原一望无际,各色鲜花点缀其间,山水花鸟令人神往,使人领略到原始草原的生态景观。
[元上都遗址]
位于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时确定的首都。上都城是元朝初年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元统一中国后,在今北京市兴筑首都城,上都便成为陪都,为皇帝和大臣们的夏季避暑地。元上都在元末人民起议战争中被摧毁。现在古城墙依然耸立地表,古城内外建筑台基众多,当年房舍错落有致的布局,依稀可辨。据有关文献记载,上都城周长16里,公为外城、皇城、官城三重城墙。城内大面积的御园里,有竹经楼台,大理石宫殿,奇花异卉,珍禽怪兽。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在上都谒见忽必烈皇帝。他在记游中说:“内有大理石宫殿,甚美,其房舍内皆涂金,绘种种鸟兽花木,工巧之极。”上都的出土文物中,有个大铁釜,高65厘米,口径95厘米,折口、深腹、圆底、腹部有6耳,重250公斤,在国内外出土的铁釜中当属罕见。足见元代工匠的智慧精湛的技艺。在上都城的西北面,有元代著名科学郭守敬设计的铁竿渠。郭守敬于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设计建造此渠,将铁幡竿山的洪水引入渠河。这是我国北方草原唯一完整保留下来的水利工程。
[贝子庙]
贝子庙位于锡林浩特市北部的额尔敦陶力盖敖包山南坡下。始建于清隆八年(公元1742年)。历经七世活佛不断修缮,逐步臻于完备。蒙古名为班智达葛根庙,汉名为崇善寺,因其建筑在原东阿巴嘎纳尔旗境内,故称贝子庙。整个建筑群有朝克钦、明干、却日、珠都巴、甘珠尔、丁克尔、额日特图七座大殿,五座拉布楞(活佛殿),五座活塔,还有三十多个庙仓及两千余间喇嘛住宅。建筑群规模庞大,气势雄伟。主要殿宇重楼复阁,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壮观典雅。各殿内都有反映蒙古民族历史和生活的大量壁画。贝子庙在二十世纪初香火旺盛时,喇嘛达到1200多人,被称为内蒙古四大庙宇之一。
[金四郎城古城遗城]
金四郎城古城遗城位于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敦达浩特北两公里处。城址为乌桓游牧故地,故命名为桓州城。始建于金代。古城呈方形,东西长1052.5米,南北宽1136.8米,东西两面城门至今尚可辩认。城墙夯筑不明显,残高3-5米,每隔60左右米有凸出的马面。城中有建筑台基遗迹,为州府官衙所在。古城内散布着大量残砖碎瓦,瓦背为素面反面布纹,砖多是灰色素面,有少量沟纹砖。古城内曾出土过粗瓷双耳罐、铁斧及定窑、钧窑瓷片。四郎城古城遗址1986年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恐龙之乡]
二连浩特是内蒙古最早载入国际古生物史册的恐龙化石产地,素有“恐龙之乡”美誉。早在7000万年前,二连盐池一带遍布湖泊沼泽,气候湿热,密林丛生,是恐龙生息繁衍的乐园。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100年中,行后有俄、美、加等国和我国的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在这里进行过6次大型考察和挖掘,已陆续发现盘足龙、欧氏阿菜龙、鸭嘴龙、似鸟龙、甲龙、角龙化石十余种以上,大量较完整的各类恐龙骨骼化石出土,其中恐龙蛋化石发现,创我国最早记录。1989年10恐龙博物馆建成,已接待了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不少人留下了“恐龙之乡,名不虚传”的赞叹。
[锡林浩特烈士塔]
位于锡林浩特城北部的额尔陶勒盖敖包山上。塔身正面和背面分别用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