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世界十大汽车品牌:求助一篇关于地区移民后期扶持的调研文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8 16:57:50
由于收集的材料过多,有点无从取舍,请问谁能给出一个比较详细的框架。
(细化到三级标题)
调研文章,不要新闻稿,^_^;不好意思,特此说明

简单啊。
调研嘛,可以这样写:

一、基本情况
二、做法和成效
1、妥善维护生产生活
一是……
二是……
三是……
2、解决住房问题
一是……
二是……
三是……
3、解决务工问题
一是……
二是……
三是……
三、下步设想
1、提高就业率
一是……
二是
2、促进增收
一是……
二是……

三峡移民精神托起三峡大坝的壮丽丰碑
—一论学习和弘扬三峡移民精神

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理论调研组

编者按:破解三峡移民这一世界级难题的伟大实践创造了三峡移民精神。三峡移民精神体现的“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和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同红岩精神一起,既是中华民族思想宝库中新的精神财富,也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市委决定在全市大张旗鼓地开展三峡移民精神的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掀起学习和弘扬三峡移民精神的群众性热潮。在深入库区调研和进行理论总结的基础上,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理论调研组撰写了以“论学习和弘扬三峡移民精神”系列理论文章,从今天起陆续发表。

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项充满艰辛、充满创造的壮丽事业,必然产生许多震撼人心、传之千古的崇高精神。如同我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产生了“两弹一星精神”,在抗洪斗争中产生了“抗洪精神”,在载人航天事业中产生了“载人航天精神”一样,在三峡工程百万大移民的伟大实践中,也产生了以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和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为基本内涵的三峡移民精神。

三峡大坝既是水库建设者们用心血和汗水筑起来的,也是三峡库区百万移民及支援移民工作的全国人民用自己的奉献和牺牲托起来的

在人类改造自然的历史上,任何一项关系全局的重大工程建设,都必然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必然呼唤和孕育出震撼人心、传之千古的革命的精神。

兴建三峡工程、根治长江水患,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通过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历史性的决议,这个让中国人民企盼了近百年、论证了40年、争论了30多年的跨世纪宏伟工程,才终于拉开了序幕。然而,在梦想与现实之间横亘着巨大的困难,特别是百万大移民,被称为“世界级难题”。仅重庆库区受淹的3133万平方米的房屋、两座城市、7座县城、101个集镇、1397家企业的迁建和大量基础设施的复建,其规摸之大、涉及面之广,都是史无前例的。加之移民安置又始终与各种思想的交锋、观念的碰撞、情感的割舍交织在一起,情况十分复杂;移民是库区整个社会的大动迁,各种矛盾相互交错、异常激烈,要确保社会的稳定,也十分困难;外迁移民10万之众,拖家带口辗转数千里,要确保万无一失,其难度可想而知。能否破解这个难题,直接关系到三峡工程的成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用什么来破解这个世界级难题呢?

三峡工程的关键是移民,难点也是移民。三峡工程移民采取“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方式,移民必须与三峡工程建设的进度相衔接,按期完成各阶段的任务,否则就会出现“水撵人”的局面。要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百万移民的安置任务,而且要做到“迁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对于移民地区各级政府、广大移民干部和百万移民群众来说,不能有丝毫的懈怠。自1992年移民开始以来,广大移民干部凭着“宁可苦自己,决不误移民”的精神忘我工作,百万移民凭着“舍小家,为国家”的爱国情怀告别故土,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和各族人民发扬万众一心的社会主义协作精神对口支援,我们硬是一期一期地按时完成了移民任务,确保了三峡工程从大江截流、大坝蓄水到通航发电的顺利进行。

三峡移民精神是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生动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培育民族精神与时俱进的新成果

三峡工程百万大移民的伟大实践,就是中国共产党在世纪之交的中国大舞台上,在中国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大背景下导演的一场以百万移民为主角,20多个省市直接参与,13亿人民共同参与的,以弘扬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为主题的气势磅礴、威武雄壮的活剧。

三峡工程百万大移民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展开的开发性移民,没有可资借鉴的现成经验和模式。这就要求我们发扬科学求实的精神,在实践中去开拓移民工作的新思路、制定指导移民工作的新政策、探索安置移民的新办法,在实践中摸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大型水利建设工程移民的新路子。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广大干部和群众大胆实践、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终于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移民的新路子:在移民方针方面,改变了过去赔偿性移民的方式,实行开发性移民的方针;在移民管理体制方面,实行“中央统一领导,分省负责,县为基础”的体制;在移民政策方面,改变了对移民“一次性赔偿”的办法,实行“前期补偿,后期扶持”的政策;在移民安置方面,农村移民安置由“就地后靠”到本地安置与异地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政府安置与自找门路安置相结合,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农村移民外迁安置;在企业搬迁中,由“原样搬迁”到企业搬迁与结构调整相结合;在城镇迁建中,把城镇迁建与推进库区城市化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库区城市化的步伐,等等。这一系列创新,不仅确保了三峡工程移民的顺利进行,而且大大丰富和发展了水库移民的理论和实践,为今后移民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的指导。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永恒主题。三峡工程百万移民以“舍小家,为国家”的壮举,把爱国精神演绎得格外充分。为了服从兴建三峡工程这个大局,库区、对口支援省市,移民迁出地和安置地各级政府及百万移民发扬中华民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和“毁家纾难”、为国分忧的优良传统,为了国家的整体和长远的利益而背井离乡,充分体现了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的宽广胸襟,地区、个人、家庭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高度政治觉悟和舍家为国的高贵品格。

奉献精神就是一种为了整体和长远利益的自我牺牲精神。在三峡工程移民中,库区16个区县以自己大量土地、房屋、企业和基础设施葬身水底的重大牺牲,使长江下游几亿人民免受水患之苦;百万移民以自己毁家纾难、背井离乡的巨大牺牲,换来了三峡工程的按期截流、蓄水,通航、发电;广大移民干部以自己舍己为公和无私奉献的品格,诠释着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执政为民的理念;全国各地特别是对口支援省市以自己局部利益的牺牲,共同为三峡工程及其移民安置作奉献。所有这些,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我们民族的奉献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把我们民族的奉献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万众一心、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社会主义建设,团结统一精神主要体现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社会主义大协作精神。这也是百万大移民的实践为民族精神注入的新内涵。在三峡工程移民中,全国20个省市、国家29个部委,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对口支援库区的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形成了全社会、全方位、多形式、宽领域支援库区移民开发和安置的生动局面。有安置外迁移民任务的10多个省市尽心竭力,争相出台优惠政策,对外迁移民精心安置、无微不至,着力为他们创造安居乐业和勤劳致富的良好环境。在对口支援和外迁移民安置中表现出的全国各地、中央各部门识大体、顾大局,争相为三峡工程做贡献的社会主义大协作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生动体现,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正是这种凝聚力和优越性,成为我们破解百万移民这个世界级难题的强大精神力量。

自强不息、艰苦创业,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之所在。在三峡工程百万大移民中,广大移民重建家园的实践,把这种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他们怀着为三峡工程建设作奉献、为子孙后代谋幸福的信念,不等不靠、自强不息,知难而进、顽强拼搏,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用自己的心血、汗水乃至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艰苦奋斗的凯歌,也锤炼出了弥足珍贵的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凭着这种精神,移民们用自己的双手,极大地改变了库区的面貌。10多年来,一座座新城和移民新村在库区拔地而起;数十万移民完成了由贫困走向富裕的“战略大转移”,开始迈向了小康之路;通过对口支援和企业搬迁,库区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个库区呈现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在三峡工程百万大移民的伟大实践中产生的三峡移民精神,既与已经形成的民族精神一脉相承,同时又是民族精神与时俱进的新的成果,是时代精神及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实践中的丰富和发展。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我们要继续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三峡移民精神这一我国人民在新时期创造的新的精神财富

在本世纪前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要步骤。党的十六大要求建设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惠及十几亿人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也就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要求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促进库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使库区和百万移民按期达到较高水平的小康。

三峡库区是我国成片贫困地区之一,其发展程度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加之三峡成库后对生态环境的高要求,使库区发展的难度进一步加大。要在这样的起点上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使广大移民过上比较殷实的小康生活,不仅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继续发扬万众一心的社会主义大协作精神,而且比其他地区更需要继续发扬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

同时,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千美元以后,各类社会矛盾将凸现出来;百万大移民使库区社会的重组,各种矛盾相互交织,保持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相当艰巨。要在这样的情况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亟需各级干部发扬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各族人民发扬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各地区和部门发扬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只要我们的各级干部都像三峡移民干部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我们各族人民都像三峡移民那样,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我们各地区、各部门都像三峡移民对口支援那样,万众一心、团结协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实现这个伟大的理想,需要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共同努力。三峡移民精神所蕴含的爱国主义和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必将成为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强有力的粘合剂,成为激励我们万众一心、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强大精神力量。在破解百万移民这个世界级难题中产生的三峡移民精神,给了我们这样的信心:我们中华民族是压不垮、难不倒的。尽管我们前进的道路上还有许多困难,只要我们像三峡移民和广大移民干部那样,始终把国家利益和民族大义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全国一盘棋的社会主义大协作精神,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一定能够实现。

国内外关注的三峡百万大移民工程,最早是由湖北省宜昌市于1992年11月15日率先拉开序幕的。12年来,宜昌市坚持开发性移民方针,累计搬迁移民4.06万户、12.5万人,完成移民工程1000多项。与此同时,宜昌市对三峡移民的后期扶持工作,也在不断推陈出新。

移民一直就是三峡工程的关键问题之一,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淹没的重庆至宜昌之间,长江干支流两岸人口稠密、城镇众多、经济繁荣,是三峡地区的腹心地带。因此移民工程的论证工作难度很大且有交叉。移民工作能否做好,关系到库区人民的切身利益和今后库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并涉及工程的经济可行性。

湖北省宜昌市地处三峡工程坝区库首,承担着坝区征地搬迁和库区移民安置的双重任务。据宜昌市移民局党组书记、局长吴述军介绍,三峡工程全部征用和淹没的宜昌市陆地面积是100.5平方公里,涉及3个县、22个乡(镇),移民总人数为13.6万人。其中,要搬迁秭归、兴山两座县城、12个集镇、8个场镇,迁建各类企业234个。

“一建三改”创“生态家园”

据相关资料显示:三峡工程截止2004年11月底,累计完成搬迁安置移民96.55万人,占规划搬迁安置人数的85.4%。在宜昌所辖区域也已完成12.5万移民的搬迁安置工作。

“移民不是特殊公民,但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为三峡工程贡献的最多、牺牲的利益最大。作为移民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我们要保证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宜昌市移民局党组书记、局长吴述军对《中国经济周刊》说,这也是移民局最重要的任务。

按照计划,宜昌辖区必须提前1年时间完成156米水位(汛后库区蓄水水位)以下的搬迁任务(原规划在2007年10月完成)。涉及搬迁人数3000人,拆迁库区农村房屋4.6万平方米。移民主要分布在秭归县、兴山县和夷陵区。由于库区水位上升,还要新开辟一条通往兴山新县城的宝峡公路,全长16.2公里,这是一条通往兴山县的“生命线”。

面对搬迁后的新环境,新移民不论是在生产还是生活上都有很多不适应,更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做一名合格的移民工作者,就是要真正了解移民的所想、所需、所求,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实际困难。移民管理就是要从大处着眼,从点滴入手,诚心诚意为移民办实事。”吴局长在回顾近几年移民管理工作时说。

去年,宜昌市点军区联棚乡的一个移民居住点,集中反映了“烧柴难”的问题。这个问题迅速得到了宜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宜昌市委副书记乔余堂和副市长张为民专门对“烧柴难”问题进行调研,召集市移民、农业、能源办等部门进行专题办公。并以此为切入点,酝酿出一套“生态家园”的帮扶计划:在点军区275户移民中试点推行“一建三改”工程(建沼气、改厕、改厨、改栏)。该工程的核心是由移民部门拿出部分资金,农业部门拿出部分资金,对完成“一建三改”的移民户,经检查验收合格后,一次性将帮扶资金按户补偿到位。在短短的几个月中,试点区275户移民全部完成了“一建三改”。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移民“燃料问题”,而且带动了移民的养猪业和种植业发展。

记者在当地了解到,有的移民户养猪年出栏50头以上,柑桔种植300株以上,有80%的柑桔树已挂果。“一建三改”有效地促进了移民养牲畜、用沼气、种柑桔“生态链”的形成。随行采访的宜昌市移民局谭帮庆科长介绍:“仅‘生态家园’一项,就能直接给移民每户每年带来近5000元的经济效益。‘生态家园’试点成功,受到了移民群众普遍称赞。移民局还决定筹集近500万元资金对全市4630个移民户全部实行‘一建三改’,并计划在今、明两年内全部改建结束。

因地制宜调整扶农举措

在采访中,记者看到移民耕园地周边有大量的被抛弃的蔬菜大棚架,问其原因,谭帮庆解释道:“我们的初衷是想让移民仿效当地村民种植大棚蔬菜,并一厢情愿地给移民购置大棚架、传授大棚技术,结果没能成功。后来我们在与移民群众促膝交谈时才发现,他们不习惯种大棚蔬菜,在搬迁前这些移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依靠柑桔,并且都有一套栽培和管理柑桔的看家本领。问题的症结找到了,我们移民工作思路迅速作出调整,并及时从外地农业科研部门引进了在本地少有的优质柑桔,让移民群众全部种上,这一举措得到了移民群众的普遍拥护和配合。”

“移民干部的确为我们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好事,我们心中都有一本账。我们非常感谢政府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一位移民对记者说。

在伍家区南湾村云盘岗上,伍家区移民局局长熊毅向记者介绍:“这里有17户移民,由于耕园地不足,我们联合土地、农业、水利共四个部门,筹集了70万元资金,集中地对云盘岗坡地进行梯田改造,并配套了标准提水设施,以保证旱年地不旱。”熊毅指着岗顶的一排建筑物说:“这就是我们为每一个移民户建造的看果棚和囤水池”。南湾云盘岗上的110亩梯田,现已全部栽上了优质柑桔苗,据介绍,这些杂柑苗在三年后将全部见效益。

经过了这些事情后,吴述军也总结出了经验:“随着形势的变化,移民工作也要不断调整思路。”他向记者介绍说,“结合宜昌实际和移民劳动技能特点,我们的工作实现了两个根本转变:一是将移民搬迁安置为主向移民安稳致富为主转变;二是将生产性安置向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移民工作总体思路要围绕‘抓搬迁、调结构、安后扶、保稳定、奔小康’来进行。其实,要想移民真正把心稳住,就要从根本上解决好生产资料问题,特别是耕园地问题,要结合移民已掌握的劳动生产技能,让他们的特长和才智充分地发挥出来,以达到安稳致富的目的。”

“五大工程”情系移民心

“五大工程”是宜昌市移民局新推出的实现移民安稳致富的工作目标。“五大工程”是指农业产业化工程、耕园地配套改造工程、生态家园工程、移民培训工程和扶贫帮困工程。“五大工程”的出台,使移民管理工作的目标更清晰,思路更明确,任务更具体。

“只有与移民群众心连心,在思想感情上与移民群众融为一体,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移民的心愿,满足移民的需求,维护移民的利益。进移民门、交移民友、听移民言、知移民情、暖移民心、解移民难、助移民富,对移民工作者来说,不仅要说到想到,而且要做到。”吴述军对近几年的移民工作深有感触。

今后,宜昌市将围绕“五大工程”开展移民工作,在库区、安置区改造耕园地3015亩,调整产业结构4100亩,其目的是通过大力度的产业结构调整来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让移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安稳致富的希望。

在实施移民培训工程中,各县市区移民局与劳动社会保障局成立了移民培训中心,对移民实行免费培训,对培训合格者,优先推荐就业,并计划培训移民40000人次,并提出争取每一个移民户至少有一个就业岗位的目标。

在实施扶贫帮困工程中,全市所有移民干部必须保证一个以上的帮扶对象,“帮扶一个特困户,联系一个科技户,走访20个移民户,”并建立帮扶档案,使扶贫帮困达到1500户。力争在全市范围内建设10个种植、养殖专业村,扶持100个种植、养殖专业户,100个农产品加工、营销大户带动移民发展生产。用真情温暖移民的心,用行动帮移民脱困致富。

吴述军局长介绍说,宜昌市移民工作今后的目标就是坚持“五大工程”建设,全面开展移民后期扶持工作,通过后期扶持,要使移民在今后前五年达到当地农民的同等生活水平,后五年要与当地农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

目前,宜昌市正在着手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而且湖北省政府已决定在年内组团赴广东帮助宜昌市招商引资,以进一步扩大安置坝区移民就业——这次活动被冠名为“光彩事业宜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