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z3 rec:孟姜女姓什么?是不是姓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4 23:57:19
我记得好象在那里看过说孟姜女不姓孟,而是姓楚。但是不大确定,想确定一下子。。。

在古代,贵族妇女的姓氏,不管你怎么叫都是姓,“孟姜女”姓什么,她不姓“孟”,她姓“姜”。孟是排行,孟姜女是姜家的大姑娘,老二是仲姜女,老三是叔姜女,老四是季姜女。到了汉代成了大家的共识,说汉高祖刘邦姓刘,说明经过秦末,到西汉的时候“姓、氏”混为一起。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姓氏合成以后,男姓的氏是表示女人家的,封建社会妇女的地位十分的低下,出嫁之后他普遍赋于丈夫的姓,比如说中国的某某氏,自己成了没有名字的人,出嫁之前叫刘翠花,她嫁给了老李家,改名了,李刘氏,这个“刘”只是表示娘家姓刘,到现在我们在一些老年妇女中还能够看到这种现象,娘家姓马、婆家姓牛,就是牛马氏,这是一种现象。

原来孟姜女不叫孟姜女!。。。。。。。。。。。。。。

孟姜女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但知道山海关附近有座“贞女祠”的人,可能就不多了。若再问孟姜女姓什么,人们肯定当你“弱智”或者“傻冒”,明摆着姓孟嘛,还用问吗?
其实,那座紧邻雄关的贞女祠就是始建于明代,以后闻名遐迩的孟姜女庙。庙内奉祀的孟姜女虽史无其人,但“孟姜”两个字却是先秦妇女常用的称呼——孟是排行老大的意思,姜是姓氏,所谓孟姜女者,说白了就是姜姓人家的大闺女!
作为历史传闻,仅仅到此为止,意义恐怕不大。好在秦始皇实施“长城工程”强征民夫时,拉走了某一姜姓人家的大女婿,最终上演了一场姜大小姐万里寻夫,哭倒长城的悲剧!姜女对爱情的忠贞和她不畏强权的反抗精神,足令后世同情和仰慕,但秦始皇因筑长城而获怨天下,却也事出无奈。早在修这座姜女庙的同时,一位名叫李贽的学者就曾经指出:“秦虽一统海内,却也肩负六国之黔首,民无事则乱,唯驱役筑城。”(见《 续焚书》)看来,就业问题并非始于今日。在战祸连年,刚刚完成统一大业的秦始皇时代就已存在了。除了将众多的剩余劳力弄去筑城,秦始皇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解决全国的失业问题呢?这又颇像近代的“知青下乡”,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
对这类历史事件,人们从来就是众说纷纭的。我们还是沿着翠柏摇碧的石阶,步入红墙青瓦的庙堂去看看孟姜女吧。
殿内的姜女塑像、青衣布裙,一副农家打扮,那深情蕴藉的眼神因期冀而更显目莹秋波。咋一看,俨然一位身着古代衣衫的“小芳”!在个别年青人将爱情看做是易拉罐,随要随取,随饮随扔的时下,姜女的故事对他们也不失一种规箴!
让我眼睛一亮的却是廊庑上那些古意翩然,笔力苍劲的楹联。文天祥自不待说,果然是抬手风雷、落笔华章的惊世之材。他的“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一联,虽撰于七百多年前,却是再过一个七百年,其精当见解也是经得起推敲的。最令人耳目一新的还是那副无名氏的佳制:“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它用同音假借手法写成,其正确读法是:“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浮云长,常常长,常长常消。”这妙趣横生的佳联,一经问世便追摹者众,遂开一代同音叠字之风。
当然,这幅不是潮便是海的对联,也将我的目光引向庙后伫立在望夫石上的另一座姜女雕像。她那翘首盼夫归的神情因大海的深广而更显柔肠寸断。一边是形只影单的雕像,而不远处却是潮汐澎湃,惊涛裂岸的大海,这一动一静之间,已够人遐想悠悠,感概万端了……

孟姜女不姓孟,而是姓姜。战国以前,中国人除了名字之外,还有姓和氏。一个家族的男性用氏,女性用姓。氏冠在名字之前,而姓置于名字之后——犹如现代欧美人的习惯。
比如,秦始皇的氏为“赵”,姓为“嬴”,始皇是男性,所以就叫“赵政”,如果是女性,就叫“政嬴”了,后世呼他为“嬴政”,是不符合当时的习惯的。

孟姜女不姓孟,而是姓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