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士兵单兵装备2017:新时期文学的多元化特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9 15:15:18
强调多元化的特征?

多元的时代 多元的文学
——关于90年代文学的讨论

伤痕文学—知青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这是文学批评家们为80年代新时期文学归纳出的一条发展脉络。如今,90年代过去了,新世纪即将到来,但批评家遇上了难题:怎样归纳和评价90年代的中国文学?

一、散文的成就超过其它样式/泡沫出版物过多日前,上海市作协和华师大中文系召集了各地著名的批评家,在沪开了一次研讨会,试图从宏观上对90年代的中国文学进行探讨和评价。会议的话题首先从前不久上海作协等单位举办的“百名批评家推荐评介90年代最有影响的作家和作品”开始,此次评选的结果是,在当选的十位作家和作品中,小说家和小说占绝对多数。对此,复旦大学潘旭澜教授认为,90年代,散文的成就远远超过其他文学样式,但评选中未能体现。他说,90年代中国文学的特点是多元化、多样化、个人化、商业化。这是20世纪以来从未有过的文学景观。成绩很大,问题不少。比如泡沫文学、泡沫出版物过多,这些泡沫作品的出版,实质上已危及到了自身的生存。

二、时尚写作流行/纯文学远离大众必然被大众漠视90年代文学与新时期文学之间有多大的联系?上海师范大学的王纪人教授认为,它们之间产生了明显的断裂感,或者说它们的区别远远大于联系。他说,70年代到90年代以前的文学,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文学上的创新精神为基本特征。作家的写作方式与其说是个人行为,倒不如说是一种集体行动。他认为,随着文化氛围的变化,文学的写作姿态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个人化乃至私人化写作代替了群体化和公共化的写作,而随着文学商业化的日趋发达,在90年代末,又兴起了时尚写作。时尚写作不仅以时尚为内容,更进一步把写作作为时尚,以惊世骇俗的笔调写惊世骇俗的生活方式以惊世骇俗。“另类写作”即为一种。有的文学作者往往把为所“欲”为作为一种完全可以肯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来处理和炫耀。王纪人认为,文学需要与大众沟通,鄙视大众、反沟通的小圈子文学,必然为大众所漠视。当严肃文学与大众越来越疏远时,便出现了巨大的审美真空,于是什么玩意儿都可以文学的名义来填补这个真空,造成新的野蛮化。这是90年代文学写作和文学消费所面临的问题。

三、评论滞后于创作/媒体的声音替代了文学批评来自香港岭南大学的许子东教授参加了“百名批评家推荐评介90年代最有影响的作家和作品”评选,他说自己已很久不读小说了,但推选的作家和作品仍与评选结果非常吻合。他的态度立刻引起一些年轻批评家的不满,他们认为,此次活动的参评者多为年长者,那些人对90年代新出现的作家和作品很隔膜。评论界对新作家和新作品在理论上的研究是滞后的。

“媒体的声音替代了文学批评”,被认为是90年代一个文学现象。鲁迅文学院的何镇邦教授就把这一现象与作家的浮躁归为一类,认为90年代的文学如果克服了这两点就会发展得更好。相比之下,复旦大学的陈思和教授对此的评价比较客观。他说:“90年代的大众媒体在文学评论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文学批评家用沙龙和讲台的方式发表研究成果的同时,传媒批评已经按照自己的操作规程加盟于对文学创作的宣传和评价。大众传媒的社会影响广泛并且信息量集中,往往能使许多作家与作品一夜成名……”陈思和教授同时认为,正因为大众传媒的影响大,就难免夹杂着各种利益的渗透和制约,离开真正的学术性和科学性尚有距离。“大众传媒既然积极参与了当代文学批评的建设,那么文学批评家们似乎也该给予积极的回应,或者说,文学批评工作者也应该把传媒看作是自己声音的传播渠道,就像沙龙讨论、讲台发言和学术研究一样,把传媒批评也作为一种批评实践的形态。”这是陈思和教授的愿望。

90年代文学难以概括,其纷繁复杂、多元杂陈,乃是大家一致的认识。

http://www.booker.com.cn/gb/paper54/1/class005400032/hwz927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