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设计公司首选:求Authorware相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2 18:21:04
Authorware试验报告(共12个,不重复、只要是报告就可以)和两个精彩设计(最后的成品)。下载地址也可。自己写的,做的也可。
只要2个能运行的程序和代码。有解释的更好。

让学生以Authorware拟题实作报告
指导教授:钟树椽
学 生:陈建荣
前言
本文主要在探讨让学生以authorware拟题过程中,应该注意什麼细节,过程中有何问题值得注意.笔者在学校试行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於4月底至5月11日止找来笔者服务学校的六年甲班的六位小组长,教导他们如何利用authorware拟出选择题,并记录他们学习操作的历程,最后将学生所拟的题目带到班级中请一个小组成员试做,并访谈及感受.第二阶段则於6月15日至6月17日间,找来六年甲班的三位学生,这三位亦都参与第一阶段的活动.此次,将其中一位定位为种子小老师,教导他从开启档案到拟出选择与填充题的整个流程,另外两位则仍是以复制改写的方式拟出选择与填充题.有了第一阶段的经验之后,笔者体会到要让学生熟练的最大秘诀在於密集的操作,这次比者采用计时,竞赛的方式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精熟操作技巧.
以下将描述实施过程的实作札记,并将实施的心得做一综合讨论.
实作札记
第一阶段
(一)失败的经验
时间:4月29日(五)
地点:办公室
学生:六甲三男三女
概况
昨天晚上我先在家里出了一个数学题目,打算做为今天让学生出题的范本.早上到学校之后,找了六年甲班的老师,商借她班上的学生做为测验的对象,我的考量点是,找高年级学生电脑能力比较强,教他们出题比较快.
我的作法是先把该班的小组长利用午休时间找到办公室,利用办公室的电脑,我先用拷贝的方式,复制昨日的范例出一题给学生看,然后让学生依样模仿,可是一试之下,竟然漏气了,因为不管怎麼试,都无法让(1)答错了,太大了,再试一次,(2)答对了,真是天才,(3)答错了,太小了,再试一次.这三个组合在适当的时机出现.一时之间找不出原因,只好跟学生约定下周一再来试试.
札记:
学生走后,我想了好久,不知道是哪个步骤做错了,直到晚上,回到家后,再试一次,才发现,我在改了热感区之后,又把答案页的编号跟著调整,结果就错在这里,这时我才发现,原来改题目没那麼复杂,只要在复制,贴上之后,改了题目与选项的内容后,再调整热感区顺序就可以了,把握了这个原则之后,我陆续再出了几题,也都没问题之后,我决定下周一午休再找学生试一试.有了这个经验之后,我学乖了,先把施行程序标准化,记在笔记上,一旦忘了,马上可以查得到.
(二)学生的第一次尝试
时间:5月2日(一)
地点:办公室
学生:六甲三男三女
概况:
今天中午我再度把六年甲班的六组组长找来,这六个人有三个男生,三个女生,到办公室后,我先告诉他们今天的目的,然后,我出了一个数学选择题,接著让学生轮流执行一次,一开始学生很新奇,激发了他们的动机,主动询问我:「老师这是怎麼做的.」我说:「别急,今天就是要让你们每个人,都试试.」
为了出题方便,我把内容锁定在百分比和重量单位,面积单位的换算,因为这个打国字的机会较少,也比较不需繁复的算式.虽然之前也考量到,分数在六下的比重很大,但是分数不好打所以就放弃了.
我把复制,贴上,更改题目,选项内容及移动热感区的要领边说边讲解之后,A生自告奋勇要先试,看到他的反映,我的想法是,他对电脑应该满熟的,有个女生则是没有发言,眼神中有对不安,显然是有期待但又不熟悉,於是我提醒大家要注意看,他哪个步骤怎麼做,等一下你就跟著做.
更改完毕之后,我要他插旗子,执行看看,一开始他先点了错误的两个答案,最后才点正确答案,确定这个题目没问题之后,才换下一个同学.第一个,第二个都很顺利,到第三个以后就有点麻烦了,原因是该生对於电脑的基本操作不熟,连打个国字或符号都要迟疑好久,因此每题都要好久.
原本我预期其它人会盯著萤幕,把别人的错误当经验,事实却非如此,已经做好的人心早就不在这边,也等得不耐烦了,而后面的同学显然也不知道该如何做,所以也插不上手,为了让流程加快,我不时提醒其它学生如何帮他,再不行我就出口指导.
每个人轮流出一题算算时间竟然花了50分钟,平均一个人将近10分.
札记
原本预期一个人在做的时候,其他五人会眼睛盯著萤幕,看看别人怎麼做,看多了印象就会深刻,做会的人可以指导不会做的人,可是这样的效果并未发生,主要的原因是有些同学出题的时间拉得太长,六个人一轮下来竟要一个小时,学生的关注力很难集中,所以大家都分心做别的事.或许是六个人一组的规模太大了,旁观的人多,才达不到预期效果.
事后我检讨了一下,第一次大家没有经验,自然较花时间,另外的因素则是,电脑程度的关系,电脑熟的学生,不论打字或是操作步骤很容易上手,只要稍加指导就能驾轻就熟,但是电脑能力不佳的学生就伤脑筋了,因为光是找键盘就花了好大功夫,心也比较慌张,速度上大为减缓.
再则,学生出题之前,并没有先拟好题目及选项,虽然我早到提醒他们要先做好这个准备工作,可是我发现,大家都是临时抱佛脚,上了电脑操作之后才挖心思想题目,这也浪费许多时间.因此,我利用下课时间,再找了这些组长来,告诉他们,今天只是让你们试试,教你们怎麼做,明天同一时间,要让你们再试一次,但是要先把题目和内容拟在纸上,上机之后,不能再思考.
(三)第二次练习进步神速
时间:5月3日(星期二)
地点:办公室
学生:六甲三男三女
概况:
今天中午六个小组长来了之后,又是电脑程度较好的A生自告奋勇,有了昨天的经验之后,今天显然顺利多了,学生把握复制,贴上,改内容,移动热感区的步骤之后,每个人的速度都明显提升了,今天每个人轮流出一题总共才花了30分,进度很多.
我特别注意速度较慢的两个学生,因为他们的能力较接近一般的学生,他们的学习状况较能类推到其它学生身上,他们的问题是对键盘及电脑操作不熟,可是从昨天到今天的进步来看,多一次练习就多一次进步,可见只要给予充分的机会,学生们都能驾轻就熟.
六人出题完毕,我让每个人从头到尾试一次,数学程度好的同学做的很快不到一分钟就做完了,较差的同学面对萤幕思考许久,不敢轻易选答案,我则鼓励其它同学给他暗示,可是程度好的学生心较浮燥,只关心自己做得如何,但没耐心看人家无麼做,所以不太给协助.
札记:
六人一组的效果不理想,所以我改变策略,把他们分为二小组,告诉他们,明天还要继续,分配男生一组,好生一组,男生负责出面积单位换算,女生出百分比,因为男生电脑程度较好,所以一个人准备4题,女生一个人准备3题.女生利用星期五早上升旗时间来办公室,男生则利用午休时间,而且每个人每题所花的时间都要计算.为求速度,每个人最好先把题目出好,写在纸上,上机之后就不要再思考了.
(四)三人一组成效较佳
时间:5月6日 (星期五)
地点:办公室
学生:六甲三男三女
概况:
早上三个女生来到办公室,我分配其中一人要帮忙记时,记录每个人每题的使用时间.不到30分钟的时间,三个人出了9个题目,我看他们的花费时间,最好的,每题使用时间是1分钟左右,最慢的也才2分半左右,明显又比前一次进步多了,可见学生掌握技巧之后,熟练的程度与速度都加快了.
中午换三个男生出题,到了电脑桌前,看到早上的记时纪录,看到女生的成绩 ,男生有些讶异,为什麼女生可以那麼快,我告诉他们,你们自己试试就知道,结果男生平均每题的出题时间大概是1分--2分之间.因为男生所出的题目有较多的国字,因此虽然在时间上并没有显著的突出,却不代表男生进步速度较慢.
札记:
今天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三个人一组出题和六个人一组轮流出题,最大的差别是参与感,六个人一组时,每个人等待的时间很长,很容易失去耐心,三个人一组则很快就能轮到,再加上记时的压力,每个人都会紧盯著萤幕.
学生出题的速度又变快了,显示他们己经掌握到操作的技巧,前后三次的练习时间就能上手.其间虽有间隔数天,但是学生并没有忘记其间的流程,有时忘记,只要一经提示就能想起,做出正确操作,技术面算是克服了,不过就是出题前的准备工作了.
数学概念清楚的学生还是不喜欢拟草稿,习惯临场出题,随机应变,这类学生的思考很敏捷,除了正确答案之外,还会考量错误的答案要和正确答案间有大,小的不同差别,有的写边改,但都很快就做完.女生则不管程度如何都会按步就班,依照老师的指示,先出好完整的题目及选项,看她们的草稿,事先都有充分的准备.胸有成竹是出题速度明显提升的主因.
(五)答题实作
时间:5月11日(星期三)
地点:六甲教室
学生:六甲第一组学生6人
概况:
昨天两组学生分别出了百分比,单位换算各9,12个题目,今天我将这些题目拿到班级上让一般的学生来练习.我把电脑带到班上,找了一组学生,利用升旗的时间让学生分别做这两组题目,百分比的题目学生做得很快,单位换算则因概念较为复杂,所以相对的思考时间较长.
每个学生都是用心算的,虽然我提示他们可以用笔算,但是没有学生这麼做,大家都是盯著萤幕心算.我问他们为什麼这个做,程度好的学生说:「不必算啊!就看大单位在前面用乘的,小单位在前面用除的」,再加上选择题的型示让学生能从选项中,依照大小关系做判断,所以他们的直觉是不必用笔算.如此看来,学生在面对题目时,有其「猜」的策略,如何猜一般老师不会教,学生做多了之后,自然有其一套应对方法.
我另外问了学生一个问题:「你们觉得用电脑做题目比较好,还是考卷 」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学生竟然反问我:「为什麼只出选择题,考卷上的题目都有很长的描述,可是这里都没有,我比较喜欢写计算题和应用题,因为可以在纸上写计算过程.」
选择题的考试方式,看不出学生的演算过程,学生到底是算对或是猜对不得而知,最好在测验完毕之后,请学生讲述答题的心路历程,以了解学生的概念是否正确,因为就算概念不清楚或是错误,都有可能选到正确答案,即使答案也不代表学生真正获得正确概念.
札记:
由这个回答中,让我反思,为什麼当初我要以数学为主,而且题目都只是单纯的单位换算,这和现行一般课本与考卷的出题是不一样的,一般的题目往往都会有文字描述情境,学生也习惯了,但是顾及打文字花费的时间较长,所以就把这些省略了.
不是不能写记算过程,而是学生看到电脑之后,直觉地忘记依然可以用手在纸上记算啊!这也显示出学生面对纸笔与电脑的答题策略是不同的.笔纸测验让学生在纸上演算,学生面对电脑时,不习惯用笔算,而是增加专注力於心算.
第二阶段
(一)改变策略重新出发
时间:0615 1120-1200
地点:办公室
学生:奇晋,巧强
概况:
隔了一个月了,我再设找六甲的学生来学authorware,昨天找来奇晋,旻飞,孟宪,让他们回忆一下选择题的出法,我先在电脑上当场示范一个题目,之后让他们轮流休改,他们都能照著做,对於感应区的移动已经很熟练.
今天毕业考完,我只找到奇晋和巧强,我的教学策略改变了,我自己带来笔记电脑,让学生坐在办公室电脑前,我操作一步,学生跟著做一步.因为奇晋比较熟了,我要他从头到尾学一套完整的,巧强则因为还没学过,我只打算让她能够修改题目及感应区就好.
我做一步,奇晋跟著做一步,每个步骤我都会讲得很清楚,因为我也经过遗忘与再回忆的历程,在这个试图回忆的历程中,我吃尽苦头,不是忘了哪个步骤就是掉了什麼细节,直到一反覆操作过几次之后,才体会出一套应变方式,也就是出了什麼状况之后,应该检查什麼地方,有了这样的经验后,教学起来就变得很顺手.
今天我示范了选择题与填充题的做法,短短四十分钟内,奇晋都能跟得上,只是他的打字比较慢,出题的速度也跟著慢了.倒是巧强反应很快,很快就抓到修改的技巧,每次改完之后,我都要他们执行一次,确定是否有问题,出了状况就回去找出错在哪儿,很快就能修正错误.
札记
经过前几天痛苦的寻找记忆之后,现在觉得得心应手了,这也让我体会到,熟能生巧的重要性,一定要重复操作,每天操作,才能达到不会遗忘的地步.这对我的教学有很大的启示,要让学生常常有操作的机会.
今天只有四十分钟的时间,就能将选择题和填充题的流程跑过一遍,从奇晋和巧强的反应来看,技术上其实没什麼困难.对奇晋而言,他学得很快,困扰的地方在於打字太慢,而巧强的打字速度较快,出题起来就得心应手多了.
从今天的情况来看,人少教起来比较顺手,学生操作的机会也多,我想下一次就能把随机出题教会,教会了奇晋之后,再让奇晋带著巧强从头到尾熟悉整个流程,一方面让奇晋能教学相长,一方面也看看学生教学生会有什麼成效,如果这样可行的话,以后就教会几个学生就好,再让种子学生去教会其他人.
(二)投入计时竞赛策略
时间:0617 0800-0930
地点:办公室
学生:奇晋,旻飞,孟宪
概况:
我将奇晋定位为种子教师,选择题与填充题我带他从题做一遍,其他两人则只让他们在旁边看,边带奇晋做,我同时向他们解释,为什麼每一步骤为什麼要做如此设定.
我只让旻飞,孟宪复制贴上去改题目.旻飞和孟宪上月已经与过,不过上次的只教选择题,这次我则连带地教他们填充题.做完40分钟的讲解和练习之后,为了验收成果,我要他们各自拟两题,选择与填充各一,两人合计四题,就以这四题为主,要他们上机计时.所拟题目如下:
Q1:1公克=( )公斤 a) 0.001 b)0.01 c)0.0001
Q2:1公吨=( )公斤 a)1000 b)100 c)10000
Q3:1公顷=( )公亩
Q4:2.3公斤=( )公克
第一次测完之后,我要旻飞和孟宪再草拟一份题目,等一下再比一次,这次旻飞出两题选择,孟宪出两题填充,合计四题,等一下就以这四题做为比赛的题材.
在这个空档中,我要考奇晋,要他从开新档案起,各出一题选择与填充,并要计时.奇晋出的题目如下:
Q1:100公分=( )公尺 a)1 b)10 c)0.1
Q2:1公尺=( )公分
旻飞与孟宪第二次合出的题目如下:
Q1:1000t=( )公斤 a )1000000 b)10000000 c)10000
Q2:15公克=( )公斤 a )0.0015 b)0.015 c)0.15
Q3: 1公斤=( )台斤
Q4:1公克=( )公斤
旻飞与孟宪第三次合出题目如下:
Q1:1公克=( )公吨 a 0.0000001 b)0.000001 c)0.001
Q2:100公克=( )公斤 a )0.1 b)0.01 c)1
Q3: 1公升=( )毫公升
Q4:300毫公升 =( )公升
拟题使用时间比较表
名字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备注
旻飞
7分5秒
6分40秒
6分
两人以现有的格式为基础,复制,贴上,修改.
孟宪
9分55秒
7分5秒
6分54秒
第一次
第二次
奇晋
12分30秒
13分30秒
奇从开启档案开始,拟出一题选择与填充
学生使用authorware的感受,分别问以哪一种题目好出,参与这个拟题活动有什麼感想,整理如下:
旻飞:填充题好出,因为没有选项,也不用移感应区;出选择题比较费时间.参与拟题最大的收获在於:增加对打字的兴趣,可以练手指的活动力,打字速度变快了.
孟宪:填充题好出,填充只要改题目页就好了,没有选项,移感应区很麻烦.参与拟题的收获是练习打字,速度变快了.对於学习方面,这些题目我原来觉得难,现在变简单了,边打边吸收.出了之后要试试看,比较能够记得住.
奇晋:选择,填充都还好,只是跳出那个比较会忘记(pause before exiting, show bottom).最大的收获是觉得很好玩.
札记:
为了要测他们的熟练度,我想出用比赛的方式来测量时间,原本想让他们自己出题目,但若两人题目不同,则很难去比较速度,而且拟题本来就有让学生对於学习内容再建构的意涵,题目还是要让学生自己出,折衷的方式,就是各出两题,如此一来题目出自於学生,题目也加倍了.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很快就能搜集到许多题目,题目一样,比较其速度也比较有个标准.
从拟题比较时间表来看,孟宪与旻飞从事的是比较单纯的改题目页,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明显地看出,其使用时间递减,经过三次比赛,总共各自在电脑上出了12题,熟练度上已经没问题了,下课之后,旻飞很有兴致地又自行出了几题,可见要让学生上手不难.
奇晋前后两次相比使用时间不减反增,主要的因素在於两次之间的间隔3个半小时,因为步骤较为繁复,间隔久许多小细节容易遗忘,速度变慢是很正常的事,不过这也不是坏事,出现困惑反而更能激发他弄清楚的动机,后来在操作几次之后,他的印象更深刻了.
(三)答题实作
时间:0617 1600-1640
地点:六丙教室
学生:学习辅导班6位学生
概况:
我将今天旻飞和孟宪所拟的题目,拿来给学习辅导班的学生做,看看他们的反应.每个人轮流做一次,先从程度好的同学开始,一个人做,其他的同学在旁边看,看的人中会的都会提示,有的人忍不住就会把答案说出来.如果做错或是停顿很久的话,我会提示他们.
里面的题目有些是每隔四题会重复一次,对於不熟或是做错的学生而言,重复的题目正好检测他的保留度,增加他的印象.
原本最排斥做答的同学,一直认为自己的数学很不好,不想做,等到最后一个轮到他做时,其实他已经看过好几轮了,许多不会的也看会,听会了,少数比较复杂的题目也不为难他了.从他的神情来看,有很大的成就感.以他的程度而言,能答对基本题,算是很大的收获了.
每个人都做过一次之后,我问学生比较喜欢做电脑题还是考试卷,学生都说喜欢电脑题,因为比较有趣,有趣的地方在於可以互动,答错了,会提示,而出现「答对了」则有增强作用.
札记:
做答过程中,学生的专注力很高,尤其是做答的那个人,每个人都在等著他写出答案,答对的话很有成就感,答错的话则会有很大的压力,迫使做答的人不能不专心.对於旁观的人而言,也是一种学习,因为他用眼睛看,脑筋也在跟著转,有的人会忍不住说出答案,就代表他已经把这个题目做过一遍.有的人嘴巴不说,其实心里面很期待做答的人快点把答案弄出来,看看自己的答案正确否.
和考试卷不同的地方在於,考试卷做答通常是单打独斗,不会有大家共同盯著萤幕的经验,这种经验是一种共同学习,旁观的人不可能脑筋空白,反应较快的人早一步找答案解出,有的人脱口而出,有的人放在心里;反应慢的人则在一旁观摩别人怎麼做,看到有的学生会先把答案说出口,我就适时提醒他们:「你可以告诉他怎麼做,不可以告诉他答案.」,因为只提示做法,给还没想通的人思考的指引,这就是一种学习,经过好几轮反复的思考,想不通的也会慢慢开窍.
这种电脑考题, 小组来做,比个人单独做更有效果,因为自己一个人做,只有电脑的几个简单提示,不是太大,就是太小,就选择题而言,只要最慢第三次就能有正确答案,对於填 充题来说,只要错三次就会自动跳下一题,至於为什麼要这样做,就没有进一步指导了.小组作答的好处在於,旁观的人如果会的话,他会忍不住说出答案,只要提 醒他们提示做法,不可以讲答案,他就得想办法引导作答的人,引导的人不仅要知道答案,还要试图说出作答的人缺少那个思考程序,这种知识再建构的过程对於增 强印象有很大的帮助,而作答的人,则有了指引的方向.
综合讨论
要将操作流程标准化
authorware的操作并不难,但是细节颇多,很容易遗漏,以笔者为例,原本是学会了,到了要教学生时,有些地方会临时忘记,要避免这种情形的发生,最好将作业流程标准化,并做出操作手册,让自己及学生很快能找到线索.
密集训练以增进操作技能的精熟度
这个拟题的流程,学生在操作几次之后,很容易就能上手,当然电脑的基本功也不能忽略.往往是电脑操作熟练的学生驾轻就熟,很容易就能将数学概念表现出来,行诸题目.相对地,电脑操作不熟的学生在出题时,压力就很大了,如此一来,反而会影响到他的数学思考,补救方式是事先用纸本拟好草稿,然后就能专注於电脑的操作,一旦技术熟练了,心里的负担没了,就能专注於数学的思考与学习.而要熟练电脑技巧最好的方式就是密集训练,让学生多操作,第二阶段中我使用比赛的策略来刺激学生的动机与投入,成效不错,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操作较多的题目,达到精熟的目的,而学生依然不觉厌烦.
拟题小组以三人为限,适时加入计时与竞赛
教师带领小组长拟题,人数不能多,人数一多,就会产生旁观者现象,旁观者的心态是事不观己,容易分心,以笔者几次的实施为例,6人共用一部电脑轮流出题,因为久久才轮到自己,所以很容易分心,或是显出不耐烦的态度.三人一组的时候,态度就变得专注,即使不是轮到自己,也会注意别人在做什麼.
唯有重复操作才能精熟操作技巧,为了降低重复训练所带来的枯燥,并让学生的学习动机维持高档,适度加入计时与竞赛策略是不错的作法.计时与竞赛会带给学生压力,学生的专注力会更加提高,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速度并和先前的成绩做比较,以及学生间的竞赛结果,都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快感.
拟题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也是一种认知精致化
让学生自行出题,老师加以汇整,再用来考大家,这种方法之前也是做过的,只是以前是用纸本的方式,例如要各组贡献一个题目,写到黑板上,开始进行小考,学生们会绞尽脑汁去思考,如何变换课本上的类题,拿来考大家,在这个过程中,认知精致化得以进行.现在以authorware做为工具,果然更加便利了.学生们出的题目可以共同汇集在电脑档案上,学生可以重复操作,操作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回馈,这些都是纸本测验所没有的.
电脑题型吸引学生的专注力
电脑题型相当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一来是新鲜感,二来则是电脑答题能够即时回馈,虽然只是简单的正确,太大,太小,但是这种感觉就像是在开奖一样.从笔者观察学生答题的反应中发现,很少学生会盲目割猜,填答的态度相当仅慎,一开始我以为学生不会,其实不然,学生是在期待填答之后的电脑回应是什麼.这是从事纸笔测验无法得到的经验,通常是在写完一张考卷之后,再由老师改,或是公布答案,这离答题的当下,已有一段时间,等到改完之后,对於错的题目,学生有时无法想起当初为何那麼做,这种延宕的回馈,时间隔的越久,学生的印象越糢糊,越无法达到修正思路的效果.
小组作答对低能力学生帮助很大
这种答题方式,我认为对於低能力学生最有帮助,从我观察学生作答的情形中,我看到低程度学生作答的态度相当专注,这是做纸笔测验所看不到的,又因为在乎答题之后的立即回馈,更加激发学生的作答动机.当旁边有人在看的时间,对於答题者而言,除了是种督促的压力之外,旁观者的适度提示与引导,本身就是种鹰架作用,来自於能力略高的同侪所提供的协助,有时要比老师的教学更有帮助,因为老师有时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如此一来对於低能力学生的学习相当不利.此外,电脑题型的特性是可以重复操作,也可以只针对学生做错的题目再予练习,这对於让低能力学生达到精熟学习的助益很大.
答题小组要程度高低混合,高能力者先做
答题的小组最好是异质分组,如此一来,高能力的能够指导低能力,答题的顺序最好由高能力以下依序进行,这样做是要让低能力者有较多的观摩机会,而做完的人再看能力较低者答题时,在应生迟疑或是做错时,刺激自己回想并整理刚才的答题策略,进而指导同学,透过这种指导,更能深化理解,可说互蒙其利.

你去http://www.taifeng.web.vip.cn 看看,那里有一些Authorware 的学习资源。

……没事,即使没有分要是我知道的话也会帮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