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游戏业务:讽刺小说与谴责小说的区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7 13:15:48

谴责小说在我国古典文学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在讽刺小说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一个重要分支。从两者的目的性上讲,谴责小说和讽刺小说实质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文学表现手法不一样。
中国谴责小说从内容上看有着很强的时代特点。这些小说的作者大都是有着进步思想的先驱,他们既是改革、改良的呼唤者,又是参与者,他们的小说真实而广泛地反应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些作品叙述和描写的对象有皇帝、宦臣、官僚、买办、污绅、贵戚以及僧侣、车夫、商贩、流氓、地痞、妓女、侵略者等各种人物。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反映,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的残酷,官僚制度的腐败,贪官污吏的卑鄙以及侵略者等的残暴和劳动人民生活的悲惨。把这个动荡不安、行将灭亡的社会赤裸裸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为它的灭亡敲响了丧钟。

在于批判的度的把握。

讽刺小说像《儒林外史》,带有批判意味,描写社会黑暗,总体来说态度比较温和。“谴责小说”这个概念是鲁迅提出的,他说像《官场现形记》这样的作品尖锐地抨击社会现实,已经超过了讽刺的范围,有的作品甚至变成了所谓的“黑幕小说”,因此他称《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为“谴责小说”。

在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中有具体的介绍。

讽刺小说:主要是指以贬抑现实的态度和讽刺的表现方法而独标一帜的小说。广义的讽刺有两种:一种是寄寓性讽刺,主要从神魔小说中孕育出来;一是写实性讽刺,主要从世情小说中孕育出来。狭义的讽刺只指后一种。

谴责小说:中国旧小说的一种。指清末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后大量出现的以暴露社会黑暗、指摘政治腐败为主要内容的小说。这类小说,“虽命意在于匡世,似与讽刺小说同伦,而辞气浮露,笔无藏锋,甚且过甚其辞,以合时人嗜好,则其度量技术之相去亦远矣,故别谓之谴责小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这类小说大都反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政治要求。其代表作家作品有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被称为“四大谴责小说”。

清末出现的“谴责小说”表面上与讽刺小说相似,但无论立意还是写法都有了变化,其原因也是社会所造成:“群乃知政府不足与图治,顿有掊击之意矣。在其小说,则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虽命意在于匡世,似与讽刺小说同伦,而辞气浮露,笔无藏锋,甚则过甚其辞,以合时人嗜好,则其度量技术之相去亦远矣,故则别谓之谴责小说。”

----《中国小说史略》的观点

讽刺小说的语言风格叫轻松,是一种含笑的冷意;谴责小说的语言风格较沉重,作者是带着一种愤怒在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