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校友会大学排名:社会风俗可分为哪几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2 02:36:27
社会风俗可分为哪几种?
分别是什么?
同时请举例子。

社会学基本概念
  栏目:热点专题资讯 上传日期:2004-11-27 点击次数:23
  本 能

  动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无意识的反应,表现为一种 预见的、相对固定的行为模式。本能行为具有遗传性、复杂性、适应性及稳定性等特征。本能行为的延续时间 有长有短,有的几秒钟就能完成,有的则需数分钟或数日。本能似乎不依赖于学习或实践,这表明了本能的内 源性质,但从本质上说,本能还是间接地依赖于外源性 刺激。

  在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有些社会心理学家把本 能作为行为的基本原则,这种观点被称为本能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心理学家W.麦独孤。他认为,本能 是社会行为的原因,每个人的本能都是根据一定的心理物理法则发生的,也就是说,人具有由遗传而来的缓和 神经能量的固定通路。本能包括激动部分(感受部分)、中枢部分(情感部分)和传出部分(推动部分)。意识中 所发生的一切都直接依属于这些无意识的因素。本能的内部表现主要是情感。本能和情感之间的联系具有系统 的和固定的性质。麦独孤列举出一系列的本能,其中每一类都具有动力作用的情绪成分。例如:逃避本能(惧 怕),好斗本能(愤怒),拒绝本能(厌恶),结群本能(怕孤独),好奇本能(求新),生殖本能(求偶、哺 育),自炫本能(自负、支配),自卑本能(服从),获得本能(占有欲),建造本能(创造欲),等等。社会的 全部现象都是从这些本能中产生的。麦独孤认为,人类具有一种侵犯的本能倾向,即某种侵犯性的冲动蕴藏在 有机体之中,在出生时就有所表现,是不可改变的。麦独孤的思想虽然在当时很流行,但在科学史上的地位并 不高。

  社会心理学中,另一种强调生物本能的理论是S.弗 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弗洛伊德认为,决定人的行为的不是意识和理性,而是人的性欲;在人的整个心理过程中, “无意识”起决定作用。无意识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以及与出生后的本能有关的欲望。这些冲动和 欲望,同风俗、习惯、道德和法律不相容,它们被压抑或被排挤到意识阈之下,但并没有被消灭,而是在不自觉地 积极活动,追求满足。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被压抑的欲望以性欲为主。他还提出“里比多”(性力)概念,认为 它是心能,尤其是性本能的能量,驱使人去寻求快感,是人的行为动机。弗洛伊德还认为,人的行为虽受本能支 配,但又受现实的限制,前者为快乐原则,后者为现实原则。在早期,弗洛伊德把本能分为“我本能”和“性 本能”两种,后来他把二者合起来称为“生的本能”,而后又增加了一种“死的本能”。后者体现着恨和破坏的 力量,表现为侵犯的行为,在受挫折时,往往退回到内部,成为一种自杀倾向。此外,还包括自我谴责、自我惩 罚、对手之间的嫉妒和对权威的反抗等等。弗洛伊德后期的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 成的。本我是最原始的、与生共生而来的、无意识的结构部分,它是由本能、基本欲望组成的,这些本能和欲 望强烈地冲动着,希望能够很快地得到满足,这就是人 类行为的根本动力。

  对于本能在社会行为中的作用,学术界有不同意见, 大多数学者认为,人类只有很少本能的或先天的机制,不 能夸大它们在社会行为中的作用。

  边际文化

  两个或两个以上文化区域的交汇处出现的一种混合文化。一个文化区域有中心区和边缘处,中心区是该文化的发地,保存着本民族的最纯粹的文化。在边缘处,由于传播递减的规律和接触外来文化的频繁,本民族文化特征减弱,外来文化的影响较中心区增强,两种文化逐渐混合形成一种既非完全的本民族文化,又非完全的外来文化的边际文化,如新加坡文化等。边际文化是由文化传播、文化采借和文化融合而逐渐形成的,从中可以看到多种文化的相似处。

  残缺家庭

  核心家庭中配偶一方因离婚、死亡、出走、分居等 原因使家庭成员不全的家庭。又称残破家庭、破裂家庭、 单亲家庭。在现代西方国家,离婚率较高,造成残缺家庭数量 增多。以美国为例,20世纪70年代以来,结婚、离婚比例为每两对登记结婚的就有一对夫妇离婚,单亲家庭数 量增加75%以上。离婚后,由于男子的再婚机会多于女子,单亲家庭大多以妇女为户主。以妇女为户主的单亲 家庭就占美国家庭的19%。在西方其他国家,高离婚率也是造成单亲家庭的主要原因。中国由于长期受封建节 操观的影响,多为寡居家庭,因离婚产生的残缺家庭极 少,但现在有所改变。

  残缺家庭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如下后果:①破坏了 社会以家庭为基本生活单位的原有秩序;②使正常的家庭生活秩序不能维持;③给家庭成员的心理带来打击和 挫伤;④增加了因分家而带来的财产、孩子抚养等纠纷;⑤不利于对子女的培养和教育。20世纪30年代起,美国 开始有人研究少年犯罪家庭。据美国白宫会议报告,少年犯罪的家庭中,有1/2~2/3是残缺家庭。80年代中国 也就青少年犯罪问题与残缺家庭的关系进行过调查。根据1983年天津市政府办公厅组织社会学家、法学家和其 他有关人员进行的调查,发现在没有犯罪青少年的家庭中,完整家庭占88%,残缺家庭占12%;而在有犯罪青 少年的家庭中,完整家庭占75%,残缺家庭占25%。由此可见,残缺家庭和青少年犯罪是相关的。

  冲 突

  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激烈对立的社会互动方式 和过程。冲突是人们之间的一种直接的反对关系。冲突的特征 主要有:①冲突的直接目的是打败对 方,是直接以对方为攻击目标的一种互动行为;②冲突双方必须有直接的交锋;③冲突各方所追求的目标既可 能相同又可能不同,这与竞争必须是对共同目标争夺的情况不一样;④冲突在形式上比竞争激烈得多,它往往 突破了规则、规章甚至法律的限制,带有明显的破坏性。

  冲突的类型 包括:①从规模上划分,有个人之间 和集团之间的冲突;②从性质上划分,有经济冲突、政治冲突、思想冲突、文化冲突、宗教冲突、种族冲突、民 族冲突,以及阶级冲突和国际冲突等;③从方式和程度上划分,有辩论、口角、拳头、决斗、仇杀、械斗、战 争等。社会学领域最早将冲突作为一种互动类型来研究的是德国社会学家G.齐美尔。他将冲突划分为4种类型:① 战争,即群体之间的冲突;②派别斗争,即群体内部的冲突;③诉讼,即通过法律途径处理的冲突;④非人格 的冲突,即思想观念上的冲突。冲突的产生及功能 具体冲突的原因可能是各种各 样的,但归根结柢是由社会不平等造成的,其中主要是财产、权力和声望分配的不平等。冲突的破坏作用显而 易见,但也有刺激社会进步的作用。 对冲突的社会功能,社会学界存在不同意见。结构 功能主义对冲突采取否定态度,而冲突理论则强调冲突的正功能,认为一个社会中存在错综复杂的冲突,可以 防止社会分裂和社会僵化。

  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

  从研究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加以调查并用所得结果 推论和说明总体特性的调查类型。从总体中取出部分的过程叫抽样,抽出的这一部分单位称作样本。抽样方法 分为概率与非概率两种。前者依据抽样理论和严格的抽样程序,使总体中每个单位被抽取的概率为已知;后者 根据研究任务的要求和对调查对象的分析,主观选取样本。抽样调查一般指用概率抽样方法进行的调查。

  抽样调查始于1891年挪威的人口调查。社会学中首 先采用严格控制的抽样方法的是英国统计学家A.L.鲍利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作的 5城镇调 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抽样调查获得了迅速推广,成 为社会调查的主流。总体具有异质性,是采用抽样调查技术的第一个原 因。若总体的每一单位在各方面完全相同,则取其中的一个单位便可代表总体,无需抽样。另一原因是具有异 质性的总体太大,鉴于时间、人财、物力与技术等原因无法对每一单位进行调查,需要抽样调查,通过局部研究 总体。由样本概化总体的抽样调查方法基于两个基本假定:一是部分含于整体之中并与总体有同样的特征、现 象与过程;二是部分可以更清晰地反映群体的生活、态度和特性。总体的异质性和样本与总体的范围不同,使 得在用样本代表总体时总有误差,即抽样误差,其大小反映了样本的代表性程度。误差越大,代表性越低;误 差越小,代表性越高。抽样调查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所 选样本代表性的高低。

  影响样本代表性的因素有:①抽样方法的选择。概 率抽样是最佳抽样方法,首先,它避免了抽样者在抽样过程中有意或无意的偏差,也称系统性误差。虽然概率样 本不能精确地代表总体,但比其他类型的样本更具代表性。其次,可以对用样本推论总体时的误差作出定量的 估计。抽样调查中常用的概率抽样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多阶段抽样等。在相 同的情况下,由这些方法得到的样本具有不同的代表性。②对总体的界定与了解。总体是在理论上有明确定 义的研究单位的集合体。严格的概率抽样可获得代表性较高的样本,但这是建立在对总体的正确界定和精确了 解上。否则,尽管抽样方法是随机的,仍难免失败。1936年美国《文学摘要》关于总统选举民意测验的失败,就 是因为对总体的错误界定。它以电话簿和汽车注册簿上的选民为总体,忽略了没有家庭电话和私人汽车的选民。③样本的大小,又称样本容量。指样本内所含单位的数量。一个概率样本的大小与其代表性密切相关,样 本越小,代表性越低;样本越大,代表性越高。但样本越大,抽样成本越高。样本数的确定应考虑3个因素:a. 容许误差的大小。容许误差越小,所需样本越大。b.确定总体的性质。在一定的代表性要求下,总体越大,所 需样本越大;当总体达到足够大时,样本则不需再增大; 样本异质性越高,所需样本亦越大。c.客观制约,即能 够用于此项研究的人、财、物及时间等。样本越大,代表性越高,抽样成本亦越高。确定样本大小的原则,是 在同等的耗费下获最大的代表性,或在同等的代表性下, 使耗费最小。抽样调查的主要程序是:界定总体→编制总体名单 →确定样本大小和选择抽样方法→抽取样本→搜集资料 →评估样本的正误和估计总体。抽样调查的主要优点:成本低,速度快;结果可作 定量分析;调查人员少,可进行专业训练,能提高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可获得丰富的资料,应用的范围也比总 体调查广。近代抽样理论和抽样技术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更进一步扩大了它的应用范围。与非概率抽样相 比,概率抽样成本高。另外,由于种种原因,有些研究根本无法进行概率抽样调查。例如,调查全国贪污犯,由 于无法获得贪污犯的总体名单,所以概率抽样就不可能。

  调查报告(survey report)

  一般指社会科学研究中起信息贮存、交流或沟通作 用的一种科学情报。在社会学中,调查报告指对社会调查研究成果包括调查过程、调查资料的阐述,说明或解 释调查资料的意义、资料之间的关系和调查结论的书面 文体。

  调查报告根据其作用可分为3种类型:①描述性报告。 描述作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现象的一般状况,客观地反映现状的特征。②解释性报告。在对社会现象进行描述的 基础上,着重说明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产生的原因、发展过程及其后果或趋势作出科学的解释。③建议 性报告。主要是研究者根据对调查资料的分析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或措施,为有关方面提供咨询和服务。这 3种类型不是截然分割的,往往在一份社会调查报告中同 时具有这3种类型的特点。根据读者对象的不同亦可分 为面向一般读者的通俗性报告和面向专业人员的专业性报告。专业性报告中可分为全面调查报告和专题调查报 告。

  社会调查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6个方面:①说明研究 目的和主要研究成果。研究目的可以是验证已有的理论和假设,也可以是提出并验证新的理论和假设,向读者 说明研究的重要性。主要研究成果的介绍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兴趣。②介绍调查的背景,在这方面曾经有过 哪些主要的研究,说明调查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属于哪一方面的,已经取得什么成果,存在的问题是什么。③ 说明研究假设并对研究假设的理论根据和事实依据作出解释。④介绍研究方法。包括界定总体、抽样方法、样 本的代表性、资料搜集的方法和工具、统计分析的方法等。⑤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和解释是调查报告的主要成分, 主要是阐述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⑥总结。说明研究结论或提出 建议。上述6个方面在具体撰写报告时,可以根据读者对象的特点和报告的作用进行调整。最主要的是报告的真 实性和可读性,除了合理安排内容结构外,调查报告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通俗,不宜过多地使用专业术语, 统计表格的形式要清晰明了。

  定量分析(quantitative analysis)

  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的分 析。其功能在于揭示和描述社会现象的相互作用和发展 趋势。社会学中的定量分析是与经验性的社会研究一起发 展起来的。经验性的社会研究传统中有两个重要部分,一是有关国家事物资料的搜集和量化,二是搜集与分析 资料的技术的发展。在社会研究中,定量化的传统一方面源于英国的“政治算术”,另一方面源于比利时和法 国的道德统计学。前者是将描述统计用于国家政策与行政工作,后者主要用于研究犯罪、自杀与非法行为等。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定量研究主要是搜集与社会现象有关的实际数据的统计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 会调查与分析中引入了抽样理论和统计检验理论,推广了社会测量法并发展了交互分类技术,使定量分析取得 了长足的进展,最终导致了社会统计学的创立。

  社会统计学是有关社会资料搜集、整理、分析和推 论的一整套科学方法。它不仅包含全部抽样理论、统计检验理论和大部分社会测量法,而且使分析技术获得极 大发展,主要是多变量统计分析技术的发展,如路径分 析、多元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等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社会学家发展了数理社会 学。它的特点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分析与说明社会现象,例如:用马尔可夫链模型分析代际间的社会流动;以 对策理论为基础的社会交往模型对团体结构与群体行动的力学分析;用矩阵理论进行的小群体结构与关系的分 析;70年代后期利用协同学理论建立的反映社会突变现 象的模型等。后者称为定量社会学。社会统计学和数理社会学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广 泛运用,大大推动了社会学的定量分析,以致在有些国家(如美国)的社会学研究中,如果忽视了数量分析,它 的研究价值就难以被社会承认。美国有影响的学术刊物《美国社会学评论》和《美国社会学杂志》,在1940~ 1941年间刊登的文章中,定量研究的文章占53%,到了1965~1966年则达到85%。社会现象同自然现象一样,具有质与量两个方面的 规定性,对社会现象的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缺一不可。定量分析比定性分析更加精确与精细。但由于社会现象 难于测量,对它的量化过程有着与自然现象不同的特点。对它的定量分析充满困难,单纯的定量研究有时很可能 将人们引入歧途。数学方法在社会研究中应用的扩大,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对社会学研究方 法的渗透,给社会学的定量分析开辟了广阔前景,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完美结合是社会学研究的正确方向。计表格的形式要清晰明了。

  定性研究

  根据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和在运动中的矛盾变化,从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来研究事物的一种方法或角度。它以普遍承认的公理、一套演绎逻辑和大量的历 史事实为分析基础,从事物的矛盾性出发,描述、阐释所研究的事物。进行定性研究,要依据一定的理论与经 验,直接抓住事物特征的主要方面,将同质性在数量上 的差异暂时略去。定性研究有两个不同的层次,一是没有或缺乏数量 分析的纯定性研究,结论往往具有概括性和较浓的思辨色彩;二是建立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定 性研究。在实际研究中,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常配合使用。在进行定量研究之前,研究者须借助定性研究确定 所要研究的现象的性质;在进行定量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又须借助定性研究确定现象发生质变的数量界限和引 起质变的原因。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有下列一些不同点:①着眼点不同。定性研究着重事物质的方面;定量研究 着重事物量的方面。②在研究中所处的层次不同。定量研究是为了更准确地定性。③依据不同。定量研究依据 的主要是调查得到的现实资料数据,定性研究的依据则是大量历史事实和生活经验材料。④手段不同。定量研 究主要运用经验测量、统计分析和建立模型等方法;定性研究则主要运用逻辑推理、历史比较等方法。⑤学科 基础不同。定量研究是以概率论、社会统计学等为基础,而定性研究则以逻辑学、历史学为基础。⑥结论表述形 式不同。定量研究主要以数据、模式、图形等来表达;定性研究结论多以文字描述为主。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 的基础,是它的指南,但只有同时运用定量研究,才能在精确定量的根据下准确定性。这是二者的辩证关系。

  访问 (interview)

  社会调查中以交谈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又称 访谈。与其他方法相比,访问的最大特点是通过交谈获取资料,可以作为搜集研究所需资料的主要方法,也可以 作为辅助方法去验证或补充其他方法获得的资料。它适用于研究较复杂的问题,或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当 研究对象的构成成分较复杂时,访问能较快地了解不同人员的情况。类型 按照不同的标准,访问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按照与访问对象的接触方式分为直接访问与电话访问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按访问前是否拟定详细的标准化的访 谈提纲,将访问分为结构性访问和非结构性访问。结构性访问 访问者在访问前,制定好详细的标准 化的访谈提纲,对被访者进行访问。特点是:获得的资料便于比较和进行量化处理,能减少交谈中的主观成分, 避免被访者含糊的回答或偏离访谈提纲的谈话。在进行结构性访问时,所有的访问员都要遵循事先制定好的访 谈提纲,按照一定的顺序提出问题,不能随意偏离访谈提纲。制定访谈提纲是进行结构性访问的一项重要工作。 研究人员将需要询问的问题及其可能出现的答案筛选排列,分类编码,制成统一的访问调查表。访谈提纲中可 以包括少量的开放性问题(见问卷),以及供当场使用 的较为复杂的量表和图表。非结构性访问 访问者不依照某种统一的访问调查 表,而是围绕研究的问题与被访者进行自由交谈。特点是:交谈自然,可以深入了解多方面的情况。它常用于 探索性研究。与结构性访问相比,它对访问员的要求较高,访问耗费的时间较多,访问员与被访者之间的社会 互动对访问调查的结果的影响更为显著。进行非结构性访问的关键在于有效地控制谈话,准确地作好访谈记录。 访问员要在保持融洽的交谈气氛的前提下主动地引导交谈,随时纠正偏离研究主题或冗长的谈话。原则和要求 ①必须严格挑选与训练访问员,应选 用与被访者社会特征接近的人员担任访问员。访问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对调查的目的、内容、访问的 程序和要求以及被访者的基本情况有相当的了解。②访问时,访问员应带上必要的物品,如个人身份证明、有 关组织或团体的介绍信、被访者的名单和住址,记录工具等。访问员的服饰打扮应大众化。③访问开始时,访 问员应向被访者说明访问的目的和意义,保证不损害被访者的声誉和利益。④交谈时,访问员的言行举止要自 然,平易近人,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询问的问题保持中立的立场,注意观察被访者的非言语行为。优缺点 优点是:访问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对 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有效地控制交谈的过程,对被访者的各种疑问进行解释,还能根据交谈时被访者的非言 语行为和表现,验证访问资料的信度与效度。与问卷调查相比,访问的回答率较高。即使在调查对象因文化程 度低或其他原因不能填写调查问卷的情况下,访问也能得到被访者的合作,获得所需的资料。访问者能当场作 解释,所以大多数访问中可以使用一般问卷调查中较难使用的较为复杂的量表和图表。缺点是:组织工作复杂, 耗费较多的人力、时间与经费;访问员与被访者之间的直接交谈,有可能使被访者出现猜测和迎合访问员意图 的倾向,也可能使被访者感到调查不具备保密性,不愿 提供敏感性的资料。

  符号互动论 (symbolic interactionism)

  一种主张从人们互动着的个体的日常自然环境去研 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理论派别。又称象征相互作用论或符号互动主义。

  符号互动论的派别该理论源于美国实用主义哲学 家W.詹姆斯和G.H.米德的著作。但最早使用符号互动这一术语的是美国社会学家H.G.布鲁默,1937年,他用这 一术语指称美国许多学者诸如C.H.库利、米德、J.杜威、W.I.托马斯、W.詹姆斯、R.E.帕克、F.W.兹纳尼茨基等 人的著作中所隐含的“社会心理状态”。西方学术界曾有人把符号互动分为两派,一是以布鲁默为代表的芝加 哥学派,一是以M.库恩为首的艾奥瓦学派。1930~1950年间出版的一系列布鲁默及其同事、学生们的著作中确 定了该理论的主要观点。

  从哲学上看,符号互动论与美国的实用主义、德国 和法国的现象学联系最为密切,与逻辑实证主义、结构功能主义、文化决定论、生物决定论、刺激—反应行为 主义、交换理论以及均衡理论的各种形式相对立,而与心理分析理论、现象学社会学、民俗学方法论、角色理 论、戏剧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的心理学、哲学,具有某些相容性。E.戈夫曼是符号互动论在当代的 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定 主要有:①人对事物所采 取的行动是以这些事物对人的意义为基础的;②这些事物的意义来源于个体与其同伴的互动,而不存于这些事 物本身之中;③当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他通 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这些意义。符号互动论的观点 主要观点有:①心灵、自我和 社会不是分离的结构,而是人际符号互动的过程。心灵、自我和社会的形成和发展,都以符号使用为先决条件。 如果人不具备使用符号的能力,那么心灵、自我和社会就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或者说失去了存在的根据。②语言是心灵和自我形成的主要机制。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能使用语言这种符号系统。人际符号互动 主要通过自然语言进行。人通过语言认识自我、他人和 社会。③心灵是社会过程的内化,事实上内化的过程就是 人的“自我互动”过程,人通过人际互动学到了有意义的符号,然后用这种符号来进行内向互动并发展自我。 社会的内化过程,伴随着个体的外化过程。④行为是个体在行动过程中自己“设计”的,并不 是对外界刺激的机械反应。个体在符号互动中逐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限度内行动,但在这个限度内,个体可以 按照自己的目的处世行事。⑤个体的行为受他自身对情境的定义的影响。人对情境的定义,表现在他不停地解释所见所闻,赋各种意 义于各种事件和物体中,这个解释过程,或者说定义过程,也是一种符号互动。⑥在个体面对面的互动中有待于协商的中心对象是 身份和身份的意义,个人和他人并不存在于人自身之中, 而是存在于互动本身之中。方法论特征 符号互动论者倾向于自然主义的、描 述性的和解释性的方法论,偏爱参与观察、生活史研究、人种史、不透明的被脉络化了的互动片断或行为标本等 方法,强调研究过程,而不是研究固定的、静止的、结构的属性;必须研究真实的社会情境,而不是通过运用 实验设计或调查研究来构成人造情境。符号互动论者不运用正式的数据搜集法和数据分析法,而代之以概括性 的和一般的方法论的指令,这些指令要求对被调查的对象采取“尊重”态度。布鲁默曾声称,这种研究需要或 至少应该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考察”,调查者着重了解他想要研究的社会情境的第一手资料。目 的是把在其中生活的人们所理解、所适应的世界照样描绘出来,主要用参加者的语言来表达。第二阶段,即“检 验”阶段。研究者集中注意环境中的“分析因素”,这些因素要在理论指导下进行观察才可能获得。对于多数 符号互动论者说来,这一阶段在辨认、描述和解释基本的社会过程如社会化、整合、协商时已开始了。应用符号互动论有助于对许多问题的理解,如对社 会越轨、精神疾病、集体行为、儿童社会化、死亡和挣扎、老年、疾病与痛苦和艺术社会学(见文艺社会学) 的理解等等。

  个案研究 (case study)

  一种从整体上对一个研究对象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 这一研究对象称为个案。“个案”一词,源出医学。医学上的个案研究是指对个别病例作详尽的临床检查和病 史考察,以判断其病理和诊断过程中的变化。个案研究作为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在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学 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社会学研究中,指通过对个案的调查来了解这一个案所属的整类个体的情况。个案可 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家庭组织、社会群体和小社区。个案研究中,一般采用参与观察、访问和文献研究等方法 来搜集资料。个案研究的范例是美国R.S.林德及其夫人H.M.林德的《中镇:美国当代文化的研究》(1929)一书 中所描述的案例。这一研究中其个案单位是社区。

  个案研究的主要价值在于从个案的详细描述与分析 中,发现重要的变项以及提供有用的范畴,以帮助形成假设。个案研究的主要优点是:可对对象做深入的质的 研究,彻底把握对象的全貌,并具有抽样方法无法做到的社会实在性。缺点是:个案研究资料往往缺乏代表性, 难以推论到有关总体。

  核心家庭 (nuclear family)

  由父母及其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模式。美国人类 学家G.P.默

传统和后来逐渐形成的,就这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