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华东电力设备厂:读书的时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8 20:54:07
读书的时候要读出声好,还是读不读声好,哪一个记忆力更 好呢

在新理念中凸现语文特点

西安航天小学 曹国华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我们的教学理念更新了,教学行为转变了,但不管怎样变,我们语文学科的特点不能丢,我们的教学任务的落实不能打一点儿折扣,应该说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得更加轻松、有效。

“语文语文”,顾名思义是“语言文字”,它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我们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在文字的王国里感受语言的魅力,培养对语言的感受,学习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就要紧紧地抓住语言文字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凸现语文特点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1、 重视读,花大力气抓读的训练,提倡自由诵读,各得其情,各得其妙,在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对语文教学而言,读书应该放在第一位,希望学生出声读,去大声朗读, 因为文章的精华在字句之中,字句之中包涵着声情、气魄,蕴藏着见识、抱负,你不读,这一切精华都不会自动显露出来,而只能是纸上的铅字符号,那是“死”的,要把“死”的变成“活”的,非得读不可,让它先在你的嘴上活起来,提倡个性化的读,尽量不去齐读,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错误,因为陈腔滥调容易掩盖住文章中的精金美玉。让学生自由诵读,去各得其情,各得其妙,因此我在班上订了一条没成文的规矩:书读得不流畅、话说得不流利,语文课不能得成绩优秀。比如在教学三年级的《意大利的爱国少年》时,学生在初次阅读后,便感受到了这个少年的爱国情怀,当然这时的认识是不深刻的,朗读的感情投入上是不充沛的。我就引导他们在读中继续品味,调动学生结合文字了解当时的环境,比赛看谁能把这个少年的爱国情感充分体现出来,孩子们便开始了新一轮、较高层次的品读,他们如入无人的境地,在文字的导引下,充分的表达着感情,宛如自己就是那个被别人侮辱的意大利少年,把那种慷慨激昂、大义凛然、挺身而出维护祖国尊严的形象入情入境地表现了出来,尤其对“你们侮辱我的祖国,我不要你们的钱!”的愤慨表现得淋漓尽致,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品读,是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的,在这里,“读”的作用功不可没。

2、 抓住重点的词句进行感悟,辅以想象的手段,再现文字描述的情景,对理解文字的含义大有裨益,对激发学生的情感至关重要。

记得在刚开始实施新课程时,我们强调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感悟。那时我们的课堂教师似乎轻松多了,学生的活动多了,对有些景色描写的文章,在学生读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去观赏,学生愉快多了,可一堂课下来,学生获得了什么呢?无外乎是去胜地游览了一番,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罢了,这其实是品德课的目的,而我们语文课应该最大限度的发挥好语言文字最强大的力量,它有时比声象制品的课件更占优势,可以避免我们将大脑闲置,展开自己更广阔的思维,更有利于我们发展读、思的能力。我们的许多课文,在阐述某个道理,道明某种态度或展现某人某地某物的特点时,总有一些语言的描述,这些都应该被视为文章中的重点词句,我们尤其应该重视这些词句的品读,感悟,必要时要辅以想象的手段,使抽象的文字形象化,揣摩到文字的立体感,才能真正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意图和情感。如教学《翠鸟》一课时,在展示翠鸟目光敏锐、动作敏捷时,有这样一段话:“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冲过去,叼起那条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那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它应该是一个重点的句子,其中“蹬开”、“像箭一样”、“冲过去”、“叼起”、“贴着”为重点的词语,它为我们的想象提供了资料,抓住这一连串的动作,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他们就会在眼前、脑中出现翠鸟捕鱼的情景,可以很快得感悟到翠鸟捕鱼几乎是在一瞬间完成的,就连机灵的小鱼都还没有反应过来就成了翠鸟的口中之食,它动作的娴熟、迅速、捕鱼技术高超的特点很快的从文字中凸现了出来,这样一只活泼、可爱、机灵的翠鸟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孩子们的心中,对翠鸟的敬佩、喜爱之情也会油然而生。这种从文字的品味中体会出来的含义、情感才是真切的、由衷的,也是深层次的。这是多媒体直观的形象无法取代的。当然,对于那些抽象的、复杂的、离学生的生活较远的知识我们是应该借助先进的教学设备的,在这里它所起到的只是辅助教学的作用,帮助学生去理解、体会,去琢磨文字的含义,决不能抛掉文字的作用。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培养他们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1)“读”:众所周知,学生语言功底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它来源于学生长期的积累,大量的阅读。仔细调查你会发现:目前爱读书的同学并不是很多,语文书中的课文学完后,也只能呵呵巴巴、凑凑和和地读下来,他们回家后哪能再指望他去再读些课外书呢?于是我在学校为他们安排了读书时间,为一星期三次的早读课,对于教材中的课文通过逐课学习,练习,基本上已经达到了熟读成诵的地步,再去给时间来读,不仅没有必要,更是耽误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孩子们利用这个时间读自己喜欢的文章,摘录自己认为的有价值的好词好句,办起了“百宝箱”“精粹文库”,并定期进行“故事会、朗诵会、展览会”。使孩子们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都得到了发展。

(2)“说”:结合教材内容提供时间、场所召开学生喜爱的各项活动。如结合“明月”单元在中秋节召开了“中秋聊月”茶话会,畅谈自己对月亮的了解,介绍月亮的相关知识以及神话故事,孩子们吃着香甜的月饼,听着那新鲜的话题,真是一种享受。结合“民族之花”栏目,我们召开了“聊天会”,交流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民族服饰、地方风情风貌,结合“方寸世界”,我们又举办了邮票展览会,许多同学都挑选了自己最喜欢的邮票参展,并仿照《大龙邮票》的写法写上了说明文字,向大家讲述了自己邮票的故事,描述了邮票画面的特点。当然要将这些活动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课前的搜集资料进行筛选,将别人的文字变成自己的语言进行精心的准备都是十分重要的,而这些筹备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学生能力发展的有效训练,每次活动孩子们都很重视,并做了充分的准备,参与的面十分广泛,造成常常是两节课都进行不完,我会再安排时间让他们充分展示的。尽管这已经远远超出了课时的要求,但只要对我的学生的语言发展有利,对调动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有关,花再多的时间都是值得的。
(3)“写”:写的功夫也要时常练。不要用一些为应试而设想的有意义的作文题目来捆住学生的思想,束缚他们的才情,让他们能明确“作文就是用我手写我口、表我心、抒我情。”把写作当成是一种习惯,一种用笔与老师、同学的对话,有话则长,无话也可短,我们老师的作用就在于激发学生表达的热情和愿望。并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多多的练笔,在完成单元要求“落笔生花”的前提下,结合课文内容我们还写了“落花生,我想对你说”,为《柚子树下》进行了想象创编,每逢遇到国家、学校、班级大事更是不能忘记及时记录,如神六发射、校运会、花卉展览、听航天科普报告,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写作材料。
总之,我们的语文课堂就是要着力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上出语文课特有的味道来。

读出声更好,但影响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