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莲花山风景区:什么是见性?什么是明心?二者有何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3 03:20:41

修道者之所以修道,无非为明心见性而努力,以见性即佛为宗趣。因为明心见性是破迷启悟的关键,是转凡入圣的枢纽。

涅盘经云:“见佛性不名众生,不见佛性是名众生。”

心是性之用,性为心之体,离性无心,离心无性,心性不二,是名明心见性,见佛性不可再称为众生,见性者以性为用,行住坐卧,施为动作,不染尘生心,得自在故。不见佛性依旧凡夫因地,起居生活,语默动静,生心染尘,不自在故。见性即见佛,佛是我心作, 离心别无佛, 离佛别无心,心与佛平等,心即佛、佛即心。众生不见性,始终离性觅,累劫终不得佛。

般若三昧经云:“佛(梵语buddha)是我心,是我心见佛,是我心作佛。”

修道根本意趣,若不以明心见性为要,因而舍本逐末,染境生相,是名外道;若知回光照,因而明心见性,是名真佛子。

见性无所见,亦非不见。明心即是见性。

明就是见,心即是性。明心与见性,故是同义词。

明心见性,即是识心达本,了知万法唯心。

心无所著,是为修行,不著心相,不著身相。

慧可禅师听了很茫然,便说:“我心未宁,乞师与安。”

祖师回答道:“将心来,与汝安。”

慧可禅师沉吟了好久,回答道:“觅心了不可得。”

祖师于是回答道:“我与汝安心竟。”

达摩:求法的人,不以身为身,不以命为命。

七佛偈

毗婆尸佛偈曰:
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象。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尸弃佛偈曰:
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毗舍浮佛偈曰:
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拘留孙佛偈曰:
见身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拘那含牟尼佛偈曰:
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
迦叶佛偈曰:
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释迦牟尼佛偈曰: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见性是见到一切众生普具的佛性,此性即佛,名为佛性,见自佛性者,当下与诸佛无异,禅家名之为见性成佛。

明心是正明之心也。楞严经一曰:‘唯愿如来哀愍穷路,发妙明心,开吾道眼。’

明心是发现自己的真心;见性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

哇嘞,你可以去看看这篇论文:
《论慧能的识心见性思想》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杨曾文

地址:http://www.guoxue.com/discord/yzw/lhld.htm

心性本非二物,见性明心,都是一回事。见无所见,知性不失,即是见性。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即是明心。

建议读读楞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