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艺术大学女子:罗马是怎么灭亡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9 10:24:37

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共有五个:(1)家庭的失败;(2)税收高企;(3)疯狂的娱乐; (4)穷兵黩武,社会道德却腐败不堪;(5)宗教的失败,只有形式而欠缺影响力!
  所以,尽管昔日罗马拥有庞大的军事力量,却因道德沦亡终致灭亡,证明了道德决定社会的兴衰。 古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争辩很多,其中之一就是「铅中毒」。据说是因为铅制的自来水管污染了水源,铅制的锅和餐具污染了食物,加上罗马人饮用了大量受铅污染的葡萄酒和果汁,导至铅中毒。

  西罗马帝国灭亡原因的探讨
  作者:施诚
  也许有感于古代罗马的强大,也许有感于古代罗马对中世纪欧洲和现代西方世界的持续影响,长期萦绕在西方史学家脑际中的问题之一就是西罗马帝国为什么在公元5世纪灭亡。

  20世纪,西方学者继续探讨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这个千古之谜。

  1916年,维兰德密·斯密科维奇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罗马衰亡的重新考察》一文。他认为,罗马的灾难开始于共和国时期,早在加图时代(公元前180年左右),意大利大部分地区的农业已经衰落了。各个行省的耕地逐渐沙漠化,荒地无限扩大。大量土地抛荒导致仍然耕种土地的农民税收负担加重,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社会生存所依赖的物质条件恶化。所有这些使西罗马帝国难逃灭亡的厄运。

  1917年,埃尔沃斯·亨廷顿在《经济季刊》上发表“气候变化和农业衰落是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一文。他的论证方法非常奇特。美国加里福尼亚地区有一种树龄达到3000多年甚至4000年的红杉树,这种红杉树有一个特点,就是每一年都长出一个年轮,根据年轮数可以推断树龄,而且这种树的年轮纹理之间的距离是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变化的。气候有利时,也就是降水量大的年份,年轮纹理间距比较大,反之则较小。所以根据红杉树的年轮纹理的间距可以推断出该地区降水量的历史。而且亨廷顿认为加里福尼亚地区的降水历史与罗马统治时期地中海地区的降水大体一致。基于红杉树的特点和两地降水历史大致相同的假设,所以亨廷顿认为,西罗马帝国的衰亡是由于公元4、5、6世纪降水量不足而造成的。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邓尼·弗兰克则从另一个角度来探讨西罗马帝国的衰亡。通过仔细研究许多拉丁文墓志铭,他发现这些墓志铭上的奴隶多是希腊人的姓名。因此,他断言,罗马和拉丁西部遇到希腊和东方奴隶的入侵:由于这些都是被释放的奴隶,所以他们都取得了罗马的公民权,罗马公民的成分发生了变化。通过对13900个墓志铭的研究,他推断罗马城中近90%罗马出生的居民是外族血统,曾经建立罗马帝国的罗马人现在让位于外来种族。正因如此,罗马从元首制过渡到君主制这是专制主义的胜利,东方宗教的传播,拉丁文学的衰落,曾经建立帝国的人治理国家的天赋不断降低。

  尼尔森在《罗马帝国》一书中认为,罗马帝国最重要的问题是种族问题,因为罗马文明就是以种族为基础的。文化取决于种族的特性。如果外来种族和蛮族被同化,那么他们必然与征服者(罗马人)互相渗透。由于罗马世界范围广大,外来种族众多,因此罗马人的出生率必须提高。但是罗马人的出生率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有所降低:罗马人的血统变得越来越不纯洁,在帝国的罗马化地区,由于文明的互相交流和融合导致种族的无节制混合。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不同种族互相通婚和血统的混杂遍及各个行省。在这些血统混杂的地方,稳定的精神和道德标准都失去了。

  罗斯托夫采夫在《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一书中,也探讨了西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他认为正是通过城市这个媒介,罗马统一了意大利,当罗马帝国扩张到西欧地区时,它自然会使城市成为罗马化的中心。但是城市的财富来自乡村,乡村农民激烈反对城市市民的剥削。在罗马帝国的和平环境下,城市居民逐渐不能适应军营生活,公元3世纪危机时,帝国政府只好招募农民参加罗马军队,军队中的农民与乡村农民联合起来,反对城市的压迫。因此,贵族以及依赖贵族的古代文明的衰落就是由于军队中的农民与乡村农民的联合反抗。

  研究拜占庭历史的诺曼·H·拜恩斯从比较的角度来探讨西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他认为西罗马帝国存在文化中断的现象,东罗马帝国则没有。从根本上来说,文化诞生于互相交流,为了维持文化,需要有意识地巩固对它的兴趣。罗马文明依靠互相联系,依靠从罗马城扩散到各个行省省会,然后再返回罗马加以巩固。然而,只有在没有暴力的地区才能保持这种自由联系。罗马帝国由城市行政官员以及驻守边境的军队维持,城市官员和军队成为维持整个文明结构的重要力量。而蛮族的入侵使这些相互联系的地区分裂了,蛮族王国在罗马领土上的建立打破了帝国政府统一的行政管理。蛮族王国的建立不仅缩小了罗马帝国的领土,而且减少了罗马帝国的财政收入来源。帝国的防御需要金钱,因为罗马曾经为西欧地区提供了长期的和平交往,以致它的公民再也不是战士了。要想获得战争胜利,西罗马帝国就必须依靠蛮族雇佣军,而雇佣军是要支付巨额军费的。更加糟糕的是,西罗马帝国面临两线作战:陆地上需要与蛮族作战,海上还要与汪达尔人的舰队作战。因此西罗马帝国的悲剧在于它没有必要的财力资源,在维持一支雇佣军的同时又能维持一支强大的舰队。

  80年代英国《泰晤士报》发表了一篇文章,认为西罗马帝国是由于“铅中毒”而衰亡的。罗马城市的供水管道是用铅制作的,随着时间的流逝,铅逐渐被锈蚀,长期使用这种铅水管的罗马人智力因此下降,以致到公元5世纪时,他们缺乏应付帝国内外危机所必要的智力。

  美国学者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一书中认为,罗马帝国的衰亡是一个历经数百年的过程,它并不是发生在公元476年的一个单一事件。其次,帝国仅仅是西半部灭亡,帝国的东半部则作为拜占廷帝国而幸存下来,直到15世纪中叶。因此,没有任何单一原因足以说明西罗马帝国的衰亡,它是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蛮族的作用,二是精神原因,三是经济原因。

  菲里普·李·拉尔夫在《世界文明史》中认为,西罗马帝国的衰亡主要是由于内部问题。第一,政治上,元首制下缺乏明确的继承法,结果元首一去世,接着就是内战,帝国后期政治上最大的缺陷是没有使足够的人参与政府活动,帝国的居民大多数是不参与政治的臣民,沉重的税收常常使他们对帝国心怀仇恨。第二,经济上,罗马最严重的经济问题是由奴隶制度和劳动力短缺所引起的。罗马城市主要依靠奴隶生产的剩余产品,但是奴隶承担的劳动过于繁重,以致无法通过繁衍后代来补充奴隶队伍,随着对外政府战争的结束,战俘奴隶的来源断绝了,结果乡村生产的剩余产品越来越少;奴隶制度使罗马的奴隶主不关心发展生产技术。第三,缺乏公民理想。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不能依靠共和国时期的公民理想,这主要是由于连年的战争和沉重的赋税负担造成的。地区之间的分歧、公共教育的缺乏以及社会的分层进一步阻碍了任何统一的公益精神的形成。西罗马帝国是伴随着人们的普遍冷漠而走向历史的尽头的。

罗马帝国为什么会灭亡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手头的解释实在是太多了。

知识界的答案以蒙田为代表,他认为罗马人民用他们的共和精神去征服世界,而当他们改变了原则,转而支持帝国制度以后,这套新的原则就毁了他们国家的根基。

道德上的解释:浪费、奢侈、懒惰,这些恶劣的社会风气使人民堕落,武备松懈。基督教也通过圣奥古斯丁提出了自己的解释:罗马充满罪恶, 因此上帝的国借着它的灭亡得了荣耀。

十八世纪的自由思想家们的解释:基督教精神宣扬不抵抗,期待来世,因此人民被麻醉而不能有效的抵御外来的蛮族。

政治上的解释 :君主集权抛弃了民主,从而使人民对于军队失去了有效的控制。社会学的解释:不同阶层之间的摩擦,还有越来越阻碍创新和发展的奴隶制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经济学的解释:贸易的萎缩,生产力的低下,以及金银储备的稀缺。

环境方面的解释:土壤的退化,气候的剧变和严重干旱。

病理学的解释:瘟疫和疟疾的蔓延,还有因为使用铅制炊具和水管而导致的铅中毒。

遗传学的解释:战争和控制生育导致的罗马血统的人口减少以及相应而来的血统的混杂和混血儿的增加。

最后,还有一种轮回观点的解释:一个帝国就和一个生命体一样 ,生老病死是不可避免的规律。

不管原因如何,生活在罗马帝国的最后岁月的人们内心充满了极度的沮丧和恐惧--用一个词来描述就是"精神崩溃"。这个巨大的帝国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就和一家行将倒闭的企业一样:经营计划或是收缩,或是撤消,偶尔也会做出一些孤注一掷的赌博,员工们人心惶惶,唯一能期望的就是公司能够撑到自己走后再垮台。

很多古罗马的城市建筑在帝国灭亡以后仍然保存了下来:城墙,寺庙,公共浴池,高架水管,剧院和别墅都还随处可见,但是城市的规模和人口都急剧下降 ,例如法国的沃腾,占地从500英亩降到不足25英亩。随着城市的衰落,原有的市政服务也被荒废了,没有人来过问诸如路灯和水暖这类事务。供水管的石缝里长出了杂草,房子的屋顶千疮百孔,石砌路面被挖,房子干脆就被推倒,得到的建材被用于加固城墙。整个城市看来残破不堪,了无生气。 乡村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人口锐减,原本的奴隶庄园分崩离析, 农田也因无人耕作而退化成荒地和沼泽。

早在公元前3世纪,意大利和希腊的人口就开始减少,不久高卢人就出现了同样的问题。为了维持罗马军队的人数,征兵时不得不招入许多蛮族士 兵--这在后 来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更有甚者,罗马皇帝还邀请边界外的一些民族向意大利本土移民,不久,被邀请的和未被邀请的民族就都一拥而入。

在经济上,原有的体制也逐步被取代。这套体制完全仰仗于对外扩张,行省 的贡赋和大量的奴隶劳动,它带来的社会风气就是对劳作的极度鄙视 。到了帝国后期,城镇居民的挥霍有增无减,但是货物运输风险很大而且成本高昂,对外战争以防御为主,很少有战利品。市场物资的匮乏使货币失去意义,自然经济因此慢慢占据主导地位:人们不得不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准,缩减各种需求,尽量做到自给自足。当然,即使在最混乱的年代里,那些精明而走运的人总还是四面逢源的。军队将领,政府高官,朝廷的佞臣都借这个机会大捞了一票。同 时发财的还有头脑精明的叙利亚和犹太商人们。还有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大片土地的所有者(似乎也可以称为地主,但是其意义和周扒皮之类有些差别--译注)。 有些地主用堡垒和私人军队来保护自己的产业,同时还不断的通过朝廷的赏赐和 兼并小片土地的方法来不断扩大自己的地盘。小片土地的业主们也乐于被大地主兼并,把自己的土地置于别人的保护之下,不受周围送降窥觑。这些人从此被束缚在土地上,成为所谓的佃农,后来又演变成农奴。不过从他们的角度来看,生活方式并没有多大的变化--他们牺牲自由,换来的是安全,在一个混乱的世界上,这种交易不能不说是划算的。在这里,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一个个独立的经济 单元--它就是未来欧洲封建制的萌芽。

我读的是〈世界简史〉,当读到罗马灭亡时
,我的体会是,汪达尔人被巴尔干要害地区的哥特人所压迫,向当时的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提出请求,希望能迁入罗马,君士坦丁大帝同意了,而哥特人在君士坦丁大帝去世后也入侵罗马,并效仿定居在旁若里亚的汪达尔人,强行定居在保加利亚。罗马在狄奥多西大帝统治时,形式上是统一的,但军权却分别掌握在汪达尔人和哥特人手中。狄奥多西大帝死后,大帝的两个儿子分别被两个外族扶持,相互争斗。其间罗马又经历了日尔曼和斯拉夫民族的洗劫,但给罗马致命一击的还是匈奴人。公元5世纪罗马分裂为东罗马和西罗马并相继灭亡。

日尔曼蛮族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