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二越柱塞泵配件:鸦片战争到解放的那段历史,怎样才能在短时间内了解,要考试,平时没听,帮忙~~谢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7 02:30:45

用图表法把每年的大事列出,列完后即了解了

最近看了张爱玲的小说,忽然对那个时代发生的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中学学历史的时候,总觉得从鸦片战争到解放前的那段历史是中国最动荡不安的一段,而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又是最不幸的,所以对于在那个时代产生的文学作品,我总是抱着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可是自从看了张爱玲的小说,让我对那个时代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观,进而想要进一步了解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作家都在想些什么。
虽然在历史书上也多次提到林语堂这个名字,可是对他却知之甚少,只知道他是一个大学问家。小的时候看过香港拍的电视连续剧《京华烟云》,就是林语堂写的小说改编的,主演好像是赵雅芝。剧中内容记不清了,好像是爱情故事,这次看的《朱门》也是讲的爱情故事。林语堂在那个时代虽然算是大学问家,可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他写的爱情故事仍然没有脱离才子佳人、郎才女貌、因果报应、大团圆结局的古代小说的套路,让人多少觉得有些失望。不过这个爱情故事的发生地点在西安、兰州和新疆,让人又觉得很亲切,尤其是书中提到的很多地名和历史事件。不过在历史书中对西北地区的历史事件讲的很少,尤其是近现代史。我不知道《朱门》中提到的许多人物以及事件是否真实,不过书中描写的当时的时局,军罚的丑陋嘴脸、民族之间的矛盾、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倒让人很愿意相信那时的生活就是这个样子。
林语堂虽然是中国人,可是这部小说是用英语写的,然后又翻译成汉语,这让我就有些大惑不解了。我相信林语堂的汉语水平一定不会很低吧,为什么不直接用汉语写作呢?我相信如果这本书直接用汉语写,一定要比翻译过来的可读性更强。我看完这本书,觉得这本书在语言方面,并没有什么太让人回味的地方,倒觉得干巴巴的。而且很多的翻译方式,还是按照西方的习惯,比如,书中在形容某人的体重时,多次提到“磅”这个单位,可按照中国人的习惯,是用“斤”或者“公斤”的,为什么在翻译的时候不能换算成中国人惯用的单位呢?明明是中国人写的中国小说,倒让人觉得是在读一本外国小说,也许只是翻译的人偷懒吧。虽然这一点是很细微的一个小点,不过我仍然觉得有些无法容忍。也许林语堂本人的语言功底一定很深厚的,不论是汉语还是外语,可是谁让他用外语写作呢?这样,他的英语水平我是不得而知了,然后翻译又不能把他写的东西翻译成原汁原味的汉语,这样子,给我们这些中国读者就留下了这样一部中不中,西不西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