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生就业局电话:求2005年的时事汇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7 18:23:24

1.《第四轮六方会谈共同声明》(05年9月) 中朝日韩俄美在北京举行了第4轮6方会谈。6方从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出发,达成如下共识: (1)以和平方式可核查地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是六方会谈的目标。朝方承诺,放弃一切核武器及现有核计划,早日重返《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回到国际原子能机构保障监督。 美方确认,美国在朝鲜半岛没有核武器,无意以核武器或常规武器攻击或入侵朝鲜。韩方重申其依据《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不运入、不部署核武器的承诺,并确认在韩国领土上没有核武器。1992年《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应予遵守和落实。 朝方声明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其他各方对此表示尊重,并同意在适当时候讨论向朝鲜提供轻水反应堆问题。 (2)根据《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处理相互关系。 朝方和美方承诺,相互尊重主权,和平共存,根据各自双边政策,采取步骤实现关系正常化。朝方和日方承诺,根据《日朝平壤宣言》,在清算不幸历史和妥善处理有关悬案基础上,采取步骤实现关系正常化。 (3)通过双边和多边方式促进能源、贸易及投资领域的经济合作。中日韩俄美表示,愿向朝鲜提供能源援助。 韩方重申05年7月提出的有关向朝鲜提供200万千瓦电力援助的方案。 (4)共同致力于东北亚地区持久和平与稳定。 直接有关方将另行谈判建立朝鲜半岛永久和平机制。 六方同意探讨加强东北亚安全合作的途径。 (5)根据“承诺对承诺、行动对行动”原则,采取协调一致步骤,分阶段落实共识。 (6)六方同意于2005年11月上旬在北京举行第5轮6方会谈。 2.《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名人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建议: (1)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要摒弃冷战思维,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建立公平、有效的集体安全机制,共同防止冲突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2)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发达国家应该为实现全球普遍、协调、均衡发展承担更多责任,进一步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开放市场,转让技术,增加援助,减免债务。发展中国家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推动发展,广泛开展南南合作,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3)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在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自己的方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存在差异,各种文明才能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强求一律,只会导致人类文明失去动力、僵化衰落。各种文明有历史长短之分,无高低优劣之别。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各国交流的障碍,更不应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 (4)坚持积极稳妥方针,推进联合国改革。联合国宪章确立的各项宗旨和原则,符合和平、发展、合作的历史潮流,符合国际关系健康发展的本质要求,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联合国改革是全方位、多领域的,可以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推动改革尽可能多出成果。改革应该重点推动联合国加大在发展领域的投入,致力于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增进广大会员国团结。安理会改革是联合国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要通过改革安理会,优先增加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的代表性,让更多国家特别是中小国家有更多机会参与安理会决策。改革涉及各国利益,应该充分协商,在达成广泛共识的基础上作出决定。 (安南所提出的联合国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发展、安全、人权。) 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列毛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重要内容)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四位一体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四个方面: (1)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方略,就是关于执政的全局性计划和策略,体现了一个政党对执掌政权的宗旨、目的、任务,对实现执政任务的方法、手段、途径,对指导执政实践的理论、纲领、路线的理论思考。 (2)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体制是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能不能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关系到能不能长期执政和能不能提高执政效率。 (3)执政方式更加科学。党的全会第一次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作为基本的执政方式明确下来,这正是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 (4)执政基础更加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包括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4. 八国首脑会议 八国首脑会议05年7月在英国召开,此次会议把非洲问题和全球气候变化确立为峰会的两大议题。 5. 中国关于联合国改革问题的立场文件 联合国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 (1)改革应有利于推动多边主义,提高联合国权威效率,及应对新威胁和挑战的能力。 (2)改革应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特别是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和平解决争端、加强国际合作等。 (3)改革是全方位、多领域的,在安全和发展两方面均应有所建树,特别是扭转联合国工作“重安全、轻发展”的趋势,加大在发展领域的投入,推动落实千年发展目标。 (4) 改革应最大限度地满足所有会员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要求。应发扬民主,充分协商,努力寻求最广泛一致。 (5)改革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有助于维护和增进联合国会员国的团结。对达成一致的建议,可尽快作出决定,付诸实施;对尚存分歧的重大问题,要采取谨慎态度,继续磋商,争取广泛一致,不人为设定时限或强行推动作出决定。 6. 中日关系 (1)要严格遵守《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和《中日联合宣言》三个政治文件,以实际行动致力于发展面向21世纪的中日友好合作关系。 (2)要切实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就是要把对那场侵略战争表示的反省落实到行动上。 (3)要正确处理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涉及13亿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日本政府多次表示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希望日方以实际行动体现上述承诺。 (4)要坚持通过对话,平等协商,妥善处理中日之间的分歧,积极探讨解决分歧的办法,避免中日友好大局受到新的干扰和冲击。 (5)要进一步扩大双方在广泛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民间友好交往,以增进相互了解,扩大共同利益,使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7.名人访问俄罗斯 2005年 7月,名人和普京签署《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 (重要内容,务必掌握) 在联合声明中,双方对新世纪人类面临的中心任务、如何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联合国改革、全球化的影响、消除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水平差距、建立新型的安全构架等问题表明了共同的主张。 联合声明显示出中俄两国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的坚定决心,对深化两国在国际领域的战略协作、促进国际形势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8.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最终要落实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这是衡量党的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也是衡量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标准。 (重要,易考单选题) 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当代要求:(易考分析题) (1)坚持以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在思想上保持先进性。 (2)坚持理想信念、组织纪律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政治上保持先进性。 (3)坚持推进社会发展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工作上保持先进性。 (4)坚持开拓创新、廉洁奉公和艰苦奋斗,在作风上保持先进性。 9.建设节约型社会 要建设的节约型社会有三层含义: (1)节约社会资源的同时,特别要节约和高效利用自然资源; (2) 当今的节约已不同于以往的过“苦日子”,而是提倡在享受的过程中降低消耗资源,即在保证人民群众过上舒适的小康生活的前提下,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和浪费; (3)要在全社会形成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文化氛围,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消费习惯。 指导思想:以邓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节约意识,尽快建立健全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体制和机制,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战略意义:能源、矿产、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 旨在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正式生效。 10.法国、荷兰先后进行全民公决否决了《欧盟宪法条约》 此条约的宗旨是保证欧盟的有效运作以及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顺利进行。 11.《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 这是一份有特别重要意义的文件,它的签署和互换表明,中俄边界问题从此得到彻底解决。这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12.名人就联合国改革问题提出四点看法 (1)要着眼大局,坚持原则。改革应该有利于坚持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更好地发挥联合国作用,维护会员国的共同利益。这是衡量一切改革措施的重要准绳。 (2)要发扬民主,广泛协商。联合国改革涉及各方切身利益,应该充分酝酿、广泛协商,尊重各方意见,照顾彼此关切。只有这样,改革才能得到广泛支持,才能具有坚实基础。 (3)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联合国改革确有紧迫性,但越是紧迫越要把握好节奏,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对已有或能够达成共识的改革措施,可以尽快决策,及早落实。对尚有较大分歧的改革措施,可以进一步交换意见,寻求共识。这样,既可以推动改革多出成果,又可以维护会员国团结,保证改革成果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4)要把握重点,全面推进。联合国改革涉及各个领域,需要统筹规划。发展中国家占联合国会员国三分之二。发展中国家的意见应该得到充分体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应该得到切实维护,这是联合国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加大联合国在发展问题上的投入,推动如期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应该成为联合国改革的重中之重。 1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6个基本特征,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意义在于: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前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和谐社会的战略是符合哲学所说的“矛盾同一性原理”的。同一性即“统一”、“一致”,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是事物的稳定、和谐状态。矛盾同一性为事物的发展提供条件,使矛盾的各方在统一的整体中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并壮大和发展自己,并且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矛盾的同一性的本质要求是和谐、稳定、有序。 构建和谐社会的最根本的保证是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具体措施是: (1)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 (2)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与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3) 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 公平原则,尽可能地实现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转变城乡二元结构。 (4) 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市场法律法规。 (5) 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6)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积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 (重要,易考分析题) 14. 人民币汇率改革 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1)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实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推进这项改革。 (2)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考虑宏观经济环境,考虑企业承受能力,考虑金融改革的进度,考虑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3)人民币汇率改革是中国的主权,每个国家完全有权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汇率制度和合理的汇率水平。改革必须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 15. 《反分裂国家法》 “一个中国”的内涵:(1)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2)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3)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 国家采取下列措施,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 (1)鼓励和推动两岸人员往来,增进了解,增强互信; (2)鼓励和推动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直接通邮通航通商,密切两岸经济关系,互利互惠; (3)鼓励和推动两岸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4)鼓励和推动两岸共同打击犯罪; (5)鼓励和推动有利于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的其他活动。国家依法保护台湾同胞的权利和利益。 台湾海峡两岸可以就下列事项进行协商和谈判: (1)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 (2)发展两岸关系的规划; (3)和平统一的步骤和安排; (4)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 (5)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地位相适应的活动空间; (6)与实现和平统一有关的其他任何问题。 “**”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此次访问被称为“和平之旅” 16. “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 国际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成了危害人类安全的世界性灾难。中俄两国都是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国,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肩负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重要责任。中俄联合军演,是使命所系,责任所使。这是一次推动两国政治上互信、经济上互动、军事上互助的演习。 17.以色列单边行动计划 单边行动计划是指以总理沙龙多次宣称的在巴以和谈失败、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实施受阻的前提下单方面实行“脱离”巴勒斯坦人的计划。依据单边行动计划,以将单方面从其在1967年中东战争中夺取的部分土地上撤出,重新部署以国防军,并重新确定部分犹太人定居点的位置,建立一条以色列更容易防守的“安全边境线”。其核心是通过撤出所有加沙的定居点和部分约旦河西岸地区的定居点来实现与巴分离,然后再根据以色列的主张界定一个巴勒斯坦国。这意味着加沙地带21个犹太人定居点中的7500名居民和4个西岸犹太人定居点的居民将要撤离被占领土。但在该计划中,以只会将加沙地带的80%和约旦河西岸的40%多的土地归还给巴勒斯坦,正在修建的隔离墙将成为以巴间的边界。 18.《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继续做好农业的“两减免”工作(减免农业税和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加强农业基础,繁荣农村经济,必须继续采取综合措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这既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又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必要条件;既是解决当前农业发展突出矛盾的迫切需要,又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战略选择;既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又是实现农村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抓住了这个重点,就抓住了农业发展的关键;把握了这个环节,就把握了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做好了这项工作,就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要进一步调动农民群众务农种粮的积极性和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基础,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以推进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健全服务体系为保障,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农业的物质技术条件明显改善,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2004年一号文件是《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两个趋向: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19.中国对当前中东问题提出四点主张 (1)建立互信,恢复和谈。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关键是解决以色列向周边国家,包括巴勒斯坦、叙利亚和黎巴嫩归还被其占领领土问题。 (2)重启“路线图”计划,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是当前解决中东问题现实可行的方案。应以联合国有关决议和“土地换和平”原则为基础,同步履行“路线图”中规定的义务。尊重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民族权利,尽早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同时充分保障以色列的安全。 (3)积极谋求实现中东全面持久的和平。叙以、黎以谈判是中东和平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尽早恢复。同时应随着中东和平进程的发展,加强地区国家的经济合作,推动经济繁荣,促进本地区和平与稳定,最终实现阿拉伯民族与犹太民族的和睦相处。 (4)国际社会应加大促和力度。 20.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海啸、飓风、台风) 自然界的终极价值就在于它创造生机勃勃的生命,赋予万物以生命的形式,并为万物的生长壮大提供最基本的养分和空间。我们强调自然的伦理价值,并不是否定人的生存价值。“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命题是应该坚守的伦理支撑点。生命发展的高级形式是人,但发展和进化的过程却是以自然界为基础,以其它生命形式为中介,破坏自然,戕害环境无异于毁灭我们生存的自然以源,无异于人类的自我毁灭。 人类社会同样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人类社会永远不能离开自然界,不能违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应当协调发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系列生态环境资源问题,最直接原因是人们没有正确协调好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在利用自然资源时没有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人类的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目的的实现受到客观条件及其规律的制约。面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冲突现状,人类必须从实际出发,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的社会规律,做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改变了传统认识论对主客体关系的处理,即不再只是把客体当作主体认识和改造、征服与获取资源的对象,而主张在自然和社会发展可持续性的前提下,实现主体与客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处。(易考分析题) 21.第16届中央委员会第5次全体会议(最少分值为4分) 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十一五”时期(2006年-2010年),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全会对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1)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2)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