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94国联水产退市:高分馈智者 宝马赠英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30 11:37:00
美酒数盏,清茶一壶,愿结天下文人雅客为友。觥筹交错,谈笑风声。远有孔夫子游历天下,近有蒲松龄结庐奉茶。愿效古人之高风亮节,请各位看官进来小坐,这区区分数就当做在下所奉之茶吧!

请每位都说一个典故,其中要涉及到人、事或成语。
下面那个说“草木皆兵”典故的那个。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不是前秦与东晋战争时的故事吗?你怎么和华容道牵扯到一起了?治学不严,分数没你的了。
五香猴兄比较狠,呵呵~

现在进行时,11月22日上午11时许,絮儿工作之余,来到百度知道,登录见积分已过800,升级心切,闯入高分区……

200分悬赏,令絮儿垂涎三尺,更有“高分馈智者 宝马赠英雄”之贴人气颇旺。想到独乐不如与人同乐,遂进入欲觅同乐之人。没想,凡按提问者要求例举典故,且涉及到人、事或成语者,貌似学富五车,实乃草包之流,充其量熟谙复制、粘贴而已,皆俗人。无奈,无奈,真无奈,乐在其外。

拍屁股走人?nonono,絮儿到此一游,且有白游之理?

留下名字,做一标记,切记凡来此例举典故者,不做同乐人考虑。

我来说一个不常见的吧,这个典故叫:搭桥顺母意,杀僧报父仇。
相传有这么一个人,其母自从守寡以后就暗中与河对面一所寺庙中的一位和尚有了奸情。只是每次去寺中都要绕好远的路才能过河。
此事被这个人知道了,就在家门口搭了一座桥以方便其母到寺中。春去冬来,其母终要离开人世,在其母死后的当天。他就拿着刀过桥杀了那寺中的那个和尚,以蔚其父的在天之灵。
此人的行为虽走极端,为我辈所不取。但其恩怨分明的性格,忠贞为母的孝心实是无可厚非。
其做法如何愿和诸君共论,不知此故事可得楼主200分否

絮随风悠悠然!!!!!
看得出来 你很有水平
应该是唐朝的吧? 活到现在不容易了
还以为会死了呢 没想到还没有
典故嘛 自然是前人留下的 若不查资料 可能写的不准确 我倒觉得大家写的都不错 还丰富了我知识面呢 哈 真好笑 把自己说得好象圣人似的 其实呢! 哈

大家不要介意 继续发典故吧 我也想多看看
像他那样的人 不用理他 扫兴!!

愚公移山

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形、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无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注释

太形——山名,就是太行山,位于山西省同河北、河南两省的交界地区。
王屋——山名,在山西省阳城县西南一带。
冀州——地名,包括现今河北、山西两省和辽宁、河南两省的一部分地区。
河阳——地名,在现今河南省孟县境内。
惩——音称,惩罚。这里是苦于的意思。
迂——音于,迂回,曲折、绕道的意思。
豫——音预,地名,现在的河南省。
汉阴——汉,就是汉水;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
魁父——古代一座小山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陈留县境内。
荷——音贺,负荷,挑、扛的意思。
箕畚——箕,音基。畚,音本。箕畚,就是畚箕,用竹、木等做成的运土器具。
孀——音双,孀妻,寡妇,就是死了丈夫的女人。
遗男——就是死了父、母的孤儿。
龀——音趁,儿童换牙齿,乳齿脱落后重新长恒齿。这晨表示年龄,约七、八岁。
惠——同慧,智慧,不惠就是愚蠢的意思。
一毛——一草一本,这里指山的一小部分。
匮——音溃,缺乏的意思。
操蛇之神——就是山神,手里拿着蛇。
夸娥氏——就是大力神,力大无比。
厝——音错,安置的意思。
朔东——就是朔方以东地区,指山西省的东部。
雍——就是雍州,在现今陕西、甘肃省一带地区。
陇——同垄,陇岗,就是高山。
列子——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属于我国先秦时期道家的著作。关于这部书,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战国初年的列御寇著的;另一种认为是后来晋代的人著的,没有定论。书中记载了许多寓言和传说故事。

评点

这是一个著名的故事。愚公为了排除险阻,打开通道,率领全家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这是一件大而又艰巨的工程,在有的人看来是难以想象的。但是,愚公胸怀大志,不被困难所吓倒,他敢想敢说敢做,终于在别人帮助下把两座大山搬走了。这就说明:凡是对人民有利的事,无论怎样艰险,只要具有坚忍不拔的决心,充满必胜的信心,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地努力做下去,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把理想变为现实。

在兄客气!小弟今日能遇到在兄这等才子,也算是三生有幸了;小弟邯郸人是也,就讲一个邯郸学步如何?小弟不才,献丑了:
在一条崎岖的山路上,有一个年轻人在奔走……
在一条清透的河水里,又是那一个年轻人在跋涉……
此人来自燕国,不顾山高水险,也不顾路途遥远,下决心要到赵国的京都邯郸去。他听人说,邯郸人走路的姿态非常美:那老年人,走起来十分稳健;那少年人,走起来十分活泼;男人,走起来十分庄重;女人,走起来十分轻盈……所以他便想学习邯郸人走路.
来到邯郸,此人顾不得休息几日,便极为认真地向邯郸人学起步来。邯郸人走路的确好看,那老的、那少的、那男的,尤其是那女的,走起路来,如花朵漫飞,如云霞轻动,如杨柳飘飘,如溪水潺潺……实在是妙不可言。年轻人边看边总结着邯郸人走路的特点。子丑寅卯,甲乙丙丁。总结出邯郸人走路的特点,他便学着去走。学呀学呀,走呀走呀。然而,他学那老的,学得不像;学那少的,学得不像;学那男的,学得不像;学那女的,学得更是不像……
(插曲:在兄,小弟口渴难耐,容我喝杯茶再细细道来……)
刚才说到那人学谁也学不象,到底什么原因呢?年轻人不知所以,皱起了眉头。
毕竟那人并不是傻子,很快,他的眉头舒展开来。这是因为,他找到了学不成的原因所在。那就是,因为他与邯郸人同站在一个地平线上,因而不能把邯郸人走路的姿态的全部从头到脚得清清楚楚。所以……所以他便这里走走,那里觅觅,在偌大的一个邯郸城里,为寻觅“最佳学步境地”而奔走不息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他寻觅到了“最佳境地”--一座小桥.是啊,邯郸人在桥上走,他站在桥下看,那邯郸人走路姿态的全部,自然能看它个清清楚楚……,那小桥并不高,桥下,除了一条潺潺的细流外,大部分是长着蒿芥的荒草地。站在那荒草上,桥上的一切,自可一目了然。

这样,年轻人便凝起眸子,久久地望着桥上。他的目的达到了。他看清了桥上那些来来往往的各种邯郸人,从头到脚看到了他们走路姿态的全部。于是,他从小桥的下边,来到小桥的上边。效仿着就走在身边的邯郸人,他从小桥的这一头,学着走到了那一头,又从小桥的那一头,学着走到这一头。学呀学呀!走呀走呀!学得他头脑累了,走得他浑身是汗。然而,就是学得不像样子。

“这又是怎么回事,原因何在呢?”

经过细细的思考,聪明的的年轻人又找到了学不成的原因。那就是,因为自己固有的走路步法,还没有废弃掉,还在干扰他学步。不破不立嘛!破得不彻底,怎能学得好呢?

于是,他决定彻底废掉自己原来的步法。为此,他假设自己从来不会走路,扑通一声,故意跌卧在地上。然后,他又慢慢爬起来,模仿着邯郸人的的脚,去学迈步,模仿着邯郸人的手,去学摆动,邯郸人每一步迈出多远,他也迈出多远……学呀学,他学得十分的专心与吃力。

如此这般,早起晚睡,他一连学了好几个月。

但结果如何呢?他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而且把自己原来的步法也忘得一干二净了。

后来,他来时带的盘费花光了,他不得不返回家乡去。可是由于原来的步法忘掉了,而邯郸人的步法又没有学会,他只好狼狈地爬着往回走。

他爬着涉水……

他爬着越山……

一路上碰到的人,对他都发出了惋惜与讥讽的笑声。
在兄,小弟愚笨,话语模糊,还望不吝赐教,给予指点,小弟再此谢过了!!!
小弟家中尚有老母无人照料,吾心中甚是挂念,今日就此告别,来日定当向在兄好好请教,告辞!

对了,那“二百两银子”能赠于小弟,就不胜感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