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式家具图案:余华的《我胆小如鼠》主题是什么,结构上有何特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9 17:44:40
因写论文,需要多方面资料,也欢迎大家介绍相关研究著作
谢谢

《我胆小如鼠》主题
就是写少年的成长。而且这个成长不同于以往的成长小说,着重的是内心的刻画,但又绝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心理小说。《我胆小如鼠》《夏季台风》《四月三日事件》三篇的主人公依次是“我”“白树”“他”。
余华作品系列。与现实的人生之路不同的是,它有着还原的可能,而且准确无误。虽然岁月的流逝会使它纸张泛黄字迹不清,然而每一次的重新出版都让它焕然一新,重获鲜明的形象。
这些小说反映了现代主义的多个侧面,它们体现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并把这种有关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怀回归到最基本最朴实的自然界。

这本书的写作结构主要讲述的都是少年茫然的经历和内心的成长。那是恐惧、不安和想入非非的历史,也是欲望和天性的道路。这时候,世界最初的图像就像复印机一样,迅速地印在了这些少年的心灵深处,他们的成长就是对这图像的不断修改。

作者简介:
余华,1960年4月3日生,浙江海盐人。在文革中读完小学和中学,此后从事过五年牙医。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出版长篇小说3卷、中短篇小说集6卷、随笔集3卷。其中《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其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荷兰文、挪威文、韩文和日文等在国外出版。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2002年)。

恐惧。这可能是余华所有小说的主题。我胆小如鼠一文以一个儿童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人和成人世界,内心充满了疑惑和恐惧。这个主题与余华的童年有关,他出生在浙江海盐一个医生的家庭。他住在医院的家属院,据他自己讲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医生提着一桶人的肝脏之类的东西匆匆而过,这在他的心里埋下了恐惧的种子。另外父母因为工作忙,无心照料他。他便和两个哥哥待在一起,因为年龄小,经常受哥哥的欺负,父母回来以后又不能像他想象的那样为他出头,替他惩罚哥哥,所以他一直有胆怯的心理。
这两个方面可以参看余华的另一篇短篇《十八岁出门远行》,此文写了一个青年人的成年礼,他初踏进社会经历了一些不可理解的事情,显示出他对成人世界的无知和恐惧。另外还有就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在细雨中呼喊》,写的是人与人亲情的冷漠。父子之间,兄弟之间等等。
至于结构上的特点,本文写于《活着》之后,《许三观卖血记》之前,风格和结构介于两者之间,是一个过度。余华自己说他自己在写了本文等一系列小说后一发不可收拾而写作了《许三观卖血记》。这是他由先锋向传统回归后的作品,结构传统,并有新的发展,呈现出散乱化的特点,可以参看一下他稍后写作的《许三观卖血记》。
这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大概因为作为一个文人,她自感太渺小了,渺小得如一粒灰尘。吹口小气就可能漂到哪里都不知道了。

进图书馆查去!

从网站查喽

看他的文章压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