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职业资格证:组成生物膜的磷脂流动性不同,为什么?刚才问错了,不好意思。详细点说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9 13:44:24

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就是磷脂双分子层。这样的结构使得生物膜具有流动性。因为组成磷脂双分子层的磷脂并不只有一种,磷脂间的差异导致了磷脂双分子层的流动性的差异;再加上磷脂双分子层中或穿插或嵌入或附着了一些蛋白质,也对磷脂双分子层的流动性有一定的影响。
磷脂双分子层的流动性的差异也是必须的。为什么生物膜有选择透过性?为什么可以内吞外排?本质原因就是生物膜有流动性,而且还有流动性差异。举个例子,DNA在细胞核内转录为信使RNA,RNA是核酸,是生物大分子,它可以通过核膜的类似细胞膜的“外排”作用被“外排”到细胞核外。排出来的RNA在细胞质内游离,在核糖体内进行翻译,但却不会“走出”细胞,因为细胞膜并不让RNA通过。可见,核膜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是有差异的。而且内吞外排本身,也是需要生物膜流动性的差异的。比如细胞内吞“吞”进一块蛋白质,就是部分流动性强的细胞膜“接受”这一蛋白质,蛋白质不断“入侵”,这一部分流动性强的细胞膜不断“退缩”。由于这一部分比相邻的别的部分的细胞膜流动性强,所以“退缩”得也快。渐渐整个蛋白质都被“包裹”起来了,那一部分流动性强的就与周围流动性不强的脱落剥离,从而蛋白质进入细胞。

板块镶嵌模型(plate mosaic model)由贾因(M.K. Gain)和怀特(White)在1977年提出。他们认为,由于生物膜脂质可以在环境温度或其它化学成分变化的影响下,或是由于膜中同时存在着不同脂质(脂肪链的长短或不同的饱和度),或者由于蛋白质和蛋白质、蛋白质和脂质间的相互作用,使膜脂的局部经常处于一种“相变”状态,即一部分脂区表现为从液晶态转变为晶态,而另一部分脂区表现为从晶态转变为液晶态。因此,整个生物膜可以看成是由不同组织结构、不同大小、不同性质、不同流动性的可移动的“板块”所组成,高度流动性的区域和流动性比较小的区域可以同时存在,随着生理状态和环境条件的改变,这些“板块”之间可以彼此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