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到塞班飞几个小时:谁能帮忙解释一下古文?(加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2 19:11:48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类此。

请帮忙把整段文章翻译一下,在下感激不尽。

“郢”这个地方,有个人写信给燕国的宰相,因为晚上写,灯光不亮,就跟拿蜡烛的人说:举烛(把蜡烛拿高一点),一边说一边就把“举烛”两个字写到信里去了,但这两个字并非写信者有意写的。燕国宰相收到书信很高兴,心想:“举烛”,是提倡有才识的人的意思,应该任用有才识的人。燕国宰相把这个道理告诉燕王,燕王很高兴,燕国就这样治理
治理是治理了,但并非是那个写信人的想法。当今的学者很多都像这种情况。

郢国有一个人写信给燕国的相国。时值晚上,灯光昏暗,于是对身边举烛的侍从说:“把烛火举高。”可是不小心把这句话写到信里面去了。其实,“举烛”并非写这封信的意思或目的。燕国的相国收到信,理解为:举烛的意思乃是,追求光明,也就是要广招天下贤能之人来任命为官,这样国家才有希望。
燕国的相国于是告诉了燕王,燕王大喜,以此来治理国家。
虽然这样得到的效果很好,但是根本就不是原来的意思。现在的学者很多也是这样的。

译文如下:
有个郢地人给燕国丞相写信。当时正值黑夜,灯火不明,他就对持蜡烛的侍者说:把蜡烛举高点儿。说罢顺手写下:举烛。举烛二字本非信中的内容。燕国丞相看过来信很满意,说:举烛,就是推崇贤明,推举贤人而委以重任。燕国丞相把这个想法汇报给燕国国王,国王非常高兴,予以采纳,燕国因此得以治理。
燕国固然得到治理,但这并非那封信的本意.当今的许多学者其状况与此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