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商发造不出发动机:当代民族器乐的发展脉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8 18:09:12

黄色书刊,文学和科学
小犊们从那天起变成了老牛,
你仍生动地站在那里,
在他们雪茄的气味中,在餐车里……
当灯光在四点亮起,
把最温暖的记忆存在心底,哈哈

传统的民族乐器很多都采用五声调式演奏,乐器和预期演奏技法上面没有为演奏半音留出空间

当西方音乐理论初传入中的时候(鸦片战争前后),理论并没有在乐器上得到应用。

直到1919年新文化运动爆发,以刘天华为首的进步青年成立国乐改进社,将大批的中国乐器改为可演奏任意调任意半音的新乐器(如琵琶,柳琴,阮等)并根据小提琴的演奏指法改进了二胡的演奏指法。

在解放前,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集结了全国的爱国音乐家及演奏者们,最早的《黄河大合唱》中用到了包括二胡三弦在内的若干民族乐器与西洋式的管弦乐器组合的演奏。

新中国成立后,彭修文等音乐家大量的将中国的管弦乐作品改编为民乐队的版本(如《瑶族舞曲》茅源,刘铁山,《春节序曲》李焕之等)。为民族器乐提供了可演奏的乐曲。

改编民乐合奏曲同时引用了西方的乐队编制法,并一直沿用至今。

如今,各种乐器的改革也在不断的前进,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演奏民族乐器。中国的音乐也在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