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机电研究所租房:有关汉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9 20:53:13
现在有些人在搞复兴汉族服饰的活动,看了有关报道,觉得不错,有民族意识,不是什么都向西方学习。
但他们到底干的是什么?为什么?各位对他们怎么看?
各抒己见,有助于我决定要不要帮他们!!

本人觉得无可厚非:
如果汉服好看好穿,有人再开发出来又有何不可,如果不行,自然没人跟随,也就会很快夭亡,担心啥呢?

那是吃饱了撑的 民族意识不是这样搞法

我不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我觉得应该支持

最近,一些网民打着复兴汉族民族服饰文化的幌子,以《汉网》为基地,以祭奠历史上的所谓“汉民族英雄”袁崇焕为由头,在互联网上宣泄一种“汉民族主义”情绪。hepingfox把这股情绪引到了《红网论坛》(见《失落的文明—汉民族服饰》),鹤喻先生把它发挥得尤为偏激。作为一名网友,我觉得也有必要说几句话,供大家参考,以正视听。

一、不宜脱离中华民族整体概念来单独谈什么汉族文化复兴问题

汉族,原称“华夏族”,它从一开始就是我国各地的原始部族在中原地区互相碰撞、交融而形成的民族,后同其他分支的民族又逐渐同化、融合,到汉代,称为汉族。而且,在中国历史上,汉族与其他民族的同化、融合过程一直没有停止过。汉族与其他民族的不断同化、融合过程,也就是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壮大过程。从人口数量看,汉族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我国现有的56个民族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3%,少数民族占7%左右。今天,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华民族的复兴,也就是汉族包括各少数民族的复兴,根本就不存在那种民族文化单独复兴的问题。

二、汉族服饰的变迁并不等于汉民族文化的消亡

人类的服饰从来就是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在保证衣物的蔽体、保暖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其式样总是随不同时代的物质、技术条件以及审美观念的变化而变化。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汉族的服饰也是一样。不能说只有汉唐或宋明时期的“长衫”就是汉装,我们今天的“唐装”、“中山装” 就不是汉装。如果要追根溯源,那岂不要追到殷商时期的“上衣下裳”那种服饰去了?这显然是很荒唐的。
再说,“文化”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服饰仅是其物质层面的一个小部分。一种民族服饰样式的消亡,并不等于一个民族文化的消亡。我们一直都在写汉字、说汉语,用汉文化的思维方式来考虑问题——在我国历史上,汉文化从来就没有消亡过(包括元朝和清朝),相反,它一直处于中国文化的主导地位(也包括元朝和清朝)。今天,它仍是我们国家的一种“主流”文化,又哪来的什么“汉人的危机”?

三、不能在封建统治者和人民之间划等号,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辨证地分析问题

持这种“汉民族主义”情绪者的一个最突出的错误,就是混淆逻辑概念,把宋、金、元时期和明、清时期的封建政权之争简单地等同于民族之争,在元、清统治者和蒙古族、满族人民之间划等号,在宋、明统治者和汉族人民之间划等号,因而假借祭拜岳飞、文天祥以及袁崇焕等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为名,今天还公然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挑起一种民族敌对情绪。他们对历史的认知水平甚至比不上一个封建文人,连元代诗人张养浩都知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潼关怀古》)封建政权的兴亡更替,不等于民族的兴亡更替。不管是哪个封建政权兴起或者消亡,受苦受难的永远是各族人民。
当然,我不否定,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岳飞、文天祥,包括袁崇焕,也的确体现出了一种他们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正像我们把战国时代的屈原爱他的祖国——楚国的那种爱国精神,视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源头一样,他们的这种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也同样是我们伟大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组成部分。但是,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有不同的具体内容。我们今天所应肯定的是那种精神实质,而不是它的具体内容。不管是战国时代的齐、楚、燕、韩、赵、魏、秦,还是后来的宋、金、元、明、清,在今天而言,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段历史。这一点要切记把握好,否则,就会得出荒谬的结论来。

四、这种“汉民族主义”实质上是“大汉族主义”的翻版,又加了一点“复古主义”的佐料

我这里称其为“大汉族主义”和“复古主义”,并非乱扣“帽子”,因为其言论的确找不到比这更合适的东西来概括或形容。试问:在我们民族大家庭中人口占总数97%、其文化居“主流”地位的汉族,还要把它单列出来,借中华民族复兴之名,大谈什么汉族复兴,这不是搞“大汉族主义”是什么?再试问:当历史已进入21世纪,在科学技术已十分普及,网络文明已渗入人们生活各个层面的现代社会,还要号召大家来穿什么汉唐长衫子,摆出一副酸溜溜的儒生架势,这不是搞“复古主义”又是什么?
所谓“大汉族主义”,这是一个历史话题的继续。
一九五三年,毛泽东曾专门撰文对此进行了批判,指出:“如果我们现在不抓紧时机进行教育,坚决克服党内和人民中的大汉族主义,那是很危险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 1977年4月第1版)
四年前,部分网民在《华军世界在线》上宣扬赤裸裸的“大汉族主义”论调,说什么汉民族是“先进民族”,少数民族是“落后民族”,严重地伤害了少数民族兄弟的感情,于是之等网友纷纷发贴对其进行了批驳。
今年,想不到一些网民借农历甲申年(明王朝灭亡360年)之机,又把“大汉族主义”改头换面在互联网上推了出来。在他们的键盘任意敲打之下,“汉族”又莫名其妙地变成了一个可怜兮兮的“弱势民族”。他们把“汉族”打扮成一个饱受侵凌,满身伤痕的被损害者形象,招摇过市,宣泄一种强烈的“汉民族主义”情绪,真是令人啼笑皆非,而又不能不引起警惕。
有一个问题必须特别澄清,我们今天所提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决不是复古。它是前进而不是倒退。西方曾经也有过一场“文艺复兴”运动,也不是回复到亚理士多德、柏拉图时代,而是要冲破中世纪的黑夜,开创一个崭新的工业文明时代。我们所要复兴的是一种顽强的民族凝聚力,一种坚定的民族自信心,一种充满活力的民族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广纳百川,站在世界现代文明的巅峰,开创我们民族的美好明天!这不是穿几件“长衫子”,吊唁几个历史亡灵,就可以解决问题的。

说实话,从《汉网》上发的几张题为“拜祭民族英雄袁崇焕”的照片上那些头留现代发式、脚穿现代皮鞋、套一件所谓的汉唐长衫、露出半截子现代裤管的汉民族的“孝子玄孙们(他们自以为是)”的打扮看,我并没有感觉到汉族服饰文化的威严与优美,相反,觉得这是对现代文明的否定和对汉族传统服饰文化的亵渎!像什么?不伦不类的,简直是一种文化垃圾。
甲申年的“汉民族主义”情绪可以休矣!
顺便说一句:笔者也是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