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看中国城市2017:先天性心脏病人生活中应注意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3 02:22:49

先天性心脏病是儿童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所致,发病率为7‰至8‰,严重畸形病儿出生后数周或数月即死亡。本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多数患儿经过内外科治疗,可较健康地成长,因而应尽早诊断,明确类型,合理治疗,不失手术时机,争取最好疗效。在各类先天性心脏病以室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发乐四联症及房隔缺损最多见。在胎儿心脏发育阶段,任何影响心脏胚胎发育的因素均可造成心脏先天畸形。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外界环境因素:较重要的为宫内感染,如风疹、流行性感冒、腮腺炎等。大量接触放射线、高龄孕妇以及吸烟饮酒等均可引起先天性心脏病。(2)遗传因素。(3)营养因素。虽然引起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尚不很明确,但加强孕期保健,特别是妊娠早期积极预防风疹、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性疾病,以及避免与发病有关的一切因素,对预防先天性心脏病具有积极意义。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应依据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病史:注意孕早期3个月有无病毒感染、放射线接触及服用影响胎儿发育的药物,如果在3岁以前发现幼儿心脏病,则以先天畸形可能性大;婴幼儿期反复出现心力衰竭者,提示先天性心脏病可能,活动或哭吵后出现青紫是先天心脏病的重要症状。

临床表现:因畸形的复染程度和年龄等而各不相同,新生儿和婴幼儿因紫绀或心脏衰竭而引人注意,幼儿及年长儿则可能因生长迟缓及易疲乏而体检时发现。可出现脸色苍白、肢冷、活动后气促、烦躁、声嘶,严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呼吸困难而发绀或昏厥。

体格检查:轻型患儿一般外观正常,较重者比正常幼儿差,智能发育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肝脾会有增大。

特殊检查:如X光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血管造影等,对诊断非常重要。

先心病易并发肺部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血栓等。处理要点为:早期诊断和彻底治疗感染及并发症,可用药物控制动脉导管的开闭,如前列腺素等。对主动脉缩窄、主动脉瓣狭窄等病症可用球囊导管扩张治疗。婴幼儿时期频发心力衰竭或反复感染者,宜提早手术。随着幼儿心血管外科技术的进展,许多先天性心脏病都有早期手术的条件。

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
第一.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
根据外科手术治疗的需要,目前诊断先心病要求不单是诊断出病变的性质及其所在部位,而且还要对病变的程度和范围提供资料。
从在的分类来讲,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分为闭合式手术及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闭合式手术用于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主动脉缩窄成形术等。在胸外侧切口术中,患者心脏、肺仍执行各自的功能。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又称心脏开放手术,为最常采用的方法,胸正中切口,劈开胸骨,术中使用体外循环机代替心、肺功能,将心脏停止跳动,修补后再复跳,恢复心、肺功能。如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等等,更有利于手术后心肌创伤恢复。除了心内缺损修补、瓣膜成形等手术外,对于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尚有各种特殊的术式,往往以发明者的名字命名。如 Rastelli 手术, Fontan 手术等,以解决右室双出口、单心室、三尖瓣闭锁等复杂先天畸形的矫治。
第二. 先天性心脏病的导管治疗
以前的治疗技术主要是开刀治疗,手术切口较大,留有疤痕。近年来开始用不开刀的方法治疗某些先天性心脏病。
方法:在大腿根部穿刺股动脉和股静脉 ( 切口仅 1 - 2mm) ,将特制导管沿血管送到心脏病变位置进行治疗。一般应用于 3 岁以上的病人。
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 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
优点: 疗效好,不开刀,无疤痕, 恢复快
缺点: 只有部分先天性心脏病可用这种方法,其余病人仍依靠开刀手术的方法。只有 3 岁以上或体重 10kg 以上才能应用这一技术。

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最佳时间:
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最佳时间是一个最简单回答,又最难回答的问题。一般来讲,从患儿适应手术能力,配合术后治疗,不影响学习等方面来考虑,一定结合具体疾病、病人具体的情况决定。有些先天性心脏病必须早期手术,否则失掉良好的手术机会,如大的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由于大量左向右分流,婴儿期反复肺部感染伴心力衰竭,单纯药物治疗难以控制,往往伴重度肺动脉高压,因此应及早完成手术,一般 1 岁以内,甚至小于半岁。但是 2 岁以内的中小室间隔缺损,如果临床无症状,心电图影响不大,生长发育正常,可等到 2 岁以后再决定手术,因个别的膜部、肌部室间隔缺损可以随年龄增长自然闭合。虽然目前的心脏手术技术及设备、体外循环、麻醉水平都已很高,但毕竟存在不少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而且年龄越小,难度越大,因此对身体生长发育及心脏影响较小的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小的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最好等到较大年龄手术为宜。法乐氏四联症手术最佳年龄 3-8月,但如有缺氧发作发生,便无年龄限制。青紫特别严重、肺动脉条件极差者,亦可考虑先做主动脉 - 肺动脉转流手术,以提供较充分的肺血流,促进肺血管发育,然后 1-2 年内完成根治手术。
有的病人或家属认为心脏手术都做完了,病好了,为什么还需要服药呢?应该说,不是所有的心脏手术后都需要服药,但是某些心血管疾病术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继续用药;如换机械瓣术后, 因为需预防凝血、血栓形成,必须终生服用抗凝剂。心脏移植后需终生服用免疫抑制剂,以预防机体对植入器官的排斥。一些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如法乐氏四联症,术前相对狭小的左心室,手术后需适应术后较多血液的流入,同时患者的肺亦需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如肺血流较术前增多等,均需术后较长时间的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的治疗,大约 3-6 个月。如果肺血管发育不良或畸形矫正不满意,可能要长时间的服药,甚至数年。有些大量左向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 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心内膜垫缺损术前反复心衰或肺动脉高压,而且需要药物控制者,术后均需 3-6 个月用药,以维持原心功能较差又经受一次手术创伤心脏的正常功能。但较轻的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小的动脉导管未闭、小的室间隔缺损,术后不需常规药物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需继续随诊多长时间呢?我们的原则是术后 3 月至半年第一次随诊,视病人出院时病情而定;出院时心功能不全者需提前复诊;第一次复查后,超声心动图显示畸形矫正满意,心功能良好者,即便心脏 X 线检查及心电图仍有改变,也可 1-2 年后再随诊,以后的随访时间逐渐延长,直至心电图、超声及心脏 X 线检查正常可停止随诊;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某些残余畸形有需第二次手术的可能,欧洲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再手术率约 20% 。我国因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开展较少,因此这个问题尚不突出,但室间隔缺损术后或动脉导管未闭结扎后,残余大的左向右分流,亦需二次手术矫治。

先心病的预后:
本病的预后随畸形的类别和严重程度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无分流类和有左至右分流类中病变程度较轻者预后一般较好,多数可以存活到成年,甚至到老年,而很少发生心力衰竭,但可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这些类别中病变程度严重者,有右至左分流类和复合畸形者预后则较差,常难以存活到成年,有些在婴儿期中即已夭折。幼时绀组即很明显的先心病,一般只有法乐氏四联症类能存活到成年。出生后半年内的婴儿期是本病病人病死率最高的时期。原有左至右分流的病人,一旦由于肺动脉高压而使分流方向逆转,预后就很差。
外科手术治疗以及内科对心力衰竭和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的进展,已使本病总的预后大为改观,但本病手术治疗本身仍有一定的危险性。

先心病的家庭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在配合医生积极治疗的同时,家长的悉心护理也很重要,应注意如下几方面:
尽量让孩子保持安静,避免过分哭闹,保证充足的睡眠。大些的孩子生活要有规律,动静结合,既不能在外边到处乱跑(严格禁止跑跳和剧烈运动),也不必整天躺在床上,晚上睡眠一定要保证,以减轻心脏负担。
心功能不全的孩子往往出汗较多,需保持皮肤清洁,夏天勤洗澡,冬天用热毛巾擦身(注意保暖),勤换衣裤。多喂水,以保证足够的水份。
患儿宜少食多餐,需保证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给予的饮食尽可能多样化,易消化。
保持大便能畅,若大便干燥、排便困难时,过分用力会增加腹压,加重心脏的负担,甚至会产生严重后果。
居室内保持空气流通,患儿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逗留,以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应随天气冷暖及时增减衣服,密切注意预防感冒。
定期去医院心脏心科门诊随访,严格遵照医嘱服药,尤其是强心、利尿药,由于其药理特性,必须绝对控制剂量,按时、按疗程服用,以确保疗效。每次服用强心药前,须测量脉搏数,若心率过慢,应立即停服,以防药物毒性作用发生,危及孩子生命 .

应该注意不受太大的刺激,不能生气, 有什么事要心平气和的去解决 ,也不能看一谢刺激人的电视

不要做剧烈运动 不要受惊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