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迅速快递单号查询:什么叫神通敌不过业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9 23:30:44
为什么?是所谓折唯物中的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吗?

1.圣严法师

  至于佛的诸大弟子,除了薄拘罗尊者是无病长寿之外,其余的诸大弟子, 几乎都有业障的,舍利弗是智慧第一,舍利弗的神通,曾与目连比过,远在目 连之上(注一三),因其智慧盖过了神通,故称智慧第 一,但他也是多病第一,舍利弗的一生,几乎是在病中度过的;另有一位毕陵 伽婆差,也以神通闻名,并以神通护法救人,但其自从出家之后,也是经常生 病。
  目连尊者是有名的神通第一,但当释迦族遭受灭族之难时,虽以神通将钵 救人,救出之后,活人都成了血水;目连常以神通救人度人,但他自己到最后 ,竟又被执杖外道围打而死。
  迦留陀夷是大阿罗汉,他以种种善巧方便,种种神通变化,度了九百九十 九家信佛学佛,并皆证到初果以上的圣阶圣位,但当他度到第一千家时,竟被 暗杀而埋尸于粪坑之中。
  仙道比丘本为国王,后来出家已证阿罗汉果,当其在返国途中,其子误以 为他将收回王位,而派人来取他的脑袋。他不怕死,但他不忍使他的儿子造下杀 父与阿罗汉的双重逆罪,故想以神通之力,逃脱被杀之祸,但他竟然不知如何 发起神通,甚至连神通一词也想不到了。
  莲花色比丘尼,乃是尼众之中的神通第一,但当她在阿兰若处静坐之时, 遇到了一个色狼,她虽已是离欲的阿罗汉了,那个色狼仍不放她,她问爱她什 么,说是爱她美丽的眼睛,她便以神通,把眼球挖出送他,那个色狼竟然恼羞 成怒地说她玩弄妖术,并将她狠狠地毒打了一顿。因此佛陀制戒,不许尼众住 阿兰若处。
  像这种例子,在佛经中是很多的。这不是说神通不灵,而是说神通不是万 能,神通是敌不过业力的。阿罗汉是最后一生,即使在最后一生中,也要算清最 后一次的业账,因为“定业”,必定受报,如果业不受报,便违背了因果定律 ,那是不会有的事。
  再说,神通的产生,虽说有三种,实则不外报得与修得的两种,变化而得 的神通,可以包括在修得的神通中去,所以通常说的神通,总是说报得与修得 两种。
  报得的神通与修得的神通,在功用上是相同的,但在发起或使用上是不同 的。从大体上说,报得的神通,是随时可以使用的,随时灵通的,修得的神通 ,则必须由定力的发动,才可使用神通。所以,阿罗汉可能有神通,但却未必 每一位罗汉皆必有神通。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三,有这样一段记载: “时彼长老圆满,有大智慧,不修神通,而作是念:我虽断诸烦恼,不修神通 ,同诸外道,所有神通。”“断诸烦恼”的,便是阿罗汉,阿罗汉不修神通, 便无神通。罗汉有慧解脱与定慧俱解脱的不同,大抵慧解脱的罗汉,若不修神 通,便没有神通。
  另有一个例子,根本说一切有部?刍尼毗奈耶卷二,载有一位妙 贤?刍尼,已证阿罗汉果,有一天沿街托钵乞食,经过阿?世王的宫前,王臣见她 美丽,将她软禁起来,强为她换上宫人的服装,佩上宫人的饰物,把她送给阿 ?世王,王见其美,她遂被污了!第二天,才由莲花色尼以神通飞至宫内的空 中,对她说:“姊妹!你已破除烦恼之魔,何不发起神通,逃脱此处,而受这 种凌辱呢?”于是教她如何调心,如何修神通。即在须臾之间,妙贤罗汉尼, 便得神足通,乘空飞返尼僧的僧团之中(注一四)。
  由这两个例子,可以说明,罗汉并非皆有神通的。神通主要是从 禅定而来的,所以有了神通的大阿罗汉,平时也跟凡夫一样,所见不出数百 公尺,日行不过百里左右,所闻不超常人的范围,所知不越一般的领域,所有 的仅是血肉之躯。如果要用神通,必须运心方得。
  同时,除了圣者的神通不会失去之外,凡夫的神通,是会失去的。由于贪心 、?心、痴心的旺盛,便会失去神通。所以提婆达多由十力迦叶教他依止世俗 道,修得初禅而发神通之后,因为自傲自狂,并作无恩之言,而说:“彼十力 迦叶与我何力?我自日夜,常求精进,得第一禅定力,是我自求,不关十力迦 叶事。”即在言下,便失神通(破僧事卷十三)。
  佛经之中又有记载,在久远以前,有五百个五通仙人,乘空飞过 一个王宫的上空,闻到宫中宫女奏乐娱乐游戏之声,由于一念贪著,五百个五 通仙人,竟像煅羽之鸟,全部失去神通,跌落在宫中,王问他们是什么人,他们 说是飞空的仙人,王令他们再飞走,他们却不会飞了,于是被王当作贼人办了 。又有释迦世尊在因地时,曾作五通仙人,并能指令天神不再降雨。经过干旱 十二年后,当地国王的公主,便带了许多美女去接近仙人,仙人在淫欲的贪乐 中,竟把他的神通丧失了,天也下雨了。
  还有,神通的使用,在修得的神通,固然需要入定之后,始能发通,即使 报得的神通,在贪、?、痴等重大烦恼现前的时候,也会不起作用的。比如龙 的神通是由报而得的,龙能变化自如,但是龙有五时不能变化:生时是龙,? 时是龙,淫时是龙,眠时是龙,死时是龙。
  佛教不重神通
  神通的境界,虽以佛教最高,佛教却是一个不重视神通的宗教。 基督徒们,总喜欢夸赞耶稣的神迹,比如耶稣使水变酒,使聋子能听,使瞎子 能见,使几个饼几尾鱼,吃饱了几千个人,耶稣能够赶鬼,耶稣能在水上行走 等等。其实,这些神迹,在佛教中,简直数不胜数,除了佛陀,即在佛教的 高僧,能有这些神迹的,也是不胜枚举。但是佛教,并不重视这些(注一五),佛教多数的高僧,不以有了神通而成为高僧,乃由 于他们的人格,他们的道行(道德的行为),超过了 常人,所以成为高僧。在佛教史上,虽然也有好多“神僧”,高僧传中,也以 神僧列为一科,但是最受后人敬仰,并予后世影响最大的高僧,却不是神僧, 而是有学有行,有德有成,有作有为的出家人。神通的作用,虽能轰动一时, 但不能影响及后世。
  佛教是人的宗教而不是神的宗教,佛教学佛,是教人从人的本位上老老实 实,本本分分地做起,所以佛陀在世的时候,也不主张仰赖神通度化众生,甚 至禁止弟子们现神通。佛陀曾说:“?刍(即比丘)不 应于俗人前现其神力,若显现者,得越法罪。”(根本说一切有 部毗奈耶杂事卷二)律摄卷九则说:“若对俗人现神通者,得恶作罪 。……无犯者,为显圣教,现希有事,自陈己德,或欲令彼所化有情心调伏故 ,虽现无罪。”可见,佛在原则上是不许弟子们现神通的。佛在僧团之中也很 少用神通,佛在人间游化时,在印度境内,由南到北,由北到南,来往周游于 恒河两岸,也绝少乘神足通的。弟子之中的目连尊者常用神通,化度众生与折 伏外道,佛也绝少明白地要他使用神通,但他所用神通,都能恰到好处,否则 ,佛陀也是不许的。比如宾头颅尊者,有一次为了得到一只挂在半空中的钵, 在俗人面前现了神通,便被佛陀呵责了一顿。又有一次,莲花色比丘尼,在佛 前现作转轮王身,也被佛陀呵责了一顿。
  虽然,为了折伏凡夫的傲慢心,为了显现佛及佛的罗汉弟子们的圣行圣德, 并且因此而可化度无数的众生之时,佛及佛的弟子们,是会现神通的。佛陀为 度外道迦叶,曾现十种神通,为降伏六师外道,曾大现神通;为彰薄福善来(大弟子)的德行,便使他去以神通降伏失收摩罗山的毒 龙。
  但是,佛教虽有神通,并也会在必要之时利用神通,佛教却不是一个重视 神通,更不是以为有了神通为光荣的宗教。佛教的伟大,乃在有其伟大的智慧 与伟大的文化,尤其是伟大的慈悲精神,并不在于区区的神通而已。
  一九六三年二月写于台湾美浓大雄山朝元寺(香港佛教卅 五期)
  注一:禅定者于印度宗教一般视为最重大之事。
  禅定可发神通:吾人之精神若常离外界而住安静之状态,不涉 思虑、不加分别,自然能判断一切而无误。
  精神既得自由而不受物欲之束缚,不受五官之束缚,则智慧自 然显发其本性。其见闻觉知之作用,遂出于肉体五官以上——精神可以自由役 使肉体,即所谓神通是也。
  神通或云四如意足,或云五神通,或云六神通者。神通力用者 终不外智慧之自在力而已,以智慧之自在力能使肉体之作用如意变化故。(境 野黄洋著,印度佛教史)
  注二: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入初静虑具足住。寻伺寂 静住内等净,心一趣性,无寻无伺定生喜乐,入第二静虑具足住,离喜住舍, 具念正知,领受身乐,圣者于中,能说能舍,具念乐住,入第三静虑具足住。 断乐断苦,先喜忧没,不苦不乐舍念清净,入第四静虑具足住。菩萨如是修静 虑时,于诸静虑及静虑支皆不取相,发起殊胜神境智通,能作无边大神变事。 (大般若经卷三五○,大正藏卷六·七九七页)
  注三:五眼六通。参阅大般若经三五○、四○四、四○五卷。
  注四:(一)四神足
  1.自在三昧行尽神足:“意所欲心所乐,使身体轻便,能隐形极细。”
  2.心三昧行尽神足:“心所知法,遍满十方,石壁皆过,无所?碍。”
  3.精进三昧行尽神足:“无有懈倦,亦无所畏,有勇猛意。”
  4.诫三昧行尽神足:“知众生心中所念,生时灭时皆悉知之 ,有欲心无欲心,有?恚心无?恚心,有愚痴心无愚痴心,有疾心无疾心,有乱 心无乱心,有少心无少心,有大心无大心,有量心无量心,有定心无定心,有解 脱心无解脱心,一切了知。”(增一阿含经卷二一“苦乐品”之七)
  (二)佛说:“世俗五通非真实行后必还失,六通者,是真实行。”
  象舍利弗说:“游于世谷禅至究不解脱,不得灭尽迹,复习于 五欲;无薪火不燃,无根枝不生,在女无有胎,罗汉不受漏。”(增一阿含经 卷四六“放牛品”五九·四)
  (三)“转轮圣王在世游化,成就此七宝及四神足,无有缺灭 亦无亡失。”(增一阿含经卷三三“等法品”三九·八)
  按:此四神足与罗汉四神足不同,此指颜貌端正,聪明盖世,身无疾患, 寿命极长。
  注五:(一)神足比丘:“尔时世尊告诸神足比丘大目连、大迦 叶、阿那律、离越、须菩提、优毗迦叶、摩诃迦匹那、尊者罗云、均利般特、均 头沙弥……。”(增一阿含经卷二二“须陀品”之三)
  (二)佛上三十三天说法时“便作是念,我今当以神足之力自 隐形体,使众人不见我为所在”,世尊在“善法讲堂”“纵广一由旬”的金石 上“结跏跌坐遍满石上”,天人围绕听法,而在人间的阿那律尊者“正身正意 系念在前以天眼观”“已观三千大千刹土而不见之”。(增一阿含经卷二八“ 听法品”三六·五)
  注六:(一)罗汉天眼多能见大千界量同大自在天。(二)天眼四用:透视障碍,明瞩微远,能见未来。遍观诸趣。(三)修四禅方发得天眼通。(四)佛说:“我以天眼观众生之类,生者终者,善趣、恶趣,善色、 恶色,若好若丑,随行所种,皆悉知之。”(增一阿含经卷二四“善聚品”之 四)
  注七:(一)则天武后延载元年京师有女人自称圣菩萨,太后召见 ,所言皆验,后延大安禅师入宫,试女,问心至阿罗汉地便不知,女即变作牝 狐,下阶而去。(佛祖统纪卷三九)(二)慧忠国师试太白山人的山、地、字、算、皆胜之。(佛祖统 纪卷四一)
  注八:(一)在大饥馑时,有神足的比丘皆可往郁单曰乞自然粳米 ,但被佛陀阻止了,为了许多未得神足的比丘不“使长者居士普怀?慢之心, 受罪无量。”(增一阿含经卷三六“八难品”四二·三)(二)“计目连神足之力遍三千大千刹土无空缺处不如世尊神足之 力,百倍千倍巨亿万倍不可以譬喻为比,如来神足,其力不可量也。”(同上 )(三)佛说:“舍利弗比丘神力最大”,又说:“然舍利弗所入三昧 ,目连比丘不知名字。”(增一阿含经卷二九“六重品”之二) (四)佛又说:“所以然者,舍利弗比丘智慧无有量,心得自在。 ……舍利弗,心神足,得自在。”(同上)
  注九:(增一阿含经卷二六等见品三四之二记载释尊患头痛:“今 患头痛如似石押,犹如以头戴须弥山。”)
  注一○:阿含及律中均说这是由于波旬捣乱,使村人不供沙门瞿昙。
  注一一:十诵律卷三六:“石堕佛足上,伤足出血,深生苦恼,佛以精进力遮 是苦已。”
  注一二: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声闻品之三:“佛在阿罗毗祠侧,尔时 极为盛寒,树木调落。”“今盛寒日,万物凋落,然复世尊坐用草蓐,所著衣 裳极为单薄。”
  注一三:参考有部律药事卷十六及增一阿含经卷二九一六重品”之二。
  注一四:增一阿含经卷四三善恶品四七·七:“波斯匿王主行非法 ,犯圣律教,谶比丘尼得阿罗汉道,十二年中闭在宫内与共交通。”
  注一五:佛说:“由禅得神足,至上不究竟,不获无为际,还随五欲中,智慧 最为上,无忧无所虑,久毕获等见,断于生死有。”(增一阿含经卷三八“马 血天子问八政品”四三)

  2.星云大师

  四.佛教对神通的看法

  神通是苦难中的希望,是乱世的救星,是度众的方便,神通要从日常生活中去体会,从自然变化中去察觉。最后我们要谈谈佛教对于神通究竟有什么样的看法?我也分成四点来说明:

  (一)神通非究竟之法

  根据佛经上记载:距今二千余年前,尚有几位佛陀的弟子活在世上,其中一位是佛陀的大弟子大迦叶尊者,他现在正双手捧着佛陀的袈裟,隐居于鸡足山,等待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弥勒菩萨降生于世间广施度化的时候,代替佛陀将像征正法的法衣传授给弥勒菩萨,以继续宣扬法音。几十年前法国的柏克森博士曾见过大迦叶尊者,并且著作《博士界的辩论》这本书,来记载这件盛事,此书在台湾曾经流通过。

  另外一位尚且活在世上的,就是俗称「长眉罗汉」的频头罗颇罗堕尊者。频头罗颇罗堕尊者是阿弥陀经中佛陀的十六位大弟子之一,为证果的阿罗汉。他既为大阿罗汉,为什么色身还活在世上,不能证入无余依涅盘呢?原来他在世时,有一次对信徒大显神通,赢得信徒们的喝采,尊者一时兴起,对信徒们说:

  『你们觉得升上天空很神奇吗?现在我就变化给你们瞧瞧,让你们开开眼界。』说完纵身一跃,飞腾至空中,施展种种的神通,信徒看得目瞪口呆,发出不绝的赞叹声。佛陀知道了这件事,对于尊者这种哗众取宠的行径,非常地不高兴,派人把尊者叫来,训诫他说:

  『我的佛法是要用道德来感化他人,用慈悲来救护众生,而不是使用神通来眩惑大众、迷乱百姓。今天你非法地使用了神通,借以赢取信徒的尊敬,为了惩戒你,罚你在世上多受一些煎熬,等到将来积聚更多的功德,忏除了罪业,再让你涅盘。』由于尊者当时运用神通不当,至今仍然活在世上精进修行,不得入涅盘。神通不但不能增进道德、脱离烦恼,不慎使用,有时反而成为进趋解脱之道的障碍。神通不是了生死的究竟之法,是不辩而明的,唯有道德才是迈向佛道的稳当、平实之门径。

  (二)神通敌不过业力

  在世间上各种的力量之中,最大的力量并不是神通,而是行为的力量,也就是业的力量。在中国的故事演义之中描写黄巢作乱,杀人无数时,曾有一句谚语说:「黄巢杀人八百万,在数在劫命难逃。」传说黄巢兴兵造反,要杀满八百万人,兵乱才能平定下来。在小说家的曲折描写之下,黄巢果然杀了八百万人,才被剿平。这件事的真实与否,留待历史去考证,我们要谈的是所谓「在数在劫」的问题。什么叫「在数在劫」呢?就是业报难逃的意思。当时的老百姓由于共业所感,因此才招致如此悲惨的杀身之祸,即使神通也救不了有业障的人。自己所造的业,一定要自己去受报,丝毫也逃避不了。

  有一次憍萨弥罗国的琉璃王,大举兴兵来攻打佛陀的祖国迦毗罗城,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自告奋勇地向佛陀禀报说:

  『佛陀!让我以神通救出释迦种族吧!』

  『目犍连!释迦种族宿世业障,不知忏悔,今日要受到此报,虽然是我的族人,神通也是救度不了的呀!』佛陀慈祥的脸上带着无限的伤感回答说。

  目犍连不信佛陀的话,以神通飞入被军队围得水泄不通的城内,挑选了五百位优秀的释迦种族,把他们一一盛放在钵内,飞出了城墙,满心欢喜地来到了佛陀的面前说:

  『佛陀!我已救出了一部份的释迦种族。』说完打开钵一看,大惊失色,原来五百位释迦种族变成了一滩血水。虽然是神通第一的目犍连也无法扭转业报的力量,而目犍连尊者本身虽然神通广大,飞行自在,曾经深入到地狱拯救母亲,但是自己最后却被外道用石头击毙。这么一位具足大神通力的长者,如此容易地被外道用一块石头就打死了,弟子们百思不解之余,更感到愤愤不平。佛陀告诉弟子们说:

  『神通敌不过业力,目犍连的业报注定要被外道打死,大家不要怀疑神通的无用,而应该用心于三业的净化工夫。』

  俗话说:「打死会拳的,淹死会水的。」不要以为神通是万能的,有了神通就可以万事无恐。在业力之前,神通也派不上用场,一味依赖神通,弄巧成拙,反而会丧身毙命。

  (三)神通比不上道德

  初学佛法的人往往对一些神奇怪异的事情,兴趣特别浓厚,看到某人闭关有境界,修持有感应,就趋之若鹜,而忽略了平日更重要的道德修养,因为智能的显发要透过甚深的禅定工夫,而禅定工夫的培养,有赖平日持戒的严谨,因此各位如果想学佛,应该从根本的道德入门,而不要轻言学习神通。

  事实上有了神通的日子就惬意快乐吗?没有他心通时,朋友心中讨厌我、詈骂我,眼不见为净,心不知不烦,日子照样过得很愉快。假如有了他心通,这个人的坏心眼一肚子,那个人的鬼主意一箩筐,不想知道却不能,这个人也讨厌,那个人也看不顺眼,日子就难挨了。再譬如假如我们没有宿命通,虽然明天就会寿终正寝,但是今天仍然活得逍遥自在;但是我们有了宿命通,知道自己二十年后即将离开世间,从今天起死亡的阴影就开始啃啮我们的心,度日如年了。假如我们有天眼通,看到自己心爱的人正和其它的异性做出不当的行为,妒火中烧,一刻也无法安宁,没有了天眼通,不知道反而是一种幸福。如果有了天耳通,听到自己推心置腹的朋友居然在背后恶意地批评自己、毁谤自己,一定气愤填膺,忍不下这口气;没有了天耳通,落得耳根清净。因此具有神通并不一定拥有幸福,只有道德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道德没有完成时,不能成就神通,德化的人生比神通更为崇高。

  (四)神通及不上空无

  神通是在有形有相上求,而佛法般若的空理无所不遍、无所不在,只要在生活中有经验,经验就是神通;生活中有智能,智能就是神通;生活中具备许多的能力,能力就是神通;生活中具足空无的真理,空无的真理就是神通。空无的道理非常深奥,非一般人常识中一切皆空空如也的幻灭、虚空。空无之中有无限的妙用,能够生成万法。譬如:有 国父纪念馆这个空间,因此才能容纳大家,顺利地举办「佛学讲座」。如果我们的心胸能扩大如虚空一样,就能包融一切的诸法。因此空无才能成其大,神通也比不上它的无尽无穷。

  道树禅师在道观旁盖了一间寺院,带领徒众修行。道士们很讨厌,想办法要赶走禅师。于是显现神通,装神作怪,把一些胆小的沙弥们吓跑了,但是十年、二十年过去了,禅师仍然如如不动地安居于此,最后道士只好知难而退。有人问禅师说:

  『你凭什么战胜了那些法术高强的道士呢?』

  『我不凭借什么,凭一个空无而折服了他们。道士们有神通法术,有即有穷、有尽、有限、有量;我没有神通,无即无穷、无尽、无限、无量,因此无能克有,无比有更广、更大、更殊胜。』禅师不厌其烦地开示他。

  在佛法中以无为有,无的力量比神通更为广大,无的智能比神通更为高远,神通比不上空无的道理,因此与其求取神通的力量,不如求证空无的真理,更为急切可贵!

  3.“你是否知道当你对妻子女儿发过脾气后,他们的心里感受吗?她们被你压制住,怨气释放不出来,闷在心里。而且你的这种无明火,随着社会道德水准越来越低,越烧越旺,家人成了你发泄的对象。长此以往,如何得了?现在的你,是个两面人,一面是一个有爱心、怜妻爱子的好丈夫好父亲,另一面却是一个面目狰狞的着魔的人,重创着你自己的心肝和家庭。现在孩子病危了,你非但不反省自己的过错,反而怨起了佛菩萨不保佑你,佛菩萨再大的神通,也敌不过你的业力。比如你有世界上最好的汽车修理保养工程师,也修复不了被你任意糟蹋损坏的汽车。你的女儿是个要强的好孩子,工作上总想干出点成绩来,把事情办的锦上再添花。因此她付出了超出自己极限的体力和心力,甚至常常忘记吃饭。自带的素食午饭常被好奇的同事争着品尝,自己却吃不饱饭,又不愿吃外边的饭菜。晚上回家,饿过了头,也吃不下多少饭菜了。久而久之,必然造成胃的内伤,积劳成疾。痛苦被高昂的工作热情所掩盖,一直到病入膏肓时才去就医,为时已晚。我说的情况对吗?你还怪佛菩萨吗?”

  4.南怀瑾 净空法师 的讲义
  流行较广 在此不录

神通是佛法的一个结果之一,但却不是根本。追求神通会导致本末倒置。
真正的佛法是什么都没有,只教人识自本心、见自本性。真正认识本性,就归家稳坐、返本还元了。
另:神通请参看http://www.whpq.org/Prof.Dr.Hengyucius/cn/p-012.htm

佛教关于“业力”的理论

业力是佛教的根本教义之一。造作名业,业就是造作,力就是力量,力用,由造作而产生的力量和作用,就叫作业力。这是佛教为解释宇宙人生一切因果现象而使用的一个中性名词。在早期和上座部佛教中,用的是狭义解释,把业力的因果现象加以区别,认为一种果必由多种因而成,业力不过是因的一种。此后佛教则广泛使用广义的解释,把造作之体、造作之用、造作之因、造作之果都叫做业,那持其体、显其用、种其因、产其果的力用就是力。因此“业”字便是指宇宙间一切因果现象中的一切事物,“力”字便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一切因果现象。“业力”二字,便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和一切因果现象而言。因为业的涵义很多,用这个名词的地方,要分别解释。如有时指业的基本,就应当作基本上的“身口意”三业解释,有时指业的行相,就应当作行相上的“善恶无记”等解释,有时指业的体量,就应当作体量上的“共业不共业”等解释,有时指业的时期,就应当作时期上的“定不定”业等解释。从基本上来说,人的造作是通过人的身体、语言、意识的一切活动来体现的,所以人的“身口意”三业的活动都叫做业,通俗举例来说:

一、业力是一种力量。人的“身口意”三业活动造成行为,而任何行为都会自然产生一种力量,此力量又迫使人去作新的行为,此新的行为又产生新的力量……如此行为产生力量,力量又产生行为,辗转相生而形成螺旋式的业力圈。行为不但产生力量,而且会产生一种压迫人和约束人的力量,使人不得不接受由行为所产生的后果或约束力。每人所做的业,皆产生一种力量,百千万人之业就产生百千万人之力量;万亿人心聚起来就成为一股巨大无边的力量,就是“共业”,个人所作之业,名为“别业”。共业是指许多众生所作的集体行为所产生所汇集的业力大流,比如群众的生产力,它就是推动人生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业力意味着命运的必然性。人依赖社会和自然的条件而存在,受自然和社会条件的约束,不能自由自在,从这方面说,人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但人又可以改造?造作?自然和社会条件,掌握规律,发展自己,从这方面说,人又可以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合着这两方面来说,支配人们命运的必然性规律就是业力。所以业力不是宿命论,不是命定论,因为业由人造,自己造成的东西或局面既有其约束性,也有可变性。在人文和生命现象中,有定和不定即“定业”和“不定业”两种因素存在。

三、业力是一种关系。人与自然和社会形成各自不同的关系圈。如人为生物之一种,需阳光及水,这个生物圈是极共荣圈。人有运用语言使用工具能力,与其他生物不共,这人类共业圈是大共业圈。人受自己所属国家、民族约束限制,各国各民族之间情况不一,这是国家民族的共业圈,如机关、学校社团不同而又形成各别共业圈。家庭形成家庭共业圈,如夫妇关系则形成极不共业圈。单独个人世界,独有自我,是最极不共业圈。以上几层圈,一圈比一圈大,一圈比一圈复杂,最小的圈,一般来说,譬如个人,较易改变,圈越大,改变就越难。人的意识即主观能动性是可转变环境?业力?的,人是有意志自由的。但人受着许多圈圈条件约束,又是有很大局限性的。

四、业力是道德的公正自然法律。业力遵守同类相应原则,如是因生如是果,若是这样,就必会这样。自然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道德界,善因善报,恶因恶报。玩火者自焚,多行不义必自毙。有同类不相应事实,大多数因为一是时机当未成熟,二是条件尚未具备,但同类相应原则不会改变,这个原则便是业力。

业力的涵义太广太复杂,举止数例,可见一般。