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奥运会乒乓球比赛:什么是“之.乎.者.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10 07:50:49
文言文



zhī

〔动〕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1) ㄏㄨˉ

(2) 文言助词,表示疑问:汝识之~(吗)?

(3) 文言叹词:陛下与谁取天下~(呀)!

(4) 文言介词,相当“于”(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在~。无须~。异~寻常。

(5) 古形容词或副词后缀:巍巍~。郁郁~。

(6) 古同“呼”,呜呼。





〈语〉

(1) 表示疑问或反诘

汝识之乎?——苏轼《石钟山记》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近者大乎。——《列子·汤问》

远者凉乎。

汝多知乎。

污其行乎。——《后汉书·列女传》

断斯织乎。

不亦精乎。

(2) 相当于“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可乎。——《列子·汤问》

不闻藏书者乎。——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学有难易乎。

(3) 表示感叹语气或呼告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

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左传》

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贤人乎,贤人乎!非质有其内,恶能用之哉?——《史记》

有甚是者乎。——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天乎。——清·袁枚《祭妹文》

人乎。

(4) 表示祈使或命令语气。相当于“啊”、“呀”

勉速行乎!无重而罪!——《左传》

(5) 表示推测语气

宋其亡乎?幸而后败。——《左传》

愿见之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得无苦贫乎。——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或能免乎。——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6) 表示呼唤人的语气。相当于“啊”、“呀”

参乎!吾道一以贯之。——《论语》

(7) 表示商榷语气

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韩非子》

(8) 表示肯定语气

故曰:“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乎。”——《韩非子》

(9) 用在句中,表示稍作停顿,舒缓语气,引人注意下文。如:大家认识一致以后,于是乎就大干起来;不外乎两点,一是斗志,一是斗胆





〈介〉

(1) 于;在 [in;at]。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屈原《离骚》

今虽死乎此。——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2) 于;从 [from] 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春秋”何以始乎隐?——《公羊·哀十四年》

(3) 于;在 [in]。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楚人生乎楚,长乎楚,而楚言。——《吕览·用众》

(4) 于;从 [from]。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地点

叫嚣乎东西。——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隳突乎南北。

先率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战国策》

(5) 于;因为;由于;在于 [because]。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

不动乎众人之非誉。——《荀子》

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庄子》

(6) 于;按照;根据 [according to]。介绍动作、行为遵循的准则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礼记》

(7) 于,对。引进动作产生的对象 [to]

吾尝疑乎是。——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后缀〉

(1) 单用或叠用在单音或叠音的形容词后面。如:许多新事物,确乎到处可见;我心里热乎乎的;他胖乎乎的

(2) 用在动词或副词后面,构成新的动词或副词。如:他对这点事却不在乎;几乎人人都称赞他

(3) 用在形容词后面,单独不能翻译

宜乎众矣。——宋·周敦颐《爱莲说》

洸洸乎干城之具。——明·刘基《卖柑者言》

昂昂乎庙堂之器。

巍巍乎可畏。

赫赫乎可象。



zhě

〔代〕

(1) (《说文》:“别事词也。相当于“这”)

(2) 同本义 [this]

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五代·王衍《醉妆词》

(3) 又如:者回(这回);者般(这般);者流(犹言这个流派);者番(这番;这次);者里(这里);者个(这个);者边(这边)

(4) 用在形容词、动词、动词词组或主谓词组之后,组成“者”字结构,用以指代人、事、物

(5) 指代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射者中。(射的射中了目标。这里指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射中的照规定的杯数喝酒。)——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读书者有几。——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后死者。——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6) 指代事或物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吾君在前,叱者何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7) 用在数词之后,指代上文所说的几种人或几件事 [that]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

二者不可得兼。——《孟子·梁惠王上》





语气

(1) 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相当于“啊”、“呀”

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旋见一白酋…英将也。——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用在句中,表示停顿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3)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呢”、“吗”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史记》

(4) 用在前半句的末了,表示停顿一下,舒缓语气,后半句将对前半句加以解说。对后半句有强调作用

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告子下》

是中国古文中常用的语气助词

常用文言虚词而已!
由于具有代表性,因而这几个词在有些时候也就成了文言的代名词,成了书呆子的代名词等等.

古文中的助词和语气词。之乎者也,代表说话常用文言。

常用文言虚词

文言文语气助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