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中交明珠国际项目:如何理解史学即史料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7 20:01:20
陈述自己的理解,回答贵精而不贵多
转贴无效,抄袭无效

论傅斯年的“史学便是史料学”
“史学便是史料学”是傅斯年及史料学
派的代表性话语之一。史料学派诞生少一十
世纪一十年代末至二十年代初.山J几观察视
角的不同.人们对它还有不同的称呼.如新
考据学派、科学史学派等。其代表人物便是
当时颇有影响的傅斯年.他主掌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时.摩卜石集了一批志趣相
近的史学精英.历史语言研究所理所当然成
为史料学派的主阵地。
傅斯年提出的“史学便是史料学”.在当
时国势不振、列强群据.时人为救国多有语
不惊人死不体.常作振聋发啧之言的情况卜.
也许不算太过新奇。但在史学领域.它把传
统史学中的历史哲学、历史评论、史J的编
撰等一概拒之门外.独尊史料学.震动之大.
可想}fi!知。但后来的影响证明这种给史学重
新定位的观l从步{非无稽之谈.它的提出自有
其深刻的原因。
理论来源
首先是当时国内普遍兴起的“科学热’,。
近代中国长期领教了西方自然科学成就所带
来的巨大冲击.伴随着痛彻肺腑的创伤.一
改过去视其为“奇技淫巧”的无知.完全臣
服少科学的魅力之卜。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
动中.科学与L心主同时)I举.成为新文化运
动中向旧社会开刀的锋利武器.其势锐不可
挡.影响遍及各领域。当时就读少北大、热
衷少接受各种新事物的傅斯年也深受触动.
对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中国的传统学问.扫
除因循守旧、了无创新的学风怀有浓厚的兴
趣与强烈的使命感。他主持之卜的《新潮》
杂志也经常刊登一些关」几自然科学的文章。
北大学业完成后.在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的感召卜.1920年傅斯年考取山东启’费留学
名额.赴英德学习。在伦敦大学研究院他跟
史培曼教授学习实验心理学、生物学.后又
兼及数学.1923年入柏林大学哲学研究院.
被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及勃朗克的量r论所吸
引。对少这种偏重自然科学的原因.其好友
罗家伦解释说:“要明白他这个举动.就得要
明白当新文化运动时代那般人的学术心理背
景.那时候大家对自然科学非常倾倒.除了
想从自然科学里而得到所谓可靠的知识}fi!外.
ifu N.想从里而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 f } 1 c P. 20)在
西方学术纠缠不清的有关“历史是科学还是
艺术’,的讨论中.他对探讨过程似乎从来都
没有太大的兴趣.只是坚定了要将中国的历
史学建成科学历史学的信念.要以考订史料
的学术实践来说话:历史学是科学。
其次是基」几傅斯年深厚国学素养。傅家
堪称是诗}J传家。傅斯年的七世祖傅以渐是
清朝入主北京后的第一位状兀.傅家因此以
‘开代文章第一家”If1J闻名山左。至其祖父傅
淦.虽博通经史.但淡泊名利.无意科举。
然If1J他对傅斯年却寄望甚厚.5岁时便把他送
进私塾.放学回家再课以家学。至1905年傅
斯年10岁时.就己经修毕十二经.此后进入
小学堂.放学回家仍被督促学习儒家典籍。
直到1908年他被其父生前一学生带至人津读
J.才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其它学科上。小
时候对传统文化的这种深度接触.为傅斯年
日后奠定了深厚的国学根基。许多人形容他
为通才.一方而是指日后自觉主动去学的自
然科学知识.另一方而就是小时候所学到的
传统文化知识。与其同在德国留学的内兄.
精研数学、数理逻辑、历史、音乐、法理.
最后成为弹道专家的俞大维十分佩服他.曾
私卜对人说.搞文史的人当中出了个傅胖J ",
我们就永无出头之日了。他的重要作品《性
命占训辩证》收集了占代典籍中有关性、命
的词条达一力一多个.以比较的方式说明原训
及字义的演变.显示出他对占籍的熟悉程度
非同寻常。正是基」几对占籍的了解.他对占
代的史学及史学家也有自己的评价。他认为
从司马迁至司马光中国史学处J几进步之中.
因为他们的著述能广泛收集各种史料.尽量
使史学走向客观.If1J后的史学家大多只注意
在著J的体例上因循前人.使用别人的材料
If1J不注重自己扩充占有史料.导致史学发生
退步。后来的历史上.乾嘉学派的治史方法
颇得他的推崇.当时的史家阎若墟、钱大听
等人也深为他所钦佩。因为他们的这种治学
方法“很有l从科学的意味.用的都是科学的
方法”of21
再次是德国朗克实证主义史学的影响。
如果说在留学过程中.傅斯年企图通过对自
然科学知识的广泛涉猎.为科学治史作方法
上的准备.那么对他的“史学就是史料学’,
观l从形成具有直接关系的则是朗克学派的实
证主义史学。朗克在其旱期著作《拉]一和条
顿民族史》的序言中认为“历史指定给木J
任务是:批判过去.教导现在.以利J几未来。
可是木}J{不敢期望完成这样崇高的任务.
它的日的只不过是说明事情的真实情况!f1!
己。; f -}l ( P. 178)其实质就是:叙事是历史学的最
高方法。历史学家的任务也仅仅就是通过自
己的研究不断地接近历史的原貌。这种观l从
对傅斯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说:“史学的
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作艺术的建设.不是
做疏通的事业.不是去扶持或推倒这个运动.
或那个主义。>f41cP5)留学归国后.傅斯年就明
确提出了要把历史学建设成为“与自然科学
同列之事业”.要使历史学成为“客观的史
J赞,、“科学的东方学”。f 51( P. 266)他主持历史语
言研究所时.也忌作“空论”(指历史理论的
研究).在《<史料与史学>发刊词》中他说:
“木所同人之治史学.不以空论为学问.亦不
以‘史观’为急图.乃纯就史料以探史实也。
史料有之.则可因钩稽有此知识.史料所无.
则不敢臆测.亦不敢比附成式。}> f 51 ( P. 276)因此
手卜诸人也多为偏重治史料之才.如陈寅烙、
毛J水等。据史语所的人十后来回忆.傅斯
年回国时.曾宣称“我们是中国的朗克学
派”。其后的学术实践中也处处有朗克学派观
点的痕迹可寻。
二、理论价值
“史学便是史料学”观l从.当年提出时就
曾遭人质疑.后至60- 70年代在台湾还不断
遭人非议.在大陆90年代中期出版的部分有
关近现代史学史的著作中甚至都不见了傅斯
年及史料学派的踪迹。如果说质疑与非议还
说明至少围绕这种观l从仍有不同意见.还有
人能够看到它的价值所在.例如蒋祖怡说:
“史学便是史料学的话.这种话我不敢承认.
但我却不能否认史料与史学关系之密切.因
为史料史是研究文学者所必须取资的材
};}. o,> } 61 ( P. 149) I f IJ将其一笔勾销.则无异J-.否定
了它的存在.这对一个在中国近现代史学史
上曾有过较大成绩的学派似乎不太公平。我
们应该正视其价值。
1,“史学便是史料学”首先强调的是史料
的重要性。这有几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第一如前所述.傅斯年认为中国史学
从司马光之后少有进步.主要是后世的史家
不再象司马迁“传信存疑.以别史料”.不再
象司马光“遍阅旧史.旁采小说.能够利用
无限的史料·考定旧记。,> } 51 ( PP. 225- 256)大多只
是用别人的材料.承袭前人史}J体例来著史.
搞出的只是“化石的史学”.If1J要改变史学发
展的这种不良趋势.只有从史料上卜功夫。
因此他提出了“史学便是史料学”.希望通过
强调对史料的重视.从If1J使传统史学走出过
去那种重视史}J编纂.轻视史料搜集整理的
误区。
第一对史料的强调使近现代史料学迎
来了一个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此之前.曾有
工国维主张将地卜文物资料与占代文献资料
相互印证的“一重证据法”.陈寅烙主张的
‘诗文互证法”.If1J傅斯年对史料搜集与扩充
的重视则为这些方法提供了史料上的支持。
对少史料.傅斯年以自己的独到看法.提出
了二个原则:“(一)儿能直接研究的材料.
便进步。儿间接的研究前人所研究或前人所
创造之系统.If1J不繁1细密的参照所包含的
事实.便退步。(一)儿一种学问能扩张他研
究的材料便进步.不能的便退步。(二)儿一
种学问能扩充他作研究时应用工具的.则进
步。不能的.则退步。”其中第一l从就是强调
要史学工作者要“扩张研究的材料”.“扩张
到史籍材料以外的东西.……如地卜材料的
彝器、甲骨、简版、明器”等等。}51(PP.256- 258)
他认为“占代历史.多靠占物去研究.因为
除却占物外.没有其他的东西作为可靠的史
料”.If1J我国过去的考占学结果却没有应用到
历史上去。中国史学要有大的进展.必须抛
弃以往那种“纸上的考占’,.从田野考占中去
找新材料.研究新问题。从1928年到1937
年.史语所在傅斯年亲自领导卜对安阳殷墟
进行了大小巧次发掘.发现了大量的珍贵文
物.为中国上占史的研究提供了极为1富的
原始材料将中国的信史向前推进了数百年。
1928年在马衡的呼吁卜.傅斯年通过蔡兀培
为史语所买卜了几经周折、深为日木人所凯
觑的清内阁大库档案.JI在其主持卜进行了
多年整理.至建国前夕共编成《明清史料》
甲、乙、丙、!-编四十册.从!f1!使那些几欲
损毁.进If1J又险些被外国人掠走的珍贵史料
得以保存.为中国史学的研究工作奉献了极
为重要的材料。不可否认.这些与傅斯年注
重扩充史料的指导思想是分不开的。
2 ,“史学便是史料学”内在包含着要建立
科学史学的观点
第一排除史学中的非科学因素。他认
为中国的传统史学中.史料学之外的诸如著
史、历史哲学等虽然要以客观的史料为基础.
或者在客观史料的基础上进行抽象.但是在
叙述及抽象的过程中.不可能避免使用艺术
的手法或加入其它主观的、非科学的因素.
这就导致了它们不能成为科学。因为“历史
木是一个破罐r.缺边掉底.折把残嘴.果
真山我们一齐整齐了.便有我们的主观分数
加进去了’,。所以.史学当中只有进行史料的
搜集整理与考订史料的史料学最能成为科学。
那么要建立科学的史学.毫无疑问.当然要
将含有不科学因素的其它的部分拒之门外。
第一引进各种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
他认为地质学、地理学、考占学、生物学、
气象学、人文学的方法都可以作为历史研究
的工具。举其J If1J言:“占史学在现在之需要
测量的木领及地质气象常识.步{不少少航海
学>。 fsl(P.260)后来他在此工作上虽然没有彪炳
后世的成绩.但在当时的研究中就能考虑到
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
认识到某些自然科学方法也适用」几历史研究.
历史学可以建成一门科学的学科.己经实属
不易。
3,“史学便是史料学”反映了傅斯年对科
学的坚定信念。一战之后.许多原先强烈主
张要向西方学习的中国人.看到西方的科学
成就最终以战争这样一种态势展现」几世人而
前时.失望之情溢」几言表(典型的记述可见
梁启超的《欧游心影录)))。一些原木就持文
化保守思想.坚持中国文化中心论的人十此
时趁机进行非科学的宣传.以证明中国文化
优」几西方文化.甚至可以成为西方文化的救
世祖。当年柳治微在《中国文化西被之商榷》
中就曾指出:中国文化具有“极中和之道德.
极高尚之文学”.“今虽礼教陵迟.然Ifu流风
未沫.……此正西方个人主义之药石也”。f }l
而对如此非科学的思潮.傅斯年却不为所动.
仍坚持要建设科学的史学.用行动体现了他
对科学坚信不移.对科学在社会进步中的伟
大作用坚信不移。这在当时无疑起到了对非
科学思潮进行积极抵制的作用。
三、理论局限
傅斯年的“史学便是史料学”的史学观
念在今人来看.有它积极的一而.但是其消
极的方而也是显If1J易见的。
从启蒙时期意大利维柯提出建立科学史
J货的命题.到爱尔维修要将史学建成象自然
科学一样严密的科学.他们都没有忽视历史
发展的规律性.这里体现了资木主义上升时
期资产阶级史学的基木观l从。但在主要资木
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为维护
木阶级的政权.否定社会历史规律、反对唯
物史观的内容成了资产阶级史学理论的主流。
傅斯年所处的时代.西方资木主义经过多年
发展.其取代封建主义时的锐气不再.If1J世
界各地的无产阶级运动又对其政权稳定性产
生严重的威胁.作为上层建筑的资产阶级史
J货理论也山过去反封建的激进走向保守。在
欧洲.尤其是德国留学过程中.影响他的历
史语言考据学派主要观l从就是还历史原貌.
7{不认为历史学的任务是判断过去JI目_为将
来世代的利益!f1!教导现在.即不过多考虑历
史学的其它功能。这使傅斯年认为史料学以
外的史论及历史哲学都是一些“空论”.)I目_
极其忌讳这种“空论”.只把踏踏实实做好史
料的搜集整理工作看作是第一位的。为此他
不仅否定对社会发展规律性的探寻.甚至为
了建立科学的史学.不惜对史学的内在分类
进行任意删减。但是片而夸大历史具体和特
殊的方而.Ifu否认它具有抽象与一般内容.
其实正是将史学自我摒弃」几科学之外的做法。
可以说“史学便是史料学”是傅斯年在历史
语言考据学派的影响卜对史学的一种武断的
阉割.它必然造成史学某些社会功能的丧失.
无助」几人们正确地认识历史、正视现实和预
知未来。
引进自然科学的方法以建立科学的史学.
这种想法毫无疑问是正确的。它对拓宽中国
传统史学的研究角度、发展传统史学大有裨
益.但是如果以将史论、著史、历史哲学等
史学门类逐出史学的范畴为代价.则有l从得
不偿失。尽管突出史料学为史学发展准备了
更为充分的材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
基础毕竟是基础.微观的研究终究不能取代
宏观的统摄.史学如果需要谋求更大的发展.
就不能只停留在微观基础研究的层次上.或
者仅仅凭借引进自然科学的方法和增加一些
史料。近现代西方人木主义哲学一再强调:
孔德首创的实证主义坚持自然科学是人类文
化的典型.要求一切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化的
观l从是错误的.自然科学的方法不能完全适
用」几人文学科.尤其是历史学。历史发展不
仅有物的.也有人的.其中不断变化的人性
步{不象一些物的东西那样.可以通过运用自
然科学的方法加以还原。柯林伍德曾经指出.
“要山人性科学来做的工作.实际上是山、If1J
目_只能山历史学来做”。f }l ( P. 23s)我们姑目_不论
他对历史学功能的夸大.但是没有历史哲学
的指导.史料学派的史学只能是“重考据If1J
不多发议论”.这使他们的著述“多零碎If1J少
系统”。考察史料学派学者的学术成果.我们
不难发现.大多是史料考证方而的.If1J极少
有以高屋建领的气势写成的贯通性历史著作。
主要原因就在」几他们只局限」几史料与一些细
小的问题.If1J轻视甚至是抛弃了历史哲学。
以傅斯年为代表的史料学派注重史料的
考证.Ifl}反对在整理史料时进行疏通、推论。
究其实质.是因为他们认为个人的史才、史
识有限.人人都对材料作出疏通、推论.则
不仅对史学的发展无益甚至有害。这一l从
虽有可取之处.但明显言过其辞。因为历史
研究以材料为基础.个人完全可以根据占有
材料.以自己的才、学、识作出合理的推论.
即使其结论随着后来新材料的发现有被推翻
的可能.我们也可以非常坦然地解释:这只
是反映了个人在现有材料基础上.对不能重
现的历史进行了最合理的推测。波普尔认为.
既然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困难和问题.从!fu
有他们自己的兴趣和观l从.那么每一代人就
有权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观察历史和重新解释
历史.去修正或补充别人的不足。他说:“不
可能有一部‘真正如实表现过去’的历史;
只能有各种历史的解释.Ifu N_没有一种解释
是最后的解释;因此每一代人有权利去作出
自己的解释。每一代人不仅有权利.JI目_也
有义务去这样做;因为的确有一种迫切的需
要等着解决。,,[9林”“m一4c}4)如果毫无思想地消极
对待证据材料.不仅是写史.就是史料考证
类的文章.也只不过是摘抄、复述和编排文
献资料。这就是柯林伍德所谓的“剪刀加浆
糊的历史学”。Ifu N_这种历史学在他看来“实
际上根木就不是历史学.因为它J{没有满足
科学的必要条件”.f }l ( P. 292)也就是指它只涉及
到外在的事实.If1J没有透过材料发现隐藏在
历史背后的思想。因此这种研究取向最大的
缺陷在J几:它使史学研究者在历史认识中的
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限制.从If1J使历史研究
成果体现不出应有的价值。
可见.“史学便是史料学”的观l从木身就
是长短互见的。今人.它的提出己然成为历
史.但它以自己的价值与局限在中国史学发
展过程中留卜的印迹却不可磨灭。我们可以
批判其局限性.却不能因此Ifu否定它在中国
近代史学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更不能无视
它的存在.否则便有违客观的原则.也就谈
不上对它进行正确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