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怎么设置离线摆摊:夏洛克的形象—威尼斯商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2 07:56:49
大家来说说呀!

《威尼斯商人》是中国舞台上影响力最大的莎翁作品,他笔下的商人夏洛克一直以来被界定为贪婪、残忍,他的形象就是一个站在正义对立面的小丑,吝啬、自私、心胸狭隘,他在法庭上的失败让人拍手称快。

  可是,一部名为《威尼斯商人夏洛克》的英国小剧场话剧却要从历史的角度为夏洛克击鼓鸣冤,正名平反,列举种种事实让观众承认夏洛克的报复原来是迫不得已、情有可原

  。

  6月28日—7月3日,由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的资深演员加里夫·阿姆斯特朗编剧、主演的小剧场话剧《威尼斯商人夏洛克》上演于上海话剧中心。借原著中一个只有八句台词的小角色丢卜之口,叙述《威尼斯商人》的故事。边说边演,阿姆斯特朗一人饰演了十几个角色。他的叙述打破原著的内容框架,增加了三条线索,一是犹太人的受难史,二是演夏洛克的杰出演员人物的历史,三是经过改编的威尼斯商人的故事。

  作为夏洛克最好的也是惟一的朋友,从丢卜的叙述中,夏洛克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他以及他的族人所经受的诸多不公被一 一展现。尤其是当丢卜打开桌上的一个小盒,拿出形形色色的“犹太人徽章”时,他说:并不是希特勒发明了黄色的星星勋章,早在八百年前,英国人就已经那么做了。他捧着它们向观众展示,手在微微颤抖。

  加里夫·阿姆斯特朗在剧中以更换帽子、袍子、领子等来快速地转换角色,一人演绎多角色场景的能力获得了观众一致的认可。这部作品在1998年的英国爱丁堡戏剧节上一鸣惊人,之后又在美国外百老汇里长演不衰。几年来,该剧不停地巡演于全世界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多项戏剧大奖提名。

  演出结束后,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刘明厚说:“中国人非常佩服这位来自英国的演员。他有非常强的人物塑造的能力。他就像一个千面人一样,演了各种不同的夏洛克。最早是非常凶残的夏洛克,有一个89岁的老演员演的夏洛克,一个爱喝酒的夏洛克。这个非常疯狂的角色,给我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王亚宁(实习)/文

  ·《威尼斯商人》1968年

  1968年日本导演浅利庆太的《威尼斯商人》,塑造出与以往解释截然不同的夏洛克形象——“流浪之民夏洛克”,他认为“夏洛克是一个带有强烈刺激性的主人公,使自己违反这个禁令”。1977年,剧团四季上演了该作品,也承袭了夏洛克的这一形象,引起很大的反响。

  以白色为基调的富有透明感的舞台装置,浮现出了一个美丽的水都威尼斯。在这简洁的美丽中,现实社会的人种差异、歧视、宗教等诸多问题相互纠缠,给观众刻画出一个暴露人们内心深处充满人情味的故事。

  ·《威尼斯商人》1982年

  1930年,《威尼斯商人》成为第一部在中国上演的莎翁戏剧。1982年,在北京青年艺术剧院上演的《威尼斯商人》在中国掀起了一股莎士比亚热潮,该剧被反复演了200余次。莎剧在那时被注释为“描写了波希霞的爱情、智慧、美德的同时,更借高利贷者夏洛克强索一磅肉的情节,来反对仇恨和报复、民族歧视”。其中夏洛克的形象更具有悲剧意义。

  ·《威尼斯商人》2002年

  2002年1月29日起开始世界巡演的《威尼斯商人》,由演绎莎翁作品最为权威的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演出。此版本中的夏洛克由英国著名演员伊安·巴舍洛缪出演,将夏洛克处理成一个在特定的环境中为谋生而不得不忍受各种屈辱的“外国人”,他需要理解而不是宽恕或者谴责。

  此版本的另一个大胆处理是将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商人安东尼奥处理成同性恋者。

  这个版本的《威尼斯商人》被英国媒体誉为“该团开创巡演三十年以来最好的一部巡演作品”。外滩记者 刘莉芳/报道

剧本<<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代表性的多幕喜剧.它的结局显然符合大多数人的愿望:安东尼奥平安无事;巴萨尼奥和鲍西娅有情人终成眷属;坏心眼的夏洛克受到惩罚.
这出戏中唯一不幸的人----夏洛克,应该说是悲剧性的:不但失去了女儿和财产,还被永久性地贴上了吝啬鬼的标签,永无翻身的时日可在现在,我们是否对夏洛克有一番崭新的认识呢?
夏洛克是在第一幕第三场时登场的.巴萨尼奥正在更他借钱.夏洛克的台词显得极为有趣,他有一句没一句地重复巴萨尼奥的话:“三千块钱,恩?”“三个月为期,恩?”“安东尼奥签立借据,恩?”显然,极为精明的夏洛克在思索这笔生意的可行性,其中也不乏有些拿腔作势的意味。巴萨尼奥也被他这种漫不经心的态度激怒了,连问了几句。夏洛克马上又用肯定的语气重复了巴萨尼奥的条件。人物之间的对白简单明了,却很形象地勾勒出两类不同的人物:老谋深算的犹太商人夏洛克,傲慢自恃的公子哥儿巴萨尼奥。两类有着不同思想的人现在却有了交际:钱;但巴萨尼奥及他的朋友们所重视的东西在夏洛克这里明显是不可靠的:安东尼奥的名誉只是无形的资产,而商人重视的则是实实在在的财富。但夏洛克还是把钱借给了安东尼奥,理由----“他这个人是靠得住的”,条件----一个按时还钱,否则以一磅肉相抵的 在这一场中,矛盾已经出现但未到高潮。这里所包含的矛盾是多方面的:夏洛克、安东尼奥在经营生意方式上的矛盾;宗教信仰上的矛盾;同时,他们内心真实所想与他们自己行为的相悖。这些都为他们在后面的冲突做好了铺垫。
我们先来看夏洛克一段精彩的台词,他借用《创世纪》的故事来解释自己放钱的合理性,还说“只要不是偷窃,会打算盘总是好事”,颇象中国古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综合看,夏洛克的经商之道并无过分之处,放债收利本就是合理的事情,何况是借给与他对立的安东尼奥呢?
莎士比亚并没有把夏洛克描绘成一个如葛郎台似的冷血人物,而是从多方面去丰富这个形象。通过他与女儿杰西卡的对白和杰西卡的台词可以看出夏洛克很疼爱自己的女儿而且杰西卡也爱着自己的父亲。但为何后面夏洛克执意要“割取安东尼奥的一磅肉而不愿意收受比他的欠款多二十倍的钱呢?”这就是很自然回归到前面所提到的几个矛盾上。
女儿携款与一个基督徒私奔,这对夏洛克来说是一个很残忍的打击;又适逢安东尼奥无法偿还欠款,新仇旧恨让夏洛克变的有些偏执,他要复仇,向平时挖苦他、任意践踏他信仰的基督教徒复仇!
剧本的第四幕中,故事到了高潮部分,各种矛盾集中且尖锐起来。两个明显对立的阶层正面冲突起来,安东尼奥的朋友们想方设法要使夏洛克放弃割肉的念头;可夏洛克坚决不要赔款只要按契约规定办事:它是属于我的,我一定要把它拿到手里......否则威尼斯的法律将成为一纸空文.....
但喜剧就是喜剧,它是把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这纸契约就如无价值的东西,夏洛克把它拿出来,却被莎翁安排的女主人公美丽聪慧的鲍西娅给摧毁了。故事的结局是以鲍西娅为首的正义之方胜出了,而夏洛克则失去了所有的财产和女儿,还要被迫改信基督教。这个老犹太商人所信仰的两样神圣的东西:金钱和宗教都没了,这个能不说是个悲剧。
把这个剧本的背景放大。当时的威尼斯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很多商人也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点,也逐渐把自己的经营方式改变即用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从事商品贸易,夏洛克应该就属于此类。但连当时,这种只追求利益的经济制度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接受,人情等等因素仍有控制力,这在莎士比亚这样的文学家眼中看来是温情的,所以他把安东尼奥作为一个正面形象来描写是可以理解的。与经济发展模式一起变化的还有宗教生活,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基督教才是正统;犹太教只能算是异教,应当受到排挤和嘲笑。在《威尼斯商人》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这一点,也可以说他们的矛盾根源也在此。
莎士比亚真是一位伟大的剧作家,他用笔把这些问题以及在这些问题在生活的人们细致地描绘出来,真实再现了当时社会生活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