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剧吹吧微风啊:中国的水土分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9 06:15:25
中国的水土分布会带来什么影响?

★ 中国的水土资源

  行政管理
  ⊙ 中国下辖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水土资源
  ⊙ 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占世界土地总面积的1/15。
  ⊙ 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量为27000亿立方米。但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220立方米,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土地使用
  ⊙ 中国的耕地面积为9497万公顷,但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08公顷,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
  ⊙ 中国森林面积为13370万公顷。
  ⊙ 中国的草原面积为4亿公顷,自东北向西南绵延3000多公里。

  气候
  ⊙ 中国属大陆性季风气候,降雨分布极不均匀,从东南沿海的1500 mm到西北内陆地区的不足50 mm变化不等。
  ⊙ 中国复杂多变的气候使中国的气温变化很大,9月平均最高气温为28.5℃,平均最低气温为15.0℃。

  历史文化
  ⊙ 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两个起源,一个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教,另一个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教。
  ⊙ 中国人民最著名的文化成就是丝绸、陶瓷、建筑、园艺、石雕和古书。.
  ⊙ 作为中国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许多古老的工程,如长城、都江堰引水工程以及新疆的地下渠道等都已成为国家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 中华民族由汉族和拥有不同习俗和文化的55个少数民族组成。汉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人数相对较少的其他55个少数民族分布比较分散,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农业
  ⊙ 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块茎作物,其中水稻、小麦和大豆产量分别占粮食总产量的2/5, 1/5 和1/4。
  ⊙ 经济作物包括棉花、花生、油菜、芝麻、甘蔗、茶叶、烟草、蚕桑和水果。
  ⊙ 中国有3亿多公顷可开发的草原面积和包括猪、牛、羊、马、驴、骡、骆驼、鸡、鸭、鹅和兔等在内的 400多种家畜,
  ⊙ 1999年中国的粮食、棉花和产油作物的产量分别为50839万吨、383万吨和2601万吨,比1978年分别增长66.7%,76.7%和400%;肉类产量为5961万吨,是1978年的7倍;水产品产量为4122万吨,比1978年增长了8.8倍。
  ⊙ 1999年中国乡镇工业产值达3050亿美元,出口商品价值880亿美元。中国目前有2000万个乡镇企业,雇佣员工12500万人。乡镇企业已涉及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以及建筑、商业和饮食等多个行业。

  ★中国的水土流失不是一个局部的环境问题,而是一个全局性的环境问题,在一定意义上已成为中国头号的环境问题。
  根据最新遥感资料,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km2,约占国土(陆地)面积的38.2%(如果加上125万km2的冻融侵蚀面积,全国的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51.2%)。流失的类型有水力侵蚀、风蚀和冻融侵蚀等。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79万km2,占流失面积的48.7%,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南方多数是这种形式的流失;风力侵蚀188万km2,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的三北地区、黄泛平原沙土区及滨海地带。风力侵蚀区的沙漠、戈壁极难治理,其中仅有31万km2,相对宜治理。
  中国水土流失危害的多重性
  1 削弱了农业生产生态屏障
  生态环境对于农业生产起到了屏障保护作用。一个好的生态环境,为农业稳产高产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全国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km2,荒漠化面积每年以2460km2的速度扩展,森林覆盖率比解放初期缩小一半,约13%,且森林质量下降,人工林、次生林代替原始林;耕地每年以6万多hm2的速度锐减;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破坏等等。凡此种种,足以说明我国的生态环境已进入脆弱段,农业生产失去了生态屏障,旱、涝灾害频繁发生,农业高产稳产的自然保障可靠性下降。
  2 江河湖泊泥沙淤积
  虽然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山区、丘陵,但对中下游带来的是大量的泥沙,河流湖泊由此被泥沙淤积,极大地降低了河床的泄洪能力和湖泊的调蓄洪能力。以长江为例,宜昌站多年平均输沙量达5.3亿t。上游云、贵、川1000万hm2的坡耕地是泥沙的主要策源地,约有60%以上的泥沙来自坡耕地。其次是基本建设,如开矿、修路、移民建镇等过程中的弃土。据长江水利委员会对长江城陵矶至汉口的235.6km河床近20年来的泥沙淤积分析,结果表明,20年共淤积泥沙2亿t,河床平均淤高0.43m。
  3 城市防洪压力加重
  我国660座城市大部分依水而建,沿江、沿河、沿海。由于河床泥沙淤积,河流引泄洪能力下降,势必给沿江城市带来巨大的防洪压力。相同流量的洪峰,造成的险情、灾情要比过去大得多。以长江为例,汉口站流量1998年最大洪峰流量71600m3/s,1954年76100m3/s,1998年比1954年小4500m3/s,,但水位却比1954年高0.3m。俗话说,“山低一寸,河高一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由此造成的险情和灾情也更为严重。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的中心。据有关方面资料,我国70%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源于城市,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地区。所以,一旦城市遭受洪涝灾害,其损失不言而喻。例如1996年6月16日深圳遭暴雨袭击,仅布吉镇直接经济损失就达5亿多元。
  4 加剧扶贫难度
  目前,我国尚有4000多万贫困人口,90%以上生活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半山区,尤其是云、贵、川、宁夏、陕西等省(区)。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扶贫问题,并向全世界庄严承诺,至本世纪末,中国将消灭贫困。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贫困人口已由原来的2.5亿,减少到现在的4200万人,这是世界奇迹。尽管如此,生活在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贫瘠的数千万山区人民,脱贫仍有一定难度,扶贫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这中间一个重要原因是那里的水土流失严重,人们赖以生存的水土资源已经丧失殆尽,扶贫脱贫失去了根本。
  中国水土流失治理的艰难性
  中国是大国、穷国搞水保。一方面是大面积的水土流失需要治理,另一方面是政府“吃饭财政”拿不出这么多钱来治理,两者的矛盾非常突出,这就决定了中国水土流失治理的艰难性。
  水土保持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是要靠政府出资来办这件事的。很显然,我国财力难以支付这笔巨大的开支。
  1 治理面积大、任务艰巨
  全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67万km2,除了部分实在是无法治理的(如戈壁沙漠)面积以外,确实需要治理的面积也有200多万km2。
  据《全国生态建设规划》,解放50年来,全国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7万km2,平均每年1.37万km2。(按49年计算)按照这样的速度静态计算,需要146年才能将现有需要治理的流失面积治理一遍。即使按规划每年治理5万km2的速度计算,也需要40多年才能治理一遍。
  2 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没有根本扭转
  据新近遥感资料分析,解放50年来,全国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km2,略低于治理面积。可见,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没有根本扭转。记得80年代初,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裴里沙博士来江西省考察水土流失情况时说过一句话,叫做“停止破坏”。可是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要停止破坏是何其之难!
  改革开放以后,新的水土流失的原因也发生了变化,由主要是农村能源紧缺(向山上乱砍乱伐),向大规模基本建设、城市化等方面转变。例如,珠江三角洲、山东沿海等地,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新的水土流失情况都比较严重。深圳市是比较典型的,1995年7月20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警惕城市水土流失”的报导,反映出城市化过程中新的水土流失情况的一个侧面。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要靠法制建设。
  3 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意义认识不到位
  水土流失的危害已经反映到我国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但是正象人们所说的那样,水土流失是一种慢性病,以至于使我们对它的认识变得见怪不怪。尤其是要让政府出资去治理,更显得畏难,慢性病拖一拖再说。
  由于对水土保持重要性认识上不够到位等原因,地方政府在执行上述许多有利于水土保持的政策方面,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情况,特别是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有些政策的执行落实感到力不从心。所以要搞好我国的水土保持,首先必须解决认识问题,特别是各级政府领导对水土保持重要性的认识,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树立建设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4 投入严重不足
  水土保持坚持地方投入、群众投劳为主,国家适当扶持的原则。但关键是国家适当的太少了。从全国看,列入国家重点治理的地方,过去每km2每年补贴1.5万元,最近提高到3万元,基本上只能用于农具消耗,连种苗补贴也不够,即使这样,能列入国家或流域机构重点治理的地方少而又少。

南方发洪灾 北方发旱灾 所以才要南水北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