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冶重工宣布破产:法华经讲的是什么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7 20:00:31

《法华经》谈的是一切众生都能成佛,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等都是假设的方便,唯有一佛乘,余二皆非真。在讲法华之前,很多声闻罗汉还以为自己成佛无分,至此方放怀无忧。

我再说几句过过隐,自古以来都认为愣严开悟,法华成佛。大家好好学吧。

绚烂多彩的花朵,硬踩实在了,也就成烂泥了。

小鱼 我曾经看法华经里面说,如果有人看了法华经,而置疑它的话,就会受到很大的报应

小鱼 大约是这个意思

psychohistorian 里面说,如果有人看了法华经,而置疑它的话,就会受到很大的报应:这个是胡扯。

小鱼 呵呵,真的。

psychohistorian 还是胡扯。

小鱼 我看到的翻译就是那么说的。

小鱼 说,所以法华经,不能给级别没到的人看。

psychohistorian 还是胡扯。

小鱼 嘻嘻。

psychohistorian 没那么玄。

psychohistorian 以讹传讹罢了。

小鱼 法华经的原文,我是看不懂,也不可能看懂,我只能看译文。

小鱼 译文就是你说的讹吗?

psychohistorian 古文么?

psychohistorian 怎么会看不懂?

psychohistorian 你说的是前面后面的注解吧。

小鱼 佛经的古文比较难啊。

小鱼 不过我也没仔细看。

psychohistorian 我建议你自己去读。别人云亦云的。

psychohistorian 很多书不是我们那种看书法的,我跟你讲法华经该怎么看吧。

小鱼 好啊。

psychohistorian 你就明白为什么会有你刚才那种说法了。

小鱼 我可不可以说法华经的坏话?

psychohistorian 你先听我说完。

小鱼 好。

psychohistorian 试着柔软一点,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

小鱼 喔。

psychohistorian 法华经从头到尾几乎都是一个介绍。

小鱼 对啊。

psychohistorian 介绍法华经很了不起,很了不起。

psychohistorian 然后呢。

psychohistorian 就没有了。

小鱼 这就是我要说的。

小鱼 很罗嗦啊。

psychohistorian 正文呢?

小鱼 嘻嘻嘻。

psychohistorian 没有了。

psychohistorian 这个是怎么回事?

psychohistorian 该怎么读?

小鱼 射雕英雄传里,黄蓉背九阴真经给西毒听,就背了前一段和后一段。

小鱼 分别是介绍和练完之后的好处。

小鱼 我觉得法华经也是一样。

psychohistorian 对的,这个就是法华经。

psychohistorian 记住,我们要学着改变自己。我现在告诉你这个是为什么。

psychohistorian 比如下象棋。

psychohistorian 你我来下。

psychohistorian 32个棋子。

psychohistorian 丢了一个。

psychohistorian 车。

psychohistorian 那怎么办?

psychohistorian 没事,拿个小石头来代替可以不?

psychohistorian 可以。

psychohistorian 反正重要的是功能。

psychohistorian 你我都明白,这个小石头可以直着走,可以吃子。

psychohistorian 和车有区别吗?

psychohistorian 没有。

psychohistorian 所有的话、所有的书、所有的文字、乃至所有的法,重要的是功能。

psychohistorian 而不是一个木头雕的“车”

psychohistorian 最了不起的学问,是自指式的,只剩功能。

psychohistorian 明白了吗?

psychohistorian 它能起用。

psychohistorian 你的分析都对。

psychohistorian 可惜你害怕了。

psychohistorian 害怕佛陀不够聪明。

psychohistorian 继续往前走就是了。

psychohistorian 法华经能起用,而不执着。

psychohistorian 所以是经中之王。

小鱼 我没害怕啊,可是干吗写一本自吹自擂的书?

psychohistorian 你害怕佛陀不够。

小鱼 而且,我最开始说的,说法华经不好的人,会有恶报,书里真的那么写。

psychohistorian 这么说

psychohistorian 比如你要去徐家汇,从复旦去。

psychohistorian 我给你画了张图,就三笔。

psychohistorian 你就可以去了。不会认错了。

psychohistorian 第三个人来,说,哎呀,这张上海地图简直是狗屎。

psychohistorian 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psychohistorian 你用不起来,并不是它没有用。对不对?

psychohistorian 你要坚持说它不好,那是你傲慢了。

小鱼 哈哈。

psychohistorian 傲慢总有傲慢的后果的。

小鱼 这样说我就明白了。

小鱼 嘻嘻,真有意思。

小鱼 我以后会注意不要傲慢的。

psychohistorian 我们自己理解不了,并不一定是它错了。

小鱼 恩。

psychohistorian 继续解释就更简单了。

psychohistorian 法华经是给谁用的呢?

psychohistorian 是给对佛陀有信心的。但是对自己没信心的人用的。

psychohistorian 这样你就更明白了吧?

小鱼 明白了,哈哈,真好笑。

psychohistorian 这样的人读了法华经,哎呀,真好啊,真的能走到啊。

小鱼 就比如,我很相信你,你要一直鼓励我。

psychohistorian 所以,编者好心,对你说,你要不信不要看。

psychohistorian 偏有人不信邪。

psychohistorian 偏看。

psychohistorian 果然看不出什么好来。

psychohistorian 只好再吓唬一把,说坏话有恶报的哦。

小鱼 恩,彻底明白了。不过它的逻辑真是奇怪,太有意思了,一般人难以理解。

psychohistorian 很难的。

psychohistorian 佛教本来就很难的。

小鱼 最开始,你干吗说是胡扯?

psychohistorian 能起用就行了。是不是胡扯有什么关系呢。

psychohistorian 你还是执着于有一个什么东西。

psychohistorian 那是你还没有坚定的目标。

小鱼 有一个什么东西?

psychohistorian 我想离苦,并想和你一起离苦。

psychohistorian 所以我并不在乎什么真理。我只要离苦。

psychohistorian “有一个什么东西?”的意思是你还在追求真理。

psychohistorian 在找那个木刻的“车”

psychohistorian 非要找到才会下棋。

psychohistorian 2500年前的印度,数学、文学都相当发达。

psychohistorian 尤其是文学。

psychohistorian 所以才会有法华经那样隐喻曲折的书。

psychohistorian 其他佛经,你在读的时候,也别太死心眼。

小鱼 嘻嘻,好的,我试试。

小鱼 法华经是我LG买的,家里有,所以我看了。

psychohistorian 有福报。不过再绚烂多彩的花朵,你硬踩实在了,也就成烂泥了。

小鱼 恩!

psychohistorian 没那么困难的。轻松一点的心情读。

psychohistorian 佛陀很聪明的,没想着让我们苦巴巴的。

psychohistorian 现在,你再读一遍法华经,功德就无量了。

psychohistorian 和你以前的心态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

小鱼 好啊,我明天就去看。

http://spaces.msn.com/members/jiangyong8600/Blog/cns!1pPKqAgmz0MUrK5tgzRkGtrg!401.entry

佛之知见!最后的也是最初的佛法

是发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其实出世间,超世间出世间相也常住
==================
具体的28品标题:

1序品 2方便品
3譬喻品 4信解品 5药草喻品 6授记品
7化城喻品 8五百弟子受记品 9授学无学人记品 10法师品
11见宝塔品 12提婆达多品 13劝持品 14安乐行品
15从地踊出品 16如来寿量品 17分别功德品 18随喜功德品
19法师功德品 20常不轻菩萨品 21如来神力品 22嘱累品
23药王菩萨本事品 24妙音菩萨品 25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26陀罗尼品
27妙庄严王本事品 28普贤菩萨劝发品

==============
精品讲义节选: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观世音专集1-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义

释 谛闲 述

前五字是经题,后八字是品题。先当略讲经题,然后详谈品题。讲经题,依本宗祖规,有五重玄义。言五重者,谓释名,显体,明宗,论用,判教相也。今既不讲全经,但讲一品,于经题不可不讲,并不必详讲,是以仅祗略讲也。先略讲第一重释名分二:先简定立名通途所以,次正讲当题名义。言简定者,一切诸经,名题甚伙,今以七种简定:一单人,二单法,三单喻,四人法,五人喻,六法喻,七人法喻。人有因人果人,法有性法修法,喻有片喻全喻。单人者,如佛说阿弥陀经者是也,佛是能说人,指本师释迦牟尼,阿弥陀是所说人,指乐邦教主,此是两土果人为名也。单法如般若经,此经题无人无喻,单以法立题也。单喻,如梵网经,经云:尔时世尊,观诸大梵天王网罗幢,因为说无量世界犹如网孔,一一世界,各各不同,别异无量,佛教门,亦复如是,此经题无人无法,以喻立题也。人法,如维摩诘所说经,维摩是居士名,因人也,所说是不思议法,修法也,此经题无喻,乃以人法立题也。人喻者,如如来师子吼经,如来是佛之通号,果人也,师子吼,比佛无畏说法,如师子哮吼,无所畏惧也,此经题无法,以人喻立题也。六法喻,即是此经,妙法是法,莲华是喻,此题无人,以法喻立名也。七人法喻者,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性法也;佛,果人也;华严,全喻也;谓依大方广之性法,全性起修,旷劫修因,因行微妙,如大宝华,庄严一乘佛果,乃以人法喻三,具足立题也。然佛经虽多,立题之字又详,故以七种而简定之,赅括殆尽矣。
次正讲当题,又二:先全题合讲,次法喻分讲。言合讲者,谓圆融露布,寥寂冲虚,非实非权,即三即一,混万化为一体,超诸法而独存,不可得而思议者。其唯实相欤!开权显实,会三归一,纵指十如,夺议绝思,与杂华而合彩,掩众景以孤辉,亦不可得而思议者,其唯妙法莲华经欤!故我世尊,证此法印,现于觉场,垂智轮于高山,吐圆宗于法界,先说华严也。为怜穷子,暂脱珍衣,次说阿含也。分宗曲顺乎时机,三乘渐开于诸会,次说方等般若二时也。拟将潜辉真际,仍思还照雄峰,特赴灵山,广集缘众,聊施前导,演无量义之微言,全揭后宗,舒一毫光而远照,弥勒致问于今日,文殊证答于往因,序品意句既泄真机,讵能缄口。所以三昧初起,二智频扬,群疑交攻于众怀,三请独殷于身子,欲坚众心,斥非机于五千上慢,为发真信,此难逢于一现优昙,述自述他,明出世之致意全同,说权说实,显入大之文轨一定,方便品意。上根已悟,中下犹迷,记授华光之征,喻酬身子之请,方之长者,火起其家,痴子游戏乎中,不知不觉,慈父惊闻于外,弗救弗宁,许三车而与一车,知长者之意出真诚,开三乘而显一乘,信如来之言无虚妄,譬喻品意。二乘历叙执迷,自比穷子,四子同呈信解,宜付家珍,信解品意。进示雨无二滋,差别在物,令知法本一味,深浅由机,药草喻品意。乃通授果记,显示说喻己周,授记品意。复别开因缘,接引下根不坠,化城喻品意。共游宝所,同记佛乘,衣内明珠,指在亲友,五百弟子受记品意。既有学旋慕其芳迹,而如来等赐以真慈,授学无学人记品意。欲彰普济之功,故因药王而显益,法师品意。为明弘愿之力,乃借多宝以祈通,见宝塔品意。狂慧废置进修,观迦文因种于多劫,应知心惭,钝根高推圣境,视龙女果证于一时,亦思力奋,提婆达多品意。于是一肩担荷,幸斯道之典型得人,持品意。四行执持,喜御难之柯柄有法,安乐行品意。又以新记声闻,初心菩萨,智量浅狭,罔克弘济,故假他方开士,请命弘经,远召本地门徒,丕承佛道,补处菩萨,执近迹而迷远因,说父老子少之喻,从地涌出品意。中天调御,依本寿而显妙用,举良医背子之譬,宏功既彰,迷封斯启,不惟新记声闻,初心菩萨,顿觉身陟妙峰,自此深位上士,积行高贤,转如神游香海,如来寿量品意。分别功德,功德不可限量,分别功德品意。校量福因,因因讵有边涯,随喜功德品意。六根清净,不轻之证据昭然,法师功德品意。然四众毁非,阿鼻之报应非妄,常不轻品意。地涌萨埵,发弘愿于分身国土,灭后通经,聊以感知遇之隆恩,人中师子,现神力于无边海会,当阳嘉赞,殆以坚克绳之深信,如来神力品意。将罢法座,极口叮咛,嘱累品意。恐堕歧途,再垂成范,果能我法执尽,如药王之焚身,药王本事品意。净秽情忘,若妙音之远至,妙音品意。还须无方圆应,重践普门,普门品意。助修假秘密之功,陀罗尼品意。防心援知识之力,妙庄严王品意。四法成就,三七精修,是经之必得无疑,普贤之现身有据,如斯流通,而流通斯无滞矣,普贤劝发品意。以上略谈正宗纲要意。然则斯经也,岂独夫次第为然哉!只如圣毫东烛,一化全彰,贤众西来,四法重示,始固可以摄后,终亦何尝遗前。且也文字性空,空无不容,实相体遍,遍无不备,故令一言一句,达无量无边之义,若受若持,成最圆最妙之因。既全事之理,随事而一一俱彰,全理之事,随理而一一互涉。于是土田三变,非垢非净,分身俱来,不一不多,多劫半日,而延促同时,生灭常住,而隐显俱在。舌相毫光,即灵鹫而上至梵世,弹指謦欬,由娑婆而遐播十方。是皆超乎心踪,绝于言道,异时之所不见,非机之所不闻。

作者: zhuao1997 封 2005-12-19 09:47 回复此发言 删除

--------------------------------------------------------------------------------

4 观世音专集1-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义
是为微妙难思,故称之为妙法,妙法难解,乃取喻于莲华。谓莲华华果同时,以喻妙法权实一体,非莲华,不足以喻妙法也。合讲已竟。
次分讲,又分为二:先讲法,次讲喻。讲法者,若就文便,先讲妙字,次讲法字。若依义便,宜先讲法字,次讲妙字。譬如指一个人,人皆指他是个好人,必须指他是什么人,毕究有个什么好,才堪称为好人,若无其人,何所称好?故必先人后好也。今讲妙法,亦复如是,亦必先讲法字,次讲妙字。言法者,轨持为义。谓轨生物解,任持自性也。略言之,三种法。详言之,三千法。今且置其详,但讲三法:谓心法、佛法、众生法。言心法者,直指现前一念心性,全彰一经所谈之实相也。以吾人一念心性,本非肉团,亦非缘影。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亦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下在未来。内外中间一总无,境上施为含大有。又云:三际求心心不有,心不有处妄元无。言佛法者,佛并无别法,只是证众生之心法耳,故曰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故称佛者,觉也,觉即不迷之谓也。吾人现前一念之心,不为尘境所迷,众生即是佛。故经云:「一念不生,即如如佛。」众生法者,众生亦无别法,只是迷诸佛所证之心法耳。吾人心中,本具有三因佛性,谓正因理心佛性,了因慧心佛性,缘因善心佛性。诸佛证之,成为三德。证正因理心,成法身德;证了因慧心,成般若德;证缘因善心,成解脱德。众生迷之,转成三道。迷般若德,为烦恼道;迷解脱德,为业道;迷法身德,为苦道。心法者,三因也;佛法者,三德也;众生法者,三道也。言妙者,吾人现前一念心性之三因,诸佛证之为三德,此一念心性不增一丝,众生迷之为三道,此一念心性不减一毫。若未经法华高会开显以前,则心法自心法,佛法自佛法,众生法自众生法。俨然是佛法太高,众生法太广,心法虽在高不高,在广不广,众生日用自不知耳。三法隔异不同,故不得称妙,至今法华高会,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十方佛土中,惟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先则曰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继则曰如是妙法,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开三权,成一实,会九界,同佛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故三法皆妙也。序分为初妙,正宗为中妙,流通为后妙。七卷二十八品,三周九喻,本迹二门,全经玄文,皆妙境也。能读诵之心,皆妙智也。即此读诵之功,皆妙行也。是人一心受持读诵,现身即得六根清净,如南岳大师,或亲见灵山,俨然未散,如智者大师,皆妙位也。境为真性轨,智为观照轨,行为资成轨,妙三法也。若人说此妙法华经,佛即遣化人为作听法众,若人读诵忘失句读,普贤菩萨,乘六牙白象王,到其人前,为令通利,皆妙感应也。受持、读诵、讲说,现生得证妙位者,即妙神通也。如智者大师,于金陵瓦官寺,讲法华经题,以九十天,仅讲一个妙字,古传九旬谈妙。章安大师,结集之成一部玄义,即妙说法也。闻妙法华经之听众,皆妙眷属也。或得欢喜益,令种一乘善根,或得生善破恶益,令熟善根,皆妙利益也。言莲华者,是法微妙,难思,无物堪喻,乃取莲华,以喻妙法。谓莲华华果同时,喻妙法权实一体。莲华有三义,可喻妙法:一为莲故有华,可喻妙法,为此一实,故施三权。二华开则莲现,可喻妙法,权开则实显。三华落则莲成,可喻妙法,权废则实立。华妙法妙,故称妙法莲华。言经者,法也,常也。谓十界同轨,谓之法,三世不易谓之常。略讲名题竟。二显体,此经以实相为体,言实相无相,亦无不相。此经既为权实不二,亦即性相不二,故经云:「诸法实相。」既言实相,亦即实性、实体、实力、实作、实因、实缘、实果、实报,从本至末,究竟皆实也。故曰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是法住法位,世界相常住。又云:此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等,皆指此体也。三明宗,此经以一乘因果为宗。前显体,是显性德。今明宗,是明修德。性德非因非果,修德即因即果。谓大乘因者,诸法实相是;大乘果者,亦诸法实相是。谓依实相而造修,名为全性起修。由观行,入相似,至分证,到究竟。初观行为因因,后究竟为果果,中间分证,以后望前,皆因也;以前望后,皆果也。观行但因而非果,究竟但果而非因耳。四论用,此经以断疑生信为用。前十四品为迹门,断权疑,生实信为用。后十四品为本门,断近疑生远信为用也。五判教相,此经以无上醍醐为教相。以说在第五时,畅出世之本怀,为最后之极唱。于化仪,非顿、非渐、非秘密、非不定。于化法,但属圆教,谓纯圆独妙也。讲经题竟。

作者: zhuao1997 封 2005-12-19 09:47 回复此发言 删除

--------------------------------------------------------------------------------

5 观世音专集1-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义
次谈品题。观,是能观之智,即一心三观是也。世音,是所观之境,即一境三谛是也。世,谓世间出世间,指十界依正二报。谓世间六凡,以同居土为依报,以胎卵湿化四生为正报,指三界诸天,四洲杂类,咸不外于四生也。出世四圣,二乘圣人,以有余土为依报,以阿罗汉辟支佛为正报;菩萨圣人,以实报土为依报,以别圆地上住上大士为正报;别教地前,圆教住前,皆有余土为依止故。音,谓无论依正二报所有音声,皆得为所观境也。凡音本属于耳根所闻,今不曰闻,而曰观者,须知大士,过去古佛,号正法明如来,以誓愿宏深,悲心不息,倒驾慈航,迹垂九界,众生不尽,大士悲愿亦无尽也。若讲大士因地修证,请读楞严经,大士自陈所修圆通,未尝不从闻根而入。所谓初于闻中入流亡所,即是初步下手功夫也。所言入流者,不入乎声尘。而入乎圣流,即于自性相依,外亡其所矣。且夫声尘之感,必有其所,今虽亡所,而未得寂。当声动时,见有动相,而欲亡之,当声静时,见有静相,而欲趣之,二相历然,故未得寂。而言所入既寂者,若果能到寂然之境,则动者自动,吾不知其动也,动相自何而生?静者自静,吾不知其静也,静相自何而生?故曰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夫动静二相,固是所闻之境,二相不生,了然明白,仍是能闻之根。亡所闻易,亡能闻难。而言如是渐增者,谓如上返闻功夫,逐渐增进,精修不已,既亡其所,复亡其能,则能闻与所闻而俱尽,是所闻者,声尘也,自亡所,而渐至于所闻尽,更无可闻者,则声尘泯矣。能闻者,闻根也,自入流,而渐至于能闻尽,更无能闻者,则闻根亦泯矣。故曰闻所闻尽。夫根尘俱泯,归于尽地。有尽相可得,即是住空。若住于空,虽得所觉空,未得能觉空也。而言尽闻不住者,谓今则外尽其尘,内尽其根。如是尽闻,亦不住著。则不但所觉空,而能觉亦空矣,故曰觉所觉空。是所觉空者,即证人无我也,能觉空者,即证法无我也。证人无我易,证法无我难。必以大乘真空观而空之,然后能觉可空也。而言空觉极圆者,夫有空而空乎觉,而空不得圆,有觉而觉乎空,而觉不得圆。今以空空觉,并亡其而为空,以觉觉空,并亡其而为觉,故谓之圆矣,犹未极也。极之,觉即是空,求觉相不可得;空即是觉,求空相不可得,则觉而无觉,空而无空,故为圆之极也。而言空所空灭者,唯觉极圆,无觉相可得,则所空灭唯空极圆;无空相可得,则能空亦灭矣。又言生灭既灭者,夫所空灭者,法空也;能空灭者,空空也;俱空不生,然后可谓之生灭既灭也。而言寂灭现前者,然则有声在,则声生声灭;有闻在,则闻生闻灭;有觉在,则觉生觉灭;有空在,则空生空灭;皆未离乎生灭也。今先证人空,继证法空,后证空空。凡属生灭者,皆已灭尽。则本来不生不灭之一真如性,乃得现前矣。夫一真如性,所以不得现前者,皆为生灭幻法之所盖覆。今既纤毫荡尽,真体呈露,本自寂然,本无可灭,非有以灭之而后谓之寂灭也。到此故乡田地,求其不现前,亦不可得矣,故曰寂灭现前。此一真如寂灭之性,既得现前。一现前,一切现前,则在在处处,无不现前。如是,则不必离声,而声自寂灭也;不必离闻,而闻自寂灭也;不必离觉,而觉自寂灭也;不必离空,而空自寂灭也;若尔,无往而不寂灭哉。经云:「诸妄消亡,不真何待!」即此之谓也。寂灭者,乃自在之异名词耳,此大士自受用三昧。以证此自受用三昧,故能随处得大自在,施诸无畏。或称观自在者,即寂灭现前,忽然超越意也。若仅得寂灭现前,未得忽然超越,犹是中道法爱,可谓贴体衣衫,仍是法身微障。大士尔时,造到寂灭现前了无寂灭细相当情,即能忽然超越,发起慈悲妙用。所以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下合一切六道众生之心,与诸众生同一悲仰。故得行菩萨道,普门示现也。
言菩萨者,梵语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若以通途而讲,须约三义:一者,自利义,以其证到自受用三昧,在三昧中,乃见自心,朗然大觉,如佛无二,故称为觉,以其无明未尽,有时出三昧后,犹有微细生灭,识情流动,乃称为有情也。二者利他义,谓其自己所证之道,而能觉悟有情众生,俾彼同证斯道,即所谓以斯道,觉斯民者是也。三者自他兼利义,谓上求佛道为自利,故称为觉,下化众生为利他,故称有情,此通途意也。若对于大士而言,菩萨上,宜加摩诃萨,华言大道心成就众生。谓大士运称性之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以性体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是故称性所发之慈悲妙用,亦横遍十方,故尽虚空,遍法界,无一处,不是大士所化之境,无一众生,不是大士所度之众生也。亦竖穷三际,故从无量劫以来,直至尽未来际,皆大士度生之时。所谓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大士之慈悲妙用方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大士之悲愿终无有尽时矣。

作者: zhuao1997 封 2005-12-19 09:47 回复此发言 删除

--------------------------------------------------------------------------------

6 观世音专集1-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义
言普门者,普,常遍也;门,能通也。凡有众生,自有家舍,有家舍,即有门户,有门户,即有观音,所谓处处祈求处处现,苦海常作度人舟,非虚赞也。我先太祖智者大师,于别行疏中,出十义释一普字,今番道经于此,未带祖诰,忆记不清。举要言之,此品居法华经中第二十五,在流通分内,以一乘圆种,普度十界之机。其间虽云三十二应,实则无身不现,其十九说法,凡所说者,皆一乘纯圆独妙之法。即可谓处处池中有明月,人人屋内有观音,故称之为普门大士。
言品者,梵语跋渠,华言称品,即同类之意。谓经中之别文,与总题相应者,汇集一类,罗列总题之下,亦即所谓总总于别,别别于总。文不对题,不成同类,文须对题,故成一品。讲法题竟。次讲人题。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秦是朝代,姚是秦主之姓也,名兴,对前秦苻姓,称姚秦耳。三藏者,经藏、律藏、论藏也。法师者,法是轨则义,师是训匠义,谓以三藏之法为自师,即以三藏之法而师人,乃谓之法师也。梵语鸠摩罗,秦言曰童;梵语什,秦言寿。谓法师姓童,名寿,又以其童年而有耆德,故称童寿。父名鸠摩罗炎,中天竺人,游历至东印度丘兹国。王闻其贤,乃以女妻之,生师。七岁随母入佛寺中,见佛钵喜甚,乃将佛钵安置于顶。俄而念曰:「我年甚幼,佛钵甚重,我何以举?」遂失声置钵于地,乃悟万法唯心。自悟以后,心地灵通,一切经书,不读自会。前秦主闻师名,起兵伐丘兹,得师归。师尚未至,秦主已故。后姚兴有天下,请师入逍遥园,译出此经。所言译者,易也,将梵文易成华字,俾此方人堪以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功伟德宏,诚不可思议也。经序云:「三经重沓,文旨互陈,时所宗尚,皆宏秦本。」以法师是七佛以来为译经师故也。此话是道宣律师,从天人问来,所以法师所译之经,文词通畅,人师欢喜读诵,比众不同也。讲题竟。次讲文。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此当机请法文也。此品以无尽意菩萨为当机。菩萨名无尽意者,凡是诸佛菩萨皆是以德立名,谓菩萨悲心无尽,请意莫穷,谓请法虽在于当会,用意普被于未来,即显妙法流通于尽际,无穷亦无尽也。起座袒肩,是身业虔诚;合掌,是意业精专;白佛,是口业致敬也。此四句是经家描写敬意,请法之理诚宜若斯。以上是标情形,世尊下是正请法。意谓请问本师世尊,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呢?具见菩萨之名,无不从缘而建立也。若讲其立名所以者,爰有古佛,名同观音,教以闻薰,入于禅定,颠倒闻机,返归自性,一念回光,二尘俱遣,根尘两种相见双亡,非幻成幻远离复离,既已空空,复更灭灭,无明顿破,寂灭现前,乃建立观世音名,菩萨得自受用三昧之所以也。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以下是佛答词。此总答观音之名,以彰他受用三昧之德也。首句七字,是经家形容,非佛答话。善男子句,是佛开口处。称当机为善男子者,谓调柔名善,质直为男,乃大丈夫之美称也。文意谓尽十方虚空界,极微尘数所有众生,今云无量百千万亿,举其极多之大数耳。众生受诸苦恼,是总举能感之机。言闻是观世音菩萨者,指彼受苦众生,早曾闻有菩萨之名,即彼众生心内之菩萨也。且众生本是菩萨心内之众生,即今偶值苦恼之境,猛然忆及菩萨之名,遂一心称彼菩萨名号,如云南无观世音菩萨。真是菩萨心内之众生,称众生心中之菩萨,感应之速,犹如桴鼓。随扣随响,故曰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如啐啄同时,不前不后也。感应之道,不可思议。

【「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

从此以下,别讲七难。此第一免火难也。文意谓:平时之间,有人持念菩萨名者,本不遭火灾。设使因宿业所招,值遇大火,火不能烧,由于菩萨威神力故,亦能免难。宋时,台州遵式法师,号慈云忏主,住杭州西湖,下天竺寺,创建数百间屋,每架一楹,必诵大悲咒七遍,三经寇焚,火皆自灭。晋竺长舒,专诵观音经为业,侨居吴下,比邻被焚,舒住下风,一心念观世音,焰将及,忽回风,火灭,合邑惊异。有恶少讶其灵感,俟夜风急,束薪纵火投屋,四投皆灭,始嗟神力,叩头首罪。舒曰:「我诵观世音不懈,有难辄免。」足证菩萨威神之力也。

作者: zhuao1997 封 2005-12-19 09:47 回复此发言 删除

--------------------------------------------------------------------------------

7 观世音专集1-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义

【「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

此第二免水难也。有人平时称念菩萨名者,本不遭水难。设遭其难,能称菩萨名者,即得浅处。法华感通载:唐岑景仁,少诵普门品,持菩萨名。一日往苏州乘船,船覆堕水,闻有人言:「能诵普门品,水难应免。」如是者三,遂浮水面,须臾只岸。他人皆溺死。具见诵经持名之力,不可思议。

【「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

此第三免风难也。文意谓:众生爱财,入海求宝,或者偶遇黑风,黑风,怪风也,吹其船舫,舫,大舟也,飘堕罗刹鬼国,罗刹,食人鬼也,如是多人入海遇难,其中只须有少数人,或最少乃至一人,能称菩萨名者,是诸多人,皆蒙恩泽,同得免难也。报应记云:唐宋衍,随人舟,赴三门,遇风舟覆,扪得束稿,凭而登岸,诣鬻茶姥茅舍宿,曝稿,中藏金刚经,姥曰:「汝妻自汝出后,礼经诚切,故能救汝。」归而询之,果妻礼诵之经也,因封绢酹河滨姥,至则茅舍无存。土人云:此处水无涯际,何有茶庵?乃悟大士化身也。

【「以是因缘名观世音。】

此结答立名之所以也。

【「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

此第四免刑难也。文意谓:设复有人,正受刑戮之时,是人能够一心称菩萨名者,彼所执之刑具,或刀或杖,以菩萨威神力故,自然段坏,此称名人,即得解脱。冥祥记云:晋南宫子敖,戍新平,为长乐公所破,合城数千人皆被戮。子敖知不可免,唯一心念菩萨名。及戮至子敖,群刀交下,或高或低,持刀人忽疲懈,四肢不遂。公惊问:「汝有何能?」答:「能作马鞍。」遂释之。子敖并不自知何以作此答,心知是大士所使也。乃造大士像一躯,行则顶戴,止则礼敬不怠。

【「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

此第五免鬼难也。文意谓:设使三千大千世界之内,所有大小国土,尽皆夜叉罗刹等恶鬼充满。梵语夜叉,华言疾捷,此鬼举动如飞,最极轻便。二鬼皆以人为食也,是故恼害于人。人若不知称菩萨名,无不被其所害。独有人能称菩萨名者,彼诸恶鬼,闻菩萨名,眼尚不敢视人,复何能加害于人乎?佛祖统纪载:粱慧简禅师,精修戒律。荆州厅有别斋三间,多鬼怪,人不敢入,唯简师能居之。初夜见一人,黑衣无目,从壁中出,倚门上。师心甚了了,唯念观世音名。经时,鬼入壁而隐。师徐起,礼诵如常。次夜,梦向人曰:「仆于汉末居此,已数百年,人所不能堪。师诚净行好人,特相容耳。」

【「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

此第六免囚难也。文意谓:设或复有其人,或有罪者,固所当囚,或无罪者,枉受其囚。既已被囚,身必受困。杻械,手足之刑具也。枷锁,架项之刑具也。浑身受缚,故云检系。不论他罪之有无,试看他能否称念。若其人果能称念菩萨名者,彼所检系之杻械枷锁,仗菩萨威神力故,皆悉断坏,即得脱也。法苑珠林载:晋窦传,河内人,永和中,为高昌步卒吕护俘执之,同伴七人,共系狱中,不久将杀。僧道山,时在护营中,与传相识,闻其被禁,乃往视之。传泣曰:「命在顷刻,能相救乎?」山曰:「尔至心念观世音菩萨,必有感应。」传遂默持三昼夜,械锁忽然自解。传念同伴桎梏,何忍舍去。复求菩萨,神力普济,言毕,余人之刑具皆解。遂同遁出,各还乡里,咸敬信奉法焉。

【「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者,于此怨贼,当得解脱!』众商人闻,俱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

作者: zhuao1997 封 2005-12-19 09:47 回复此发言 删除

--------------------------------------------------------------------------------

8 观世音专集1-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义

此第七免贼难也。设使大千世界所有国土,遍处尽是怨贼,国内之道路,可谓危险之极矣。其时有一商主,将诸商人,于界外采宝归家,必经此极危险之道路,有何法术,能过此险耶?幸其中有一信仰菩萨之商人,见诸商人,各怀怯怖。乃高声唱言:「诸善男子!汝等勿生恐怖,应当一心,异口同音,称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