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琅东客运站:青少年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9 04:55:39
我要图片!

青少年教育中的“三个世界”

理想世界的错位 虚拟世界的失范 现实世界的无奈

摘要:青少年不是生活在单一的世界中,而是同时生活在“理想世界”、“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这三个不同的世界中。在“理想世界”中,青少年的教育处于错位的状态下,因为家长、学校和社会通过某种不约而同的“共谋”,把一个“应试教育”为核心的理想世界灌输给青少年,是他们无法从自己的个性、兴趣和才能出发来营造适合于自己的理想世界。在“虚拟世界”,特别是网络世界中,虽然青少年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得到了一定的激励,但种种失范的现象也极易误导青少年的思想。在“现实世界”中,尽管市场经济的发展激发了青少年的生存意识、开放意识和竞争意识,但也极易导致他们对金钱的崇拜、对时尚的迷恋、对贫富落差的怨恨和对传统观念的反叛。本文认为,只有深入地反思这三个世界的现状,才能在“全球化+虚拟化+现代化+个性化”的背景下,确立青少年教育的新的理念和策略。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现代化进程中的青少年教育问题,一个特别棘手的问题。这不仅因为发展中国家在实施现代化战略时,由于本国传统文化的障碍和西方强势文化的渗透,常常会陷入观念(当然也包括教育观念)上的无序状态,而且青少年在接受各种教育时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教育活动中的任何疏忽或简单化的倾向都会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笔者认为,要充分认识现代化进程中青少年教育问题的复杂性,还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当今的青少年并不生活在单一的世界中,而是同时生活在三个不同的世界中。而这三个不同的世界就是“理想世界”、“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事实上,也只有弄清楚青少年在这三个不同的世界里受教育的情况,才能全面地把握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从而对我们很少加以反思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做出相应的调整,以确保青少年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理想世界的错位

人们常说,青年人是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而中年人和老年人则是现实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的。这一通俗的智慧启示我们,在青少年的教育中,理想世界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以什么样的理想来塑造青少年的思想,是青少年的身心能否得到健康成长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乍看起来,家长、学校和社会都十分重视青少年的理想教育,但当我们对这个方面的教育情况深入地加以检讨的时候,却遗憾的发现,他们共同塑造的理想世界存在着严重的错位和偏失。
首先,在大多数情况下,家长都不是从自己的子女的实际情况,即他们的天赋、能力、兴趣和愿望出发,而是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出发,为子女打造理想世界。这种打造方式从一开始就是错位的。因为他无情地剥夺了子女营造自己的理想世界的权利,而把父母自己的理想世界强加到子女的身上。一些想入非非的家长们,为了使子女认同自己的理想世界,简直无所不用其极。由此酿成许多悲剧。这使我们不禁联想起西方人的一句谚语――“通向地狱去的道路往往是用善良的愿望铺成的”从表面上看,这种理性世界的错位源于父母高尚的责任感和良好的愿望,实际上,这是父母虚荣心的最典型的表现。
其次,在青少年教育中,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教育本身也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在“经商热”、“炒股热”、“出国热”等各种潮流的推动下,作为教育者的教师队伍也陷入了不稳定的状态中。坚守教育岗位的教师,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理念的影响,也不知不觉地道德、法律方面的理想教育,而强化了升学率方面的理想教育,追求高升学率就成了教师理想世界中的核心的观念。这样一来,教师们和家长们之间就有了一种“共谋”的关系,即教师们也不希望学生们自由自在地去确立与自己兴趣和愿望相吻合的理想世界,而是把自己的理想世界强加给学生。于是,数不尽的辅导材料、做不完的模拟试题、断不了的家教,就成了学生们全部的日常生活。最后再来看看,社会又是如何为青少年打造理想世界的。一方面,社会热心地给学校排名把那些升学率高的学校确定为重点学校,不断强化教师们对高升学率的追求;另一方面,社会通过各种方式,不懈地宣传那些获奖的学习尖子和考入国内外名校的优秀学生,从而诱使学生们进一步沦为“升学率”的俘虏。我们发现,社会、学校和家庭进入了同一个“共谋”的联盟中,那就是使青少年远离自己的个性化理想世界,沉湎于“应试教育”的理想世界中。诚然,社会也在对青少年施行政治、道德、法律方面的理想教育,但这方面的措施却只具有边缘化的意义。
综上所述,这种理想世界的错位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事实上,只要这种现象还继续存在青少年就不可能真正地确立自己的个性、情趣和创造力,被媒体炒得如此之热的“素质教育”就始终是一句空话。

虚拟世界的失范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以“网络文明”为标志的高科技时代。“网络文明”的特点就是在虚拟时空中营造出一个“虚拟世界”。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中,这个世界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结构上说看,这个世界是由以下三个板块组成的:第一板块是又电脑网络构成的虚拟世界。对于在学校的“应试教育”的体制中无法发展自己的个性的青少年来说,网络世界无疑四一个精神流亡的圣地、一个情感宣泄的寓所。然而,对于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来说,这个世界无疑充满了诱惑,布满了陷阱。既然青少年进入网络世界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那么我们教育的触角又如何伸向这个世界呢、这确实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第二个板块是由武侠小说构成的虚拟世界。在武侠小说的虚拟世界中,经常演绎的是争霸武林、退隐江湖、哥们义气、英雄救美的大起大落的故事。那些被“应试教育”的重负压得喘不过气来的青少年,在金庸、古龙等营造的武侠世界中恢复自己的元气,重建自己的豪气,张扬自己的哥们义气。二这样的虚拟世界对于独生子女来说,尤其具有诱惑力,在这个布满侠客的、唐吉轲德式的、古老的世界中,他们的不安的精神找到了归宿。然而,这个侠客充斥的世界也处在失范的状态中。因为这个世界也把一些过时的乃至完全错误的观念传输给青少年,如王权至上、暴力崇拜、男尊女卑、江湖义气、结帮成派等等,消解这种错误观念的影响不也正是青少年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吗?
第三个板块是科幻小说、影视巨片、卡通系列、电子游戏、迪斯尼幻境等构成的虚拟世界。从恐龙到糖老鸭、从吃人的恶魔到天真的少女、从蝙蝠侠到007、从神探到海盗,这是一个每时每刻都会出现奇迹的世界。无庸讳言,这个世界对青少年来说,也是充满吸引力和诱惑力的。尤其是在随时随地都会喷涌出来的奇迹面前,他们的无能感被消解了。奇迹既拯救了虚拟世界中的虚拟人物,也慰籍了现实世界中的青少年。然而,这个神奇的世界同样处在无序的状态中。对西方生活方式推重、对血型暴力的渲染、对色情的自然主义的描绘、对奇迹的崇拜,都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总之,青少年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无法回避虚拟世界。在某种意义上,虚拟世界可以激发青少年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但在普遍的意义上,虚拟世界也可能是思想不成熟的青少年陷入迷途。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中,任何教育方案如果离开了对虚拟世界的考察,势必会失去它的有效性。

现实世界的无奈

有一个事实是无法否定的,即青少年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现实实界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教育着青少年,而且比起理想世界和虚拟世界来,现实世界的力量是更为强大的,其起作用的方式也是更为潜移默化的。
一方面,市场经济以自己的方式塑造了青少年的思维和生活。在市场经济的生活模式中,人们主动按照市场经济的导向来思维和生活。这一点,在青少年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一方面,农村里的许多青少年放弃学业,涌倒城市里打工赚钱;另一方面,城市力的青少年也开始改变知识结构,努力学习英语、电脑、公共关系、口才、汽车驾驶等技能性课程,以提高自己在市场经济中的生存能力。青少年的生存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和时间观念都起了积极的变化。
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另一些现象也给青少年的思维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一是广告、时尚和名牌意识的冲击。青少年最容易受到鲜活的图像和时髦简洁的用语的影响的,所有,充斥于电影电视、电台报刊中的商品广告图像和旁白,尤其是那些反复播放或刊登的名牌商品的广告和旁白,很快就成了他们的口头禅。他们不仅使这些时髦的口头禅在大街小巷到处流行,而且也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加以模仿和追求。这种生活方式的昂贵的代价自然只能由他们的父母来承担。二是以好莱坞、麦当劳、可口可乐、流行音乐、流行歌曲和流行舞蹈为特征的西方大众文化的冲击。这种西方大众文化对思想正在成长或正在走向成熟的青少年的影响之大,怎么说也不过分。无庸讳言,这种西方大众文化的渗透乃是整个西方文化精神和生活方式的渗透,它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教育着青少年。与此相应的是,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力越来越弱,尤其是他们的历史知识如此之欠缺,以致于他们竟不知“文革”为何物了。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已经成了无根的浮萍。三四千个汉字,二三十个崇拜的明星,几首流行歌曲和一套金庸小说,几乎成了许多青少年的全部精神库藏!三是生活的负面因素的冲击。在电视、报纸上曝光的刑事大案、生活中出现的越来越大的贫富落差,以及青少年由于还不能独立生活所产生的无奈,常会激起他们对金钱的崇拜和对传统文化、现实生活的“怨恨”,甚至会激起“反叛的”情绪,极易为一些不法组织和个人所利用。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就是一个明证。这也是在青少年教育中所无法回避的问题。
通过对青少年教育中三个世界的考察,我们可以引申出如下的对策性建议:
第一,要充分认识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青少年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即青少年不是生活和思考在一个单一的世界里,而是同时生活和思考在理想世界、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中。只有深入地考察青少年在三个世界中接受教育和做出反馈的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新的教育战略。
第二,必须从新的时代的高度出发,确立新的教育的理念。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们是在“全球化+虚拟化+现代化+个性化”的背景下来从事青少年教育。应该杜绝“填鸭式的”、灌输式的教育理念,确立尊重青少年的个性、平等对话式的、启发式的教育理念;应该解构家长、教师和社会在打造错位的理想世界中的“共谋”,给青少年更多的自由选择的空间和时间。
第三,从青少年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出发,注重法律、道德规范方面的教育,特别是注重对“合法的”和“非法的”这一根本界限的区分,从而明确地为他们的行为方式提供一个可能性的范围。
第四,不是用消极的。“堵”的方式,而是用积极的、引导的方式,调动虚拟世界等一切可能的资源,激发青少年的创造力。
第五,在理想主义教育和现实主义教育之间建立必要的张力。一方面,应该帮助青少年确立适合于他们的个性、兴趣和能力的理想;另一方面,也不应该把现实主义教育简化为所谓“挫折教育”或“吃苦教育”,而应该创造一定的条件,使青少年接触到现实生活,并教育他们,在现实世界和理想世界之间总是存在着差距的,从而使青少年在长大后进入社会时,既不轻易的放弃自己的理想,有能迅速地适应现实生活。
总之,只有把“三个世界”综合起来,青少年教育才能做出新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