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杨越:评价一下水浒传中的几个人物“宋江”“武松”“李逵”“鲁智深”“林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1 17:27:08

林冲有一个突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
你想想看,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军官妻子,在光天化日之下,妻子被人家调戏,奇耻大辱,不能忍受的。所以他非常气愤地去了以后,他把这个人、把调戏他妻子的人肩胛扳过来。这个地方有一句描写非常精彩,怎么写的呢?就是“当时林冲扳将过来,扳着他的肩胛,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先自手软了”。“先自手软了”这五个字非常值得注意,这不是简单的、一般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而是一下子挖掘到人的内心世界。所以小说写林冲怒气未消,知道以后,扳过来,先自手软了。但是“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但是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他忍下了这口气。这个小说写得非常好,因为刚刚认识鲁智深,大家好武,而且讲义气,新认识的结义兄弟。鲁智深就带着一帮泼皮来帮他打,结果鲁智深来了以后,他把高衙内放走了。
但是鲁智深就不买账,鲁智深怎么说呢?有一段话是响当当的,跟林冲形成鲜明的对比。他说“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我不怕。他说“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去了。”你看,一个是忍辱怕事;一个是疾恶如仇。一个是自己受侮辱、受压迫不敢反抗;一个是看见自己的朋友受压迫,就不能忍受,这两个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林冲上山的过程就是从能忍到不能忍、从懦弱到坚强、从屈辱到反抗,这么一个转变过程。
李逵上山是最痛快的,宋江是最曲折的,鲁智深是最爽朗的,爽朗跟痛快不完全一样;李逵是最痛快,鲁智深是非常爽朗,一点都没有瞻前顾后,凄凄惨惨切切,那种情景一点没有,非常爽朗、见义勇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主动地向统治阶级出击。军官当不成就当和尚,和尚当不成就上山,非常爽朗。

武松
人物一出场的描写,武松显得并不光彩,一幅落魄的形象,他是因打架斗殴而躲避于柴进府上的。但在府中又因性情暴烈而不受欢迎,即使如柴进那样广纳天下豪杰的仗义之人也开始对武松怠慢起来。这从武松在柴进府上后期的待遇可见一斑。此时很难从武松身上看到豪侠之气的。
景阳冈打虎,武松这一英雄形象立时光彩起来,转眼成为威震四方的英雄。而景阳冈打虎一节也将前文武松外形描写所作的铺垫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其间体现了武松刚勇豪爽,毫无畏惧的英雄气概。
爱憎分明、敢作敢为的武松
灵台前愤斩潘金莲,狮子楼怒杀西门庆.
报恩义助施恩,武松知恩图报,疾恶如仇。
看透世事黑暗,武松走上反抗之路。

一头失控的江湖怪兽—说李逵

在《水浒传》中,李逵是作者着墨较多,性格较为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之一。对这位梁山革命队伍的要将,历来的评价较高,或认为他最具反抗意识,或认为他天真可爱,但笔者阅读《水浒》数遍,对这位好汉实在喜欢不起来,一头失控的江湖怪兽,这是笔者对他的整体印象.
首先是其流氓习气。他出身农民,但没有农民的厚道,一点都不天真,反而显出一副无赖相,赌博、抢劫,与一般的地痞无赖没有什么区别。如果把抢别人的东西也率率真的话,李逵不过是不加掩饰表现了人性中丑恶的一面。
其实是其嗜血性。李逵作战不能说不勇敢,在冲锋陷阵时表现得十分勇猛,为梁山事业的发展壮大也算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也要看到,李逵的作战方式与他人不同,他经常是敌我不分,不分青红皂白地用板斧一路砍过去,此举固然对敌人的杀伤力不小,但在毫无目标的板斧之下也增加了许多无辜的冤魂.
再次是其奴才意识。从表面上看,李逵在梁山好汉中最具反抗精神,这有他的屡次反对招安为证。但是我们要看其反抗背后潜在的动机,虽然说李逵做事经常缺乏思考,率性而为,但在这件事上他恰恰是有着明确的目的、并不含糊。
自然,李逵的结局也是很有悲剧意味的,耐人寻味,如此一条勇猛刚烈的汉子没有轰轰烈烈地战死沙场,最后却落得一个最窝囊不过的死法,而且还是死于自己最崇拜、最信任的大哥宋江之手,这无疑具有一种反讽的效果,应该说作者的这一处理方式,是很有深度的。

林冲有一个突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
你想想看,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军官妻子,在光天化日之下,妻子被人家调戏,奇耻大辱,不能忍受的。所以他非常气愤地去了以后,他把这个人、把调戏他妻子的人肩胛扳过来。这个地方有一句描写非常精彩,怎么写的呢?就是“当时林冲扳将过来,扳着他的肩胛,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先自手软了”。“先自手软了”这五个字非常值得注意,这不是简单的、一般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而是一下子挖掘到人的内心世界。所以小说写林冲怒气未消,知道以后,扳过来,先自手软了。但是“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但是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他忍下了这口气。这个小说写得非常好,因为刚刚认识鲁智深,大家好武,而且讲义气,新认识的结义兄弟。鲁智深就带着一帮泼皮来帮他打,结果鲁智深来了以后,他把高衙内放走了。
但是鲁智深就不买账,鲁智深怎么说呢?有一段话是响当当的,跟林冲形成鲜明的对比。他说“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我不怕。他说“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去了。”你看,一个是忍辱怕事;一个是疾恶如仇。一个是自己受侮辱、受压迫不敢反抗;一个是看见自己的朋友受压迫,就不能忍受,这两个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林冲上山的过程就是从能忍到不能忍、从懦弱到坚强、从屈辱到反抗,这么一个转变过程。
李逵上山是最痛快的,宋江是最曲折的,鲁智深是最爽朗的,爽朗跟痛快不完全一样;李逵是最痛快,鲁智深是非常爽朗,一点都没有瞻前顾后,凄凄惨惨切切,那种情景一点没有,非常爽朗、见义勇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主动地向统治阶级出击。军官当不成就当和尚,和尚当不成就上山,非常爽朗。

武松
人物一出场的描写,武松显得并不光彩,一幅落魄的形象,他是因打架斗殴而躲避于柴进府上的。但在府中又因性情暴烈而不受欢迎,即使如柴进那样广纳天下豪杰的仗义之人也开始对武松怠慢起来。这从武松在柴进府上后期的待遇可见一斑。此时很难从武松身上看到豪侠之气的。
景阳冈打虎,武松这一英雄形象立时光彩起来,转眼成为威震四方的英雄。而景阳冈打虎一节也将前文武松外形描写所作的铺垫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其间体现了武松刚勇豪爽,毫无畏惧的英雄气概。
爱憎分明、敢作敢为的武松
灵台前愤斩潘金莲,狮子楼怒杀西门庆.
报恩义助施恩,武松知恩图报,疾恶如仇。
看透世事黑暗,武松走上反抗之路。

一头失控的江湖怪兽—说李逵

在《水浒传》中,李逵是作者着墨较多,性格较为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之一。对这位梁山革命队伍的要将,历来的评价较高,或认为他最具反抗意识,或认为他天真可爱,但笔者阅读《水浒》数遍,对这位好汉实在喜欢不起来,一头失控的江湖怪兽,这是笔者对他的整体印象.
首先是其流氓习气。他出身农民,但没有农民的厚道,一点都不天真,反而显出一副无赖相,赌博、抢劫,与一般的地痞无赖没有什么区别。如果把抢别人的东西也率率真的话,李逵不过是不加掩饰表现了人性中丑恶的一面。
其实是其嗜血性。李逵作战不能说不勇敢,在冲锋陷阵时表现得十分勇猛,为梁山事业的发展壮大也算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也要看到,李逵的作战方式与他人不同,他经常是敌我不分,不分青红皂白地用板斧一路砍过去,此举固然对敌人的杀伤力不小,但在毫无目标的板斧之下也增加了许多无辜的冤魂.
再次是其奴才意识。从表面上看,李逵在梁山好汉中最具反抗精神,这有他的屡次反对招安为证。但是我们要看其反抗背后潜在的动机,虽然说李逵做事经常缺乏思考,率性而为,但在这件事上他恰恰是有着明确的目的、并不含糊。
自然,李逵的结局也是很有悲剧意味的,耐人寻味,如此一条勇猛刚烈的汉子没有轰轰烈烈地战死沙场,最后却落得一个最窝囊不过的死法,而且还是死于自己最崇拜、最信任的大哥宋江之手,这无疑具有一种反讽的效果,应该说作者的这一处理方式,是很有深度的。

宋江是《水浒传》贯彻始终的主角,也是小说的第一号人物,同时他又是争议最多的一个人物,现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宋江有几个绰号,它们各有哪些含义?

《水浒传》一百零八将每人都有一个绰号,如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等等,而宋江却有几个绰号。宋江,表字公明,绰号黑宋江、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呼保义等,现以绰号出现前后次序予以讲解。

1、孝义黑三郎:这是从宋江对待家庭关系而讲的。宋江处理家庭关系是以孝义为本,特别对他的父亲,其他不详述了。

2、及时雨:主要说他仗义疏财、接济他人、周济朋友,在《水浒传》中有25次这样的叙述,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宋江的英雄本色。

3、呼保义:直到今天我们还不能做出圆满解释,据考证与宋代一个官名有关,大多学者认为这个绰号反映了宋江对朝廷的态度。

二、如何评价宋江的一生?

在评价《水浒传》中,对宋江这个人物看法并不一致。最早评价的要数金圣叹,他说宋江是下等人,贬斥得很厉害。宋江自己也说:貌黑身矮,出身小吏,文不能安邦,武不能服众,手无缚鸡之力,身无寸箭之功(《水浒传》六十八回)。说明宋江还有自知之明。说实话,我并不喜欢宋江,但我们评价宋江要从作品实际和理性出发,不以个人的好恶来断是非。现我从宋江的家庭出身、文化教养、职业这三方面来分析他。

1、宋江的出身、职业对他思想、性格、生活道路的影响。

小说在宋江出场时介绍说,他和宋太公(宋江之父)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在郓城县做押司,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

宋江自幼读儒家书,受传统教育,走入社会在县衙中做押司(小吏),刀笔精通。他的出身经历和性格,使他了解和体验百姓的痛苦,有正义感,养成一种办事谨小慎微、随机应变,喜欢玩权术。因为他在官府任小吏,他懂法,有遵守法度的习惯。宋江到梁山泊以后,他处理问题比较周全,有人说他虚伪、玩权术,这是他处理问题的一种手段。如俘获霹雳火秦明,让位卢俊义等。他犯罪后衙门给他戴上枷,别人把枷打开时,他说不能,这是国家的法度。

2、宋江上梁山前是一位仗义英雄,义放晁盖,当法与义发生矛盾时,宋江就不顾法度了。他对梁山的事业有一定的贡献,他为了梁山好汉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杀了阎婆惜。

3、宋江上梁山后,成为义军的首领。他自己说在文武方面并无过人之处,为什么还能当梁山泊的首领呢?这是由于宋江有以下优势:仗义疏财,在江湖中有一定的号召力;关怀兄弟,兄弟遇难设法相救;有一定的组织和军事指挥才能,如三打祝家庄战役,他注意总结经验,从调查虚实入手,又拆散祝家庄与其他二家联盟等。

4、受招安以后,宋江成为了一个朝廷的忠臣。他的思想是为国家出力,保人民平安。晁盖死后,宋江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这对起义军来说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水浒传》中宋江的一大关键。受招安以后把梁山上的“替天行道”大旗改为“顺天护国”,他也由起义军首领走到服从朝廷的顺臣。这时,宋江的思想是:我是热爱国家的,皇帝代表国家,朝廷不负我,我不负朝廷。他不听吴用等好汉的劝阻,去征起义军领袖方腊,打得十分惨烈。

5、悲剧的结局。宋江带领众人征方腊以后,原本的108位好汉还剩下27个,其余的不是牺牲就是出走了,而朝廷并不信任他,对他加害致死。宋江临死前,唯恐李逵再次造反,让李逵喝药酒被毒死。

宋江一生是曲折的,先是仗义英雄,梁山首领,招安后成为朝廷忠臣,最后是悲惨的结局。
三、如何看待宋江接受“招安”的问题?

1、 宋江接受招安有历史根据,并非是作者凭空创造。

在《水浒传》第32回,说到招安起初是武松先提出的,宋江表示同意。历史上关于招安的记载是有其事,但不过100字左右,而小说有相当的发挥,情节也写得很具体。

2、 宋人话本和民间宋江故事,已有招安的描写。

在《大宋宣和遗事》中就有招安的记载,在民间传说故事中也有宋江等人招安的内容。

3、 对宋江接受招安的看法?

这与宋江矛盾的性格有关。一方面他是仗义英雄,义军首领,一方面又想报效朝廷,忠君安民。但宋江想招安是一贯的,不像武松虽然开始由他提出的,但宋江提出要招安时,武松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而宋江执意招安以报效朝廷,死而后已。

关于《水浒传》第39回,宋江题反诗: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湖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我认为这是他醉酒后信手而题,并不代表宋江的真实思想。

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