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勇豫剧板胡演奏会:请问满族的生活习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7 20:09:58
请问满族有什么生活习惯,或者是有什么特色么??谢谢

满族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年前生活在长白山以北、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一带地区。满族的直系祖先原称"黑水鞠",后发展为"女真"。
  清太祖努尔哈赤统一东北女真各部,创立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建立后金,皇太极继位称帝后,率清军进关,统一全国,废除"女真"旧称,定族名为"满州",建国以后才通称为"满族"。
  满族是一个英勇善战的马上民族,她在保卫祖国边疆、制止外国侵略方面作出了贡献。康熙年间,众八旗子弟就驱逐了沙俄侵略者,乾隆时又与西藏人民共同打败了英国殖民者。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也涌现了一批像陈翰章、关向应等英雄人物。
  满族人民在文化方面也是颇有造诣,对祖国文化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世界公认的文学名著,语言学家罗常培,作家老舍等都是满族杰出的知识分子。

  抬神:过去满族人信奉萨满教,祭司人叫察玛、老察玛为了考验新察玛,要把在农历七月初七采回的捻祈香放在新察玛的鼻子下点燃,待捻香燃尽(三柱香),受考验者流出鼻涕、眼泪才算心诚,否则没资格当察玛,此谓"招神"经过考验允许当察玛的人要跟老察玛学习祭神歌词,学击鼓甩腰铃,学会后就可以参加祭祖活动。(族长叫穆昆达)

  滚冰:一般正月十五晚上观灯,十六晚上就去"滚冰",满族青年由年轻的媳妇领着到村边的小河冰上或村中井台旁的结冰处,在冰上翻身打滚,目的是滚掉晦气以迎喜洋。(荤油坛子挪一下动大荤,今年婚事能成)

  不吃狗肉典故:相传在一次战役中,努尔哈赤身受重伤,精疲力竭沉睡在一个草棚中,敌军进行夜间偷袭放火烧棚,追随他许久的一条猎犬机智过人,自己跑到河中用身体淋水在努尔哈赤身边的草堆上,就这样一次次淋水跑了一夜终于累死了。为感激狗的救命之恩,努尔哈赤下令,不许任何人吃狗肉。
  满族烹调以烧、烤为主,擅用生酱(大酱)。蔬菜随季节不同而变化,经常食野菜(蔷蒿、蒙菜等)及菌类。满族先人好渔猎,喜吃肉食,尤其猪肉。猪肉多用白水煮,谓之"白煮肉"。设大宴时多用烤全羊。
  满族饮食中,主食以黏食、面食、甜食、凉食为主,兼食米饭,如粘豆包、切糕、豆面卷子、茄子叶和菠萝叶饼、水团子、灼子、锅贴等。副食可分为肉类和菜类。肉类一部分是野兽、野禽,一部分是家禽家畜。满族的特色肉类有全羊席、蜜汁羊肉、七星羊肉、糟蒸小猪、野参七星肘子、白肉血肠等、特色禽类菜、挂炉鸡、蘑菇炖鸡等。满族的菜类一是山菜如蕨菜、山白菜、苦条菜、还有木耳、猴头蘑、榛蘑、元蘑、白蘑、松蘑等,二是人工种植的菜如白菜、萝卜、茄子、芹菜、菠菜、韭菜、辣椒等。
  满族人还发现了晒、腌、渍、窖储等保存肉、菜的方法。晒:肉脯、干菜、土豆干、黄瓜钱;腌:酱腌;渍:渍酸菜;窖储:白菜、萝卜。

满族风俗习惯

住房:一般有两间正房,门向南开,外屋是厨房,里屋有三铺炕,西炕为贵,北炕为大,南炕为小。来客住西炕,家中长辈多住北炕,小辈住南炕。饮食以面食为主,爱吃粘食;逢年过节吃饺子,农历除夕晚饭吃手扒肉。民族风味食品有白煮猪肉、炙猪肉及糕点“萨其玛”。萨其玛是满语,汉语叫金丝糕,香酥可口,油而不腻,是满族人民喜爱的传统食品。服饰演化较快,满汉服装逐渐趋于一致,满族的旗袍曾经流行各地,现在仍为城市女性青睐。婚俗:各地差别较大,有的地方是男方请媒人到女方说亲,先后要去三次,每次都携带一瓶酒,到第三次才知道是否成功,所以有句俗话叫“成不成,三瓶酒”;东北南部从定婚到完婚,要经过“换盅”、“问话”、“过柜箱”、“压炕钱”、“拜天地”、“分大小”等过程。丧葬:行土葬,忌在西炕或北坑死人,人死入棺后从窗户抬出。节日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中秋节等。礼节与禁忌:满族孝敬长辈,重视礼节。行路遇上长辈,要侧身微躬,垂手致敬,等长辈走过再行;小辈要给长辈请安;小辈媳妇要给长辈装烟。亲友见面,握手互致问候,有的行抱腰接面礼。满族以西为上,室内西炕不得随意坐人和堆放杂物。最主要的禁忌是不打狗、杀狗,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据说这是因为狗在满族先人的长期渔猎生活中起到了帮手作用,人们不忍食其肉,于是逐渐形成了忌食狗肉的习俗。
http://www.e56.com.cn/system_file/minority/manzu/fengsu.htm

养活孩子掉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