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歌神系统:贝多芬<<黎明>>和<<暴风雨>>详细的分析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9 07:13:14

贝多芬对历史、哲学、文学都有研究,还醉心于古代神话。他研究了席勒、歌德的诗歌和莎士比亚、莫里哀等人的作品;他还入波恩大学旁听哲学课。他阅读了莎士比亚的《暴风雨》以后,创作了著名的钢琴奏鸣曲《热情奏鸣曲》(作品第57号)和《暴风雨奏鸣曲》(作品第31号)。

贝多芬的学生兼秘书安东·申德勒曾经问贝多芬,《暴风雨奏鸣曲》的内容是什么?贝多芬回答是“你去读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吧!”

《暴风雨》是莎士比亚晚年(1611年)创作的最后一部作品,被称为是莎士比亚用诗写成的遗嘱,他在《暴风雨》中表达了热爱生活、崇尚理想的良好意愿。同时,贝多芬在创作《暴风雨奏鸣曲》时,正是他听觉衰退、精神危机的时刻,他在几个月后写的“海里根士脱遗嘱”中说自己“六年以来我的身体何等恶劣······可是我不能对人说:‘大声些,我是聋子’······这感官在我是应该特别比别人优越······我不致自杀是因为艺术留住了我。在我尚未把我感到的使命全部完成之前,我觉得不能离开这个世界。”

莎士比亚在《暴风雨》中塑造的主人公也是与坎坷命运作不屈斗争的,贝多芬自己的命运与之产生共鸣,所以他能创作如此伟大的《暴风雨奏鸣曲》。

贝多芬的第21号钢琴奏鸣曲《华尔斯坦》,C大调,OP.53,作于1803-1804年,因献给华伦斯坦伯爵而命名,也有称这首曲名为《黎明》的。包括两个乐章:1.朝气蓬勃的快板,第一主题是灿烂辉煌的音型,伴它出现的有华丽的音群,第二主题E大调,其宁静安逸与第一主题形成对比。2.温和的极快板,回旋曲。前面有一段极慢部导入部,用孤寒的情绪来表达意浓情深,就如“乌云遮掩着的天使的微笑”。第二乐章是一首庞大的回旋曲,其主题充溢着幸福感,据说来自波昂地区的民谣。结尾,回旋曲主题在变奏、发展、八度音程的音阶,以及长长的颤音等技巧下,显示出辉煌的效果。 贝多芬第23钢琴奏鸣曲《热情》,F小调,OP.57,作于1804-1806年。这首作品是献给布伦斯维科伯爵的,至于曲名“热情”乃是汉堡出版商克朗茨索命名,乐评家李茨勒曾对这部作品有这么一个评价:“也许只有能完全保持冷静的听众,才能从这部作品中感觉令人欣喜若狂的乐段和激烈震撼着的旋律的魅力。”这部作品包括三个乐章:1.极快板,这个乐章中的主题是著名的命运动机,第二主题是一只充满光明的希望旋律,尾奏的技巧部分也由命运动机展开。2.流动的快板,似乎是带着深沉的表情静躺着,带着沉思又带着安逸。3.从容的快板,以激烈的连敲减七和弦开头,用奏鸣曲式,疾风暴雨式的势如破竹收尾。

这么多字啊!!
什么时候能看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