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勘探设计院:现在说的北京500万住院费的 事情到底谁对谁错?请知情者回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5 02:46:19

500万!原来医院有合法抢劫权!

  哈尔滨市一位74岁老人,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67天,虽然生命没被挽留住,但住院费却花去了139万多元,而且医院还要求患者家属买了400多万元的自备药物。面对质疑,“院方坚持认为,他们还少收了130多万元”。

  真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如此天方夜谭式的“医疗故事”给笔者的感觉是:这家医院原来有“合法抢劫权”!

  不是吗?据悉139万元的医药费是这样花掉的:病人去世两天后,医院还在给病人做“胸水化验”;曾经给患者一天“输血94次”,曾经一天给患者“用”了106瓶盐水。正如医学专家所分析的那样,一名74岁的老人即便没病,一天内输进这么多液体也得给输死了!这样给病人“治”病,“治”去这么多医药费,不是抢劫又是什么?

  据报道,在病人去世、家属对医药费提出疑问后,该医院为此还专门成立了一个调查组。调查组向患者家属递交的调查报告结果却是:除了一些“日期填写错误”外医院并未多收费——不但没有多收而且还收少了,少收了130多万元!笔者说这不但是抢劫,而且是“合法抢劫”,正是由这个“调查结果”中得出的印象。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面对如此事件,面对记者的镜头,该院的一位领导竟然还说:“我们二院是一所人民的医院,一所农民的医院。用过去的话讲,就是一所贫下中农的医院。我们从来不用自己的特权,去索取自己身外的任何利益。”如此“厚黑”,真是让人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谚云:“十个劫道的不如一个卖药的。”用在这家医院身上再贴切不过了。

  ======================================
  “哪怕5万元,我也会站出来”

  据新华社电 30岁的医生王雪原从未想过自己会以“背叛”的极端方式在医疗界大出风头。作为哈尔滨天价医药费事件中的关键人物,患者翁文辉的主治医生王雪原日前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

  记者:你为什么敢于站出来说话?

  王雪原:现在,网上有好多人质疑我站出来说话的动机。我想说的是,哪怕这名患者花的不是500多万元,而是5万元,如果新闻媒体给我机会,让我站出来说出事实,我也会答应的。设想一下,对于一名年收入只有1000元的农民来说,5万元是一个天文数字,任何人对这5万元的“救命钱”动一下手脚或者滥用的话,就是谋财害命。这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而是一个医生的医德问题,一个人做人的底线问题。我深知医生工作的艰辛。但是再怎么辛苦都不能成为医生随波逐流的借口。我不希望躲在网上发点牢骚,然后回到现实中继续过那种随波逐流或者内心挣扎的生活。

  记者:你就不怕打击报复和自毁前途吗?

  王雪原:我确实知道,这样做了,以后可能因此受到打击报复,甚至丧失行医的机会。但是,与其痛苦于内心挣扎,不如痛快地站出来说话。如果能够给医疗界带来一点点震撼,带来一点点改观,也算是我的贡献。

  记者:能否说说你经历的事件过程?

  王雪原:作为翁文辉的主治医生,最初我把全部精力集中在他身上了。后来,通过一系列事,感觉ICU病房管理比较混乱。首先是于玲范主任多次让其他医生冒用我的名字下医嘱。其次是患者家属自备药品无人监管,发生过丢失事件。我专门提醒过于玲范主任,她却置之不理。从7月31日开始,我明显感觉科里的气氛不太对劲。那天科里开会,主任说她对患者翁文辉的病历不太满意,让大家(包括我)对病程记录单、医嘱单进行大面积修改。我没理会她。8月5日,主任找到我说,患者的病程记录不合格,她都给我撤掉了,不重写也得重写,并给我留好了空格,内容也规定好了。

  8月6日患者去世后,医院应患者家属要求成立了一个调查组,我参与了查账,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许多收费账单与医嘱都对不上,我非常震惊。

  记者:你觉得在此事件充当了何种角色?

  王雪原:现在看来,我和另外两名住院医生都被利用了,充当了傀儡。有时我认为某些药品不应该用或者不需要用那么多,但主任让用,我不敢不执行,怕贻误了病情。因此,我经常感到无能为力。

  记者:这起事件让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王雪原:现在不仅仅农民看不起病,我们也看不起病。我每月平均收入两三千元钱,可是在我们医院ICU病房住一天平均花费5000元,我一个月工资顶多能住半天院。

  记者:你认为该如何解决医德滑坡问题?

  王雪原:在我国,600多万名医务工作者实际付出很多,但大家的经济收入、社会地位与外国同行没法比。面对生存压力,白衣天使的道德防线其实很脆弱,这就出现了比较有趣的现象:“非常有良心的医生,另谋高就;差一点的,随波逐流;最差的,为了逐利不择手段。”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在医疗体制上进行改良。

 500万!原来医院有合法抢劫权!

  哈尔滨市一位74岁老人,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67天,虽然生命没被挽留住,但住院费却花去了139万多元,而且医院还要求患者家属买了400多万元的自备药物。面对质疑,“院方坚持认为,他们还少收了130多万元”。

病人住院67天医院,花费500多万元。连长期从事医疗管理工作的原水利部总医院副院长马育光先生都惊叹“创造了中国之最”。可人家医院说,就这还是少收了130多万元呢。从事一经中央电视台暴光,口诛笔伐者甚众。
起初,我确实极为愤怒,但继而想笑:如此“明火执仗” 的手段实在不算高明,只要当事人不是傻子,迟早会穿帮,医院纪检委书记还一脸正气地在电视里讲“我们就是一所贫下中农的医院”。多绝妙的讽刺!真正令我痛心的是,记者“为了进一步了解事情的真相”,“联系了北京的多位有关专业人士进行解答”,“被各家大医院的医生和专家一一拒绝”。 最后愿意出来面对镜头的是已退休的马育光先生。
专家之“拒绝”,固然有很多理由,也不排除“真的很忙”。虽然记者没有交代,但我可以想见有很多人会以‘不便说“搪塞之——这是被很多人用烂了的理由。然而”一一拒绝“——如此一致的结果,实在比任何民主决策都表现得”出色“
由此,我产生一个可怕的联想:那些拒绝的”解答“的医院、医生是不是也有过如此做派,觉得只是”家常便饭“ 不值得一提?或者他们默认这种行为,保不齐日后会以更高明的手段为之,现在我不戳穿你,将来你也不会戳穿我从这两种情况看,似乎存在一种”利益攻守同盟“。
为丢掉猜忌,我建议公开拒绝采访的医院和专家名字,并在后边标注拒绝的理由,也不失为一种监督而问题的根本在于,我们缺乏独立的科学仲裁机制,指证是非的专家似乎都是同一个”圈子“里的人,学术道德必然归顺了经济利益,监管体制必然丧失于”潜规则“。解决了一起”天价住院费“案又如何?
真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如此天方夜谭式的“医疗故事”给笔者的感觉是:这家医院原来有“合法抢劫权”!

不是吗?据悉139万元的医药费是这样花掉的:病人去世两天后,医院还在给病人做“胸水化验”;曾经给患者一天“输血94次”,曾经一天给患者“用”了106瓶盐水。正如医学专家所分析的那样,一名74岁的老人即便没病,一天内输进这么多液体也得给输死了!这样给病人“治”病,“治”去这么多医药费,不是抢劫又是什么?

据报道,在病人去世、家属对医药费提出疑问后,该医院为此还专门成立了一个调查组。调查组向患者家属递交的调查报告结果却是:除了一些“日期填写错误”外医院并未多收费——不但没有多收而且还收少了,少收了130多万元!笔者说这不但是抢劫,而且是“合法抢劫”,正是由这个“调查结果”中得出的印象。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面对如此事件,面对记者的镜头,该院的一位领导竟然还说:“我们二院是一所人民的医院,一所农民的医院。用过去的话讲,就是一所贫下中农的医院。我们从来不用自己的特权,去索取自己身外的任何利益。”如此“厚黑”,真是让人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谚云:“十个劫道的不如一个卖药的。”用在这家医院身上再贴切不过了

这件事医院和家属双方都有责任,媒体的报道有误导作用。

国家领导人应该反省,干吗要杀医务人员?!
按照kffhvk的思路,直接杀掉那些有病的人,不是更节省社会资源吗?
在中国当医生真可怜啊

哈尔滨市一位74岁老人,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67天,虽然生命没被挽留住,但住院费却花去了139万多元,而且医院还要求患者家属买了400多万元的自备药物。面对质疑,“院方坚持认为,他们还少收了130多万元”。

真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如此天方夜谭式的“医疗故事”给笔者的感觉是:这家医院原来有“合法抢劫权”!

不是吗?据悉139万元的医药费是这样花掉的:病人去世两天后,医院还在给病人做“胸水化验”;曾经给患者一天“输血94次”,曾经一天给患者“用”了106瓶盐水。正如医学专家所分析的那样,一名74岁的老人即便没病,一天内输进这么多液体也得给输死了!这样给病人“治”病,“治”去这么多医药费,不是抢劫又是什么?

据报道,在病人去世、家属对医药费提出疑问后,该医院为此还专门成立了一个调查组。调查组向患者家属递交的调查报告结果却是:除了一些“日期填写错误”外医院并未多收费——不但没有多收而且还收少了,少收了130多万元!笔者说这不但是抢劫,而且是“合法抢劫”,正是由这个“调查结果”中得出的印象。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面对如此事件,面对记者的镜头,该院的一位领导竟然还说:“我们二院是一所人民的医院,一所农民的医院。用过去的话讲,就是一所贫下中农的医院。我们从来不用自己的特权,去索取自己身外的任何利益。”如此“厚黑”,真是让人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谚云:“十个劫道的不如一个卖药的。”用在这家医院身上再贴切不过了。

======================================
“哪怕5万元,我也会站出来”

据新华社电 30岁的医生王雪原从未想过自己会以“背叛”的极端方式在医疗界大出风头。作为哈尔滨天价医药费事件中的关键人物,患者翁文辉的主治医生王雪原日前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

记者:你为什么敢于站出来说话?

王雪原:现在,网上有好多人质疑我站出来说话的动机。我想说的是,哪怕这名患者花的不是500多万元,而是5万元,如果新闻媒体给我机会,让我站出来说出事实,我也会答应的。设想一下,对于一名年收入只有1000元的农民来说,5万元是一个天文数字,任何人对这5万元的“救命钱”动一下手脚或者滥用的话,就是谋财害命。这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而是一个医生的医德问题,一个人做人的底线问题。我深知医生工作的艰辛。但是再怎么辛苦都不能成为医生随波逐流的借口。我不希望躲在网上发点牢骚,然后回到现实中继续过那种随波逐流或者内心挣扎的生活。

记者:你就不怕打击报复和自毁前途吗?

王雪原:我确实知道,这样做了,以后可能因此受到打击报复,甚至丧失行医的机会。但是,与其痛苦于内心挣扎,不如痛快地站出来说话。如果能够给医疗界带来一点点震撼,带来一点点改观,也算是我的贡献。

记者:能否说说你经历的事件过程?

王雪原:作为翁文辉的主治医生,最初我把全部精力集中在他身上了。后来,通过一系列事,感觉ICU病房管理比较混乱。首先是于玲范主任多次让其他医生冒用我的名字下医嘱。其次是患者家属自备药品无人监管,发生过丢失事件。我专门提醒过于玲范主任,她却置之不理。从7月31日开始,我明显感觉科里的气氛不太对劲。那天科里开会,主任说她对患者翁文辉的病历不太满意,让大家(包括我)对病程记录单、医嘱单进行大面积修改。我没理会她。8月5日,主任找到我说,患者的病程记录不合格,她都给我撤掉了,不重写也得重写,并给我留好了空格,内容也规定好了。

8月6日患者去世后,医院应患者家属要求成立了一个调查组,我参与了查账,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许多收费账单与医嘱都对不上,我非常震惊。

记者:你觉得在此事件充当了何种角色?

王雪原:现在看来,我和另外两名住院医生都被利用了,充当了傀儡。有时我认为某些药品不应该用或者不需要用那么多,但主任让用,我不敢不执行,怕贻误了病情。因此,我经常感到无能为力。

记者:这起事件让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王雪原:现在不仅仅农民看不起病,我们也看不起病。我每月平均收入两三千元钱,可是在我们医院ICU病房住一天平均花费5000元,我一个月工资顶多能住半天院。

记者:你认为该如何解决医德滑坡问题?

王雪原:在我国,600多万名医务工作者实际付出很多,但大家的经济收入、社会地位与外国同行没法比。面对生存压力,白衣天使的道德防线其实很脆弱,这就出现了比较有趣的现象:“非常有良心的医生,另谋高就;差一点的,随波逐流;最差的,为了逐利不择手段。”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在医疗体制上进行改良。

哈尔滨市一位74岁老人,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67天,虽然生命没被挽留住,但住院费却花去了139万多元,而且医院还要求患者家属买了400多万元的自备药物。面对质疑,“院方坚持认为,他们还少收了130多万元”。

真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如此天方夜谭式的“医疗故事”给笔者的感觉是:这家医院原来有“合法抢劫权”!

不是吗?据悉139万元的医药费是这样花掉的:病人去世两天后,医院还在给病人做“胸水化验”;曾经给患者一天“输血94次”,曾经一天给患者“用”了106瓶盐水。正如医学专家所分析的那样,一名74岁的老人即便没病,一天内输进这么多液体也得给输死了!这样给病人“治”病,“治”去这么多医药费,不是抢劫又是什么?

据报道,在病人去世、家属对医药费提出疑问后,该医院为此还专门成立了一个调查组。调查组向患者家属递交的调查报告结果却是:除了一些“日期填写错误”外医院并未多收费——不但没有多收而且还收少了,少收了130多万元!笔者说这不但是抢劫,而且是“合法抢劫”,正是由这个“调查结果”中得出的印象。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面对如此事件,面对记者的镜头,该院的一位领导竟然还说:“我们二院是一所人民的医院,一所农民的医院。用过去的话讲,就是一所贫下中农的医院。我们从来不用自己的特权,去索取自己身外的任何利益。”如此“厚黑”,真是让人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谚云:“十个劫道的不如一个卖药的。”用在这家医院身上再贴切不过了。

======================================
“哪怕5万元,我也会站出来”

据新华社电 30岁的医生王雪原从未想过自己会以“背叛”的极端方式在医疗界大出风头。作为哈尔滨天价医药费事件中的关键人物,患者翁文辉的主治医生王雪原日前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

记者:你为什么敢于站出来说话?

王雪原:现在,网上有好多人质疑我站出来说话的动机。我想说的是,哪怕这名患者花的不是500多万元,而是5万元,如果新闻媒体给我机会,让我站出来说出事实,我也会答应的。设想一下,对于一名年收入只有1000元的农民来说,5万元是一个天文数字,任何人对这5万元的“救命钱”动一下手脚或者滥用的话,就是谋财害命。这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而是一个医生的医德问题,一个人做人的底线问题。我深知医生工作的艰辛。但是再怎么辛苦都不能成为医生随波逐流的借口。我不希望躲在网上发点牢骚,然后回到现实中继续过那种随波逐流或者内心挣扎的生活。

记者:你就不怕打击报复和自毁前途吗?

王雪原:我确实知道,这样做了,以后可能因此受到打击报复,甚至丧失行医的机会。但是,与其痛苦于内心挣扎,不如痛快地站出来说话。如果能够给医疗界带来一点点震撼,带来一点点改观,也算是我的贡献。

记者:能否说说你经历的事件过程?

王雪原:作为翁文辉的主治医生,最初我把全部精力集中在他身上了。后来,通过一系列事,感觉ICU病房管理比较混乱。首先是于玲范主任多次让其他医生冒用我的名字下医嘱。其次是患者家属自备药品无人监管,发生过丢失事件。我专门提醒过于玲范主任,她却置之不理。从7月31日开始,我明显感觉科里的气氛不太对劲。那天科里开会,主任说她对患者翁文辉的病历不太满意,让大家(包括我)对病程记录单、医嘱单进行大面积修改。我没理会她。8月5日,主任找到我说,患者的病程记录不合格,她都给我撤掉了,不重写也得重写,并给我留好了空格,内容也规定好了。

8月6日患者去世后,医院应患者家属要求成立了一个调查组,我参与了查账,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许多收费账单与医嘱都对不上,我非常震惊。

记者:你觉得在此事件充当了何种角色?

王雪原:现在看来,我和另外两名住院医生都被利用了,充当了傀儡。有时我认为某些药品不应该用或者不需要用那么多,但主任让用,我不敢不执行,怕贻误了病情。因此,我经常感到无能为力。

记者:这起事件让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王雪原:现在不仅仅农民看不起病,我们也看不起病。我每月平均收入两三千元钱,可是在我们医院ICU病房住一天平均花费5000元,我一个月工资顶多能住半天院。

记者:你认为该如何解决医德滑坡问题?

王雪原:在我国,600多万名医务工作者实际付出很多,但大家的经济收入、社会地位与外国同行没法比。面对生存压力,白衣天使的道德防线其实很脆弱,这就出现了比较有趣的现象:“非常有良心的医生,另谋高就;差一点的,随波逐流;最差的,为了逐利不择手段。”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在医疗体制上进行改良。
回答者:水云深浪 - 同进士出身 七级 12-26 19:11

--------------------------------------------------------------------------------

肯定医院有问题,那么乱的
500万!原来医院有合法抢劫权!

哈尔滨市一位74岁老人,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67天,虽然生命没被挽留住,但住院费却花去了139万多元,而且医院还要求患者家属买了400多万元的自备药物。面对质疑,“院方坚持认为,他们还少收了130多万元”。

真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如此天方夜谭式的“医疗故事”给笔者的感觉是:这家医院原来有“合法抢劫权”!

不是吗?据悉139万元的医药费是这样花掉的:病人去世两天后,医院还在给病人做“胸水化验”;曾经给患者一天“输血94次”,曾经一天给患者“用”了106瓶盐水。正如医学专家所分析的那样,一名74岁的老人即便没病,一天内输进这么多液体也得给输死了!这样给病人“治”病,“治”去这么多医药费,不是抢劫又是什么?

据报道,在病人去世、家属对医药费提出疑问后,该医院为此还专门成立了一个调查组。调查组向患者家属递交的调查报告结果却是:除了一些“日期填写错误”外医院并未多收费——不但没有多收而且还收少了,少收了130多万元!笔者说这不但是抢劫,而且是“合法抢劫”,正是由这个“调查结果”中得出的印象。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面对如此事件,面对记者的镜头,该院的一位领导竟然还说:“我们二院是一所人民的医院,一所农民的医院。用过去的话讲,就是一所贫下中农的医院。我们从来不用自己的特权,去索取自己身外的任何利益。”如此“厚黑”,真是让人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谚云:“十个劫道的不如一个卖药的。”用在这家医院身上再贴切不过了。

======================================
“哪怕5万元,我也会站出来”

据新华社电 30岁的医生王雪原从未想过自己会以“背叛”的极端方式在医疗界大出风头。作为哈尔滨天价医药费事件中的关键人物,患者翁文辉的主治医生王雪原日前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

记者:你为什么敢于站出来说话?

王雪原:现在,网上有好多人质疑我站出来说话的动机。我想说的是,哪怕这名患者花的不是500多万元,而是5万元,如果新闻媒体给我机会,让我站出来说出事实,我也会答应的。设想一下,对于一名年收入只有1000元的农民来说,5万元是一个天文数字,任何人对这5万元的“救命钱”动一下手脚或者滥用的话,就是谋财害命。这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而是一个医生的医德问题,一个人做人的底线问题。我深知医生工作的艰辛。但是再怎么辛苦都不能成为医生随波逐流的借口。我不希望躲在网上发点牢骚,然后回到现实中继续过那种随波逐流或者内心挣扎的生活。

记者:你就不怕打击报复和自毁前途吗?

王雪原:我确实知道,这样做了,以后可能因此受到打击报复,甚至丧失行医的机会。但是,与其痛苦于内心挣扎,不如痛快地站出来说话。如果能够给医疗界带来一点点震撼,带来一点点改观,也算是我的贡献。

记者:能否说说你经历的事件过程?

王雪原:作为翁文辉的主治医生,最初我把全部精力集中在他身上了。后来,通过一系列事,感觉ICU病房管理比较混乱。首先是于玲范主任多次让其他医生冒用我的名字下医嘱。其次是患者家属自备药品无人监管,发生过丢失事件。我专门提醒过于玲范主任,她却置之不理。从7月31日开始,我明显感觉科里的气氛不太对劲。那天科里开会,主任说她对患者翁文辉的病历不太满意,让大家(包括我)对病程记录单、医嘱单进行大面积修改。我没理会她。8月5日,主任找到我说,患者的病程记录不合格,她都给我撤掉了,不重写也得重写,并给我留好了空格,内容也规定好了。

8月6日患者去世后,医院应患者家属要求成立了一个调查组,我参与了查账,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许多收费账单与医嘱都对不上,我非常震惊。

记者:你觉得在此事件充当了何种角色?

王雪原:现在看来,我和另外两名住院医生都被利用了,充当了傀儡。有时我认为某些药品不应该用或者不需要用那么多,但主任让用,我不敢不执行,怕贻误了病情。因此,我经常感到无能为力。

记者:这起事件让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王雪原:现在不仅仅农民看不起病,我们也看不起病。我每月平均收入两三千元钱,可是在我们医院ICU病房住一天平均花费5000元,我一个月工资顶多能住半天院。

记者:你认为该如何解决医德滑坡问题?

王雪原:在我国,600多万名医务工作者实际付出很多,但大家的经济收入、社会地位与外国同行没法比。面对生存压力,白衣天使的道德防线其实很脆弱,这就出现了比较有趣的现象:“非常有良心的医生,另谋高就;差一点的,随波逐流;最差的,为了逐利不择手段。”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在医疗体制上进行改良。
回答者:威经理 - 试用期 一级 12-26 19:39

--------------------------------------------------------------------------------

病人住院67天医院,花费500多万元。连长期从事医疗管理工作的原水利部总医院副院长马育光先生都惊叹“创造了中国之最”。可人家医院说,就这还是少收了130多万元呢。从事一经中央电视台暴光,口诛笔伐者甚众。
起初,我确实极为愤怒,但继而想笑:如此“明火执仗” 的手段实在不算高明,只要当事人不是傻子,迟早会穿帮,医院纪检委书记还一脸正气地在电视里讲“我们就是一所贫下中农的医院”。多绝妙的讽刺!真正令我痛心的是,记者“为了进一步了解事情的真相”,“联系了北京的多位有关专业人士进行解答”,“被各家大医院的医生和专家一一拒绝”。 最后愿意出来面对镜头的是已退休的马育光先生。
专家之“拒绝”,固然有很多理由,也不排除“真的很忙”。虽然记者没有交代,但我可以想见有很多人会以‘不便说“搪塞之——这是被很多人用烂了的理由。然而”一一拒绝“——如此一致的结果,实在比任何民主决策都表现得”出色“
由此,我产生一个可怕的联想:那些拒绝的”解答“的医院、医生是不是也有过如此做派,觉得只是”家常便饭“ 不值得一提?或者他们默认这种行为,保不齐日后会以更高明的手段为之,现在我不戳穿你,将来你也不会戳穿我从这两种情况看,似乎存在一种”利益攻守同盟“。
为丢掉猜忌,我建议公开拒绝采访的医院和专家名字,并在后边标注拒绝的理由,也不失为一种监督而问题的根本在于,我们缺乏独立的科学仲裁机制,指证是非的专家似乎都是同一个”圈子“里的人,学术道德必然归顺了经济利益,监管体制必然丧失于”潜规则“。解决了一起”天价住院费“案又如何?
真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如此天方夜谭式的“医疗故事”给笔者的感觉是:这家医院原来有“合法抢劫权”!

不是吗?据悉139万元的医药费是这样花掉的:病人去世两天后,医院还在给病人做“胸水化验”;曾经给患者一天“输血94次”,曾经一天给患者“用”了106瓶盐水。正如医学专家所分析的那样,一名74岁的老人即便没病,一天内输进这么多液体也得给输死了!这样给病人“治”病,“治”去这么多医药费,不是抢劫又是什么?

据报道,在病人去世、家属对医药费提出疑问后,该医院为此还专门成立了一个调查组。调查组向患者家属递交的调查报告结果却是:除了一些“日期填写错误”外医院并未多收费——不但没有多收而且还收少了,少收了130多万元!笔者说这不但是抢劫,而且是“合法抢劫”,正是由这个“调查结果”中得出的印象。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面对如此事件,面对记者的镜头,该院的一位领导竟然还说:“我们二院是一所人民的医院,一所农民的医院。用过去的话讲,就是一所贫下中农的医院。我们从来不用自己的特权,去索取自己身外的任何利益。”如此“厚黑”,真是让人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谚云:“十个劫道的不如一个卖药的。”用在这家医院身上再贴切不过了
回答者:小小帅猪 - 试用期 一级 12-27 00:55

--------------------------------------------------------------------------------

这件事医院和家属双方都有责任,媒体的报道有误导作用。护理工作非常繁重,经常是把几天的液体一天作,这是非常常见的,而不是说那些液体都在一天内输入病人体内。
对于这样一个患者,在心内的ICU住67天,实际医院的花费100多万是很正常的,那一张床每天就要上万。
实际上病人家属的绝大部分银子是花费在药上和专家会诊上,我认识一个去给该病人会诊过的医生。医生已经反复和家属说明,钱不是万能的,要尊重科学,可是病人家属仍然大把的买药,这能怪谁?而且北京的专家一去就不让走,只能在那给他看病,不给买返程机票。

所以这件事究竟应该是双方都有责任,而且牵涉到中央的人,不好办,我们普通老百姓看戏好了。
回答者:Velcade - 试用期 一级 12-27 14:26

--------------------------------------------------------------------------------

我说上面的那位一定是那医院的人,真是坐着说话不腰疼,说句不好的,中国的医院就是黑,中国要稳定,要先杀杀那些穿着白衣服的抢劫犯。在中国每年因生病死亡的人,多数是因为上不起所谓的医院。真的,我们老百姓是上不起医院的,国家的领导人应该反省反省。。。悲剧。。。我真的不敢相信,可事实不能不让我相信这社会的黑暗。。。呵呵,说这样的话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看到,因为在中国是不能自由的这样说的。。。
回答者:kffhvk - 试用期 一级 12-29 12:43

--------------------------------------------------------------------------------

医患矛盾啊~~
回答者:qwerty571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12-31 11:12

--------------------------------------------------------------------------------

这件事医院和家属双方都有责任,媒体的报道有误导作用。

国家领导人应该反省,干吗要杀医务人员?!
按照kffhvk的思路,直接杀掉那些有病的人,不是更节省社会资源吗?
在中国当医生真可怜啊
回答者:医法圆通 - 秀才 二级 12-31 16:39

--------------------------------------------------------------------------------

哈尔滨市一位74岁老人,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67天,虽然生命没被挽留住,但住院费却花去了139万多元,而且医院还要求患者家属买了400多万元的自备药物。面对质疑,“院方坚持认为,他们还少收了130多万元”。

真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如此天方夜谭式的“医疗故事”给笔者的感觉是:这家医院原来有“合法抢劫权”!

不是吗?据悉139万元的医药费是这样花掉的:病人去世两天后,医院还在给病人做“胸水化验”;曾经给患者一天“输血94次”,曾经一天给患者“用”了106瓶盐水。正如医学专家所分析的那样,一名74岁的老人即便没病,一天内输进这么多液体也得给输死了!这样给病人“治”病,“治”去这么多医药费,不是抢劫又是什么?

据报道,在病人去世、家属对医药费提出疑问后,该医院为此还专门成立了一个调查组。调查组向患者家属递交的调查报告结果却是:除了一些“日期填写错误”外医院并未多收费——不但没有多收而且还收少了,少收了130多万元!笔者说这不但是抢劫,而且是“合法抢劫”,正是由这个“调查结果”中得出的印象。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面对如此事件,面对记者的镜头,该院的一位领导竟然还说:“我们二院是一所人民的医院,一所农民的医院。用过去的话讲,就是一所贫下中农的医院。我们从来不用自己的特权,去索取自己身外的任何利益。”如此“厚黑”,真是让人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谚云:“十个劫道的不如一个卖药的。”用在这家医院身上再贴切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