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模陈大卫戴 避孕套:肖邦是何许人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6 04:59:37
周杰伦的新专辑中“十一月肖邦”,里的肖邦是谁?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 Fryderyk Fanciszek Chopin,1810-1849)波兰作曲家、钢琴家。生于教师家庭。1816年开始学习钢琴,1820年开始作曲。1828年起先后赴柏林、维也纳、慕尼黑、巴黎等地举行演奏会。自1830年离开波兰后,流亡国外,直至病逝巴黎。

肖邦的主要作品有:两首钢琴协奏曲(e小调、f小调);三首钢琴奏鸣曲(c小调、降b小调、b小调);二十四首钢琴练习曲(包括著名的《革命练习曲》等);五十一首玛祖卡舞曲;二十四首前奏曲;四首谐谑曲;四首叙事曲;十余首波兰舞曲以及圆舞曲、即兴曲、夜曲、幻想曲等。

肖邦对以波兰民族音乐体裁作为重要创作手段和表达方式。其结构既严谨洗练、又大大发展和扩充了传统的曲式规则;旋律起伏跌宕、深挚动人;和声丰富、清晰。

肖邦钢琴作品中,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完美的技巧相结合,使钢琴艺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夜曲(op.9) 肖邦一生总共创作了21首夜曲。“夜曲”这种体裁在传统上主要用于表现深夜的宁静,旋律通常如梦一般清幽、柔美。肖邦的夜曲并不只是单纯地继承了传统夜曲的表现风格,而是使夜曲的形式趋向自由,内容也多样化了,变得更加热情、更加完美。

前奏曲 (op.28) 第七号 A大调(作品28之7) 钢琴独奏曲。肖邦写过24首不同性格、形式和篇幅的前奏曲,都编在作品28号《二十四首前奏曲集》之中。24首前奏曲由C大调到b小调,在不同的24个调上作曲。各曲大多以一个短小的乐念为中心而构成,并不做演奏技巧的展开。但是每一个乐念并不只是单纯的反复,而是依肖邦的感情做人为的发展。不过有些曲子也包含着高难度的演奏技巧。肖邦的前奏曲内容丰富,感情色彩浓郁,大多充满爱国激情。24首前奏曲中的第七首,此曲为行板,3/4拍,具有玛祖卡舞曲的一些特征,但情调则是忧郁的。开头的八小节旋律反复两次,在第二次反复结束时,高音声部出现了在演奏上难度很大的和弦。

圆舞曲 肖邦一生中总共创作了21首圆舞曲,从表达形式上来说可分为两大类别:一类是把实际的舞蹈加以理想化的作品(如:作品18号、作品64之3),另一类则为圆舞曲形式的抒情诗(如:作品64之2、作品69之1)。肖邦圆舞曲一向以优美、高雅、华丽而著称,但由于节奏变化复杂,因而并不适于实际的舞蹈。在属于第二大类的抒情诗式的圆舞曲中,往往可以发现类似玛祖卡舞曲般的节奏,这是由于肖邦始终保持着浓厚的斯拉夫民族情调的缘故。肖邦的圆舞曲在演奏技巧上相对比较简单(降G大调圆舞曲则是个例外),内容也较为通俗易懂,所以为一般人所喜爱。

b小调 第一号 诙谐曲 (作品20号) 李斯特认为肖邦的练习曲及诙谐曲,最能披露他自己隐郁的一面。他说:“肖邦的多数练习曲及诙谐曲,都在表明激烈的愤怒及失望的情绪,时而会有辛辣的讽剌和顽固的自尊。他的音乐所具有的隐郁的侧面,并不象他那优美的诗一般的曲调那样容易被人理解,也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肖邦个人的性格也因此而常被人们误解。肖邦平时为人正直,彬彬有礼,才貌双全,内向文静,但经常表现出快活的样子来。” 诙谐曲本来是贝多芬继承海顿、莫扎特的小步舞曲,再经过发展而成的一种音乐体裁。不过,真正使这种曲子更为积极化,形式化,并且大胆地命名其为“诙谐曲”的,是肖邦。

降A大调波洛莱兹 (Op.53)降A大调波洛奈兹舞曲是肖邦的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它是一部歌颂人民的光荣和伟大的宏伟作品。波洛奈兹舞曲的最重要的形象都充满了力量。重要主题之前有一个刚毅的引子,它的音响逐渐增强,有疾驰的半音进行和带强烈重音的和弦。在属音持续音上和声的迅速变换,强调出主调出现的意义。斩钉截铁的节奏、简洁而坚决的音调表现出浩然的百折不挠的精神。主要主题的进一步发展仍不失刚毅的性质,这时在听众面前呈现出一幅激烈搏斗的图画(有时甚至可以听到刀剑铿锵、护盾撞击的声响):著名的中间段落(由于它特别难于演奏,所以是许多钢琴家的“绊脚石”)的形象是这样具体,不容人作不同的标题解释:左手奏出的均等的八度双音不难听出是骑兵渐进的马蹄声,右手奏出的好象是雄壮宏亮的号角声。这里肖邦象往常一样,把画面性与深深触动听众心弦的感情结合在一起。这段强有力的音乐,它的一往直前、不可遏止的进行,一直增涨到极限的音响,好象能把它路上的一切障碍扫荡无余!力量充沛的基本主题只用一个短小的抒情段落来衬托,这个段落引出基本主题的反复。

玛祖卡舞曲,玛祖卡原文“Mazurka”,发源于波兰风光明媚的马厝维亚地区,与波兰舞曲一样,同是波兰最具有乡土色彩的舞曲。传统的玛祖卡舞曲风格柔美、轻巧,具有女性化倾向。但经过多次的变迁,往时的原始样式与今天的样式在形态内容上都已有着明显的不同。肖邦的权威研究家尼克斯说:“玛祖卡舞曲的通则是,一小节里的第一拍应比其他两拍快速”。肖邦借用了波兰固有的乡土舞曲的形式,以他独特的创意发展成新鲜的形态及内容,使玛祖卡舞曲成为有史以来不曾有过的伟大艺术。肖邦虽然使玛祖卡舞曲更为理想化,但是并未抛弃它原有的泥土芳香,从他的玛祖卡舞曲中我们依然可以感觉到波兰这个美丽国家的形象。肖邦一生中总共创作了51首玛祖卡舞曲,其中有41首是在他生前发表的。D大调 第二十三号 玛祖卡舞曲(作品33之2) 本曲是一首明朗灿烂的玛祖卡舞曲,曾由法国著名女高音薇阿德·卡尔夏改编为轻快的独唱曲,为一般人所喜爱。该乐曲的构成为三段式,“ABA”。乐曲中有一小节曾被反复十六次之多。有一位钢琴家曾评价道:“此曲有着强烈的舞蹈气氛,象是童稚无邪的孩子们的纯真表现。”总之, 这是一首极度显示了玛祖卡舞曲特质的乐曲。

肖邦一生共创作了16首波兰舞曲(即“波罗乃兹”舞曲,原文为Polonaise)。这一系列波兰舞曲是肖邦十分重要的作品,因为从这些乐曲中可以看出这位伟大的乐圣一生中思想与感情的发展。据说肖邦七岁时就写出了他的第一首波兰舞曲,此后在他十多岁时,以习作的形式写过几首波兰舞曲,这几首作品所表现的是活泼的童心;到了1827年,十八岁的肖邦写作的三首波兰舞曲已颇具深深的诗情,表示出当时已成为钢琴高手的他的风格倾向;肖邦二十至三十岁之间所作的波兰舞曲都是很优秀的钢琴杰作;而肖邦在1846年创作的波兰舞曲则达到了他一生中最为成熟的境界。波兰舞曲起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相传波兰舞曲最早用于典礼和仪式,后来转为政治性的舞会之用。 最初的波兰舞曲是依歌词而作曲,以后逐渐地发展成为民俗风格的表现。肖邦的波兰舞曲大多表达出波兰人民的民族气质及爱国心,具有典型的波兰民族色彩。肖邦借波兰舞曲这种体裁,把自己祖国过去的光荣、目前的悲哀与民众的愤怒,以及对未来的憧憬,成功地表现了出来。

肖邦一生中总共创作了27首钢琴练习曲,每一首都堪称钢琴练习曲宝库中的精品。“练习曲”一般是指为了磨练演奏技巧而作的乐曲。而肖邦的这些作品,除了具有演奏技巧上的练习作用之外,在旋律、和声、节奏、以及情绪表达方面也各具特色,因此具备很高的艺术价值。这便是肖邦的练习曲之特异性了。不过,浪漫派作曲家对于钢琴演奏技巧的要求一向极为苛刻,比起从前来不知上升了多少个档次。以致于钢琴演奏大师们对于肖邦的练习曲那高难度的技巧,也常常是望而生畏的。 对于肖邦的练习曲,钢琴家尼克斯曾中肯地做了如下的评价:不论是从美学的观点,或是从技巧的观点来看,肖邦的练习曲之优异,对我们来说实在可以用“无比”这个词来形容。这些乐曲中绝不欠缺什么,这是肖邦的方法与手段,是他的钢琴语言的结晶。肖邦的练习曲很好听,生前出版的练习曲有两首, 分别是作品10和作品25, 去世后后人整理出三首未公布的遗作, 相信有学过钢琴的网友都应该有弹过练习曲吧! 一般的练习曲纯粹是为了练习技巧而写的 (换句话说, 就不是很好听啦), 不过肖邦却把练习曲提升到完美艺术的境界,不仅作为练习技巧的依据, 更是洗链的乐章。

升c小调 幻想即兴曲 (作品66号,遗作), 肖邦一共写过四首钢琴即兴曲,在这四首小曲中我们可以看出肖邦所发挥出来的音乐天才。“即兴曲”一词,一般是指作曲家未经事先预备而临时作成的乐曲,即往往是一时灵感的流露。也许正是这个缘故,肖邦的即兴曲在形式上相当自由,但也不是毫无规则地发展,而是有着明显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因此有的乐评家认为:“肖邦的即兴曲,是在自由性之中,有着一贯的形式。看来象是自由的,独特的,却可以感觉到构成上的严密。” 肖邦的四首即兴曲中,以《幻想》即兴曲(作品66号,升c小调,遗作)最为脍炙人口。这首作品在演奏方面难度极大,内容深奥且富于幻想。这是肖邦二十四岁时(1834年)的作品,却直到他去世之后,才在乐谱夹内被后人发现,于1855年出版。标题《幻想》则为出版时所取。据说作者认为这首乐曲的主旋律与法国作曲家莫舍列斯的一首即兴曲的主题有些相似,因此作者为了免遭非议而拒绝在生前出版。其实这首乐曲的内容远比莫舍列斯的那一曲丰富得多,结构也严谨得多。通过这一典故,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在创作方面的严谨态度。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 Fryderyk Fanciszek Chopin,1810-1849)波兰作曲家、钢琴家。生于教师家庭。1816年开始学习钢琴,1820年开始作曲。1828年起先后赴柏林、维也纳、慕尼黑、巴黎等地举行演奏会。自1830年离开波兰后,流亡国外,直至病逝巴黎。

肖邦的主要作品有:两首钢琴协奏曲(e小调、f小调);三首钢琴奏鸣曲(c小调、降b小调、b小调);二十四首钢琴练习曲(包括著名的《革命练习曲》等);五十一首玛祖卡舞曲;二十四首前奏曲;四首谐谑曲;四首叙事曲;十余首波兰舞曲以及圆舞曲、即兴曲、夜曲、幻想曲等。

肖邦对以波兰民族音乐体裁作为重要创作手段和表达方式。其结构既严谨洗练、又大大发展和扩充了传统的曲式规则;旋律起伏跌宕、深挚动人;和声丰富、清晰。

肖邦钢琴作品中,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完美的技巧相结合,使钢琴艺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夜曲(op.9) 肖邦一生总共创作了21首夜曲。“夜曲”这种体裁在传统上主要用于表现深夜的宁静,旋律通常如梦一般清幽、柔美。肖邦的夜曲并不只是单纯地继承了传统夜曲的表现风格,而是使夜曲的形式趋向自由,内容也多样化了,变得更加热情、更加完美。

前奏曲 (op.28) 第七号 A大调(作品28之7) 钢琴独奏曲。肖邦写过24首不同性格、形式和篇幅的前奏曲,都编在作品28号《二十四首前奏曲集》之中。24首前奏曲由C大调到b小调,在不同的24个调上作曲。各曲大多以一个短小的乐念为中心而构成,并不做演奏技巧的展开。但是每一个乐念并不只是单纯的反复,而是依肖邦的感情做人为的发展。不过有些曲子也包含着高难度的演奏技巧。肖邦的前奏曲内容丰富,感情色彩浓郁,大多充满爱国激情。24首前奏曲中的第七首,此曲为行板,3/4拍,具有玛祖卡舞曲的一些特征,但情调则是忧郁的。开头的八小节旋律反复两次,在第二次反复结束时,高音声部出现了在演奏上难度很大的和弦。

圆舞曲 肖邦一生中总共创作了21首圆舞曲,从表达形式上来说可分为两大类别:一类是把实际的舞蹈加以理想化的作品(如:作品18号、作品64之3),另一类则为圆舞曲形式的抒情诗(如:作品64之2、作品69之1)。肖邦圆舞曲一向以优美、高雅、华丽而著称,但由于节奏变化复杂,因而并不适于实际的舞蹈。在属于第二大类的抒情诗式的圆舞曲中,往往可以发现类似玛祖卡舞曲般的节奏,这是由于肖邦始终保持着浓厚的斯拉夫民族情调的缘故。肖邦的圆舞曲在演奏技巧上相对比较简单(降G大调圆舞曲则是个例外),内容也较为通俗易懂,所以为一般人所喜爱。

b小调 第一号 诙谐曲 (作品20号) 李斯特认为肖邦的练习曲及诙谐曲,最能披露他自己隐郁的一面。他说:“肖邦的多数练习曲及诙谐曲,都在表明激烈的愤怒及失望的情绪,时而会有辛辣的讽剌和顽固的自尊。他的音乐所具有的隐郁的侧面,并不象他那优美的诗一般的曲调那样容易被人理解,也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肖邦个人的性格也因此而常被人们误解。肖邦平时为人正直,彬彬有礼,才貌双全,内向文静,但经常表现出快活的样子来。” 诙谐曲本来是贝多芬继承海顿、莫扎特的小步舞曲,再经过发展而成的一种音乐体裁。不过,真正使这种曲子更为积极化,形式化,并且大胆地命名其为“诙谐曲”的,是肖邦。

降A大调波洛莱兹 (Op.53)降A大调波洛奈兹舞曲是肖邦的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它是一部歌颂人民的光荣和伟大的宏伟作品。波洛奈兹舞曲的最重要的形象都充满了力量。重要主题之前有一个刚毅的引子,它的音响逐渐增强,有疾驰的半音进行和带强烈重音的和弦。在属音持续音上和声的迅速变换,强调出主调出现的意义。斩钉截铁的节奏、简洁而坚决的音调表现出浩然的百折不挠的精神。主要主题的进一步发展仍不失刚毅的性质,这时在听众面前呈现出一幅激烈搏斗的图画(有时甚至可以听到刀剑铿锵、护盾撞击的声响):著名的中间段落(由于它特别难于演奏,所以是许多钢琴家的“绊脚石”)的形象是这样具体,不容人作不同的标题解释:左手奏出的均等的八度双音不难听出是骑兵渐进的马蹄声,右手奏出的好象是雄壮宏亮的号角声。这里肖邦象往常一样,把画面性与深深触动听众心弦的感情结合在一起。这段强有力的音乐,它的一往直前、不可遏止的进行,一直增涨到极限的音响,好象能把它路上的一切障碍扫荡无余!力量充沛的基本主题只用一个短小的抒情段落来衬托,这个段落引出基本主题的反复。

玛祖卡舞曲,玛祖卡原文“Mazurka”,发源于波兰风光明媚的马厝维亚地区,与波兰舞曲一样,同是波兰最具有乡土色彩的舞曲。传统的玛祖卡舞曲风格柔美、轻巧,具有女性化倾向。但经过多次的变迁,往时的原始样式与今天的样式在形态内容上都已有着明显的不同。肖邦的权威研究家尼克斯说:“玛祖卡舞曲的通则是,一小节里的第一拍应比其他两拍快速”。肖邦借用了波兰固有的乡土舞曲的形式,以他独特的创意发展成新鲜的形态及内容,使玛祖卡舞曲成为有史以来不曾有过的伟大艺术。肖邦虽然使玛祖卡舞曲更为理想化,但是并未抛弃它原有的泥土芳香,从他的玛祖卡舞曲中我们依然可以感觉到波兰这个美丽国家的形象。肖邦一生中总共创作了51首玛祖卡舞曲,其中有41首是在他生前发表的。D大调 第二十三号 玛祖卡舞曲(作品33之2) 本曲是一首明朗灿烂的玛祖卡舞曲,曾由法国著名女高音薇阿德·卡尔夏改编为轻快的独唱曲,为一般人所喜爱。该乐曲的构成为三段式,“ABA”。乐曲中有一小节曾被反复十六次之多。有一位钢琴家曾评价道:“此曲有着强烈的舞蹈气氛,象是童稚无邪的孩子们的纯真表现。”总之, 这是一首极度显示了玛祖卡舞曲特质的乐曲。

肖邦一生共创作了16首波兰舞曲(即“波罗乃兹”舞曲,原文为Polonaise)。这一系列波兰舞曲是肖邦十分重要的作品,因为从这些乐曲中可以看出这位伟大的乐圣一生中思想与感情的发展。据说肖邦七岁时就写出了他的第一首波兰舞曲,此后在他十多岁时,以习作的形式写过几首波兰舞曲,这几首作品所表现的是活泼的童心;到了1827年,十八岁的肖邦写作的三首波兰舞曲已颇具深深的诗情,表示出当时已成为钢琴高手的他的风格倾向;肖邦二十至三十岁之间所作的波兰舞曲都是很优秀的钢琴杰作;而肖邦在1846年创作的波兰舞曲则达到了他一生中最为成熟的境界。波兰舞曲起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相传波兰舞曲最早用于典礼和仪式,后来转为政治性的舞会之用。 最初的波兰舞曲是依歌词而作曲,以后逐渐地发展成为民俗风格的表现。肖邦的波兰舞曲大多表达出波兰人民的民族气质及爱国心,具有典型的波兰民族色彩。肖邦借波兰舞曲这种体裁,把自己祖国过去的光荣、目前的悲哀与民众的愤怒,以及对未来的憧憬,成功地表现了出来。

肖邦一生中总共创作了27首钢琴练习曲,每一首都堪称钢琴练习曲宝库中的精品。“练习曲”一般是指为了磨练演奏技巧而作的乐曲。而肖邦的这些作品,除了具有演奏技巧上的练习作用之外,在旋律、和声、节奏、以及情绪表达方面也各具特色,因此具备很高的艺术价值。这便是肖邦的练习曲之特异性了。不过,浪漫派作曲家对于钢琴演奏技巧的要求一向极为苛刻,比起从前来不知上升了多少个档次。以致于钢琴演奏大师们对于肖邦的练习曲那高难度的技巧,也常常是望而生畏的。 对于肖邦的练习曲,钢琴家尼克斯曾中肯地做了如下的评价:不论是从美学的观点,或是从技巧的观点来看,肖邦的练习曲之优异,对我们来说实在可以用“无比”这个词来形容。这些乐曲中绝不欠缺什么,这是肖邦的方法与手段,是他的钢琴语言的结晶。肖邦的练习曲很好听,生前出版的练习曲有两首, 分别是作品10和作品25, 去世后后人整理出三首未公布的遗作, 相信有学过钢琴的网友都应该有弹过练习曲吧! 一般的练习曲纯粹是为了练习技巧而写的 (换句话说, 就不是很好听啦), 不过肖邦却把练习曲提升到完美艺术的境界,不仅作为练习技巧的依据, 更是洗链的乐章。

升c小调 幻想即兴曲 (作品66号,遗作), 肖邦一共写过四首钢琴即兴曲,在这四首小曲中我们可以看出肖邦所发挥出来的音乐天才。“即兴曲”一词,一般是指作曲家未经事先预备而临时作成的乐曲,即往往是一时灵感的流露。也许正是这个缘故,肖邦的即兴曲在形式上相当自由,但也不是毫无规则地发展,而是有着明显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因此有的乐评家认为:“肖邦的即兴曲,是在自由性之中,有着一贯的形式。看来象是自由的,独特的,却可以感觉到构成上的严密。” 肖邦的四首即兴曲中,以《幻想》即兴曲(作品66号,升c小调,遗作)最为脍炙人口。这首作品在演奏方面难度极大,内容深奥且富于幻想。这是肖邦二十四岁时(1834年)的作品,却直到他去世之后,才在乐谱夹内被后人发现,于1855年出版。标题《幻想》则为出版时所取。据说作者认为这首乐曲的主旋律与法国作曲家莫舍列斯的一首即兴曲的主题有些相似,因此作者为了免遭非议而拒绝在生前出版。其实这首乐曲的内容远比莫舍列斯的那一曲丰富得多,结构也严谨得多。通过这一典故,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在创作方面的严谨态度。

肖邦 F.F.Cchopin 1810-1849,波兰作曲家,有一半的法国血统。他的父亲从法国移居华沙,教贵族子弟学法语。肖邦在孩童时代就显示了音乐天才,并就学于新成立的华沙音乐学院。在校期间,他恋上了年轻的歌手康斯坦西娅.格拉特科芙斯卡。十九岁时他写下了《f小调钢琴协奏曲》,据说就是这位少女激发了肖邦的创作灵感。1831年9月,肖邦来到巴黎,他的余生便和这座城市的艺术生活联系在一起。肖邦在沙龙中与许多杰出的艺术家来往,如音乐家李斯特、柏辽兹,文学家雨果、巴尔扎克、乔治?桑、海涅,画家德拉克洛瓦。通过李斯特,肖邦结识了“有一双忧郁的眼睛”的奥罗尔.杜德旺夫人,也就是闻名于世的小说家乔治.桑。肖邦对她的第一印象并不好,但不久就被她的魅力征服。在一种他从未经历过的激情支配下,他的音乐想象力达到高度兴奋的程度。其后的八年中,每年的夏天肖邦都是在诺昂乔治.桑的别墅里度过的。这些年也是肖邦创作最旺盛的时期。但他的健康逐渐变坏,他和乔治.桑的关系也走向破裂。在他最后的信件充满了孤独的绝望。1848年他在英国演出,返回巴黎后几个月便逝世了,时年三十九岁。他的葬礼在莫扎特的《安魂曲》和他自己的《葬礼进行曲》中举行。他被安葬在拉雪兹公墓,一位朋友在他的墓上撒下了波兰的泥土。

肖邦是浪漫主义时代最有独创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风格完全是他自己的,绝不会把他的风格与其他人的相混淆。在第一流的艺术家中,肖邦是唯一把他的创作生活集中于钢琴上的大师。从一开始,他的想象就献给了键盘,他在这狭窄的结构中创造出了一个世界。他的天才甚至把钢琴的局限性也转变成美的源泉。不能演奏任何时间长度的持续音当然是钢琴的主要局限,肖邦却巧妙地克服了这些局限。对于现代钢琴风格的形成,他的功绩是不下于任何其他音乐家的。肖邦用踏板把低音部相隔很宽的和弦持续下去,形成萦绕着迷人旋律的音群。他告诉学生:“必须让每个音符都歌唱起来。”在他的音乐中,精致的装饰——颤音、装饰音、轻盈的过渡句——魔术般地把那些单音延长了。所有这些总是安排得很顺手的,音乐几乎像是自己演奏出来的。
在肖邦的身上,母亲的血统占着优势,他是在自己的音乐中强烈地突出斯拉夫民族因素的第一位伟大的作曲家,从此以后,斯拉夫民族因素归入了欧洲音乐的主流。在肖邦的战争气氛的波罗涅兹中,波兰民族的血液沸腾得格外有力,它们那矫健勇猛而拱起的旋律犹如折弯的钢条。那骑士般的玛祖卡闪烁着火热而辉煌的姿态;甜蜜的柔情和风趣的卖俏贯穿在圆舞曲之中。除了这些精神化了的舞曲形式之外,肖邦还写了幻想曲、谐谑曲、叙事曲、即兴曲、前奏曲、奏鸣曲。他抒发感情有时象魔鬼般地神秘莫测,有时又象水妖般地令人销魂,但却永远是心血温暖而慈祥的。通过他的抒情而成为一种普遍语言的灵性在他那些光辉灿烂的练习曲中庆祝着最大的胜利,而那些夜曲则是他在孤独中的梦幻,他向静夜倾诉着一个人的最恳切的渴望。他虽然在表面上是幸运的宠儿,但实际上,却和他那浪漫主义的许多同代人一样,也是一个饱经生活苦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