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人才网:温带沙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阔叶林带地区的景观差异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8 15:49:49
包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和影响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快点哦!!
请尽量详细

温带草原

  简称草原,又称普列利(北美)、潘帕斯(南美),以温性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的植物群落。所在地区夏季温暖有雨(年雨量250~500毫米),冬季干燥寒冷,年干燥度1.5~3.5。群落主要成分为禾本科草类和属于双子叶植物许多科的所谓杂类草,与热带稀树草原不同。通常没有乔木混生。草原植物以地面芽类型最多,其中丛生型禾草最为普遍,例如针茅、狐茅、冰草、溚草、隐子草等,基部常被残存干枯叶鞘包围,被认为是防止夏日地面过热灼伤和冬季严寒冻害的适应方式。旱生形态是草原植物具有的共同特征,以硬叶旱生型为主,表现为叶片缩小质硬,或卷成筒状,表面多毛或气孔深陷,根系强烈发育对吸水有利。群落成层现象一般明显,高低草和活地被物占有不同高度,突出的特点是地下部分生物量超过地上茎叶,反映干旱环境下同化产物大量用于吸水器官增长的规律。草原群落的季相变化迅速多样,亦为重要特点,但它主要取决于双子叶植物花期的前后交替情况,草原色调和景观因时而异。

  温带草原缺乏天然隐蔽条件,有蹄类,如亚洲的黄羊、北美的叉角羚羊等都具有迅速奔跑能力和敏锐的听力、视力。啮齿类在此尤为繁盛,专营洞穴生活。它们适量的发展可以促进草原植物生长,但由于降水年际变率很大,使产草丰欠不均。啮齿类具有很高繁殖能力,如大量扩增种群个体而洞穴密度加大,草原便遭严重破坏,其结果又造成种群大批死亡和外移。草原食肉动物除狼外,鼬类最为广泛,它们以啮齿类和野兔为食,可起控制作用。

  草原分布地域辽阔,气候差异特别是水分条件变化,促成草原群落类型间的明显区别。①草甸草原:分布在雨量较多的半湿润地区,有时与森林群落呈镶嵌状分布,但也出现于更为干旱地区的山地阴坡或高海拔处。它的种类组成最为丰富,生有很多数量的双子叶植物(杂类草),对地面覆盖度较大(40~75%),生产力也较高(在中国为2000公斤(干重)/公顷),除中旱生类型最多外,尚有一些中生植物混生其间。②典型草原(又称干草原、真草原):分布在半干旱气候区,年雨量300毫米以上,在草原中占有面积最大。植物种类明显少于草甸草原,覆盖度20~40%(中国境内),以旱生丛生禾草为主要成分,中旱生类型比重大减,平均产量仅为草甸草原一半或更少(中国境内800~1000公斤/公顷)。③荒漠草原:分布在草原区最干旱的环境,植物种类、覆盖度、生产力等均大大地少于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平均产量只有200公斤/公顷)以旱生丛生禾草占优势,并经常混生有趋旱生小半灌木。④高寒草原:分布在高山和寒冷的高原上,以耐寒的旱生丛生草本或小半灌木为优势成分,覆盖度约20~40%,生产力接近荒漠草原。

  欧亚草原是世界上范围最大的草原区。东西约跨越100个经度(28°~128°E),南北跨度约为28个纬度(28°N~56°N),全长8000余公里。我国的草原是欧亚草原的一部分。它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大兴安岭以西的广大地区,自东向西依次递交为草甸草原地带、典型草原地带和荒漠草原地带。北美草原(普列利)类型也呈同样方向变化,但各地带延伸方向为南北向,南北温度不同也使它产生差别。随干燥度增加北美草原分化为高禾草普列利、混生普列利和矮禾草普列利,大体与欧亚大陆草原各类型相对应。主要分布在阿根廷的南美草原(潘帕斯),亦为丛生性禾草组成,但几乎完全没有杂类草生长,草丛高大且有枯黄叶子残存,景观与一般草原有别。

  由于温带草原的土壤肥力好,地形平坦易开垦,所以这里农业利用土地较早,随之便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放牧缺乏科学管理,毒草害草增加、植株变矮、盖度减少),这给草原植被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选自宋春青主编《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地理学》)

  温带阔叶林

  在温带草原东西两侧降水比较丰富的地区,主要植物是阔叶树,在较高纬度地区,冬季寒冷干燥,为落叶阔叶林,如杨树、桦树等;在较低纬度地区,气候冬季温暖,则为常绿阔叶林,如樟树、漆树等。温带阔叶林带多被开辟为农田,天然森林保留已不多。野生动物在平原地区也很少,在山林中尚可见到一些,如我国的大熊猫、梅花鹿等。

  温带沙漠带
  温带内陆降水稀少的地方,也成为沙漠地带。温带

  沙漠带夏季气温也相当高,但是冬季比较寒冷。地面只有少数耐旱植物,

  沙漠广布。大型动物有野驴、亚洲的双峰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