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田nicole 龙切尔:清酒和白酒有什麽区别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9 00:15:02

清酒就好像咱们的米酒,味道微甜,度数较低。而白酒就发苦,度数高。

一个比较轻一个比较壮, 我指的是酒度数和酒精含量

一 日本酒及酿酒技术的起源

现存关于日本历史的最早记载,是《三国志.魏书》“东夷传”中的“倭人”部分——日本人叫《魏志倭人传》的那本书。那里面对上古时代的日本人并没有特别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但却已经有了“人性嗜酒”的记载,并且指出在办丧事时,日本人有聚众“歌舞饮酒”的习俗。但可惜并没有指出他们喝的是五粮液还是二锅头。

根据伟大的考古学家不懈努力,我们可以知道,最晚在绳文时代中期(中国的春秋时代),日本人已开始酿酒了。本州岛中部长野县出土了“有孔锷付土器”,是已知的日本最早的酿酒器具。在同一个地点,发现了 发现了山葡萄的种子,啊原来日本人喝的是葡萄酒(法国人跳出来啊?)。这起码说明,当时的酒饮料还是依靠野果酿酒。

而根据大多数国家和民族的传说和考古显示,最早掌握酿酒技术的是——猴子!他们采摘野果,储存,吃不完,于是剩余的果子发酵,变成酒,恰好本森林里的二郎发现,当天晚上家里人发现二郎满嘴胡话,跳着舞闯了进来。我的观点A:和歌以及敦盛舞就是这样出现的……我的观点B:日本人的酿酒祖师是——日吉丸!OHOHOHOH 伟大的发现……

至于今天占据日本主导地位的米酒,则无疑产生于稻作文化传日之后。绳文时代晚期(已经到了战国时代)大量江南地区的农民为躲避战乱,逃往海那边的岛屿(当时的航海技术一级棒),于是带来了水稻的耕种技术。从南端的九州到北部的青森,都发现了这一时期稻米种植的遗迹。当然,光有米还不行,还得会把米变成酒才行,这其中的转变,我们不妨从古书以及一些传说找答案。

首先是无敌的《古事记》记载,在应神天皇时期,有一个从百济来的造酒专家须须许理,天皇喝了他献上的酒,感到味道好极了,“平生没有尝过”(原文有改动啊……毕竟是日文啊……我不懂日文啊 !!!)醉而做歌一首!但是本说法的可信度不高,毕竟《古事记》的残存度是应该受到怀疑的。

下面我们就从民间来找答案,在日本供奉的酒神中,就有大陆的舶来客。其中最著名的首推秦氏。公元四,五世纪时,被称为(注意,只是称为)秦始皇后裔的秦氏一族,聚居于京都一带。他们带来了包括酿酒在内的先进技术,对日本经济发展贡献居功至伟!以至于雄略天皇朝初次设立主管财政的“大藏”机构,第一任长官就选中了——秦酒公!~~~~~~~无言中~~~~~~后来秦氏子孙为纪念祖先功德,在岚山建立了松尾大社,在太秦建立了大酒神社,至今还有香火。所以,秦氏也被认为是日本的酿酒始祖。

日本人终于可以喝自己酿的酒了!!!

二 日本酿酒技术的改进

首先还是让我们回到在日本的漫画,小说里经常出现的平安时代(中国平安 平安中国 哇哈哈哈 我就在平安哈 请大家多多支持)。从诸如《福星小子》之类的史料看来(我……我不是故意的)那个时代的人们还是满富足的,于是就有无聊的人出现,写了一部《延喜式》,注意,这事日本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部关于酿酒的专著。当时通行的酿酒方法在书中都有所反应。占主流地位的还是把发酵好的材料放入袋子里,挤榨出酒。这种方法出的酒往往有个“糟”字,显示了某种程度上和我中华上国之间的联系。

到了中世纪,日本的文化中心转入寺院,酒类从朝廷向民间开始作为商品流通。当时的著名品牌是“僧坊酒”当然就是寺庙里出产的酒(第三产业哈),踞考证,这种酒是由入宋,入元,入明的僧侣用带回的酿酒技术加以符合日本各个地方的实践而制作的,。酿酒技术由于先进技术的引进有了长足发展,采用了著名的“火入”法。也就是煮酒。当然不是所谓“煮酒论英雄”的那个拉。在室町时代末期奈良兴福寺多闻院日记就记录了“煮酒”的作用,其一,杀死杂菌:其二,促进熟成。可见,煮酒已经有了理论依据。当然其最终来源还是中国技术我国在宋代就已经能够从理论上煮酒了。在制酒的方法上看最接近中国白酒酿制方法的是日本的“烧酌”,这种酒的制作方法主要是蒸馏,因而酒精含量较高,著名的就是冲绳出产的“泡盛”。
从语言上讲,日本将知道酿酒的专家称为“杜氏”。这下一切都清楚了,“刘伶酿酒杜康造”,杜氏这个词汇直接反映了日本酿酒技术的出处。

当然,日本也有自己的特色。酿制米酒的关键在于酒曲的制作,在包括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西玛拉亚山脉诸国在内的“酒曲文化圈”里,所有国家的酒曲都是饼状,只有日本的酒曲呈现粉末状,这真是日本人的一大创举,根据本人的意见,这是日本列岛多风的结果。

总之,经过中华文化的熏陶和本地人的努力,日本人的酿酒技术在中世纪真正成熟了!

三 日本节气饮酒习俗考

一个苹果在你面前,你不去吃他,他也会不高兴的。最近正ON FIRE的慕容雪村如是说。

所以,有酒,就一定要有人来享受酒,就一定要有饮酒的环境,就一定有饮酒的时令,就一定会产生饮酒习俗这个东西。

人间五十年,如梦亦如幻。日本列岛一年四季变化明显,节序如流,日本人在感受自然更替,抒发生命咏叹的同时,少不了的,自然是酒的助兴。但是也并不是只有在一定之时日本人才会饮酒,有娶了日本姑娘的朋友说有时候BOSS甚至会以“顺利完成一天工作”为借口请大家喝酒。

新年伊始,千家万户入屠苏,日本人会在元旦的早晨,饮“屠苏酒”。这是一种用多种草药制成的酒精饮料,据说可以驱邪避祸,延年益寿。屠为死(好象是屠宰哦),苏为生(复苏)。岁首饮之,一年诸事遂顺,否极泰来。在平安时代(中国平安 平安中国)这个风俗传入日本,并流行开来,而中国本土自宋元以降,却渐渐失传(忽必烈,他把北京改造成了一个大牲口圈)。

我中华上国地灵人杰,曾有一政府官员因为在一片在民间和业界被广为传抄的书法作品上以不同式样书写了21个“之”字而名扬古今。当时他和他的朋友正在进行一项传统的叫做“修禊”(XIUXI)的活动(我一直认为是休息的通假,但没有明显证据……)。日本在奈良,平安时代(中国平安 平安中国)皇宫中都仿效晋人先例,于3月3日举行“曲水宴”。后来发展成用纸作成偶人,放入水中以带走邪气的习俗,到了室町时代,喧宾夺主,偶人完全取代了曲水宴,进而登堂入室成为室内陈设,后世日本以3月3日为“雏祭”成为女孩子的节日。(-_-b这个祭不太风雅啊似乎……)

四月到了,向大家每人收取一张卡片。呵呵,日本樱花盛开,漫漫樱花如雪,滚滚游人如蚁。在缤纷的樱花下,人们畅饮“花见酒”(向面堂一样说风雅啊风雅)。所以每到樱花盛开时,日本国民数量就会适当减少一部分,原因不详。

皓月当空,天涯共此时。日本人除了抄袭我中华上国之创意吃月饼以外,还喝一种酒,一种度数很低的酒,叫做月见酒。但是不知道如果阴天还喝不喝。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九重阳,日本人也有这个奇怪的风俗,公元5世纪初期,菊花作为一种药用植物传入日本,平安时代(中国平安 平安中国)就有了饮菊花酒的习惯,《类聚国史》就在“岁时部五”里提到大量当时宫中君臣聚饮,咏菊唱和的事情,不过好象是公款吃喝的借口呢。而重阳节作为“节句”,一直到明治维新才被废止。

从上面可以看出,其实日本人也没什么想象力,大多数习俗都是仿效我中华上国。就如在酒家门口悬挂的酒旗,根据《和汉三才图会》解释,和中国的“酒望子”“酒帘”都一模一样。日本人下酒的莼菜也传自中国江南,张翰“见秋风乃思莼鲈”算是表率,在日本诗文里屡见不鲜。

最后,表达对白居易的敬意,据说,日本自古相传的“火间”(是一个字,读KAN)即把酒加热后引用的方法,就是援引自老白的诗句“林中暖酒烧红叶”。

(三) 日本酒文化之醉忘书

君当恕醉人——陶渊明

醉者神全——庄子

醉时拈笔越精神——辛弃疾

说一句大实话,以上三位对杯中物都喜欢的不得了,偏偏又要装高尚,所以就一定要找些高尚的理由来,当然,这还是正人君子,还有无耻之徒借别人之名来为自己开托,大家看看,记得那句“李白斗酒诗百篇”吗?人家李白关你X事啊!?

之所以说这些XXOO,是因为我想说明一个在大多数情况下都符合规律的道理,中国文人有意无意都会和酒发生关系。哈哈哈哈,知道我要说什么啦吧,日本人仰慕我中华上国,传承我中华文化,把这个也一并学去了,现在我们就来谈谈日本文学永恒的主题——酒!

《古事记》,《日本书纪》中,已经有咏酒的歌谣,而最为脍炙人口的当推《万叶集》卷3所收的大伴旅人的赞酒歌,其中深深的浸染了老庄人生无常的思想:

“有生必有死,仙界渺难图。百年须臾间,不乐复何如?”

这个家伙最崇拜的也是一个偶像组合,当然不是F4那帮傻B,而是所谓魏晋风度的杰出代表——竹林七贤(呵呵,铁匠,官员,流氓无产者的组合哦)。为了自己的偶像,这个大哥作诗一首:

“古有七贤人,笑傲竹林中(我倒)。青眼唯向酒,弹琴度春风。”

这还不算,他还身体力行,效法偶像:

“世间无价宝,莫若酒为尊。”

不知他喝没有喝出青光眼,但最后这两句却被誉为日本文学中最早也是最高的咏酒绝唱。此后在所谓的“俳圣”松尾芭蕉的作品里,也有化用中国典故,把酒比做甘露的描写。但是和歌,俳句因为其自身题材的短小,崇尚优柔含蓄,象大伴旅人这样的咏酒之作,后世不复出现。直到直接继承中国文化的汉试风行之后,酒作为文学命题才又得以一展其奕奕风采。

汉诗人们不仅熟知中国古代的饮酒典故,而且在创作方式上也竭力效法彼岸先贤诗酒风流的才情气概。

这里我要推崇的是江户时代的诗人祗园南海,这位老哥一生景仰诗仙李白,下面就是一个关于他的典故。

话说祗园南海,一日读书,看到杜甫的“李白斗酒诗百篇”,心驰神往,意欲效仿,于是在他17岁那年的春分之日,与同人聚饮(青少年酗酒?),一夜“赋五言律诗一百首,大为时所称”。但是有人怀疑他事先拟就,于是当年秋分之日,这个未成年者再度以酒卧“诗肠”,一夜再赋五百首,据说“凡二百篇,无一雷同者,众皆磋赏。”(出新井白石《停云集》)且不论一个17岁的少年能有多少人生经历,也不论他的诗被人赞赏只是停留在“无一雷同”一节,我只想讨论他之所以干出这种有豪情热血的事情,和酒长英雄胆是分不开的。

最后,我以一首在日本广为流传的咏酒诗作为本文结尾,本诗我觉得极为搞笑,江户时代著名诗人菅茶山的《月下独酌》:

“把酒邀明月,杯中金作波。豪来频吸进,腹葬几嫦娥?”^^

对日本人在酒文化的方方面面有一个走马观花的了解后,不知各位施主有何高见,现在,我来总结一番日本酒文化的特色。

其一曰淡丽风格。明代洪应明在《菜根谭》里所说的“花看半开,酒饮微醺“,在日本被奉为饮席之上品,也即追求一种朦胧雅致,悠远纤柔的审美风尚。因此,尽管日本也有酒精含量很高的烧灼,但是始终不占主流地位,中国的烈性白酒,在日本也难以打开市场。
日本人的最爱仍然是15度左右的以“吟酿”为代表的清酒,他们亲切的称之为“日本酒”用以区别“洋酒”和“中国酒”。当然,淡丽的日本酒,原就与日本清淡生冷的饮食习惯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