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手工皮具招聘:为什么“大长今”之类的韩剧这么热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9 13:09:17
是不是现在我们中国的文华出现了什么问题?
还是我们现在的人只注重‘外来文化’?

别想得太多,有需求就有市场.咱自己没有这东西,别人的为何不可以喜欢.本来是自己的文化,到别人那被弘扬了,咱自己不当一会事,看到别人用心里还不舒服.端午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坚守,还是溃败
——《大长今》热播引发的文化思考

策划:常新

主持人:吕继东

对话者:宋桂友(苏大文学院博士生)

曾一果(苏大文学院讲师)

杜衡(《苏州高新》编辑)

记录人:张胤华(苏大新闻学院)

地点:苏州市十全街清源书吧

时间:2005年11月15日晚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暴发的年份,央视引进了第一部韩剧——《爱情是什么》。

那是一部不寻常的电视剧。虽有温暖的爱情主题,但它却那样带着微笑,用一把利刃插进了偌大的中国影视剧市场,杀出一条血路,成为韩剧侵袭中国的激先锋。随后,《蓝色生死恋》、《浪漫满屋》、《看了又看》……及至不久前引起央视与湖南卫视一场血战的《加油!金顺》和《大长今》,韩剧的那粒种,似已借土生根。韩流不仅牵引着中国观众的喜怒哀乐,甚至正在制定着东亚大众文化的审美标准。

而我们的国产剧制作业在这近十年的时间里,在做些什么?

继续的妄自尊大和妄自菲薄都只能让我们处于更加尴尬和可笑的境地,摆在国人面前的路只有一条——在沉潜的反思中勃发。

尴尬:韩剧的神话

主持人:我们看到,无论是韩国本土,还是中国香港、台湾及大陆,《大长今》所到之处,不仅创造了万人空巷的收视神话,更带动了韩国料理、旅游的风潮,甚至我国有近百家商家在抢注“大长今”商标。《大长今》为何会受到如此普遍的欢迎呢?

曾一果:《大长今》之所以能再创韩剧神话,首先在于该剧的艺术定位和演员的表现手法。《大长今》摆脱了历史题材剧一贯的叙事手法,虽是宫廷剧,但是它选择了一个地位低下的主人公,已落俗套的王室生活和朝野政治斗争没有被完全规避,而是隐含到宫廷王室不显眼的修乐馆和内医馆,这种另辟蹊径的叙事手法给观众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杜衡:此外,《大长今》还延续了韩剧娓娓道来、平实缓慢、真实细腻的特点。故事的整个进展中,节奏舒缓,也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而是集中在普通人命运、生存状态和情感的表现上,容易引起大众的共鸣。演员在表演上也很认真,用朴实平凡、缓和的细节表现出了东方女性的含蓄、内敛、敦厚的气质,也让中国的观众似乎找到了久违的归属感。

宋桂友:是的,韩剧的表演艺术风格很少歇斯底里的爆发,表演非常注意“度”,不过分的“做”。同是表现悲,台湾剧惯用长达数分钟的嚎哭,香港剧多用醉酒抽闷烟,早期的大陆剧多是乌云压天大雨倾盆。韩剧表演得很端庄,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趣。

《大长今》的热播还有着它深层次的文化和社会心理方面的原因。韩国传统文化是在汉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韩剧中对传统美的表现,正弥补了中国目前所缺失的东西,满足了观众心目中对传统文化和礼仪的渴望。

杜衡:当然,《大长今》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影视文化层次的来袭,韩剧的“入侵”,和韩国政府对影像工业的文化产业政策是密切关联的,它实际上是种政府支持下的市场行为。大家都知道,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为了恢复经济,韩国致力于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年即成立了“文化产业基金会”,并且将原《电影法》中有关电影拍摄的审批审查制度改为申报制;1998年,韩国政府就提出了“文化立国”方针,提出要成为世界五大文化产业强国之一。在这种自由的创作环境下,韩国的影视制作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曾一果:其实1988年,韩国就制定了两项政策,一是逐步放开电检制度,二是加大对进口影视剧的限制,并实行严格的自我保护政策。相比之下,中国的审查制度过于严格,中国每年拍摄80多部电影,能公映的影片据说还不到一半。此外,韩国政府还积极地鼓励文化出口,这也是“韩流”之所以形成的重要原因,而《大长今》是韩国这一政府行为的代表。

困境:危机中反思

主持人:《大长今》的热播,也让我国的影视剧再一次在韩流侵袭面前相形见绌、尴尬不堪。它像一面镜子,反射出国产影视剧的不足以及影视制作业存在的种种弊端。面对来势汹汹的韩流侵袭,我们亟需沉潜的反思。

宋桂友:十年前,我们也有过诸如《四世同堂》、《渴望》、《上海一家人》等表现传统与人情的生活剧,广受观众欢迎。但此时港台风刮入内地,我们的影视创作人员便跟风而上,失去了那些表现人们生活与感情的真实细腻的东西,取而代之的是充满了声色俱厉的表演、巧合荒诞的情节。十年后,却是韩国捡起了我们丢弃的民族文化传统,这不得不让中国的影视剧制作人冷静地反思。

曾一果:我们过去讲究“文以载道”,后来拨乱反正,解构过度,使得我们现在的连续剧纯粹在娱乐。而韩剧中很有分寸地承载了儒家文化。中国人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虽然从社会表面上已经无迹可寻,但是民众的内心还是存在对儒家文化的推崇,韩剧正好满足了民众对儒家文化的期待。

杜衡:在《大长今》中,观众看到一个小人物靠自己的努力不断成长的人生经历,它没有国产影视剧中惯用的煽情、巧合和搞笑,但这个平凡的女子用自己的坚毅、聪明和善良诠释着一种道德判断,而这正是当下我们所缺失的。

曾一果:是啊,我们现在面临着由农村向城市的转型,这个转型的历史过程是痛苦的,传统的家庭关系日益涣散,而新的关系还没有建立,像波德莱尔所说的那样“伟大的传统业已消失,而新的传统尚未建立。”虽然一直有人在呼吁重建传统,但是传统的丧失却越来越严重,所以中国的影视剧弄丢了自己的文化根基。

宋桂友: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文化的交流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以宽容的态度接纳吸引外来文化,但首先我们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准确地找到自己的定位。可是直到现在,我们似乎仍未解决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化的一个最佳切合点。也就是说,对于我们的民族文化产业,还没有一个很清晰的定位。

曾一果:同时,我们的市场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成熟的市场是有规则的,我们现在很多东西都失去了规则,以为只要反就是好的。

探索:坚守或溃败

主持人:在对自己和对手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之后,我们脚下的路才刚刚起步,固守与盲从都不是明智之举,只有探索出一条经得住市场和观众检验的路,我们的影视剧才有可能真正走出困境,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宋桂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韩流面前,我们不应盲目地崇拜或恐慌,韩流带给我们的影响应该是积极的,影视流行文化的制作者们应该进行一场深刻的自我反省,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文化战役中,我们为何没有闯出自己的特色?那些对流行文化不够重视的知识界和文化界人士以及相关文化部门,也应该放下架子,切实地研究一下影视流行文化在当下的意义,并迅速找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曾一果:我认为中国影像工业的发展,首先,政策上应该既有限制,又放宽限制,既有限制是像韩国一样,在文化产业上对民族影像工业实行一些保护政策。适度引进韩剧和好莱坞影片,培养观众对于自己国家影视的热情。其次,放松审查制度,加快推进实行分级制度。

杜衡:国家文化部门及相关部门还应该对文化输出引起足够的重视。首先作为一种贸易,我们必须从对等的角度看待我们的影视剧的输入和输出,并制定有利于国产影视剧发展的可行、稳定的相关政策。

宋桂友:另外,我们还缺少正确的文化舆论的引导,缺少真正的文化理论和文化批评。现在的报刊娱乐版充斥着无聊的八卦新闻,偶有评论实际上也是商业炒作,根本没有理性的论述。我们需要切实针对问题,对问题发话,建构一种健康的批评氛围,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而不是一味地盲目跟风炒作。

曾一果:不止是那些所谓的批评家们在炒作,国内媒体也擅长炒作,张国立日前在海南指责吹捧韩剧的某些媒体为“汉奸”。中国媒体还不成熟,对韩剧过度宣传,指导思想不明确,见热点就抓,许多媒体的这种浮躁心态确实应该改变。

杜衡:影视剧制作各自为政,零打碎敲的状态应该及早引起影视制作人的自觉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分散作战的状态不仅不利于产业化的形成、消耗资金、浪费人力,而且会造成影视剧模式的重复,如此循环往复,影视剧的制作者们失去的不仅仅是观众,同时失去的还有自己的责任感,最终导致我国的通俗大众文化走向浮躁、恶俗、浅薄甚至愚昧。

宋桂友:肤浅的大众娱乐只能让我们失去自己固有的文化品格,失去文以载道、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责任,从而导致社会道德标准的日益模糊化,造成人们基本价值判断的缺失。

杜衡:韩流仅是个警示,我们要面对的是世界范围内更为强大的竞争对手和更为多元的文化入侵。只有坚守自己的文化传统,坚守自己的信念,坚守自己的责任,我们才可能拥有消化外来文化力量,才有可能在世界文化之林中树立自己的形象。否则只有一个结果:溃败。

垃圾!!!!
当一部电视剧能演到那样,我真的无话可说了。大长今我只看了前面的,后面的完全没有看的必要。都成了笑料了,就像十面埋伏最后的画面挺美的,有意义吗,我觉得除了让我觉得可笑外,我找不到另外的词来形容。
韩剧无一例外又臭又长,我们只不过是觉得韩国人和国人长的不一样,如果有可点之外,那也是她们的表情比国人更丰富,但看多了都想吐,全部是单调的配音,单一的表情,每一个家庭在我们看来都是那么富有,房间的陈设都是那么富有想像,还有什么 ,一堆俊男靓女走来走去,可我却发现没有偶像了。

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韩国人有本识,善于去创作,有才华,也是没有办法的.

中国人呀
可悲

渴望更真实,更贴近生活的片子,来感染现在已经接近麻木的生活本质!唤醒已经沉睡了的真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