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汉杰 一汽解放:客家民居的研究现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2 13:07:42

客家民居

客家人继承了古代的建筑技术,创造了世界上无与伦比的物化诗篇。客家人的祖先来自中原地区。因此,客家民居建筑带有浓厚的儒家思想痕迹。例如,祖堂在上,上下厅堂、主次分明;中轴线贯穿整体、左右对称的布局都十分鲜明。但是,它又是在特定历史条件、地理环境下形成的特殊建筑工艺和建筑风格,富有乡土性和地域性。这些大型民居,都是客家人经商致富后,精心营造的。

初到山区,他们先搭起茅寮、木屋栖身。然后改建成土屋。用北方原始时代遗传下来的方法,制造生土坯砖筑土墙,或者用夯土板筑的方法筑土墙。二者都是就地取生土筑墙。后者用生土加配料有两大类:一类是用一般黏土板筑。有的在用棒锤舂墙时上长的竹枝、木条或碎瓦砾、石块、火砖,以增强墙体的刚韧度;另一类是用三合土(黄泥、石灰、沙)板筑。墙时,有的也添进碎石块、片石。有的在三合土中掺加桐油、糯米饭、红塘、鸡蛋清等粘性物,使土墙更加坚固。这是客家人创造乡土建筑史上光辉的一页,是建筑科学上值得骄傲的技术革新。

客家民居建筑形式,主要有方楼、圆楼、府第式的三堂屋和五凤楼、围龙屋。特色是:规模宏大、对称整齐、构造精巧、坚固经久、防术性高。南叫土围子。四角有外突出的炮楼,墙基厚一至三米,高十至十五米。四周墙上有枪眼、了望孔。围内四层房屋可住一大家人,也可聚居一宗一族,多至数千人。这是防御性能极强的堡垒建筑。据专家考证,这是三世纪东汉中后期中原地区大庄园主的典型住宅形式。中原世家南迁时,把这种建筑形式的技术传播到客家山区。福建永定县抚市乡的永隆昌方形土楼有626间房、114个楼梯、7口水井,规模非凡。

圆楼,主要分布在福建永定县。在中国远古时代,人们认为天圆地方。以“圆”和“方”代表天和地。古人敬天,也就崇拜“圆”。以为“圆”具有无穷的神力。在炎黄子孙的意识里,“圆”象征和合团圆。客家人在闽西山区就以圆形建造房屋,祈求万事和合,子孙团圆。“承启楼”是永定县最大的圆形土楼,俗称“圆寨”。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全楼内外四间房屋,外高内低、外大内小、一圈比一圈小。外圈楼房:周长229.34米、高12.4米、底层墙厚1.5米。有四层,每层有72间房。全楼总面积为5376.2平方米,共有400间房。楼中心为方形的祖宗祠堂。外圆内方,体现了古代祖先的天地观。洪坑乡振成楼圆寨,整体设计,按“八卦图”建造,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楼内有花园、厅堂。油漆雕塑、装饰秀丽。青砖铺地,整齐干净。外圈楼高四层,底层为厨房、会客室,二层为谷仓、储藏室,三层四层为居室。土圆楼建筑艺术,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物化的伟大诗篇!众多的各国建筑专家、学者纷纷前来参观,有的惊叹:世界上找不出第二种这样奇特的土楼民居。

府第式民居建筑艺术也是中原地区一脉相承。三堂屋、五凤楼的建筑布局和造型,具有中原地区达官贵人的府第传统,充分体现了儒家。清末明初,客家人在粤东山区建造了数一百计的府第式的三堂屋。有的三堂屋背后,又加筑了半圈的围屋,称为围龙屋。屋前有半月形的池塘。这又构成了一个圆形。这也是客家人睿知在民居建筑的突出表现。

有圆形和方形的
有名的是福建永定的客家土楼
圆形承启楼
方形的遗经楼
闽粤客家

客家民居吗?(不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