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部部长岗位职责:伟人们的缺陷快过来帮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7 23:08:39
讲具体点伟人们的缺陷

伟人们的弱点

  那些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政界取得卓越成就的人物,常常被称作天才或伟人,并被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然而伟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他们的烦恼和忧虑,也难免有弱点和缺陷。德国作家普劳泽在本书中展示了许多伟人的鲜为人知的一面,这有助于我们增进对于他们的更全面的认识。

  受心理疾患的困扰

  跟所有心理有缺陷的人一样,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也有恐惧和变态心理——这也正是他尝试可卡因的原因。可卡因让他暂时摆脱沮丧,增强自信。此外,弗洛伊德还患有一种古怪的“铁轨恐惧症”,每当必须坐火车时,他就非常担心,以至往往在火车开动前一小时他就已站在了站台上。
  在1883年时,可卡因还是一种很不知名的东西,这位27岁的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在书中读到,可卡因代替吗啡给吗啡患者服用,能治愈患者的吗啡瘾。他在一位同事身上做试验后,又在自己身上继续试验,他马上发现自己处于一种“惬意状态,好像刚刚美美地吃过一顿似的”。他非常兴奋,视可卡因为一种“魔幻药”。他的未婚妻玛尔塔•贝尔奈斯生活在离他很远的地方,当未婚妻写信给他,说自己面色不好,没有食欲时,他回信道:“小公主啊,我上次情绪低落时又服了可卡因,很少的一点就神奇地让我兴奋起来了。我将替你弄点来试试……”他还将可卡因送给他的妹妹们。
  结果他的同事、那位吗啡患者经弗洛伊德治疗后,虽然放弃了吗啡,但服用可卡因剂量越来越大,出现了慢性中毒和震颤性谵妄。由于弗洛伊德在他的科学论文里盛赞可卡因,而病人服用后再也无法戒除,时隔不久,越来越多这样的病例被公布了出来。两年后弗洛伊德受到了公开指责,说他招来了继酒精和吗啡之后“人类的第三灾难”。
  巴勃罗•毕加索也是一名忧郁症患者。他好多年来对理发怕得要命,这使他常常连续数月披着长发跑来跑去,却下不了决心走进理发店。毕加索还特别迷信。跟他生活了十年的女友弗朗西斯•吉洛特吃惊地发现:“当我将他的帽子扔到床上,他就认为这意味着一年之内,这屋里会有人死去。”毕加索对某些习俗特别认真,吉洛特说:“每当我们要外出郊游,他就要遵照一种俄罗斯风俗,所有的家庭成员必须在出发前到所处的房间里坐下来,至少一分钟不可以讲话,然后才能动身。有哪个孩子发笑或讲话了,我们就得从头再来。”毕加索还认为,将他的旧裤子旧毛衣扔掉是危险的,他害怕自己将来会变成那个穿他旧衣服的人,所以他总是将衣服穿到破烂不堪为止。买衣服对他来说也是一场灾难,他个子矮小,可胸部很大,肩很宽,所以特别怕试衣服。

  钱永远都不够花

  伟人不懂得怎么生活,这几乎成了一种通病。身为萨尔茨堡的首席小提琴师和宫廷乐师,25岁的莫扎特所得酬劳几乎等同于一位枢密官的薪水。而且他还有举办音乐会、作曲和教授钢琴的收入。可是莫扎特每当有了钱,就马上花在买好的葡萄酒和衣服上。当钱花光时,就写恳求信向人乞讨。莫扎特32岁时,正是他的黄金时期,然而他向共济会的朋友普赫贝格求助道:“我还欠您八个杜卡特(当时欧洲通用金币名)暂时无力偿还。我对您的深深信任令我敢于请您再借我一百古尔登(德国金币),下礼拜就归还(届时我将在赌场教课)……”可归还比借困难得多,在给这位共济会会员寄出第一封信后,他又寄出第二封、第三封,在一年半时间里写了不下十封求助信。最终他被下葬在一座穷人公墓里。
  与莫扎特不把金钱当回事相反,巴尔扎克一生都在想着让他的钱赢利,可他总是算错。巴尔扎克靠借来的钱参与投资的一家出版社倒闭了,欠下一笔债。他重新筹钱盘下了一家图书印刷厂,一年后这家工厂就垮了。巴尔扎克第三次筹集资金,买下了一家铸字厂,可五个月后他债台高筑。巴尔扎克对他巨大的工作能力坚信不疑,他总能靠出售他还没有写好的小说的版权一次次地筹集到钱。可他一再地倒霉,他参与银矿开采,蒙受了损失。购买铁路股份带给他的也是同样的结果。他梦想靠一次大的成功一下子摆脱所有的债务,这成了他一个摆脱不了的念头。他与俄罗斯的汉斯卡夫人结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想借助妻家的钱还债。随着债务的不断增长,他也想到过节省,可已为时太晚。不久巴尔扎克去世,家里所有的东西都被拍卖光,才勉强打发了众多的债主。
  大画家伦勃朗有强烈的收藏热情,他大量收购地毯、珍珠、宝石、武器、军用物品、旧家具、中国瓷器、威尼斯玻璃,过着奢靡无度的生活。这不单单是凭借他自己艺术上的成功,更主要的是他依靠他年轻妻子萨斯基亚•冯•乌伦伯格的嫁妆和继承来的财产。到52岁时,他终于无法支付买房子借的贷款而破产了。他的收藏品被拍卖,最终连房子也只得卖掉。

  在爱的漩涡里挣扎

  德国社会民主运动的创始人斐迪南•拉萨尔,几乎一直因女人而麻烦不断。当他跟一位年长他20岁、相当富有的女人同居时,他的另一位年轻的女伴为他生下了一个孩子。他引诱他的出版商的妻子,之后拉萨尔在柏林认识了21岁的海伦•冯•多宁格斯,开始了他的最后一次爱情。
  海伦已跟一位匈牙利人订了婚,但她接受了拉萨尔的殷勤。不久他带她前往瑞士旅游,海伦的父亲骂拉萨尔是一个“卑鄙的情人”。拉萨尔知道后,感到自己受了伤害,就将海伦打发回家,他说:“我现在不想再诱拐了!你们应该自愿将海伦交给我!”但他很快又后悔了,而海伦也因此对他的爱情产生了怀疑。海伦又与未婚夫和好了,拉萨尔变得怒不可遏,竟要跟海伦的父亲决斗。他的这一要求令人吃惊。几年之前他还认为决斗是一种资产阶级的作派,并曾向卡尔•马克思征求意见:“我一直将决斗视为旧时代僵化的残余,跟民主原则不相容……”马克思也表示反对决斗。最后是海伦的未婚夫与他进行了决斗。1864年8月28日在日内瓦附近的一座小森林里,决斗双方约定每射一发子弹的时间为二十秒钟,一直射击到有一方倒下为止。拉萨尔被对手击中了下身,他还击了,但射偏了。他跌倒后昏迷了三天,于8月31日去世。
  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者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是位亿万富翁,他45岁时爱上了维也纳一个年轻的卖花姑娘。他将她带进了伦敦豪华的家。他想培养她,让她能进入上流社会。但这位姑娘很快找了一个年轻的匈牙利骑士,跟他生下了一个孩子。后来她又跟她的情郎一起勒索诺贝尔,而且威胁要将他写给她的216封情书公开,让此事成为一场丑闻。诺贝尔未能对自己的爱进行深入的反思,却把憎恨投向了所有女性,他写道:“对女人一点也好不得,因为你只会得到恩将仇报和辱骂。”直到诺贝尔死后,那一对男女还以此相要挟。这对诺贝尔基金构成了威胁,最后遗嘱执行人被迫买断了这些信件。
  作曲家海顿47岁时爱上了一位20岁的已婚的女歌手柳吉娅•波尔采丽。当时他跟妻子玛丽亚•安娜结婚快二十年了,但他从未真正爱过她,因为他本来追求的是她的妹妹约瑟法,可约瑟法决定出家。在几乎所有的海顿传记里,他的妻子都被描写成一个没有教养、好吵架、好妒忌的病态女人。海顿出名后,不让妻子参加社交活动,并常在外面找其他的女人。海顿爱上柳吉娅后,两人都希望自己的配偶会很快死去,这个愿望直到很晚才成为事实。柳吉亚的丈夫久病之后,于1791年离世;这时海顿已经60岁了,而比他年长四岁的妻子虽患有多种疾病却仍然活着。以后,柳吉娅的儿子(后人都认为他是海顿所生)也死了,在这样的打击面前,海顿明显地失去了对柳吉娅的兴趣。一年后,当海顿的妻子也死去时,已经68岁的他没有娶柳吉娅。在她的催逼下,海顿只是作了书面声明,每年给她300古尔登的养老金。

  以自我为中心

  让•雅克•卢梭的童年和少年生活充满了苦难。他母亲生下他没几天就去世了,父亲在他十岁时离他而去。卢梭做过铜版工、造表匠、音乐教师,为人抄过乐谱,当过仆人,后又做过秘书。1745年,在他33岁时认识了泰莱莎•勒瓦瑟,一个22岁的家庭女佣。他跟她同居,但没有娶她。在巴黎,这段温情的生活让他在不足三个月里写出了一部完整的剧本。翌年年底泰莱莎生下了一个儿子,卢梭写道:“考虑到我的条件,这会将我逼入绝境。”他要将孩子送进孤儿院,泰莱莎被迫同意了。过了一年,两人又生下了一个孩子,又被送进了孤儿院。卢梭38岁那年,生下了第三个孩子,他又说服泰莱莎走这条路。当第三个孩子送去孤儿院时,他参与了第戎学院“科学和艺术的进步是否有助于净化道德”问题的有奖竞赛,他的作品获得头等奖,并于1750年出版。卢梭从此成名了,但他仍将第四、第五个孩子送进了孤儿院。他在他的长篇小说《爱弥儿》里提出了一种“自然教育”的原则。他在写给朋友德•弗朗休的妻子的一封信里辩护道:“我一天天地挣钱糊口已经够艰难了,又怎么养得起一个家庭呢?安宁是工作成功必不可少的,如果操心家庭,让喧闹的孩子们夺去我精神的安宁,我又如何从事作家的职业呢?”最后他引用在其乌托邦共和国里拒绝由父母教育孩子的柏拉图的话说:“每个人都应该不认识他的父亲,大家都应该是国家的孩子……”卢梭年近五十岁时生了一场病,感到自己快要死了,到这时他才感受到“良心的折磨”。他悲叹:“我死前是弥补不了这一罪过了。”
  有些伟人从一开始就将自己看得比身旁其他人重要,这常常会给爱他们的人带来特别残酷的命运。列夫•托尔斯泰的婚姻就是这么一个例子。当他娶18岁的索菲(宋娅)•安德列耶夫娜•贝尔斯时,自己已34岁。托尔斯泰有一段时间过着相当荒淫的生活,最后才投入了田园生活和写作。他坚信在他和他妻子之间不允许有秘密,他让她阅读他的日记,宋娅在里面读到了他跟其他女性交往的详细描写,这为后来他们互不信任埋下了种子。据宋娅自己讲,“她是一个真正的作家的妻子”。她跟托尔斯泰一起工作,根据他的口授记录,将一切誊清,因为只有她能读懂他的夹有许多缩写的文稿。她抄清的东西他再读一遍,边读边修改,她不得不再全部重抄一遍,直到他认为好了为止。据说《战争与和平》的手稿她抄了七遍。
  拥有一个妻子兼秘书,使托尔斯泰能全身心地扑在创作上。这部《战争与和平》花了他五年时间,但小说中也首次表明了他对婚姻生活的失望。随着两人关系的紧张,他们暂时分开了。当他们重新生活到一起时,她继续为他誊抄手稿,并主持有五六个孩子的大家庭,可是误解越来越多。她从他作品中读出了他对于自己的婚姻生活的厌恶,心中极其生气。他们相互折磨了许多年,最终老托尔斯泰在结婚48年后离开了妻子和家。1910年10月28日,82岁的托尔斯泰给她写了最后一封信,其中写道:“我的离开让你难过,我很抱歉,但是请你理解我相信我,我不得不这么做……”几天之后他开始发高烧,到11月16日即与世长辞。

伟人们的弱点
发表:2005-3-9 8:27:32 出处:你的博客网(yourblog.org)
--------------------------------------------------------------------------------

伟人们的弱点

那些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政界取得卓越成就的人物,常常被称作天才或伟人,并被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然而伟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他们的烦恼和忧虑,也难免有弱点和缺陷。德国作家普劳泽在本书中展示了许多伟人的鲜为人知的一面,这有助于我们增进对于他们的更全面的认识。

受心理疾患的困扰

跟所有心理有缺陷的人一样,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也有恐惧和变态心理——这也正是他尝试可卡因的原因。可卡因让他暂时摆脱沮丧,增强自信。此外,弗洛伊德还患有一种古怪的“铁轨恐惧症”,每当必须坐火车时,他就非常担心,以至往往在火车开动前一小时他就已站在了站台上。
在1883年时,可卡因还是一种很不知名的东西,这位27岁的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在书中读到,可卡因代替吗啡给吗啡患者服用,能治愈患者的吗啡瘾。他在一位同事身上做试验后,又在自己身上继续试验,他马上发现自己处于一种“惬意状态,好像刚刚美美地吃过一顿似的”。他非常兴奋,视可卡因为一种“魔幻药”。他的未婚妻玛尔塔•贝尔奈斯生活在离他很远的地方,当未婚妻写信给他,说自己面色不好,没有食欲时,他回信道:“小公主啊,我上次情绪低落时又服了可卡因,很少的一点就神奇地让我兴奋起来了。我将替你弄点来试试……”他还将可卡因送给他的妹妹们。
结果他的同事、那位吗啡患者经弗洛伊德治疗后,虽然放弃了吗啡,但服用可卡因剂量越来越大,出现了慢性中毒和震颤性谵妄。由于弗洛伊德在他的科学论文里盛赞可卡因,而病人服用后再也无法戒除,时隔不久,越来越多这样的病例被公布了出来。两年后弗洛伊德受到了公开指责,说他招来了继酒精和吗啡之后“人类的第三灾难”。
巴勃罗•毕加索也是一名忧郁症患者。他好多年来对理发怕得要命,这使他常常连续数月披着长发跑来跑去,却下不了决心走进理发店。毕加索还特别迷信。跟他生活了十年的女友弗朗西斯•吉洛特吃惊地发现:“当我将他的帽子扔到床上,他就认为这意味着一年之内,这屋里会有人死去。”毕加索对某些习俗特别认真,吉洛特说:“每当我们要外出郊游,他就要遵照一种俄罗斯风俗,所有的家庭成员必须在出发前到所处的房间里坐下来,至少一分钟不可以讲话,然后才能动身。有哪个孩子发笑或讲话了,我们就得从头再来。”毕加索还认为,将他的旧裤子旧毛衣扔掉是危险的,他害怕自己将来会变成那个穿他旧衣服的人,所以他总是将衣服穿到破烂不堪为止。买衣服对他来说也是一场灾难,他个子矮小,可胸部很大,肩很宽,所以特别怕试衣服。

钱永远都不够花

伟人不懂得怎么生活,这几乎成了一种通病。身为萨尔茨堡的首席小提琴师和宫廷乐师,25岁的莫扎特所得酬劳几乎等同于一位枢密官的薪水。而且他还有举办音乐会、作曲和教授钢琴的收入。可是莫扎特每当有了钱,就马上花在买好的葡萄酒和衣服上。当钱花光时,就写恳求信向人乞讨。莫扎特32岁时,正是他的黄金时期,然而他向共济会的朋友普赫贝格求助道:“我还欠您八个杜卡特(当时欧洲通用金币名)暂时无力偿还。我对您的深深信任令我敢于请您再借我一百古尔登(德国金币),下礼拜就归还(届时我将在赌场教课)……”可归还比借困难得多,在给这位共济会会员寄出第一封信后,他又寄出第二封、第三封,在一年半时间里写了不下十封求助信。最终他被下葬在一座穷人公墓里。
与莫扎特不把金钱当回事相反,巴尔扎克一生都在想着让他的钱赢利,可他总是算错。巴尔扎克靠借来的钱参与投资的一家出版社倒闭了,欠下一笔债。他重新筹钱盘下了一家图书印刷厂,一年后这家工厂就垮了。巴尔扎克第三次筹集资金,买下了一家铸字厂,可五个月后他债台高筑。巴尔扎克对他巨大的工作能力坚信不疑,他总能靠出售他还没有写好的小说的版权一次次地筹集到钱。可他一再地倒霉,他参与银矿开采,蒙受了损失。购买铁路股份带给他的也是同样的结果。他梦想靠一次大的成功一下子摆脱所有的债务,这成了他一个摆脱不了的念头。他与俄罗斯的汉斯卡夫人结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想借助妻家的钱还债。随着债务的不断增长,他也想到过节省,可已为时太晚。不久巴尔扎克去世,家里所有的东西都被拍卖光,才勉强打发了众多的债主。
大画家伦勃朗有强烈的收藏热情,他大量收购地毯、珍珠、宝石、武器、军用物品、旧家具、中国瓷器、威尼斯玻璃,过着奢靡无度的生活。这不单单是凭借他自己艺术上的成功,更主要的是他依靠他年轻妻子萨斯基亚•冯•乌伦伯格的嫁妆和继承来的财产。到52岁时,他终于无法支付买房子借的贷款而破产了。他的收藏品被拍卖,最终连房子也只得卖掉。

在爱的漩涡里挣扎

德国社会民主运动的创始人斐迪南•拉萨尔,几乎一直因女人而麻烦不断。当他跟一位年长他20岁、相当富有的女人同居时,他的另一位年轻的女伴为他生下了一个孩子。他引诱他的出版商的妻子,之后拉萨尔在柏林认识了21岁的海伦•冯•多宁格斯,开始了他的最后一次爱情。
海伦已跟一位匈牙利人订了婚,但她接受了拉萨尔的殷勤。不久他带她前往瑞士旅游,海伦的父亲骂拉萨尔是一个“卑鄙的情人”。拉萨尔知道后,感到自己受了伤害,就将海伦打发回家,他说:“我现在不想再诱拐了!你们应该自愿将海伦交给我!”但他很快又后悔了,而海伦也因此对他的爱情产生了怀疑。海伦又与未婚夫和好了,拉萨尔变得怒不可遏,竟要跟海伦的父亲决斗。他的这一要求令人吃惊。几年之前他还认为决斗是一种资产阶级的作派,并曾向卡尔•马克思征求意见:“我一直将决斗视为旧时代僵化的残余,跟民主原则不相容……”马克思也表示反对决斗。最后是海伦的未婚夫与他进行了决斗。1864年8月28日在日内瓦附近的一座小森林里,决斗双方约定每射一发子弹的时间为二十秒钟,一直射击到有一方倒下为止。拉萨尔被对手击中了下身,他还击了,但射偏了。他跌倒后昏迷了三天,于8月31日去世。
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者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是位亿万富翁,他45岁时爱上了维也纳一个年轻的卖花姑娘。他将她带进了伦敦豪华的家。他想培养她,让她能进入上流社会。但这位姑娘很快找了一个年轻的匈牙利骑士,跟他生下了一个孩子。后来她又跟她的情郎一起勒索诺贝尔,而且威胁要将他写给她的216封情书公开,让此事成为一场丑闻。诺贝尔未能对自己的爱进行深入的反思,却把憎恨投向了所有女性,他写道:“对女人一点也好不得,因为你只会得到恩将仇报和辱骂。”直到诺贝尔死后,那一对男女还以此相要挟。这对诺贝尔基金构成了威胁,最后遗嘱执行人被迫买断了这些信件。
作曲家海顿47岁时爱上了一位20岁的已婚的女歌手柳吉娅•波尔采丽。当时他跟妻子玛丽亚•安娜结婚快二十年了,但他从未真正爱过她,因为他本来追求的是她的妹妹约瑟法,可约瑟法决定出家。在几乎所有的海顿传记里,他的妻子都被描写成一个没有教养、好吵架、好妒忌的病态女人。海顿出名后,不让妻子参加社交活动,并常在外面找其他的女人。海顿爱上柳吉娅后,两人都希望自己的配偶会很快死去,这个愿望直到很晚才成为事实。柳吉亚的丈夫久病之后,于1791年离世;这时海顿已经60岁了,而比他年长四岁的妻子虽患有多种疾病却仍然活着。以后,柳吉娅的儿子(后人都认为他是海顿所生)也死了,在这样的打击面前,海顿明显地失去了对柳吉娅的兴趣。一年后,当海顿的妻子也死去时,已经68岁的他没有娶柳吉娅。在她的催逼下,海顿只是作了书面声明,每年给她300古尔登的养老金。

以自我为中心

让•雅克•卢梭的童年和少年生活充满了苦难。他母亲生下他没几天就去世了,父亲在他十岁时离他而去。卢梭做过铜版工、造表匠、音乐教师,为人抄过乐谱,当过仆人,后又做过秘书。1745年,在他33岁时认识了泰莱莎•勒瓦瑟,一个22岁的家庭女佣。他跟她同居,但没有娶她。在巴黎,这段温情的生活让他在不足三个月里写出了一部完整的剧本。翌年年底泰莱莎生下了一个儿子,卢梭写道:“考虑到我的条件,这会将我逼入绝境。”他要将孩子送进孤儿院,泰莱莎被迫同意了。过了一年,两人又生下了一个孩子,又被送进了孤儿院。卢梭38岁那年,生下了第三个孩子,他又说服泰莱莎走这条路。当第三个孩子送去孤儿院时,他参与了第戎学院“科学和艺术的进步是否有助于净化道德”问题的有奖竞赛,他的作品获得头等奖,并于1750年出版。卢梭从此成名了,但他仍将第四、第五个孩子送进了孤儿院。他在他的长篇小说《爱弥儿》里提出了一种“自然教育”的原则。他在写给朋友德•弗朗休的妻子的一封信里辩护道:“我一天天地挣钱糊口已经够艰难了,又怎么养得起一个家庭呢?安宁是工作成功必不可少的,如果操心家庭,让喧闹的孩子们夺去我精神的安宁,我又如何从事作家的职业呢?”最后他引用在其乌托邦共和国里拒绝由父母教育孩子的柏拉图的话说:“每个人都应该不认识他的父亲,大家都应该是国家的孩子……”卢梭年近五十岁时生了一场病,感到自己快要死了,到这时他才感受到“良心的折磨”。他悲叹:“我死前是弥补不了这一罪过了。”
有些伟人从一开始就将自己看得比身旁其他人重要,这常常会给爱他们的人带来特别残酷的命运。列夫•托尔斯泰的婚姻就是这么一个例子。当他娶18岁的索菲(宋娅)•安德列耶夫娜•贝尔斯时,自己已34岁。托尔斯泰有一段时间过着相当荒淫的生活,最后才投入了田园生活和写作。他坚信在他和他妻子之间不允许有秘密,他让她阅读他的日记,宋娅在里面读到了他跟其他女性交往的详细描写,这为后来他们互不信任埋下了种子。据宋娅自己讲,“她是一个真正的作家的妻子”。她跟托尔斯泰一起工作,根据他的口授记录,将一切誊清,因为只有她能读懂他的夹有许多缩写的文稿。她抄清的东西他再读一遍,边读边修改,她不得不再全部重抄一遍,直到他认为好了为止。据说《战争与和平》的手稿她抄了七遍。
拥有一个妻子兼秘书,使托尔斯泰能全身心地扑在创作上。这部《战争与和平》花了他五年时间,但小说中也首次表明了他对婚姻生活的失望。随着两人关系的紧张,他们暂时分开了。当他们重新生活到一起时,她继续为他誊抄手稿,并主持有五六个孩子的大家庭,可是误解越来越多。她从他作品中读出了他对于自己的婚姻生活的厌恶,心中极其生气。他们相互折磨了许多年,最终老托尔斯泰在结婚48年后离开了妻子和家。1910年10月28日,82岁的托尔斯泰给她写了最后一封信,其中写道:“我的离开让你难过,我很抱歉,但是请你理解我相信我,我不得不这么做……”几天之后他开始发高烧,到11月16日即与世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