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西站火车时刻表:和尚都是光头,这是为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9 22:56:05

凡是出家当和尚的人都要剃光头发,这在佛教中叫做剃度。

公元前5世纪,在尼泊尔和印度交界的一个释迦族部落里,王子乔达摩·翻达多离家修行,7年后觉悟成佛,开始在恒河流域布教,广收门徒。佛教认为世界是虚幻的,人生是苦难的,只有断除一切烦恼修行成佛,才能达到永恒的幸福。佛祖释迦牟尼最初对迦叶等5人说法时,亲手为他们剃去了头发,表示接受他们做自己的弟子。和尚剃发有三重含义,一是按佛教的说法,头发代表着人间的无数和烦恼和错误习气,削掉了头发就等于去除了烦恼和错误习气;二是削掉头发就等于去掉人间的骄傲怠慢之心;去除一切牵挂,一心一意修行。在我国古代,人们把头发看得十分重要,认为头发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必须保护好,不能有损害,否则是对父母的不敬。而佛教要求断除这些无谓的亲情牵挂;三是为了区别印度其他的教派教徒。当时的印度,教派林立。可人们一见到剃光头的就知道是佛教徒了。后来剃头就成了加入佛门的一种仪式。

佛教刚刚传入中国时,其他仪式还没有发展起来,所以只要剃掉头发,披上类似袈裟的粗布衣服就可以当和尚了。

标准精练答案是:了却尘根!断尘!

干嘛要抄别人答案

第一坏世俗威仪,就是把自己打扮的与世俗人不同,人爱惜头发,为之打扮而生许多纠葛,所以坏去它。

第二去贡高我慢,最初的正法时期佛教导比丘要着粪扫衣,要乞食为生,和剃发一样,是为了去人的骄傲懈怠的心。

第三为了方便,不一定总要表现的光光,可以长到一定长度再剃。

第四,有了以上种种,再加上持其他戒律,就可以说为了去除烦恼了。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387095.html
兄弟:

您的论题不成立啊--如下:

头发是会长的,如果出家人出门行脚参访
很可能头发长的教长

武松假装头陀,也不用把头发剃光

虚云老和尚的照片中也有头发较长的--

佛祖像是由头发的...............

=======================
为什么要剃头---

为了表示出离尘欲

人们梳头,左看右看的,觉得美
出家人.......

天人的头上长花
人的头上长头发

...........................

======================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400217.html
少林寺》中光光的脑袋点9个点

-----------来源于雍正的政治手段
防止反青复明者以佛\禅为掩护
且有燃身供佛之意,又省却剃头的麻烦
现在没有这个规定了

========================
还是像《西游记》中孙悟空那样戴个月牙一样的紧箍咒或《水浒》中武松那样长发戴个月牙?
--------------------
头陀行头陀行,出去参禅行脚,这样的行者
也是和尚----和尚可以长头发--但是归依的时候要剃头

在形式和心里上表示出世

==============================
《天龙八部》那样戴着僧帽

---这个不修行不知道
因为禅坐的时候,气脉流通,在没达到阳气充沛的阶段
要防止寒邪入侵--有的不仅带着帽子,有的还要披肩的
----特别是老年的僧人

===============================
青布僧服、黄袍还是袈裟

--------
早先汉地僧服是明朝的便服,所以是青布僧服

现在受到西藏 黄教的影响 黄的多了

其实黄的看起来可能比较好点...

批袈裟---表示庄严---如开重大的法会

=====================================
关于衲衣

老衲是什么意思啊?

最佳答案
老和尚的谦称--无我

【衲子】
(杂名)又云衲僧,禅僧之别称。禅僧多着一衲衣而游方,故名。但衲衣为头陀比丘之法衣,不限于禅僧。

【纳衣】
(衣服)一作衲衣。云粪扫衣。拾取人弃不顾与粪扫均之贱物,缝纳为法衣,故名粪扫衣,亦名纳衣。比丘着之,十二头陀行之一。

作衲者,俗字也。

佛祖统纪(慧思尊者传)曰:‘平昔御寒唯一艾衲。’注‘法华经,衲衣在空间。律文谓之五纳衣。谓纳受五种旧弊以为衣也。俗作衲字失义。’

大乘义章十五曰:‘言纳衣者,朽故破弊缝纳供身。’

【又】(杂名)禅僧多着纳衣,故一称曰衲衣。传灯录(多福和尚章)曰:‘问如何是衲衣下事?’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812562.html

剃须发染衣者为佛弟子出家之相,为去憍慢且别于外道之出家而为之。谓是为三世诸佛之仪式也。

僧尼出家剃度时,依法剃除须发,避世间饰好之谓。又作祝发、剃发、削发、落剃、落饰、落发、净发。《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二载,悉达多太子发心,以利剑自剃须发,云(大正3·635b)∶‘过去诸佛为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舍于饰好,剃除须发,我今亦当依诸佛法。’

后世的剃发仪节,多依《清信士度人经》之说。剃发之法,以半月一剃为例,并以头发须爪的长利为破戒之相,违犯者受越法罪。虽出家后必当剃发,但部份禅家也有不必剃发之风,如日本之黄檗宗即是。且古来的图像,作剃发现出家相者,多为声闻、缘觉之类。佛、菩萨则一般多有头发。

◎附∶《诸经要集》卷四(引《清信士度人经》)

若欲剃发,先于落发处香汤洒地。周圆七尺内,四角悬幡,安一高座。拟出家者坐,复施二胜座拟二师坐。欲出家者着本俗服,辞拜父母尊亲等讫。口说偈言∶‘流转三界中,恩爱不能脱,弃恩入无为,真实报恩者。’说此偈已,脱去俗服。(中略)虽着出家衣,止得着泥洹僧(裙),及僧只支,未得着袈裟。入道场时,应来至和上前胡跪。和上应生儿想,不得生恶贱心。弟子于师应生父想,尊重供养。和上为种种说法,诚勖其心已,来向阿阇梨前坐。(中略)为剃发时,傍人为诵出家呗云∶‘毁形守志节,割爱无所亲,弃家弘圣道,愿度一切人。’与剃发时,当顶留五三发,来至和上前胡跪,和上问言∶‘今为汝除去顶发许不?’答言∶‘好。’然后和上为着袈裟。(中略)既着袈裟已,礼佛行道。道俗从后绕三匝已,复自说偈。(中略)行道匝已。又礼大众及二师竟,然后在下行坐,受六亲拜贺。

〔参考资料〕 《大智度论》卷四十九;《中阿含》卷六〈教化病经〉;《方广大庄严经》卷六;《毗尼母经》卷三;《四分律》卷五十一;《四分律行事钞》卷下(四);《十诵律》卷三十七;《摩诃僧只律》卷二十九;《五分律》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