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假体隆鼻怎么保养:谁知道"五七"干校的来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8 13:06:38
为什么叫57干校,有什么用,后来都成什么学校了.

  1. 五七干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大革命”时期根据毛泽东《五七指示》精神兴办的农场,是集中容纳中国党政机关干部、科研文教部门的知识分子,对他们进行劳动改造、思想教育的地方。 “干校”是“干部学校”的简称,被《五七一工程纪要》称为“变相劳改”的场所。1979年2月7日,国务院发出《 关于停办“五七”干校有关问题的通知》,各地的五七干校陆续停办。

  2. 《五·七指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大革命前夕《给林彪同志的一封信》的简称,这是1966年5月7日毛泽东审阅中央军委总后勤部《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的报告》后,致林彪的信。这封信的论述,远远超越了对部队农副业生产作批示的范围,而对军队的社会角色和功能(预示着军队统摄全局的社会稳定作用),甚至对范围更为广泛的社会模式、政治-经济-文化制度,都有构思宏大的设计。

  3. 1968年5月,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纪念《五七指示》发表两周年,在庆安县柳河办了个有500名省直机关人员参加劳动锻炼的农场。同年10月5日,《人民日报》以《柳河“五七干校”为机关革命化提供了新经验》为题,用一整版篇幅进行了报道,并在配发的编者按中传达了毛泽东的“最新”“最高指示”:“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除老弱病残者外都应该这样做。”此后全国各地竞相仿效。
  4. “五七干校”是以“左”倾错误方针为指导办起来的,是夸大体力劳动的重要,轻视脑力劳动的集中表现,不仅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消耗了大批知识分子的宝贵时光,许多干校成为迫害干部的场所,大大损伤了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的自尊心和身体健康,助长了“知识无用”的风气。


我们这儿的职业中专以前就好像是五七干校的。现在已是国家级重点。。什么了吧。

它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是“改造”干部的场所。文革大办“五七”干校 源自毛泽东“五七指示”

它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是“改造”干部的场所。文革大办“五七”干校 源自毛泽东“五七指示”

“五七干校”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名词,意思是干部下乡劳动改造世界观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