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淘宝网首页登录:我的手都冻裂了,怎么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9 11:20:53
今年的冬天难道比每年的冬天冷了吗,我的手以前从来也没冻过,今年才刚进入冬季,为什么我的手都冻的裂口子了,是不是因为我经常用凉水洗手的原因哦?请教各位怎么才能让我的手好起来,不再裂口呢?谢谢了.

http://www.szulz.org/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154

  冻伤

  作者:翻译:张高峰 转贴自:成都刃脊探险户外运动有限公司 点击数:144

  一、概述
  冻伤是在一定条件下由于寒冷作用于人体,引起局部的乃至全身的损伤。损伤程度与寒冷的强度、风速、湿度、受冻时间以及局部和全身的状态有直接关系。在饥饿、疲劳、御寒设备不足或鞋袜不适等,更容易冻伤。
  冻伤可分为冻结性损伤与非冻结性损伤两类,区别在于受损伤时环境的温度是否达到组织冰点以下和局部组织有无冻结史而定。
  非冻结性冻伤包括冻疮等。
  冻结性损伤包括局部冻伤、冻僵与冻亡。局部冻伤多发生于身体暴露部位,如足,手,耳和颜面等。其中以足部尤为多见,据统计约占冻伤总数的半数以上。

  二、冻伤(局部冻伤)
  【病理生理变化】
  1、生理调节阶段:冻伤之初,人体调节热平衡,产热表现为肌肉紧张度增加,肝脏代谢活动增强。散热的表现为皮肤血管收缩,血流减少,皮肤温度降低。如果寒冷持续时间较长,皮肤血管扩张和收缩交替,最后皮肤和肢端血管持续收缩。在受冻之初,各项生理功能均趋亢进,如心跳加快,血管的舒缩交替等。如寒冷持续过久,势必出现抑制,从而代谢降低,心跳减慢,导致中心体温降低。此后皮肤及肢端血管出现持续性收缩,皮肤和肢体末端组织就可能发生冻结。
  2、组织冻结阶段:当组织温度降至冰点(皮肤冻结温度为-5C)以下时,就会开始发生冻结。冻结分为速冻与缓冻。
  速冻:如接触温度很低的金属或液体等,可以立即造成接触部位的皮肤冻结。如未能及时脱离接触,冻结组织可以迅速加深,严重者可将皮肤冻结在寒冷的固体上,强行脱离,可造成撕脱伤。速冻时不仅细胞外液冻结,同时细胞内液也冻结,但形成的冰晶体一般较缓冻时为小。
  缓冻:常见的冻伤发病过程均属于缓冻。当外界温度低于组织冰点时,细胞外液中的水分形成冰晶体,电解质浓度和渗透压升高,细胞内水分向细胞外大量渗出(细胞失水达78%时,即可造成细胞的损伤,而在冻伤时,失水程度可达85~90%),造成细胞内能量代谢物质的耗竭和丢失,从而使细胞线粒体的呼吸率下降,这是受冻组织死亡的主要原因。此外,由于细胞外液冰晶体的不断增大,对组织细胞产生机械作用,使细胞间桥断裂或细胞膜破裂,也是造成细胞死亡的重要原因。由于损伤系在组织冻结时造成,通常称为原发性的损伤。
  3、复温融化阶段:在复温后,如系表浅的皮肤冻结,局部只呈现一般炎性反应,而无严重组织坏死,一般在1~2周后痊愈。如系深部组织发生冻结,不仅电解质紊乱和代谢障碍依然存在,而且出现局部微循环障碍。这是由于复温后冻区的血流暂时恢复,血管扩张,而冻结阶段血管壁已被损伤(内皮细胞对寒冷极为敏感)甚致破裂,故毛细胞管通透性和渗出增加,局部出现水肿和水疱,继而出现血流减慢和血液瘀滞,血液有形成分堆积,以至血栓形成。此种复温后的改变称为冻溶性损伤或继发性损伤。根据实验观察,组织复温融化后10分钟,就可出现微循环的闭塞现象。24小时在小动脉、小静脉内有明显的血栓,3~4天发展成成弥散性血栓形成,导致组织坏死。故有人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冻伤组织的40%是原发性损伤,60%是由于循环恢复后继发的损伤,因此复温的方法对减少组织损伤有重要关系。

  【临床表现】
  局部冻伤的临床表现可分为反应前期(前驱期),反应期(炎症期)和反应后期(恢复期)。
  1.反应前期系指冻伤后至复温融化前的一个阶段,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受冻部位冰凉,苍白、
  坚硬、感觉麻木或丧失。由于局部处于冻结状态,其损伤范围和程度往往难以判定。
  2.反应期包括复温融化和复温融化后的阶段。冻伤损伤范围和程度,随复温后逐渐明显。
  一度损伤:在表皮层。局部皮肤发红,肿胀,主要症状是刺痛、灼痛,一般能在短期内(约1周)痊愈。有时在数周或数月仍有局部出汗过多和冷感等后遗症状。一度冻伤与冻疮的损伤机理虽有所不同,便临床表现和治疗基本相同。
  二度损伤:达真皮层。有局部充血和水肿,复温后12~24小时出现浆液性水疱形成。疱液多为澄黄色,透明,疱底呈鲜红色,局部疼痛较剧,但感觉迟钝,对针刺,冷、热感觉消失。如无并发感染,4~5天后水肿减轻,水疱逐渐干燥,形成痂皮,2~3周后开始脱痂痊愈。
  三度损伤:达皮肤全层,皮下组织甚至肌肉,骨骼。有显著的水肿和水疱,疱液多属血性,为鲜红色或咖啡色,疱底呈灰白色或污秽色。皮肤为青紫色、灰白色、苍白色甚至紫黑色,指(趾)甲床呈灰黑色。如无继发感染,局部变干、缩小,呈干性坏死,继发感染,则坏死组织产生恶臭分泌物,呈湿性坏死。干性坏死出现分界线的时间,一般需要1~2个月.从坏死组织的完全脱落,健康肉芽的出现和上皮形成,往往需要2~3个月以上的时间。
  3.反应后期系指一、二度冻伤愈合后,和三度冻伤坏死组织脱落后,肉芽创面形成的阶段。此期可出现:①浆伤皮肤局部发冷,感觉减退或敏感;②对冷敏感,寒冷季节皮肤出现苍白或青紫;③痛觉敏感,肢体不能持重等。这些表现系由于交感神经或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紊乱所引起。

  【急救与冶疗】
  1.急救和治疗原则:
  ①迅速脱离寒冷环境,防止继续受冻;
  ②抓紧时间尽早快速复温;
  ③局部涂敷冻伤膏;
  ④改善局部微循环;
  ⑤抗休克,抗感染和保暖;
  ⑥应用内服活血化瘀等类药物;
  ⑦二、三度冻伤未能分清者按三度冻伤治疗;
  ⑧冻伤的手术处理,应尽量减少伤残,最大限度的保留尚有存活能力的肢体功能。
  2.快速复温:尽快使伤员脱离寒冷环境后,如有条件,应立即进行温水快速复温,复温后在充分保暖的条件下后护送。如无快速复温条件,应尽早护送,护送途中应注意保暖,防止外伤。到达医疗单位后应立即进行温水快速复温。特别对于救治仍处于冻结状态的二、三、度烧伤,快速复温是效果总显著而关键的措施。
  具体方法:将冻肢浸泡于42摄氏度(不宜过高)温水中,至冻区皮肤转红,尤其是指(趾)甲床潮红,组织变软为止,时间不宜过长。对于颜面冻伤,可用42摄氏度的温水浸湿毛巾,进行局部热敷。在无温水的条件下,可将冻肢立即置于自身或救护者的温暖体部,如腋下、腹部或胸部,以达复温的目的。救治时严禁火烤、雪搓,冷水浸泡或猛力捶打患部。
  3.改善局部微循环三度冻伤初期可应用低分子(分子量40,000以下)右旋醣酐,静脉点滴,逐日给药500~1000亳升,维持7~10天,以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必要时也可采用抗凝剂(如肝素)或血管扩张剂(罂粟碱、苄胺唑啉等)。
  4.局部处理
  (1)局部用药:复温后局部立即涂敷冻伤外用药膏,可适当涂厚些,指(趾)间均需涂敷,并以无菌敷料包扎,每日换药1~2次,面积小的一、二度冻伤,可不包扎,但注意保暖。可供使用的冻伤膏有呋喃西林霜剂:呋喃西林、考地松霜剂:呋喃西林、右旋醣酐霜剂等。
  (2)水疱的处理应在无菌条件下抽出水疱液,如果水疱较大,也可低位切口引流。
  (3)感染创面和坏死痂皮的处理,感染创面应及时引流,防止痂下积脓,对坏死痂皮应及时蚕食脱痂。
  (4)及时清除坏死痂皮的处理,肉芽创面新鲜后尽早植皮,消灭创面。早期皮肤坏死形成干痂后,对于深部组织生活能力情况,往往不易判断,有时看来肢端已经坏死,但脱痂后露出肉芽创面(表明深部组织未坏死),经植皮后痊愈。因此,对冻伤后截肢应取慎重态度,一般认其自行分离脱落,尽量保留有活力的组织,必要时可进行动脉造影,以了解肢端血液循环情况。
  5.预防感染严重冻伤应口服或注射抗菌素:常规进行破伤风预防注射。

  三、冻僵(全身冻伤)

  【发病因素】
  冻僵亦称全身冻伤,是身体长时间暴露于寒冷环境中引起,致全身新陈代谢机能降低,热量大量丧失,体温无法维持,最后意识昏迷,全身冻僵。人体受寒之初,一方面用增强代谢产生热量,故肌肉收缩,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呼吸次数增加;另方面外周血管收缩,减少散热。如继续受冻,散热超过产热,体温即开始下降,至32摄氏度以下,寒战不再发生,代谢逐渐降低,血压,脉搏、呼吸也开始下降;致30摄氏度以下,进入昏迷状态全身木僵。若不及时抢救,终将导致死亡。
  冻僵常发生于突然降温或遭遇暴风雪时,尤其是衣着单薄,饥饿,疲劳,迷路,醉酒等意外情况下容易发生。

  【病理生理】
  机体对寒冷反应的病理过程分为机能代偿和机能衰竭两方面,主要表现如下:
  1.神经系统:体温在34摄氏度时可出现健忘症,低于32摄氏度时触觉,痛觉丧失,而后意识丧失,瞳孔扩大或缩小。
  2.循环系统:体温下降后,血液内的水分由血管内移至组织间隙,血液浓缩,粘度增加,20摄氏度时半数以上的外围小血管血流停止,肺循环及外周围阻力加大;19摄氏度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正常的25%,心输出量减少,心率减慢,出现传导阻滞,可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
  3.呼吸系统:呼吸中枢受抑制,呼吸变浅,变慢,29摄氏度时呼吸比正常次数减少50%,呼吸抑制后进一步加重缺氧,酸中毒及循环衰竭。
  4.肾脏由于肾血管痉挛,肾血流量减少,紧小球滤过率下降。体温27摄氏度时,肾血流量减少一半以上,肾小球滤过率减少1/3。如果持续时间过久,导致代谢性酸中毒,氮质血症及急性肾功能衰竭。

  【临床表现和诊断】
  伤员皮肤苍白,冰凉,有时面部和周围组织有水肿,神志模糊或昏迷,肌肉强直,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心动过缓,心律不齐,血压降低中测不到,可出现心房和心室纤颤,严重时心跳停止。呼吸慢而浅,严重者偶而可见一、二次微弱呼吸。

  【急救与治疗】
  关键是迅速恢复病人中心体温,防止并发症。
  迅速而稳妥地将病人移入温暖环境,脱掉衣服、鞋袜,采取全身保暖措施,盖以棉被或毛毯,并用热水袋,水壶加热(注意用垫子,衣服或毯子隔开,不要直接放在皮肤上以防烫伤)放腋下及腹股沟,也可用温水,将病人浸入40~42摄氏度温浴盆中,水温自34~35摄氏度开始,5~10分钟后提高水温到42摄氏度,待有了规则的呼吸入心跳时,停止加温。如病人意识存在,可给予温热饮料或小量酒,静脉滴入加温10%葡萄糖水(可将输液管加长到5~6米,浸泡在38~40摄氏度水浴中),有助于改善循环。其它治疗,包括纠正心律紊乱和酸中毒,注意并发症(肺炎,心肾功能不全、脑、肺水肿)的防治等。如伴有局部冻伤,应先抢救冻僵后,再按冻伤治疗原则处理。

  四、非冻结性损伤
  (一)冻疮冻疮是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下发生的,非冻结性局部组织损伤。发生冻疮的气温多在冰点以上(0~10摄氏度)。多在手指、手背、足趾、足跟、耳廊等处。局部出现红斑,弥漫性水肿,并出现大小不等的结节,感觉异常,灼痒,胀痛,有时出现水疱。水疱破溃后形成表浅溃疡,渗出浆液,并可感染化脓。
  治疗基本同一、二度冻伤。每日可用42摄氏度温水浸泡,每次20分钟,用毛巾擦干;室温保持在15摄氏度以上,并注意局部保暖,亦可用按摩或透热疗法,一般一周可愈。如有破溃感染,局部涂敷冻伤膏。
  (二)长时间在潮湿寒冷的环境中可能轻微冻伤。受冻温度都在组织冰点以上,受伤部位广泛,除有皮肤损伤和血管变化外,尚有广泛的炎性反应,特别是肌肉和神经的损伤和变性。
  临床表现:在反应前期,由于血管收缩和痉挛,血管的搏动减弱或消失,足部开始潮红后转为苍白,受冻者足部沉重不适,继之麻木疼痛,尤以足弓部及足底部较著。反应期症状更明显,首先是血管的极度扩张,充血和水肿,局部发热和动脉明显搏动,间或产生水疱及渗血现象。其次感觉神经紊乱,足部疼痛,活动或不垂位置时加剧。反应后期,足部水肿消退,但对寒冷非常敏感,而且易于出汗,活动时水肿又可出现,且疼痛,影响持久站立,严重者有时可遗留足部肌肉萎缩,骨质疏松。
  早期治疗可防止感染及减轻局部组织损伤,治疗方法与冻疮局部疗法相仿,可参照进行。

  五、冻伤的预防
  冷天和大风天,特别是气温骤变的天气下,身体暴露部位和肢端,如手、足、耳、鼻、颜面等容易冻伤,要衣着应温暖,松紧适度,鞋袜不能过紧,鞋袜衣服要避免潮湿,不要长时间静止不动,饮食间隔不宜太长,要吃热食。不要赤手接触温度很低的金属;受冻部位不要用火烤,雪搓或冷水浸泡。

  六、冻伤的分级救治
  1.迅速移入温暖环境,脱掉(或剪掉)潮湿冻结的衣服鞋袜(如衣服鞋袜冻结在皮肤上,不宜强行脱去,可右复温过程中缓慢移除)。
  2.有条件时尽快用40~42摄氏度的温水实施快速融化复温,至组织软化,皮肤,甲床转红为止。外敷冻伤膏进行无菌包扎。禁用冷水浸泡,雪搓,火烤。
  3.伤部疼痛可口服或注射止痛剂。
  4.在保暖的条件下迅速护送。
  5.有条件时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醣酐,每次500毫升,每日1~2次,持续1周。
  6.重冻伤应预防感染。应用抗菌素(青毒素每日160万单位,链毒素每日一克),或口服磺胺类药物。
  --------------------------------------------------------------------------------------------------
  http://www.baidu.com/s?ct=0&ie=gb2312&bs=%B4%F7%D2%FE%D0%CE%D1%DB%BE%B5%BA%CD%B4%AB%CD%B3%D1%DB%BE%B5%2C%C4%C4%D6%D6%BA%C3%B0%A1%3F&sr=&z=&wd=%B6%B3%C9%CB&cl=3&f=8

将头发烧成灰,覆在裂口上,再将蜡烛点找着,将蜡烛油滴在上面,很管用的.

冬季一到,有些人足跟、足侧等处常易发生皲裂(欲称裂子),裂子周围皮肤干燥、粗糙、增厚、发硬,裂得深时甚至出血,行走时足跟着地疼痛难忍,甚为不便。前些年,我的足跟皲裂严重时也常苦于此而一筹莫展,后想起"创可贴"止血膏布有止血护创之功能,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先用温水将脚洗净擦干,然后用"创可贴"止血膏市对准裂口贴上,数天后果然见效,裂口和疼痛逐渐消失,随之恢复正常。待皲裂再次发生时,继续以此法治之。数年来,白觉用此法治足部皲裂效果不错。不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