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交投翟婧照片:小麦原产地,何时怎样传入中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8 14:22:12

小麦原产地在西亚的新月沃地。中国最早发现小麦遗址是在河姆渡流域附近。

  新疆的孔雀河流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楼兰;在楼兰的小河墓地也发现了四千年前的炭化小麦。四千年前的塔里木河 和孔雀河下游一带的沙漠绿洲中,有着较充沛的水资源和高达40%的植被覆盖率。那时水中有游荡的鱼儿,林中有飞奔的动物,翠绿的草地可以放牧,土地适于耕种。在小环境里有着相当不错的生存土壤。但是唯一的问题也是最关键的问题,便是沙漠绿洲生态的脆弱性,一点点改变就会给生命造成意想不到的灾难。

  南方原先很少种麦,汉以后才逐渐向南推广。《晋书·五行志》说:“元帝大兴二年(公元319年),吴郡(今江苏)、吴兴(今浙江湖州)、东阳(今浙江东阳)无麦禾(这里的禾是指稻说的),大饥。”可见四世纪初,麦在江浙一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地位。在此以后,又陆续得到推广,主要是出于农民自己的传播,有时王朝政府或地方官也曾督促推广。南宋初年,北方人大批地迁移到长江中下游和福建、广东等省。北方人习惯于吃麦,麦的需要量突然增加,因而麦价大涨,刺激了麦的生产。因此,麦的栽培迅速 扩大开来。南宋庄季裕在他写的《鸡肋编》(十二世纪前期)中说:“此时一眼看去,连片的麦田,已经不亚于淮北。”这就是说,已经不亚于北方了。

  麦和稻的生长季节不同,只要安排得好,就可以在秋季收稻以后种麦,夏季收麦以后插秧,同一块田一年可以两熟。麦的推广并不妨碍稻的栽培面积。北宋朱长文的《吴郡图经续记》(1084年)就说:“吴中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割麦后种稻,一年两熟,稻有早晚。”后来南宋陈旉(fū肤)《农书》(1149年)和王祯《农书》(1313年)所说的也是稻麦两熟制。而且根据王祯《农书》的记载,南方对于种麦,已有相当技术水平,单位面积产量也比较高,并不比北方差。

  小麦不但向南方推广,同时北方也在发展。

  元以前就有这样的农谚:“收麦如救火”。在生产工具方面唐代已使用麦钐(shàn扇,一种长形的镰刀),到元朝初年又有了新的改进,创造了用麦笼、麦钐、麦绰(一种竹篾编成的抄麦器,形状象簸箕而稍大,它的一边装有钐刃,当挥刃割麦穗时,麦穗自然落到绰里)结合成为一整套的快速收麦器。它的使用方法是这样的:麦笼安装在下面有四个小轮的木架子上,用绳系在腰部拖着走。割麦人用钐割麦穗,麦穗跟着落向绰里去,随手把绰里的麦往后倒到笼里,笼装满了以后就拉到打麦场上。据王祯《农书》的记载:“一天可以收割十亩,比南方用镰刀割,要快十倍。”如果不是种麦很多,是不会创造出这种快速收麦器的。

  据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的估计来推算,当时小麦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5%多一点。这虽是一个粗略的估算,但已明白地可以看出,小麦在明代粮食作物中仅次于稻而居第二位。

小麦的历史
尽管谷物的起源尚未确定,但人们相信,它原产于西南亚。可以肯定的是,人类文明的历 史和群起是与小麦的历史紧密相关的。野生麦被认为是所有麦类的祖先,在美索不达米亚 和西南来发现了它们的化石。 显然,在12000年前,人们已将小麦作为食物。座落于泥罗 河边的坟墓 始建于公元前5000年,在这些坟墓的壁画上也有对小麦的描绘,而众所周知,最早生产发酵面包的是古埃及人。小麦长期以来都带有宗教 色彩并成为无数宗教仪式的一部份。希腊人和罗马人都信奉小麦神和面包神。
在西班牙人第一次登陆美洲以前,小麦仅仅在旧大陆被培植。1943年,哥伦布在第二次远征 时将它带到了新大陆。400年过后,给在19世纪, 堪萨斯的俄国移民的定居带来了名为"土耳其红麦"的麦种。这在当时 是最优良的品种。红麦成为美国谷类业的重要贸易产品。

小麦属禾本科小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小麦是世界上栽培最古老、最重要的作物之一,原产地在中亚和西亚。小麦在我国是仅次于水稻的粮食作物,尤其在北方地区是食用最广的细粮作物。小麦籽粒营养丰富,小麦蛋白质中含有人类生活必须的氨基酸。现在世界上大约有1/3以上的人口以小麦为主要粮食,它与水稻、玉米和薯类,同为世界四大粮食作物。麦麸是优良的精饲料,麦秆是编织、造纸的好原料,也能作饲料。

是唐朝的时候出自百越就是现在的云南和越南交界处~~是当时的供品~

宋朝

小麦是秦汉时期传入中国的,在汉代就大面积种植了。说唐朝和宋朝的就是放狗屁。不懂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